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扶风县的棉花产量从1965年到1974年是一个相对高产阶段,全县10年平均产量70.3斤,最高94.4斤,最低51.0斤。与1955—1964年平均产量29.1斤相比较,后10年提高41.2斤,产量翻了近一倍半。这是农业学大寨的丰硕成果,是科学种田的巨大成效。但是分析棉花产量发展的趋势,高低变化悬殊,特别  相似文献   

2.
邵开启 《气象》1982,8(10):32-32
雎宁县种植棉花的历史比较长,但由于对本地气候特点掌握不好,所以产量一直是低而不稳,一般年份亩产只有几十斤,1979年平均亩产为46.7斤。而1980年,全县17万5千亩棉花,平均亩产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达到了114斤,单产、总产、收购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1980年我县棉花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并不好,从4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棉花是礼泉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左右。三十多年来产量一直徘徊在30——40斤(平均36.1斤),产量低而不稳,务棉投资越来越大,但增产幅度不大,仅有两年亩产超过60斤,最低亩产仅7斤。三十三年中亩产30斤以下有13年占39%,40——50斤有9年占27.2%。棉花产量为什么低而不稳呢?  相似文献   

4.
整理了新疆境内2000—2009年的棉花单产、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以及年平均气温等统计数据,对各因素变化趋势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各个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与棉花单产之间相关性最好,对棉花产量贡献最大,基于日照时数建立的棉花产量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精度。  相似文献   

5.
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52年以来,我省春花面积在1911.2—2296.1万亩之间,其中大麦150.6—466.1万亩,小麦274.9—537.4万亩,大小麦合计446.3—328.9万亩,占春花总面积的21.1—38.0%。30年中,亩产平均以每年6.6斤的速度递增,1981年全省大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4斤和348斤,比1952年分别提高202斤和228斤。但是大小麦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很大,如大麦,两者之比为3.5倍;各地之间产量相差也很显著,杭州湾两岸产量高,浙南浙西产量低,总的呈北高南低趋势,最高产县和最低产县产量之比也近3.5倍。这种产量不高、不稳、不平衡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看,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八年我县棉花产量比七七年有所下降。不利的气象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就今年棉花整个生育期的气象条件作如下分析鉴定。一、温度一九七八年棉花生育期内≥10度的有效积温为2202.9度,较常年同期偏多31.9度,大大超过了棉花生育期所需1600—2000度的要求。但在七月份,有效积温却比较差,全月较常年偏少41.9度。5厘米  相似文献   

7.
棉花烂铃是棉花生长中后期的常发性病害,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对1989—1998 年的资料分析,发现棉花烂铃的主要原因是由气象条件造成的,从中找出了棉花烂铃的规律,并提出了防御烂铃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晚稻平均产量总的变化趋势是由低到高逐步上升的。如南宁市郊区1965年平均亩产只有299斤,1977年上升到452斤。邕宁、武鸣、横县、南宁的生产水平虽然不同,但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四个县(市)产量的上升趋势基本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巴楚国家基本气候站1961—2013年53 a的气温、降水量等资料,结合1981—2013年的棉花发育期、单位面积产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计算、检验方法、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对1961年以来巴楚气候变化特征、1981年以来棉花发育期、产量进行分析,探讨了巴楚近期气候变化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3 a来,巴楚年和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总体呈线性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率最明显;各季节中春、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率最大;年、各季节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季节中夏季降水量的增幅最大,为3.25 mm/10 a;初霜日的变化呈推后趋势(1.2 d/10 a)、而终霜日呈提前趋势(-2.4d/10 a),使无霜期明显延长(1.1 d/10 a)。近33 a来,巴楚县棉花各发育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其中现蕾期的提前趋势最明显,为4.8 d/10 a(P0.01);棉花停止生长期呈延迟趋势,延迟幅度为3.7 d/10 a(P0.01)。初、终霜冻日、无霜期与棉花产量总体呈正相关,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棉花产量增多。  相似文献   

10.
夏播玉米,是礼泉县平原灌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灌水问题的解决,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成倍增加。播种面积由1961年的1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45.3%到1980年的1.6万亩,占秋作物面积的58.1%。产量逐步提高,1961年亩产81.3斤,到1980年亩产382.8斤,(最高的1979年达428斤)产量挺高4.7倍。从逐年产量图(见图—1)可看出产量变化悬殊,很不稳定,主要是不利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见图—2)。  相似文献   

11.
低温冷害是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危害更大。农作物常因低温冷害而减产降质,解放后出现的几个低温冷害年,棉花减产达20—60%。严重低温的1976年,全省棉花亩产下降到12斤,比1949年产量还低。 本文以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科研协作组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分析低温冷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并对全省低温冷害区域作了划分,最后从农业气象角度讨论了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麟游县大豆种植面积由1949年到80年平均为51521.7亩,其平均亩产为56.5斤,播种面积仅次于宝鸡市十二个县、区的宝鸡、凤翔县,但论其亩产确是最低一县。70年代大豆播种面积比50年代少一万多亩,比60年代少两万多亩,平均亩产60年代比50年代少6.9斤,70年代(包括80年)又比60年代少12斤。产量最高的1956年,平均亩产为108.0斤,最低的76年,平均亩产为27.2斤。上述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籽粒增重与气象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泰安地区夏玉米生产中的问题,一是产量不高(据1975年统计,比意大利、美国少318—390斤/亩,比烟台地区少216斤/亩;二是产量不稳(逐年间最大升降幅度可达正负五十斤以上)。  相似文献   

14.
《气象》1977,3(3):3-3
俺新城沟大队气象哨自1975年春建立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气象站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为普及大寨县做贡献,使全大队科学种田的水平不断提高。粮油棉产量一年一大步,在过去被人称为“兔子不拉屎”的山岭薄地不断夺高产,粮食产量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亩产二、三百斤提高到1976年的七百斤,棉花由过去的亩产三十多斤皮棉,闯过了百斤大关,广大干部群众称赞说,产量大提高,有气象哨的一份功  相似文献   

15.
李连起 《气象》1987,13(1):38-38
无棣县是金丝小枣的主要产地。现有枣粮间作面积21.6万亩,枣树330万株,其中结果树140万株,年产干枣1600多万斤。据建国后30多年的产量调查,单株干枣产量平均为6斤左右,历年单产最低值是1.2斤(1961年),最高值是13.5斤(1982年)。为探索其长期低产的原因,我们着重进行了气候因子方面的调查研究。调查了1959—1985年,全县历年金丝小枣的单产量;历年枣树年生长期间的光照、积温、降水以及枣树开花座果期(20天)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表略)。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影响小枣产量最显著的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年菏泽地区棉花获得特大丰收。全区197万亩棉田平均单产106.6斤,比一九七九年增长5倍多,创历史最高水平。群众普遍反映八○年棉花是“邪收”,棉花大丰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党的政策好,责任制,管理细和推广鲁棉一号优良品种外,气象条件适宜也是棉花大丰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4,(4):37-39
我县是关中地区主要产棉区之一,每年播种面积都在五万亩以上。棉花在生长期内,常遭受到旱、涝、风、冻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直接影响到产量的稳定提高。因此,必须分析研究棉花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寻找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就我县1960年以来各年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作以下分析。一、降水根据历年资料记载,我县棉花在整个生长期内需总降水量350—550毫米,降水的适宜与否,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棉花地膜复盖栽培技术,是我市万亩高产攻关试验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1982年试验面积24亩,中晚熟品种鲁棉二号结桃多,桃子大,成熟早,产量高。1983年推广面积1171亩,平均增收皮棉41.6斤。1984年全试区复盖3398亩并进行了棉花地膜复盖小气候效应的对比观测试验。实践证明:棉花地膜复盖,改善了棉田小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作用,不但是高产再高产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中产变高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1995年是江西省近几年来棉花总产量最低的一年,没有达到省政府年初的目标产量.经分析苗期阴雨、6月洪涝、伏秋干旱等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棉花总产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将全省棉花主产区1995年的气象资料与历年及1994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1 播种出苗期,连阴雨天气不利全苗、壮苗.1995年我省大部分地区于4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较常年提前.播后遇4月中至下旬的连阴雨天气过程,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对棉花苗期生长极为不利(资料见表1).从表1中可知:全省各主要产棉区,苗期降水量明显偏多,比1994年平均偏多160.4  相似文献   

20.
伊犁棉区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新棉区.过去植棉面积一般不超过三万亩,民用棉需从外地调入.1982年以后兵团农四师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近年来可达6-7万亩,棉花不但可自给,还可调出.但耕作粗放,生产水平低,产量低而且不稳定.1984年全区6.97万亩棉田,单产每亩56斤,远低于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