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气象警报系统所用的频率属甚高频波段,该频段信号具有视线传输特性,其传播距离与地形地物有很大关系,同时与收发双方的天线高度、方向、增益关系也十分密切。 气象警报接收机的外接天线可以有多种形式,按方向性分全向和定向;按振子类型分半波振子及折合振子,有两单元及多单元等。在这给出一种简便、实用的多单元均匀引向天线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100 nm硅基氮化镓(GaN)工艺,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工作频段为20~26 GHz且增益平坦的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VGLNA).该放大器采用三级共源级级联来实现高增益,并通过调节第二、第三级的栅极偏置实现增益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在工作频段内实现了超过20 dB的增益可变范围和±1.5 dB的增益平坦度,在增益可变范围内功耗为126 mW至413 mW.在最大增益状态下,该放大器在整个频段内可实现大于20 dB的小信号增益且噪声系数(NF)为2.95 dB至3.5 dB,平均输出1dB压缩点(OP1dB)约为14.5 dBm.该芯片的面积为2 mm2.  相似文献   

3.
701测风雷达对探空信号和回答信号的接收主要是靠接收机来完成 . 接收机技术指标的高低对 701测风雷达整机的技术指标、性能参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直接影响探空的正常工作 . 因此接收机的两个主要技术参数 : 增益与灵敏度成为雷达整机是否能正常工作的关键 , 其中增益在雷达整机参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随着雷达长期使用 , 电子元件逐渐老化 , 使整机增益降低 , 直接影响了探空质量 . 下面就参数增益的作用 , 结合 701雷达接收机的原理 , 谈谈接收机主中放电子管的选配问题 .  相似文献   

4.
溃变原理在2002年成都市高温天气预测中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丽萍 《四川气象》2003,23(1):10-11
利用溃变原理的结构分析方法,用于对高温天气的预测,特别是在气温异常偏高的情况下,发现滚流的方向性构成了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利用溃变原理的结构分析方法,用于对高温天气的预测,特别是在气温异常偏高的情况下,发现滚流的方向性构成了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了一种带宽3.3~40 GHz的新型超宽带高增益对踵Vivaldi天线,该天线介质板两侧采用相同的辐射结构,由一个微带线和两条指数型槽线构成.在天线辐射方向添加一块梯形结构介质板,将天线正反两面的表面电流限制在天线辐射方向,既可以矫正E面方向图的增益峰值偏移角度,也可以提升天线辐射强度.实测结果显示,3.3~40 GHz带宽内的驻波比均小于2,倍频带宽大于12,增益为1.0~12.6 dB.该天线的E面方向图对称性好,天线的交叉极化比小,且易于设计、成本低廉,在超带宽、高增益的天线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雷达天线有效增益(G_0)的标定方法很多,其中利用太阳法标定雷达天线有效增益较其他方法具有简便、精确、测试设备较少等优点。711测雨雷达灵敏度较低,是否能利用太阳法进行标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测试,说明太阳法用来标定711雷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物质形态变化的一个基本定律,但其逆表述不一定成立,即凡是能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过程并不一定都能自发进行。这意味着,自然界中一切自发进行的宏观过程,除了必须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之外,还有一个留待确定的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性问题。把有序与无序观点和宏观过程进行的方向性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对非平衡态热力学来说是重要的。在非平衡态热力学中,熵平衡方程有重要作用。对孤立系统而言,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只能是从有序到无序(例如,静止大气谓之无序,而有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大气则为有序),相反的过程是不可能的。但大气系统并不是孤立系统,而是开放系统。对于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形成有序的问题正在与所谓耗散结构问题联系起来。看来,耗散结构理论如何应用于气象科学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对气象卫星地面站12m天线天线增益及信道增益测试标定的方法和测试记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晶放的调试 1.测增益①噪声法拔掉晶放电源,从信号强度指示表,看后二中输出的噪声电压(毛草),调“手增益”使表头指针为10μA,这时扦上晶放电源,表头指示发生变化,指在20~30μA为正常,即噪声电压增加了2~3倍左右(这  相似文献   

11.
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主要变率相互关系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MAP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子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从同期强度变化可知,当东亚季风偏强时,大尺度亚洲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均偏弱,相关区域降水偏少;而同时大尺度亚洲季风偏强时,东南亚和南亚季风偏强,相关区域降水偏多;东南亚季风偏强时,南亚季风偏弱,南亚地区降水偏少;反之亦然。从不同周期强度变化可知各个子系统相关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12.
自然季節的劃分無論是在氣候学工作上和天氣預告,特别是中、長期預告工作上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國勞動人民从很古的時候就把天文現象和产業生产的实踐結合起來劃分季節。近代从氣象观測的科学工作建立以後,人們更科学地依據大量的氣候資料按照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夏季西藏东部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淑芬 《气象学报》1990,48(2):210-219
本文以1986年夏季西藏高原气象实验(TIPMEX-86)期间获得的资料为基础,运用廓线方法,计算了实验期间感热、潜热和动量湍流通量并分析了与通量输送有关因子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湍流通量都有明显的日变化、日际变化和旬变化。7月份感热通量比6月份大约减少了2/3以上。计算得出那曲6月13—28日拖曳系联C_d的平均值为0.0052,同期感热通量的整体输送系数C_h为0.0075;而拉萨6月11日—7月20日C_d的平均值为0.0056,同期C_h的平均值为0.0085。根据整体输送系数和各种有关因子的关系分析表明,C_d,C_h不可能用一个常数代表,它们不仅仅是风速的函数,而且其变化还包含了稳定度、风速梯度、温度梯度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北半球大气臭氧和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北半球21个臭氧站1979年7月1—31日逐日日平均臭氧总量与日平均10—200hPa气温资料,分析了逐日臭氧变化与气温变化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结果发现,臭氧总量变化落后于50—200hPa层气温变化,超前于5—50hPa层气温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王尧奇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0,9(3):327-336
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大气物理状态(大气可降水量和大气浑浊度)的变化范围,利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种大气透明系数状况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质量m=2时的透明系数P_2和m相同时,由于水汽和气溶胶的含量配置不同而引起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差异,在辐射日变程的主要时段(m=1-3)内并不大。于是得到各种透明系数P_2状况下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平均关系。不同海拔高度比较,当透明系数P_2相同时,各自的大气物理状态虽然不同,但m相同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基本相同。现有的表征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值和大气质量联系的关系式都不能很好地描述计算结果。根据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特性,我们提出了新的关系式。最后,整理了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经验计算结果与观测值比较,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热带东、西风界面附近的扰动流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正压无辐散的条件下,讨论了东、西风不连续面上的正压不稳定性,得出:在这种情形下,东、西风界面上的扰动总是不稳定的。文中用小参数的方法,对界面附近扰动发展的非线性问题进行了计算,算到二级近似。结果表明,非线性过程引进短波长的谐波。界面的变形和扰动随时间增长较快,经过0.5天,界面有很小的变形,附近只有很弱的闭合环流;到1.5天,界面变形显著,环流范围增长达300公里,而且短波占主要部分,界面北侧东风气流中的气旋式环流进一步发展,风速也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中小尺度运动中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叶笃正  李麦村 《气象学报》1964,34(4):409-423
在大型运动中有所谓地转适应的现象,本文研究了中小尺度运动中风场和气压场之间的适应问题。 由尺度分析可以发现:在一般中小尺度运动方程中,时间导数项较其中的各主要项小一个量极。因此可以认为中小尺度运动是在力的准平衡状态下进行缓慢的演变。当有某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力的准平衡态时,即有一种机制使运动回到准平衡来。这种准平衡态是惯性力(即速度平流)、科氏力和气压梯度力三者之间的准平衡。 由准平衡态的破坏恢复到准平衡的过程称为中小尺度的适应过程;准平衡态下的演变过程称为准常定过程。文中讨论了这两种过程中运动的物理性质。指出:对中尺度运动而言在适应过程中D>>ζ,在准常定过程中D≤ζ,这里D和ζ分别为散度和涡度。 设在某一有限的区域中,运动的平衡态受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初值问题可以计算破坏以后运动的发展。计算结果表明:在短暂的时间内,气象要素有一急烈变化和调整,重新恢复准平衡态;时间稍长运动即进入准常定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球面定常行星波射线的变化与波列的分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志明 《气象学报》1991,49(4):394-401
为了解释大气低频波列的结构特征,本文把慢变介质中波传播的理论应用于行星波。采用射线追踪方法,借助于几何直观,在波射线与纬线平行的纬度附近,讨论了波数k_s的分布对波射线变化与波列分支的作用。并讨论了沿波射线路径波幅的变化。提出,在波数k_s为极值的纬度附近,定常行星波列存在着明显的分支现象。在传播期间,波幅在分支纬度附近为极大值。这些结论与双测和模拟的结果是相当一致的。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大圆路径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振荡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毕慕莹 《气象学报》1989,47(4):457-475
本文用1965年,1976—1985年夏季(6—8月)500hPa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展开讨论了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振荡特征。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要存在15—20d以及10d左右的振荡周期,它们一般都是从西太平洋的东部(180°E)向西部(110°E)传播的,其速度为5—7long./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10d以下的短周期振荡一般自西(110°E)向东(180°E)传播。其东西部的振荡呈反位相。15—20d周期的振荡能量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东、中部(150—170°E),而10d左右周期的振荡能量主要集中在西太平洋的西部(120一140°E)。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低振荡能量期,而7月中旬以后有一段高振荡能量期。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地面反射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沈志宝  左洪超 《高原气象》1993,12(3):294-3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