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气候变暖对临沂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对临沂 1961-2006 年的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的研究了气候变暖对临沂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临沂市年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冬春季气温在波动中上升明显,夏季几乎无变化,临沂气温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升高所致,自 1990s 以来,暖冬现象十分严重;≥O℃的积温经历下降再上升的过程,近 16 a 来上升最明显;霜冻终日提前、初日推后,无霜冻期天数增多;临沂的春播期提前,秋播期推迟.农业气象灾害加剧.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利大于弊,对水稻、玉米生产不利.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种植制度变为一年两熟制.气候变暖对临沂农业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2.
尤莉  王国勤  阎军  李飞 《气象》2007,33(S1):31-40
利用通辽地区1950—2006年的气温、降水、降水日数、积温、日照、无霜期等资料,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地区近57年来的气候变化越势、突变和周期波动,探讨了科尔沁沙地气候变暖对当地农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195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事实,1987年是气候变暖的突变时间点。气候变暖后,低温日数明显减少,高温日数增加;农业积温增加;无霜期延长,曰照时数增加;全年降水日数减少,特别中雨日数明显减少。气候变暖对科尔沁沙地农牧业的影响有利有弊,综合分析是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近百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中国地表气温增暖0.5℃~0.8℃,山西近50年平均温度每10年上升0.25℃,晋中近50年平均温度每10年上升0.2℃。由于气候变暖将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所以引起了政府及专家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气温资料,通过5种气候模式,对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的气温变化特点,以及未来50 a的变化趋势作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气候明显变暖,在1881-2001年120 a间哈尔滨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4℃,全省1981-2000年较1951-1980年间平均气温上升近1.0℃。数值模拟结果显示,2030年和2050年的气温将分别升高1.9℃和2.4℃,到2050年≥10℃积温带将北移约5个纬距。气候变暖对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除大豆增产外,其他作物产量均有所降低。因此,必须进行作物结构调整才能逐步适应气候变化,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候变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黑龙江120年以来气候变暖的特征.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黑龙江地处中高纬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4℃;冬春季升幅最大为1.8℃,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从年、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及北半球、全球气温变化的比较得出,年、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夏秋增暖不明显,但仍有上升趋势.20世纪50~70年代黑龙江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80年代黑龙江增暖幅度开始增大,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次之.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显著,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研究还指出黑龙江气温与北半球、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尤其80年代至今气温都有显著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广东地区的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根据广东省86个站1961~2000年气温资料、广州市1908~2002年气温资料以及1958~2001年南海海平面资料,论证了广东省气候变暖的明显趋势;从热量资源、作物和品种布局、作物产量、病虫草害、农业气象灾害等方面论述了气候变暖对广东农业的可能影响,并提出了防范和适应气候变暖的农业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暖已为众多学者所公认, 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3~0.7℃,满洲里地区气温变化是否与此相符及其影响又是怎样?为此我们统计了满洲里近50年(1957-2006)的气温资料。统计表明满洲里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升高现象是明显的,并存在着显著的年际和季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中部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6县(区)1961~2006年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年降水资料。计算历年各地气温、积温、无霜冻期和农业气候生产力,分析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河西走廊中部气温呈持续升高趋势,1987~2006年的平均气温明显增高,且冬季升温幅度最为显著,秋季次之,春、夏季升温幅度较小;≥0℃和≥10℃积温增多,无霜冻期延长,气候生产力增加。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有利于冬季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的生产;干旱发生频率加大,病虫越冬存活率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   总被引:119,自引:0,他引:1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绍武  叶瑾琳 《大气科学》1995,19(5):545-553
本文对比分析了IPCC,Vinnikov,Jones及Hansen的北半球,南半球及全球共12个地面温度序列,以及中国的气温序列。资料为1880—1991年。近百年气候变暖的速度为0.5℃/100 a。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占序列总方差60%以上。但气候变暖有突变性,在1890年代中,1920年代中及1970年代末有3次突然气候变暖。分析表明,总的变暖趋势与CO2浓度及太阳活动有密切关系。火山活动也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前两次突然变暖可能与火山活动沉寂有关。最后一次突然变暖则可能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菏泽市冬季采暖期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菏泽地区1954—2005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菏泽地区近50a的气温变化趋势,探讨了该地区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的统计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菏泽地区冬季气温变暖已成为事实,1986年是冬季气候变暖的突变年;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年际变化较大;1986年以来多暖冬,与1986年以前相比,采暖初日后移,采暖终日前移,采暖天数减少。对确定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实施科学供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曹鸿兴 《气象》1987,13(11):3-6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气候模式与模拟的定义、内容和发展概况。介绍了不同类型模式,如能量平衡模式、辐射对流模式、大气环流模式和随机模式等的主要特征。最后举了两个实例,即用大气环流模式作由二氧化碳增加而造成大气增温的数值试验以及用机制模式研究气候变化及可预报性,以此来阐明当今气候模拟的两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盘茂 《气象》2011,37(3):257-262
气候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气候学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气候的科学.最近五十多年,地球气候明显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的气候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21世纪人类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及与其相伴随的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通过进一步加强气候监测,加强气候科学研究和模式研发,迅速提升气候预测能力,并通过加强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建立气候服务系统,从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日趋严峻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3.
气候和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成果, 主要包括对我国历史气候资料的恢复、重建和整理, 气候区划, 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研究, 对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近地层与边界层地-气过程, 大气热源特征和臭氧变化的研究, 古气候模拟, 对气候变化的预测理论和方法以及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近50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大量气候资料并整理出版了《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 对风能等资源进行了气候区划; 明确了近几十年中国地区在20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出现了两个暖期, 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相对冷期;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在变冷;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多雨带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提出青藏高原近地层与边界层地-气过程的综合物理图像; 发现青藏高原夏季臭氧低值中心; 模拟出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中国气候变化特征; 揭示出东亚季风环流系统及其成员; 设计了多种预报方法; 还将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向国家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14.
Climate Whispers: Media Communication About Climate Chang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product of ten months of careful collection, review, analysis an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building was, on completion,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news media in April 1997. The story, which concerned the potential for changes in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in a greenhouse-warmed world, gained media interest in Australia because in the previous month Tropical Cyclone Justin had occupied public attention. The two days of media coverage essentially rewrote the committee findings. The process closely resembled the children's party game of Chinese whispers in which a simple statement is modified, sometimes beyond recognition, by repetition without understanding or correction. This paper reports and analyzes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is mis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to and through the media and draws some salutory lessons.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度气候系统研究所在准双周振荡结构与起源、东部地区降水年代际演变特征、13变化机理、降水评估和古气候研究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气候系统研究所在气候系统模式研发、陆面过程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以及我国云南持续性干旱的成因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18.
全新世气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新世指我们目前所在的间冰期.一般把新仙女木事件(YD)结束的时间(11.5 kaBP)作为全新世的开始.当前国际上对全新世的气候变化有3点共识:1)进入全新世温度大幅度回升,中全新世以后逐渐下降,20世纪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变暖;2)早全新世北半球亚非季风区气候湿润,5 kaBP以后逐渐变干,但是ENSO加强;3)在以上变化的背景下发生了若干次冷干事件,这些事件开始与结束均较迅速,所以也被为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19.
气候噪声和气候系统的分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相空间嵌入定理,按照Grassberger和Procaccia提出的计算分数维的方法,利用近百年来南、北半球地面气温资料,估算了气候吸引子的分数维,计算结果表明:气候吸引子的分数维南半球为3.3~3.7,北半球为3.2~3.7。它提供了气候吸引子的自相似结构的基本信息,表明模似气候系统最少需要4个独立变量。另外,还讨论了气候噪声对估算维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发展的气候模式(Integrated Climate Model,ICM)开展了近千年气候模拟试验,考察了模式对过去千年温度和大气涛动变化的模拟,并分析了全球季风百年到千年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式对百年尺度气候变率有较好的模拟能力,900~1200年北半球平均表面温度偏高,1500~1800年温度偏低,模拟的北半球、南半球平均表面温度都呈现出了19世纪至2000年的快速增暖。模式对大气涛动百年尺度变化的模拟与重建资料存在较大的不同。全球季风在850~1050年、1150~1200年和1300~1420加强,在1210~1300年和1600~1850年减弱。1875~2000年全球季风指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WP)季风强度在全球大部分季风区域增加,小冰期(LIA)则相反。20世纪暖期(PWP)全球季风强度显著增加,其中赤道西太平洋增加超过1 m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