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因子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小麦各生育阶段气象因子对小麦穗粒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穗粒数的气候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2.
陈义明 《青海气象》2004,(1):43-44,51
本文运用统计学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较全面地分析了春小麦发育阶段气象因子对穗粒数的影响规律。小麦拔节一抽穗期间降水偏少,日较差小,是影响穗粒数的不利因素;抽穗后降水偏多或偏少,气温偏高,对穗粒数的增加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地小麦单产水平提高很快,但稳产性较差。从历年构成小麦产量三要素的被动情况分析,无论低产或高产,无论什么品种,年际间穗数的差异均比每穗粒数或粒重的差异大(表一、二)。由此可见,穗数是保证稳产高产的主导因子。本文根据镇江市一九七六至一九八三年各县三麦大面积生产的苗情及主要气象资料,从产量构成状况、茎蘖动态入手,着重分析气象条件对穗数的影响,为改善栽培措施,增加穗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据巴彦淖尔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全市900多个小麦样本进行实测,大部分地区小麦减产,其中,667m^2穗数有所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普遍降低;市气象局实测小麦产量也有明显下降,其中,千粒重和穗粒数也有不同程度下降。通过对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影响小麦产量下降的气象条件主要是:1.潮塌严重,播种期推迟,根系受制,抗逆性减弱,全生育期缩短;2.幼穗分化期温度偏高,日照过长,缩短了幼穗分化期,减少了穗粒数;3.灌浆期蒸发较弱。光照不足.灌浆速度大幅度降低,减少了灌浆量,造成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1-1991年11年小麦生长情况,我省各地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年际变化不大,二要素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千粒重年际变幅大,最高的1989年全省平均为37.1克/千粒,1991年只有30.5克/千粒。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5月份小麦灌浆期的阴雨寡照、青枯、干热风等气象灾害的出现,影响小麦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而减产。选育早熟品种,可避开5月下旬的气象灾害对小麦灌浆的危害;中后期在叶面上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御干热风和青枯危害。  相似文献   

6.
杨淞  杨文彬 《内蒙古气象》1996,(2):17-20,10
温光生态因子及时间对春小麦幼穗分化影响的研究杨淞,杨文彬(巴盟农业气象研究所)每穗小麦的小穗数、小花数和小花的发育程度,取决于本身形成的早晚、发育时间的长短等。一般认为,穗部某些器官形成越早,分化发育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多粒大穗。而器官形成的早晚和...  相似文献   

7.
邑月 《气象》1977,3(5):16-17
小麦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个因素(穗数、粒数、粒重)之一。影响小麦粒重的因素很复杂,如植株的营养状况、病虫害、气象因素等都可使粒重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在北京地区,小麦籽粒形成和灌浆时期,旱季即将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气象要素变化较大,对籽粒的形成、灌浆以及粒重的影响非常明显。近几年,我们作了一些观测分析,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西平县1995年气象条件对小麦产量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为今后小麦应变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1953~2003年周口气象资料、小麦生育期观测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11月上旬之前有1~2次>20 mm的降水过程,有利于小麦播种;小麦越冬期气温较高,有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继续生长的特征,有利于形成壮苗;穗粒形成期无连阴雨的年份占80%,日照相对充足,气温>10 ℃的日数长,延长小花分化时间,有利于成大穗;5月份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小麦灌浆有利.小麦生产气候条件的劣势为春季晚霜冻出现的几率为10年1遇,应注意防范4月10日之后出现的晚霜冻;3~4月偏旱的年份较多,几乎2年1遇,应加强各种水资源的开发;5月份出现干热风的几率为2年1遇,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口市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53~2003年周口气象资料、小麦生育期观测和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条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 11月上旬之前有 1~2次>20mm的降水过程,有利于小麦播种;小麦越冬期气温较高,有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地下部分继续生长的特征,有利于形成壮苗;穗粒形成期无连阴雨的年份占 80%,日照相对充足,气温>10℃的日数长,延长小花分化时间,有利于成大穗; 5月份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小麦灌浆有利。小麦生产气候条件的劣势为:春季晚霜冻出现的几率为 10年 1遇,应注意防范 4月 10日之后出现的晚霜冻; 3~4月偏旱的年份较多,几乎 2年 1遇,应加强各种水资源的开发; 5月份出现干热风的几率为 2年 1遇,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1.
UV-B辐射增加对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观测,分析了UV—B辐射增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计算了UV—B增加条件下对作物群体生产力生态特征值发生变化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表现在:生育期推迟,叶面积、分蘖和开花数减少,植株矮化,绿叶数、单株干物重、叶重、穗重等减小;影响小麦群体生产力表现在:群体生长率、相对生长率、叶面积指数、叶日积、净同化率都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有很大幅度的减小,从而使小麦每亩株数、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也明显下降,最终影响到小麦群体生物学产量及经济学产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小麦成穗率的气候生态模型,分析了成穗率与光、温、水等气象因素及分蘖率的关系。指出,孕穗前后光照不足、低温、干旱或湿害是影响川东南小麦成穗率的主要气候问题,并对提高成穗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指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影响2010年冬小麦产量构成的有利气象因素是:底墒水充足,各生育阶段降水分布适宜,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在分(蘖)一越冬开始期平均气温偏低,冬前积温不足,不利于晚播小麦分集成穗.春季低温冷害对小麦小花分化有一定影响,但幼穗分化时间长,灌浆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14.
郑州地区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1980—2006年冬小麦发育期、千粒重和穗粒数以及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显著时段和关键因子,建立了千粒重和穗粒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千粒重相关显著的时段、关键因子是抽穗后15~19 d和29~33 d的温度以及9~13 d的日照;有利于获得较高千粒重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8~22.8℃,日平均气温上限为29.5℃;与穗粒数相关显著的时段、关键因子是返青后21~25 d的温度。相关显著时段的气候要素对千粒重和穗粒数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可以较好地预测千粒重和穗粒数,为进行产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30多年的气候和近20多年的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具有比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气温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呈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日照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小麦粒重和产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穗数、粒数则具有反位相空间变化特征,穗数、粒重及产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粒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1991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的升温变化趋势有利于小麦粒重、穗数和最终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粒数增加;降水变化趋势不利于粒重提高,对其他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日照的变化对产量及各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近30多年的气候和近20多年的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穗数、粒数、粒重进行了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具有比较好的空间一致性,平均气温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呈不太明显的下降趋势,日照呈一定的下降趋势;小麦粒重和产量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一致性,而穗数、粒数则具有反位相空间变化特征,穗数、粒重及产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粒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其中1991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气温的升温变化趋势有利于小麦粒重、穗数和最终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粒数增加;降水变化趋势不利于粒重提高,对其他产量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日照的变化对产量及各构成要素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阴湿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过度发展的状况,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阴湿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阴湿天气危及到小麦产量构成(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考虑到江汉平原历年多阴雨寡照,尚且不能对其进行人工控制,因此建议大量减少小麦在江汉平原的种植面积,变种植小麦为优质油菜,并与优质稻、棉实行连作或套作.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汉平原小麦过度发展的状况,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阴温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阴温天气危及到小麦产量构成(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考虑到江汉平原历年多阴雨寡照,尚且不能对其进行人工控制,因此建议大量减少小麦江汉平原的种植面积,变种植小麦小优质油菜,并与优质稻、棉实行连作或套作。  相似文献   

19.
早地小麦(简称地麦)在我省比例较大,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三分之二。长期以来,地麦一直是在秋季播种,由于受冬春干旱和霜冻灾害的影响,往往造成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广大群众和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把地麦秋播改为夏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我省小麦生产上的一项突破。从多点试验情况来看,平均亩产200斤,最高达到了400斤。我站试验结果是有效穗25万,千粒重35—41克,穗粒数16—  相似文献   

20.
根据南阳市1982 ̄1995年14年的小麦生长状况与产量的分析,千粒重是影响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亩穗数和穗粒数与千粒重关系不明显,产量三要素均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选育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中后期麦田管理是争取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