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几种环境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温度、盐度和pH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ndians concentricus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在pH为7-8时,稚贝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脉红螺苗种规模化生产,确立适宜苗种生长的环境条件。本文分析了6个不同温度、6个不同盐度和5个不同培育密度对脉红螺浮游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显示:适宜脉红螺浮游幼虫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4~30℃,最适生长温度是30℃;适宜的存活温度范围是24~30℃,最适存活温度是27℃。盐度实验结果显示:适宜脉红螺浮游幼虫生长的盐度范围是22~30,最适生长盐度是26;适宜的存活盐度范围是22~34,最适存活盐度是26。密度实验结果显示:脉红螺浮游幼虫培育密度不应高于1个/mL,适宜的培育密度范围是0.1~0.5个/mL。  相似文献   

3.
文蛤稚贝盐度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并将168h50%死亡的盐度作为适宜生存临界盐度,将增长率30%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结果表明:在稚贝体重(13.07±3.4)mg、壳长(3.46±0.35)mm、壳高(3.16±0.30)mm,水温27.4℃~29.1℃,pH值7.8~8.2下,文蛤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6.5~39.5,最适生存盐度为9.0~31.0;适宜生长盐度为7.3~38.7,最适生长盐度为15.0~23.0。在最适盐度范围之外,稚贝的存活率、体重、壳高及壳长日增长率均随着盐度的升高或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28.6—29.5℃、pH8.2条件下,研究了管角螺Hemifusus tuba稚贝[(壳高19.5±1.23)mm、体重(661.4±48.6)mg]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和存活,并用二点法计算出最适宜存活和生长的盐度范围。结果表明,管角螺稚贝适宜存活盐度和最适存活盐度分别为17.7‰—40.8‰和25.1‰—35.9‰,适宜生长盐度和最适生长盐度分别为17.5‰—39.9‰和27.8‰—33.2‰。在最适生长盐度范围内,稚贝壳高日平均增长率为0.358—0.397mm.d 1,体重日平均增长率为44.64—49.09mg.d 1。超出上述范围,其存活率下降、生长率降低。稚贝在盐度17.0‰和41.3‰的海水中适应20d后再分别移至盐度14.0‰和45.0‰的海水中,72 h后存活率分别为84.0%和96.0%,而直接把生活在盐度为30.5‰中的稚贝放入到盐度为14.0‰和45.0‰的海水,72h后其存活率为8.0%和0,可见稚贝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与原生活海水盐度有关,经过驯化后的稚贝能够扩大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提高对盐度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5.
方军  李磊  陈琛  曾国权 《台湾海峡》2011,30(1):86-91
2008~2009年,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研究了底质、饵料、温度和盐度对平均壳长为32.28±3.98mm的尖刀蛏(Cultelles scalprum)幼贝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刀蛏幼贝以软泥底质最佳,实验条件下存活率达到76.7%,其次为沙底质,存活率为71.7%,最差为硬泥底质,存活率仅为60.0%;几种易于大规模培养的微藻中,最适宜的饵料为牟氏角毛藻,实验条件下存活率达到90.0%,生长率达到25.9%,其次为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尖刀蛏幼贝存活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6~30℃;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8~26,最适生长盐度为22.尖刀蛏与其他大多数沿岸贝类一样属于广温广盐性品种,其幼贝更适宜于在盐度较低的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三倍体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稚贝最适环境条件,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稚贝适宜生存温度为11.05~33.81℃,最适宜生存温度为22.00~28.00℃;适宜生长温度为12.00~33.3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6.00~28.00℃;温度胁迫条件下,该贝在48 h和96 h的半致死温度在低温端分别为(4.71±0.04)℃和(7.83±0.45)℃;高温端分别为(37.08±0.02)℃和(36.31±0.11)℃;存活率在高温端下降更迅速,表明稚贝对高温更敏感。在盐度耐受性方面: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15.06~44.13,最适宜生存盐度为23.4~33.8;适宜生长盐度为11.76~45.39,最适生长盐度为23.40~26.00;该贝在48h和96h半致死盐度,低盐端分别为(4.68±0.97)和(9.35±0.35),高盐分别为(55.96±0.76)和(53.46±0.67)。综上,当水温为26.00~28.00℃,盐度为23.40~26.00时,更有利于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稚贝的存活和...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牡蛎"华南1号"早期发育的盐度适应性,本研究以目前北部湾海域的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养殖群体为对照组,在水温28~29℃、pH为8.1~8.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盐度(3、8、13、15、18、23、28、33)对牡蛎"华南1号"的胚胎、幼虫发育和稚贝生长的影响。研究显示,不同盐度下牡蛎"华南1号"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牡蛎"华南1号"的适宜受精盐度为13~23,对照组的适宜受精盐度为13~18。相同盐度条件下,牡蛎"华南1号"与对照组浮游幼虫期的壳高生长指标差异显著(P0.05),牡蛎"华南1号"不同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盐度条件下,牡蛎"华南1号"在幼虫发育阶段和早期稚贝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均随着盐度的增加"先升后降",且不同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高盐33和低盐3条件下幼虫生长缓慢且存活率较低,牡蛎"华南1号"幼虫的附着率和存活率在盐度13~23时较高。研究结果表明,牡蛎"华南1号"在浮游幼虫和早期稚贝阶段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群体(P0.05),且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8~28,最适盐度为13~23;对照组幼虫和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8~23,最适盐度为13~18。与对照组群体相比,牡蛎"华南1号"适宜盐度较对照组由18提高到23,盐度适应范围广,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稚贝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在温度耐受性方面:(1)稚贝在低温端温度为4℃、6℃、8℃、10℃时保持90%~100%存活的时间分别为0 d、2 d、3 d、7 d;在高温端温度为33℃、34℃、35℃、36℃时保持90%~100%存活率的时间分别为5 d、4 d、1 d、0 d;(2)在温度胁迫条件下,钝缀锦蛤在48 h、96 h、144 h和192 h的半致死温度在低温端分别为5.02℃、7.68℃、9.01℃和9.20℃;高温端分别为35.44℃、34.74℃、34.43℃和34.25℃。在盐度耐受性方面:(1)在低盐端盐度为13.0、15.6、18.2、20.8、23.4时保持90%~100%存活率的时间分别为1 d、1 d、≥9 d、≥9 d、≥9 d;在高盐端盐度为41.6、44.2、46.8、49.4、52.0时保持90%~100%存活率的时间分别为9 d、2 d、1 d、1 d、1 d;(2)钝缀锦蛤稚贝在48 h、96 h、144 h和192 h的半致死盐度,低盐端分别为14.46、16.02、16.76、16.91;高盐端分别为>52.0、51.79、50.58、48.88;(3)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6.91~48.20,最适盐度为18.20~41.60;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58~45.15,最适盐度为33.90。本实验结果表明,钝缀锦蛤稚贝对高温的耐受性较强,适合在南方温度较高的海域养殖;其适宜生存盐度范围较广,最适生长盐度与外海海水盐度基本相同,适合外海养殖。  相似文献   

9.
在6~24℃室内可控温范围内,每3℃为一个梯度,以魁蚶壳长、体质量日增长率以及存活率作为指标,研究了温度对3种规格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幼贝(小规格壳长6.565 mm±0.225 mm、体质量53.704 mg±5.830 mg;中规格壳长10.114 mm±0.446 mm、体质量181.918 mg±24.797 mg;大规格壳长14.725 mm±0.315 mm、体质量562.416 mg±42.791 mg)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规格魁蚶幼贝在6~24℃水温下均能生长,但在水温6℃及24℃下的壳长和体质量日增长率均较低;水温9℃时3种规格的幼贝的存活率均最高,水温24℃时3种规格幼贝的存活率均最低;水温6~21℃时3种规格幼贝的存活率随着规格的增大而提高,水温24℃时3种规格幼贝的存活率随着规格的增大而降低;小、中、大规格幼贝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10.7~22.3、6.9~23.2、3.7~23.3℃,较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14.3~19.5、15.8~21.6、11.5~21.0℃,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18、18、15℃。实验结论为,随着规格增大,魁蚶幼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扩大,最适生长温度降低,本实验确定了魁蚶幼贝适宜的生长温度,为更有效地开展魁蚶中间培育和底播增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以小刀蛏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底质及饵料对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刀蛏稚贝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性,可以在较大的盐度变动范围内生长和存活;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最适盐度范围为20~25;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6~28℃,最适的温度范围为24~28℃;随着盐度和温度的增加,小刀蛏稚贝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底质是小刀蛏生长和存活的必要环境条件,且小刀蛏对底质环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稚贝以海泥底质最佳,实验条件下海泥底质组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半泥半砂底质和细粉砂底质。不同饵料对稚贝的培育效果不同,角毛藻和金藻的投喂效果最好,稚贝生长率和存活率最高,其次为扁藻组,小球藻组最差。研究结果可为小刀蛏人工培育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工厂化条件下,通过控制养殖用水的不同温度、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全长(42.66±5.23)mm的幼鱼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1~30℃,高于30℃时会引起大量死亡;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4℃,高于24℃则生长速度减慢。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0~45,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5~35,超出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陈朴贤 《台湾海峡》2012,31(4):587-593
褐毛鲿(Megalonibea fusca)属石首鱼科(Sciaenidea),毛鲿鱼属(Megalonibea),是朱元鼎等(1963)命名的新种.其为近海暖温性底层大型鱼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998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开展褐毛鲿人工繁殖和育苗在国内首获成功,二批共培育出幼鱼6.667×105尾,其中第一批平均全长为32.55 mm和37.55 mm的幼鱼共8.680×104尾,第二批全长为24.0~35.0 mm的幼鱼共5.799×105尾.对1998年褐毛鲿室内人工催产、仔稚幼鱼的培育技术、仔稚幼鱼的食性和生长发育、生态习性,以及早期发育稚鱼阶段的适盐生存下限进行了分析.褐毛鲿适宜的产卵水温为23.0~26.0℃,盐度为29~32.催产激素以DOM剂量为3.5 mg/kg和LHRH-A3剂量为4.5μg/kg混合使用效果最好.仔、稚、幼鱼培育饵料依次为牡蛎幼虫、轮虫、卤虫、桡足类,在水温为24.5~29.5℃,盐度为18~28条件下培育,25d龄鱼苗全长为19.0~26.0 mm,80%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育苗成活率达25.3%.褐毛鲿稚幼鱼适盐范围为4~38,属于广盐性种类,可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  相似文献   

13.
就盐度和温度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受精卵孵化和幼虫生长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毛蚶受精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5~30℃,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速度成正相关;适宜盐度为18~30,在盐度18~26的条件下,盐度和孵化率成正相关,畸形率差异不显著.幼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盐度为20~25.在温、盐都适宜的范围内,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而当其中一个条件为极限时,交互作用显著,同时幼虫生长的温、盐范围比受精卵孵化适宜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盐度与细角螺幼体生存、生长及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细角螺幼体为试验材料,探索温度和盐度单因子及双因子结合与细角螺幼体生存、生长和发育的相互关系.单因子温度与盐度对其幼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幼体适温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幼体适合盐度为18~35,最适盐度范围为26~35.双因子结合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幼体生存、生长和变态的影响比盐度更显著,细角螺幼体的最佳温度为25℃,最佳盐度为30.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高温和强降雨频发天气导致的养殖池塘持续性的高温和低盐环境给刺参池塘养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研究刺参对高温和低盐环境的生理响应,本实验分析了高温和低盐协同胁迫对刺参幼参生长及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温度梯度(16℃、20℃、24℃和28℃)和3个盐度梯度(22、27和32),共12个不同的胁迫组。经过40 d的长期胁迫,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盐度的降低,幼参的体重增加量减少,并在高温、低盐组出现体重负增长。长期胁迫提高了刺参幼参的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极端天气的抵抗能力。同时,高温下盐度22处理组刺参幼参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的表达量较盐度27条件下低。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温和低盐对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并且盐度对诱导型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相较低盐,高温对刺参幼参的影响更大,可作为刺参育种的选择压力。在高温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海水温度,并防止极端天气造成的养殖水体温度分层。该研究丰富了刺参生理生态学理论,可为刺参良种选育工作提供思路,并为指导极端天气下刺参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温度、盐度对浒苔(Entromorphra prolifera)群体增长和生殖的影响,在实验室内设10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下又设4个盐度梯度,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藻体的湿重、特定生长率(SGR)。浒苔生长对温度的变化较盐度的变化为敏感。在同一盐度下,浒苔SGR随温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盐度的降低,最适生长温度有升高的趋势。20℃、S为26时浒苔SGR最高,达37.80%。SGR高的实验组最先进入生殖生长期,随之,SGR骤降,藻体形态也发生的变化。通过对这一变化过程的观测研究加深对绿潮暴发及演化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盐度对几种大型海藻生长率和NH4-N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刘静雯  董双林  马甡 《海洋学报》2001,23(2):109-116
温度和盐度对细基江蓠繁枝变型(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孔石莼(Ulva pertusa)和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生长率及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上述3种海藻生长率及NH4-N吸收均有显著影响.3种海藻的生长适宜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细基江蓠繁枝变型20~30℃,15~30,孔石莼15~25℃,15~40,蜈蚣藻20~25℃,25~35;最大日特定生长率(SGR)分别为8.66%,12.28%,2.24%;N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对NH4-N的吸收存在短期的快吸收.细基江蓠繁枝变型NH4-N吸收的最适温度和盐度范围分别为15~25℃,10~25.生长率及NH4-N吸收速率与温度和盐度之间分别存在以下关系:SGRG.t.=0.873(S-5.487)(T-9.007)e(-0.0708S-0.0745T);SGRU.p.=0.222(S-2.665)e-0.047S(T-9.98)e-0.00057(T-9.98)2.7;SGRG.f.=2.6×10-4(S-10.856)(T-11.704)e0.156T-3.36×10-6STe0.219T;Vupt=11.812(S-4.081)(T-9.221)e-0.1S-0.148T.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水温的比较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的适宜水温,旨在了解33℃及其以上水温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变态和存活率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33、35℃这4种温度实验组中,33℃组幼体的生长最快.Z1—P15期幼体的存活率以31℃组的最高(为29.8%),其次是33℃组(为20.9%),35℃组的最低(为4.7%).实验过程中31℃组幼体的活力状态最佳、最稳定.因此,31℃左右是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考虑到33℃组幼体的总存活率虽然低于31℃组,但其具有生长较快的优势,因此可认为目前凡纳滨对虾人工育苗普遍采用的31~32℃水温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