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1979—2018年Ni?o3.4指数和第二年夏季西北太平洋(Northwest Pacific, WNP)降水异常的分析发现,厄尔尼诺强度与第二年夏季WNP降水异常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拉尼娜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分为东部型和中部型以后发现,东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次年夏季WNP降水的影响不对称,东部型厄尔尼诺强度与次年夏季WNP降水异常为负相关关系,而东部型拉尼娜与次年夏季WNP降水异常关系并不显著。相反,中部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WNP次年夏季降水的影响较为对称。不管是厄尔尼诺还是拉尼娜,其强度与次年夏季WNP降水异常相关性均非常显著。分析速度势和流函数场以及它们所对应的海表面温度场发现,强东部型厄尔尼诺、强中部型厄尔尼诺、强/弱东部型拉尼娜和强中部型拉尼娜事件中WNP降水主要受风场的辐合辐散控制,其降水异常区与辐合辐散中心对应得很好。而弱东部型厄尔尼诺和弱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的WNP降水主要与中太平洋海温Gill型对称加热有关,在辐合中心西边产生一对气旋,导致了西北太平洋降水的正异常。而对于弱中部型拉尼娜,由于副热带中太平洋加热的作用,在西北太平洋区东...  相似文献   

2.
赤道太平洋海域海温异常事件包括厄尔尼诺 (EL- Nino)和拉尼娜 (L a- Nina)现象。通过对赤道东中太平洋特定区域海温指数的统计分析 ,确定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出现的诊断指标 ,分析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出现周期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广西气候变化的一些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董克慧 《浙江气象》2002,23(2):7-10
通过对夏季副高的各特征量和综合指数的分析,找出副高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处于冷暖位相(即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的相关关系,从而通过海温的异常可以预测次年夏季副高的强弱及位置,对我国夏季范围降水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赤道太平洋海域海温异常事件包括厄尔尼诺(EL-Nino)的拉尼娜(La-Nina)现象,通过对赤道东中太平洋特定区域海温指数的统计分析,确定厄尔诺和拉尼娜出现的诊断指标,分析了肆经诺和拉尼娜的出现周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广西气候变化的一些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两类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河南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以后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的月际差,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分为冬季增强和减弱型,并分析了两种类型和河南省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6.
《气象知识》2021,(1):16-19
1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前赴后继加剧气候异常不确定性根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国家判识标准,9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持续较常年同期偏低。11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负距平中心值低于-2.5℃,海温监测关键区Ni?o3.4区的海温指数为-1.33℃,9-11月指数滑动平均值为-1.23℃,拉尼娜状态持续。  相似文献   

7.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中国温度、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董婕  刘丽敏 《气象》2000,26(2):25-28
根据1951~1998年北太平洋海温和中国温度、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春、夏、秋、冬四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厄尔尼诺及拉尼娜事件和中国温度、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与中国温度、降水有一定关系,其中与温度冬季关系较好,与降水秋季关系最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乐山本站有历史资料以来所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与乐山年度和各季降水的概率统计和相关分析发现,厄尔尼诺/拉尼娜与乐山年度和季度的降水以及早涝趋势存在一定的关系.厄尔尼诺年内乐山年度降水属于少降水年份,集中体现在夏季,夏旱和伏旱较其他年份明显,洪涝相对较弱;拉尼娜年,乐山出现春旱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9.
两类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河南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以后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的月际差,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分为冬季增强和减弱型,并分析了两种类型和河南省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方法对1901~2000年中国东部43个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华南、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北部、东北西南部地区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三个最主要的区域,对三个主要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与太平洋SSTA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东部夏季降水的关键海区是:前期冬季西北太平洋黑潮海区、前期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同期北太平洋中纬中太平洋海区;并对关键海区SSTA与东部120个站夏季降水作SVD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三个关键海区SSTA与东部夏季降水有显著的耦合相关关系。另外,对三个主要降水异常区的夏季降水异常的极端年份500hPa高度场进行合成分析,其结果为数值模拟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钦  李双林  付建建  李国平 《气象学报》2012,70(6):1207-1222
1998和2010年夏季长江流域均发生了明显的洪涝灾害,且都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次年(衰亡位相).不同的是:1997/1998年冬季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传统东部型,而2009/2010年冬季的厄尔尼诺事件是中部型(EL Ni(n)o Modoki).首先利用中国160个台站月降水观测资料,对比了1998和2010年降水异常情况,结果显示除长江流域多降水这一共同特征外,1998和2010年降水分布还存在一定差异.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了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与1998年相比,2010年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异常反气旋中心位置偏北偏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脊线偏北,使得南海孟加拉湾西南风减弱而东亚南风加强,导致自印度洋、南海向内陆的水汽输送减少,而自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增加并输送到偏北的位置,雨带比1998年偏北,中国西南地区降水比1998年偏少.进一步分析厄尔尼诺的影响,揭示环流形势的变化与中部型厄尔尼诺年赤道太平洋异常上升气流比传统厄尔尼诺年偏西、西太平洋异常下沉气流随之变化有关.利用GFDL大气环流模式AM2.1,进行了给定1998和2010年实际观测海温强迫的试验,显示海温差异能够部分解释观测到的环流异常.最后,将这两个个例与历史合成进行了比较,发现2010年与历史合成的中部型厄尔尼诺存在较大差异,表明中部型厄尔尼诺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比以前所认识的要复杂.  相似文献   

12.
ENSO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和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刘颖  倪允琪 《气象学报》1998,56(6):681-691
文中以SVD分析技术为基础,发展了一种用以提取一个矢量场和一个标量场耦合信号的统计诊断方法——联合SVD方法(简记为CSVD),并运用CSVD分析了ENSO对亚洲季风环流系统及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lNino年,印度夏季风减弱,东亚夏季风增强;而在LaNina年,印度夏季风增强,东亚夏季风减弱。且ENSO对亚洲夏季风环流影响显著的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南北气流交汇区和索马里急流区,而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最显著的区域则在江淮流域。  相似文献   

13.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台站降水资料和GPCC降水资料,系统研究了在冬季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调制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不同阶段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根据两者的位相和强度,可将它们的配置分为QBO西风/El Ni?o、QBO西风/La Ni?a、QBO东风/El Ni?o、QBO东风/La Ni?a。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ENSO和QBO无显著相关关系。冬季QBO西风位相时,El Ni?o发展年夏季,我国整体偏旱,而华南偏涝;衰减年夏季,华南、华东北部偏旱,东北、长江流域偏涝。La Ni?a发展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异常呈负-正-负的三极分布;衰减年夏季,东南沿海偏涝。冬季QBO东风位相时,El Ni?o发展年夏季,长江以北偏旱;衰减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异常呈负-正-负的三极分布。La Ni?a发展年夏季,江淮和华南南部偏旱;衰减年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偏涝。ENSO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重要因子,而QBO的调制作用在ENSO衰减年夏季更为显著。相比冬季QBO东(西)风位相,QBO西(东)风位相时El Ni?o (La Ni?a)期间赤道西太平洋负(正)海温异常更强,衰减年夏季位于西太平洋的异常下沉(上升)运动和印度洋的异常上升(下沉)运动更强更深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更大(小),南亚高压更偏东(西)。   相似文献   

14.
两类ENSO背景下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环流特征及关键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74项环流指数、Had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ENSO事件衰减阶段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及相应大气环流的差异,并探讨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EP型El Ni?o(La Ni?a)事件次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由北至南呈正负正(负正负)的三极型反相分布;CP型El Ni?o(La Ni?a)事件次年夏季,中国东部降水由北至南呈正负(负正)的偶极型反相分布;2)El Ni?o事件次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及南亚高压均偏强,EP型西太副高偏西、南亚高压偏东,CP型西太副高范围更大、强度更强;La Ni?a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副高及南亚高压强度偏弱,CP型强于EP型但弱于气候平均;3)El Ni?o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上存在异常反气旋,EP型位置偏南,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CP型位置偏北,范围更大;La Ni?a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区域至中国东南部存在异常气旋,EP型异常气旋的强度及范围均不及CP型;4)两类El Ni?o事件期间异常反气旋的差异可能与印度洋海盆增暖及太平洋海温持续性偏冷有关;两类La Ni?a事件期间异常气旋的差异可能由赤道西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造成。  相似文献   

15.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短期气候预测关注的外强迫信号角度出发,回顾了国内外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汛期降水影响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型海温模态、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偶极子、南印度洋偶极子和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的影响。从研究成果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应用的角度,重点关注海温异常和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以及我国汛期降水多雨带位置的关系,总结了海温异常作为外强迫信号对我国汛期降水预测的指示意义以及汛期降水预测的难度。最后指出气候预测业务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机理研究和动力气候模式发展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杨辉  陈隽  孙淑清 《大气科学》2005,29(3):396-408
利用海气耦合和大气气候模式研究东亚冬季风异常对夏季环流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东亚冬季风异常对于后期环流及海洋状态异常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 强的冬季风与后期弱的东亚夏季风和较强的南海季风相对应.与强(弱)冬季风异常相关的风应力的改变可以使热带太平洋海温从冬季至夏季呈现La Nina (El Nio)型异常分布.试验得到的由冬季风异常所产生的海洋及夏季环流的变化与实况是相当接近的.在异常的冬季风偏北风分量强迫下, 西太平洋上形成的偏差气旋环流在夏季已不存在, 这时东亚夏季风反而增强.而冬季赤道西风分量所产生的影响, 则在西太平洋上形成显著的偏差气旋环流, 使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 南海夏季风加强.对于东亚大气环流而言, 与强弱冬季风对应的热带海洋海温异常强迫下, 不仅是冬季, 后期春季和夏季环流的特征都能得到很好的模拟.但是从分区看, 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温异常比东太平洋更为重要.单纯的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冬季, 对后期的影响并不十分清楚.整个热带海洋的异常型分布(不论是El Nio还是La Nia)型, 对冬夏季风的影响是重要的, 而单纯的某个地区的海温异常都比它的整体影响要小.从试验结果看, 海温在大尺度冬夏季环流的隔季相关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ENSO对云南地区降水影响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通过对云南地区近50年的降水与尼诺3区的海面温度(以下简称SST)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同期或是前期的SST均与该地区的降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如云南地区初夏降水与前期SST呈负相关关系,而秋季降水与前期SST呈正相关关系,即在ElNino(LaNina)年,该地区初夏降水容易偏少(多),而秋季降水容易偏多(少),整个地区雨季有后(前)移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认为,ENS0对云南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云南雨季起讫的早晚。同时发现,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云南地区初夏和秋季降水与前期SST的相关关系在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末期这段时期表现得尤为显著,之前或之后这种相关关系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8.
OLR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的关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SVD方法分析了1、4、7月全球OLR与夏季(6—8月)中国华中区域降水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若1月南非东部沿岸至西印度洋、北美北部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偏低(偏高),或北非、美国西南沿岸及近海OLR偏高(偏低),则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将偏多(偏少)。若4月澳大利亚至东印度洋、日界线以东热带太平洋OLR偏低(偏高),或西北太平洋偏高(偏低),则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将偏多(偏少)。若7月东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东亚OLR偏低(偏高),则夏季华中区域长江及其以北降水将偏多(偏少),湖南和江西南部降水将偏少(偏多)。夏季长江中游旱、涝年前期OLR明显的区别在于热带太平洋:涝年1月东、西太平洋为明显负、正异常,4月这种异常进一步加剧;旱年1月正好相反,东、西太平洋为微弱的正、负异常,4月转为东、西太平洋为微弱的负、正异常。太平洋暖池OLR低值区(强对流区)4、7月持续偏南,是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偏多的另一重要信号。冬、春季OLR与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大尺度关联的可能机制为:若1月热带东、西太平洋OLR为明显负、正异常,4月这种异常进一步加剧,也即冬、春季热带太平洋Walker环流持续减弱,从而使夏季暖池对流活动减弱,热带辐合带偏南,Hadley环流偏弱,使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位置偏南,导致中国夏季主雨带不能北推至黄河流域,而长期滞留长江中下游,最后造成长江中游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19.
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春夏季极端降水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地面逐日降水0.5°×0.5°格点数据集,研究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春、夏季中国东部极端降水发生概率的变化,并通过诊断超强厄尔尼诺自身及其衍生模态各自的水汽输送和垂直运动特征,探讨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春季,整个中国东部尤其是江淮以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概率显著增大。同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降水发生概率比常规年份高出近1倍,而在华南和华北地区则相对减小。诊断分析显示,春季超强厄尔尼诺自身及其与热带太平洋地区年循环相互作用衍生出的组合模态(C-mode)均对降水的环流背景影响显著,热带太平洋西北部低空存在强盛的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导致大量水汽在中国东部汇聚并上升,有利于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夏季,厄尔尼诺事件已经消亡,但与C-mode影响相关联的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环流仍然存在,长江流域维持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有利条件。此外,研究也显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衰减年春、夏季中国东部对流层中上层持续有异常经向风活动,频繁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可能导致强对流事件发生次数增多,这也为该区域极端降水的频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20.
利用ARGO资料改进ENSO和我国夏季降水气候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海洋ARGO资料的获取为气候预测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洋资料。该文首先利用ARGO资料改进次表层参数化方案后的Zebiak-Cane海洋模式, 与统计大气模式耦合, 建立了热带动力海洋-统计大气耦合模式。通过比较应用和未应用ARGO资料改进的海洋模式, 进行了耦合模式的长期回报试验。结果表明:ARGO资料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耦合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预测能力, 提前3个月和6个月的回报结果都有很大的改进, 基本上回报出了Ni?o3.4区海面温度异常的演变特征,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能够给出较准确的回报, 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相关性在整个热带太平洋区域明显提高。该文还利用国家气候中心 (NCC)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 对我国夏季降水进行了个例和多年季度回报模拟试验, 探讨了包含和不包含ARGO观测资料的同化资料作为初始场对我国夏季降水预测的影响, 表明采用带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 回报的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形式与观测更一致, 回报结果与观测之间的正相关区域变大, 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回报水平比采用没有ARGO观测资料的海洋同化初始场时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