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评比优秀,鼓励先进,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好办法,也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重要措施。可是,过去有的单位搞年终评优,十来个人的小单位竟设七、八个项目的优秀奖励,结果是“见者有份”,“皆大欢喜”。 也许有人会说:“先进越多不是工作越好吗?”果真如此,当然不错。遗憾的是,现在有的单位并非是工作很好的先进多,而是工作平平过,照顾的“先进”多。有的领导,为了照顾个别人的“情绪”,先进不够条件,就随便安个名目,反正让大家都“金榜题名”。以为这样一来就工作好做,领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元体系化学势和相平衡原理,分析认为“水蒸气凝结释放的潜热既升高了云滴表面温度,又向外传导热量”的观点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这样热传导过程是不可能进行的,分析认为大气中水蒸气凝结只能以辐射形式释放潜热。  相似文献   

3.
浅谈Visual FoxPro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isual FoxPro教学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掌握基本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知识。为了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学时,达到尽可能好的效果,从教学内容准备、课堂教学和实验环节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使学生在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中掌握Visual FoxPro的有关知识,并借助相关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赫斯(Hess)编纂的一部主要介绍美国人工影响天气、气候研究成果的文章汇集,1974年出版。全书分七部分22章。第一部分“历史”(第1—2章)说明在1950年就已存在的实际工作者与多数气象学家对人工影响天气史所持的不同观点。第二部分“基础”(第3—5章)指出微物理基础,仪器观测方法,需进行仪器观测但尚  相似文献   

5.
北半球三层准地转波谱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非线性项的处理用了变维方法,纬向的“完全的谱方法”及经向的“准谱方法”,既有利于克服非线性不稳定,且能大大节省计算量及存储量,使之能在小型计算机上实现其程序设计。通过设计多个地形曲面的办法来考虑地形的作用。在时间差分格式中,将时间步长取成波数的函数,有利于节省计算量。这模式从一九七四年九月开始进行了较多个例的预报实验,其72小时以内的预报效果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6.
中期形势预报的发展方向是数值预报,这一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预报人员所接受,同时在近几年的预报业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我台自1983年下半年开始引用以来,也认为它确实是较好的中期天气预报工具.经有关方面检验,认为“ECMWF”图96~h、120~h预报对大的形势和趋势预报较有把握.根据这样的检验结果,1985来以来,我们通过对120~h数值预报图的使用,认为它不仅能够较准确的预报天气过程,而且还能定性的预报中强以上降水和延长预报时效,成为中期天气预报中较好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最大熵原理     
“最大熵原理”是近年来较常见到的科学词汇.本文对于这个原理的由来、内容、应用作了简要介绍.它指出了最大熵原理可以从信息理论(一种统计数学理论)引申出来,也可以从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引申出来.在着重介绍了信息论中的最大熵原理引出办法之后还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把它应用于宏观的物理、气象系统之中.文章还提出用最大熵原理来统一概率的各种分布函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2月 1 8~ 1 9日 ,本地区出现雨夹冰粒现象 ,相邻台站现在天气现象电码有的编报“68” ,有的编报“79”。笔者对电话询问的台站观测员的答复 :应选电码“79”。现在天气编码表中 ,电码“68”是指小的雨夹雪 ,电码“79”是指冰粒。电码表中没有雨夹冰粒的特定电码。于是 ,有的观测员认为 ,雨夹冰粒是液态和固态同时下降的稳定性降水现象 ,符合雨夹雪的电码意义 ;也有的认为 ,所谓雨夹冰粒是雨和冰粒并存的现象 ,应为电码“60”和“79”并存 ,按照选码原则 ,理应选数值大的电码编报。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因为在气象学中雨夹雪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我们只有将教师的教学愿望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我们教师的行动,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奋斗目标,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可分为教师的教授法和学生的学习法,虽然教学本无定法,但教学活动必须得法,必须符合教学的规律原则,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这之中,课堂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是讲授法教学,当然,讲授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这样,只会使人昏昏,达不到教好的目的.为此,  相似文献   

10.
刘长源  杨桂庆 《气象》1979,5(3):29-29
目前许多台站常选“e±T”作为预报未来是否出现降水,以及降水量大小的一种经验指标,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长期以来人们对用“e±T”总感到别扭,e是水汽压单位,T是温度单位,它们是两种概念完全不同的物理量的度量单位,两者怎么能相加相减呢?过去有不少同志曾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e±T”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试从能量的观点来探索一下。 一、e±T可以看作是同一种物理量单位的相加相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象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气象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学部门,应针对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迅速适应基层台站的工作并在气象事业的发展中起业务骨干作用.天气学作为中等气象学校气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可以说是集数学、物理、观测、气象和气候学科于一体.天气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与其  相似文献   

12.
物理耗散技术及其在MM4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崇健  赵琳娜  刘英 《气象学报》2001,59(5):524-532
在传统的流体动力学框架下,数值天气预报问题往往被提为经典牛顿力学的确定论初值问题 。然而大气是多体系统,利用仅对三体以下的系统才能精确描述的理论来处理多体系统的运 动,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和问题。为此,文中提出了一套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引入“不可逆 热力学算子”的技术,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约束方式,来控制多体系统的演变方向,以提高 数值天气预报的精度。例如在MM4模式中引入不可逆热力学算子后,温度场、湿度场、高度 场及全风速场的平均相对均方根误差减小了约13%,其中48 h预报的误差减小两成以上。鉴于文中提出的不可逆热力学算子引入技术是基于描述耗散性的物理定律,而非纯粹出于计算 上的考虑,故名为物理耗散技术。由于它所依据的物理原理对所有流体力学和大气数值模式 均适用,因此该项新技术在地球物理流体力学界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叶榕生 《气象》1979,5(12):24-25
有许多天气预报因子,由于现阶段水平和条件限制,还很难说清楚它的物理意义,尤其是长期预报中的因子,更为困难。所以,只能以多年应用效果良好,作为衡量的标准。但是,我们也还要努力探讨它的物理意义,这对于提高预报水平是极有好处的。下面我们通过对“e-T”进行物理分析,来说明探讨预报因子物理意义的重要性。 要应用“e-T”这个物理量,必须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工作: 1.了解e-T>0的物理成因: e-T>0是降水前或降水继续的前兆,e-T越大,可靠性越大,这是一般性的经验。但也有许多情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叫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做一些由人作的事,这就是人工智能.换句话说,人工智能所研究的是,使计算机能够做那些表现出人的"智能"的事.过去计算机主要是用之于数值计算.通过了解物理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编制计算程序,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但是由于有些物理过程很难弄清楚,数学处理也有困难,因此,人们想通过人工智能的办法来解决一些难题.其解决办法就是通过专家积累的丰富知识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王安石在这首吟春诗中,以独特的视角,写出了春风对花时好时坏、有善有恶。那么,春风对人体是否也是善恶兼备呢?的确如此。每年春天来时,一些“风病”也随之而来。祖国医学认为,风是春季之主气,易侵犯人的体表。因此,春季应当心“风病”来。早春,影响人体健康的风主要是南、北风系。南风是万物从冬眠中复苏的“好”风,是“不得春风花不开”中的“春风”,但于人体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像病毒、霉菌、花粉、尘埃等都会借助风势,使过敏体质者鼻咽发痒、流鼻涕、…  相似文献   

16.
天气数值预报中过去资料的使用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顾震潮 《气象学报》1958,29(3):176-184
本文指出在天气数值预报中要解的天气方程组与我们能有的求解条件是不相配称的.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把方程组化成最合适的形式而最充分地利用可能有的定解条件(特別是最可靠最完全的气象量测的分布)以使预报效果最好.在某些情形下,天气数值预报可以提成“演变”问题,从而可能使用过去的资料.作为某一气象量的初值问题,天气数值预报也可能使用一部分过去资料.而在以前的天气数值预报是并不使用过去天气资料的.本文最后讨论了这样提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机扩大机在713雷达系统中属于重要设备.一旦严重损坏,雷达天线便无法转动.短时间内不能修复,将无法观测.有的台站已出现过类似故障.所以,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十分必要. 在维护与修理中,我们经过总结认为:1.要及时清洗掉滑环(俗称“铜头”)上的污垢和炭刷磨损下来的粉末,使二者之间保持良好的接触.2.经  相似文献   

18.
钟科  王汉杰  蔡其发  余清平 《高原气象》2007,26(5):992-1003
通过对MM5有限区域模式中的5种物理过程加以扰动、组合得到一个有19个成员的物理集合,并用其对1998年夏季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异常洪涝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集合平均、高分辨率试验,集合概率预报有着最高的分辨力,这从一个方面验证了集合预报方法认为在数值天气预报中应该以概率的形式来认识大气状态的观点的合理性。另外,对不同的集合模拟质量检验方法,有较好表现的具体物理实现方案不尽相同,同时,模拟结果对扰动物理过程的敏感性分布有一些差异,但从统计意义来看:某些物理过程的扰动对模拟结果产生强扰动效应的频率更高一些及某些具体物理实现方案表现好的频率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9.
毛政旦 《气象》1982,8(2):18-19
(一) 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是气象工作者与地理工作者都颇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认真的讨论。气象工作者多年来较多地注意到气候的物理方面,认为气候学属于大气科学。然而,气候现象是有严格地域性的,若不注意气候的地理方面,气候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另方面,地理学家在研究气候的时候,由于着重于气候事实的描述,不注意气候构成的物理机制,因而说明气候事实的联系就发生困难。从学科的观点出发,气候学应是大气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例如,E.T.斯特林格(Striger,1972)认为:“气候的物理问题涉及到气象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研究”。从方法论和所研究的内容考虑,气候学现在主要有四个分支,即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和地理气候学。 不过应该特别说明,地理气候学与现在的气候地理学并不相同。气候地理学认为气候是一种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能、天的观测是难度较大的目测项目,为能使广大台站准确地记录,许多有关气象观测技术解答中有这样的规定,当能见度<4.0千米时必定要记录天气现象,4.0—<10.0千米时可有天气现象也可以没有天气现象,≥10.0千米时无天气现象。对这一解说,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观测员是不理解的,并且不少人还提出<10.0千米时必须记录天气现象,甚至有的同志在有关技术刊物上也提出<10.0千米时须有天气现象的观点。如何评论这一问题呢?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理论的问题,对其讨论,有利于提高能、天观测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