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西北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马晓波 《气象学报》1999,57(5):613-621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4个台站1932~1992年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最低气温(Tmin)及气温日较差(DTR),1971~1992年总云量及低云量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和可能影响因子,并与华北地区、中国东部及北半球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国西北地区普遍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可分为3种类型:①西北东部型,以西安、兰州为代表,Tmax显著下降,最大达-0.31℃/10a;Tmin显著上升,最高为0.41℃/10a;②西北中部型,以安西为代表,Tmax和Tmin都显著下降,但Tmax下降幅度大于Tmin;③西北北部型,以乌鲁木齐为代表,Tmax和Tmin都显著上升,但Tmin上升幅度大于Tmax。Tmax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Tmin上升主要表现在冬季,DTR在所有季节均显著下降,最大为-0.79℃/10a,冬季、春季、秋季及年下降幅度较大,夏季较小。与华北地区和中国东部相比,西北地区非对称变化的幅度更大,DTR大1~4倍。也大于北半球的变化幅度。总云量与DTR,Tmax有显著的负相关,东部高于中部和北部,最高可达-0.92,低云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n analysis of sampling error uncertainties in mea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Tmax and Tmin) carried out on monthly,seasonal and annual scales,including an examination of homogenized and original data collected at 73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cross China for the period 1951-2004.Uncertainties of the gridded data and national average,linear trends and their uncertainties,as well as the homogenization effect on uncertainties are assessed.It is shown that the sampling error variances of homogenized Tmax and Tmin,which are larger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have a marked northwest-southeast gradient distribution,while the sampling error variances of the original data are found to be larger and irregular.Tmax and Tmin increase in all months of the year in the study period 1951-2004,with the largest warming and uncertainties being 0.400℃ (10 yr)-1 + 0.269℃ (10 yr)-1 and 0.578℃ (10 yr)-1 + 0.211℃ (10 yr)-1 in February,and the least being 0.022℃ (10 yr)-1 + 0.085℃ (10 yr)-1 and 0.104℃ (10 yr)-1 +0.070℃ (10 yr)-1 in August.Homogenization can remove large uncertainties in the original records resulting from various non-natural chang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3.
利用2020年12月-2021年3月玉林市某三甲医院的心脑血管疾病门诊就诊数据及玉林市气温、地温等数据,分析心血管疾病就诊数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日就诊数与当日环境温度及其变化的相关系数不高;在Tmin≤14℃或Tmax≥25℃的条件下,环境温度与就诊数相关性低;但在(T)≤17℃、24hATmin≥3℃条件下,(T)地、24hA(T)、48hΔTmin与就诊数相关高且通过了99%的显著性检验;多条件叠加后,部分相关系数数值增加.心脑血管门诊就诊数与与前0~2d的T、T地、Tmax相关系数通过了90%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4.
李荣生  袁玉付 《气象》1996,22(5):55-57
根据盐城市的大、小麦产量,农技措施和气象资料,采用极限产量权重法组建大,小麦产量(y)的预报模式:y=ym-y农-y灾-y气或改写为:y=ym(1-(∑ai+∑Bj+∑Cn))对盐城市大、小麦产量进行分段预报,经多年试报,结果与实产的相以误差均在5%以内。  相似文献   

5.
对流温度在局地热对流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宇  姜有山  张志刚 《气象》2015,41(1):52-58
热对流降水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突发性强且时空尺度小,是目前天气预报业务中的难点。本文尝试使用对流温度(Tc)预报热对流降水。首先改进了 MICAPS3中Tc 的算法。然后使用2004—2013年7—8月南京站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探讨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时使用Tc 预报热对流降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南京站热对流降水发生的气候平均概率约为1/6;热对流降水的发生概率随日最高温度(Tmax )与Tc 的差值先增大后减小;当Tmax比Tc 低0.5℃以上时,发生概率低于平均概率;当Tmax比Tc 高0.5~1.5℃时,热对流降水的发生概率最大,达到了40%。Tmax>30℃、Tmax-Tc>-3.5℃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热对流降水发生的两个必要条件。另外,对34个热对流降水的统计表明,热对流降水主要出现在每日13—18时,平均持续时间为50 min,平均降水量为7.8 mm。  相似文献   

6.
1冬小麦1992年秋季,由于气温仿低且降温比常年快,致使秋收作物成熟期推迟,影响了冬小麦的适时播种,造成播种期普遍比常年偏晚,冬小麦出苗迟缓.特种至冬前小麦停止生长期间≥0℃积温北疆除新源地区417℃,较常年份多80℃外,其余冬麦区在260-320℃,均比常年偏少80-300℃,冬前热量不足,长势比常年稍差,多数冬麦区为二类苗。南疆的轮台、库车、喀什、叶城、阿合奇等地≥0℃积温在220-500℃,较常年偏少90-300℃,冬前热量也不足,但长势优于北疆,多为一、二类苗。北疆冬小麦越冬期间,气温偏高,积雪偏厚,(1992年12月一1993年…  相似文献   

7.
“高温”对我国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人工气室模拟试验、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及采用CERES冬小麦模式,分析“高温”对小麦(春小麦、冬小麦)发育历期、产量结构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小麦发育历期缩短,高温使春小麦经济产量下降,温度升高改善了冬小麦越冬条件,对穗粒数及籽粒重有利。返青后的“高温”对冬小麦经济产量不利。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推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底墒效应+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玉米千秆覆盖效应(分覆盖,粉碎还田处理)+有限水分胁迫高产效应集成技术的推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处理,粉碎还田处理的冬小麦发育期的根,茎,叶,穗,总生物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其中粉碎还田处理的增加量明显大于覆盖处理,666.67m^2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7%,35.6%,全生育期耗水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4.8%,12.1%,节约灌溉1-2水。  相似文献   

9.
一次青藏高原夏季低涡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罗四维  杨洋 《高原气象》1992,11(1):39-48
本文利用美国NCAR中尺度模式MM4对1979年6月29-30日一次500hPa高原低涡的生成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模拟研究。通过对绝热、非绝热、有无地表感热潜热及降低地形等六个对比试验,分析指出:(1)模式对500hPa高原涡中心位置预报与实况吻合,中心平均强度实况接近,平均玫水亦接近(略偏少),落区略有偏差,故可认为对低涡的预报基本合理。(2)低涡主要由非绝热过程引起(22.6,10^-5s^-1),而动力过程是很次要的(6.0);在非绝热过程中潜热的贡献(8.0)远比由积云对流及湍流所引起的地表感热通量(14.6)小;地表热通量的贡献主要为地表感热通量(13.4),而地表蒸发作用很小(1.2),这与文献[6]的诊断分析结论一致。(3)由半地形高度隆起至全地形时,动力作用对低涡强度的贡献由2.0增至6.0,非绝热过程的贡献由7.2增到22.6。可见模式中真实地处理地形高度是很重要的。本文虽只作了一例,但结论(2)与大量低涡诊断分析的统计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合作用特征参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Licor-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1949年以来不同历史年代的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测定,拟合了不同年代12个典型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首次揭示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叶片光合特征参数随时间演变规律,并利用数值模式分析了特征参数对光合日总量的影响。该研究为我国气候生态数值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模式的区域应用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赵四强 《气象学报》1989,47(3):337-341
土壤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必要环境,种子发芽、根系的形成和发育都是在土壤中进行的,因而农作物生长发育与土壤水热状况的关系最为直接。本文基于这样的认识,以河北省冬小麦为例分析了1961—1978年河北省冬小麦产量与0cm,5cm,10cm,20cm地温的关系,提出一个以冬小麦生育期地温观测资料实时预报冬小麦产量的积分回归模式,并进行了试报。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国内外小麦生长模拟研究成果,借鉴荷兰学者的模拟思路,从作物生长的主要生理过程人手,综合考虑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等因素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修正了在一级生产水平下冬小麦生长模拟模式,使得模式能够对CO2浓度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经资料检验,在当前CO2浓度下,冬小麦总干重和穗干重的模拟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其它器官干重及叶面积指数的模拟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运用改进后的模式模拟试验了未来气候变暖和CO2倍增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3.
NOAA/AVHRR冬小麦苗情长势遥感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定珊  毛留喜 《气象学报》1992,50(4):520-523
植物的外在表现总是具有独特的光谱属性。因此作物的“苗情长势”可以通过它们的光谱成分分析和植物指数(绿度)间接地得到证实。本文根据冬小麦反射光谱特性,利用一定条件下的NOAA/AVHRR通道1(CH_1,0.58—0.68μm)和通道2(CH_2,0.72—1.1μm)数据,合成具有压抑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刘建栋  于强 《气象科学》1999,19(3):251-258
运用农业气象学、气象学等理论建立了一个冬小麦群丛反射率农业气象数值模式。模式由辐射日变化反演、土壤反射率日变化反演以及植被反射率模拟等子模式耦合而成,运用该模式可以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冬小麦群丛反射率日变化进行较准确的模拟,实测验证结果表明模拟最大相对误差为12.1%,平均相对误差为6.3%,该模式为进一步估算农田热量平衡以及进行农业微气象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并可充当作物生长数值模式中的一个子模式。  相似文献   

15.
CO2和O3浓度倍增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中利用自行设计的OTC - 1型开顶式气室进行了 9a的田间试验 ,取得了一批质量可靠的试验数据 ,分析了CO2 浓度倍增对大豆、冬小麦、棉花、玉米、春小麦和谷子的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CO2 浓度倍增对上述 6种作物的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均是正效应 ,对冬小麦、棉花和谷子品质的影响可能是有利的 ,对玉米品质的影响可能是不利的 ,对大豆的影响不大 ;分析了O3 浓度倍增对冬小麦、水稻、油菜和菠菜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O3 浓度倍增对上述 4种作物生物量的影响均是负效应 ,对冬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影响是负效应 ,但是冬小麦和水稻籽粒中粗蛋白和 17种氨基酸含量都有所增加 ;分析了CO2 和O3 浓度复合倍增对大豆生物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结果是生物量和产量呈增加趋势 ,说明了CO2 的正效应大于O3 的负效应。采用作物模型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了CO2 和O3 浓度倍增对冬小麦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winter wheat biological characters,an agrometeorologicalmodel of physiological thermal index of winter wheat including vernalization and photoperiodresponse is established,in which the influence of diurnal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effectivetemperature and daylength on the development of winter whea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emergenceto elongation are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ed.Validation of the model using the data taken fromthe experiments of wheat ecology in China shows that the model behaves well with mean error lessthan 3 day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观点,根据大量的田间试验及气象资料,对河南省黄淮平原中、低产地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特点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小麦群体内部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垂直分布特征;群体中存在着一个对PAR的强烈削弱层,它随着小麦生育期的后延而升高。依该地区小麦干物质积累不同特点,作者提出了早播、适播、迟播和受冻害四种生长型。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冬小麦农业气象计算机模拟模型”(WWACSM),它由发育期、叶面积系数及光合生产三个一级子模式和若干个二级子模式组成:并结合河南省黄淮平原小麦生产实践,对其中某些子模式作了探索和改进,为进一步发展该地区小麦的商品生产提供了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冬小麦气候适宜诊断指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土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影响不同的基础上,构建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冬小麦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计算模型,建立了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气象产量的关系,采用加权平均构建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和冬小麦观测试验资料,建立了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程度诊断阈值;并利用该阈值,建立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播种至某一发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基本适宜和不太适宜诊断指标,对提升农业气象定量评价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北省冬小麦生育阶段正值少雨时期,一般年份只有在灌溉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麦区土壤水分实时监测预测对于灌溉决策十分重要。在冬小麦单站多层次土壤水分动态模型(VSMB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河北省麦区从南到北冬小麦发育期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进行参数调整和修正,并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形成河北省整个冬麦区麦田土壤水分监测预测系统(RSM-MFS)。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对实际应用进行了效果分析。从近年在河北省冬麦区土壤水分的监测预测结果来看,监测相对误差在10%左右,风险预测相对误差在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