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交通不便、植被覆盖茂盛、地形险峻等因素导致无居民海岛开展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极其困难。为了补充登岛调查人员不足,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作业效率,本文探索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无居民海岛综合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利用飞马D20无人机搭载5镜头D-OP3000模块,快速获取海岛低空(190 m)、多角度、高精度影像数据,影像平均地面分辨率优于0.03 m。对获取的影像数据应用Smart3D软件生成数字正射影像(DOM)、构建海岛实景三维模型,并基于实景三维模型实现对海岛进行全方位观测,提升对海岛的宏观认识。通过对数字正射影像及海岛实景三维模型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实地调查,获取了蜈支洲岛线性断裂特征,探讨了其成因;提取了蜈支洲岛土地开发利用现状信息;识别出岛岸崩塌、断裂活动及岛滩侵蚀等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并提出了防治建议,为海岛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治理及海岛综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海岛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质灾害风险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并且越来越受到科研界的重视.海岛在我国经济、权益和安全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地质灾害风险研究亦随之起步.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地质灾害风险的论述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海岛地质灾害风险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明确了海岛地质灾害风险的构成及其基本要素,并初步建立了海岛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海洋地质灾害对海岛开发的影响显著,西沙群岛以13 km~2的海岛陆地面积管辖着约260万km~2的海洋国土。随着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成立,西沙群岛地区相关基础设施和海洋工程设施建设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文章从海岛海洋地质灾害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入手,选取西沙海域典型地区的海岸侵蚀和海底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灾害特征识别及灾害机理分析,并提出了防护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西沙岛礁开发中的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无居民海岛开发一系列控制性要求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无居民海岛业主而言,海岛开发控制指标一度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为规范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国家颁布了不少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提出对无居民海岛开发的种种定量、定性要求,但对于这些控制性指标与陆地规划相比究竟该如何选择、如何量化等问题,虽然已开展了一定的探索,但尚不能满足海岛开发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结合并分析借鉴陆地有关规划及相关指标,尝试建立无居民海岛开发控制性指标体系及量化参考,以期为海岛开发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市级海岛保护规划是沿海市管辖范围内海岛保护的专项规划,内容较省级海岛保护规划更为详尽,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也更强;较单岛规划覆盖的范围更广,更有利于沿海市海岛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全面开展,可有效衔接省级规划与单岛规划。文章分析了市级海岛保护规划在海岛保护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探讨了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要点,以钦州市为例,从规划范围、期限与原则、分类分区与重点工程、区域海岛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框架,可为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参考。今后应进一步开展无居民海岛功能分类研究、区域海岛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的探索,为市级海岛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抓住机遇开发海岛,充分发挥海岛区位和资源优势的作用,对加速海岛的城乡建设固然重要,而加强海岛开发的法制建设,尽快制订《海岛开发保护管理条例》并颁布实施,使海岛开发中的各种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自始至终贯串着持续发展的思想,即资源开发一定要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实现《联合国21世纪议程》提出的共同奋斗目标,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认为,通过立法程序实现海岛适度开发,是保持海岛生态系统的完善性、保证海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办法,必须加强海岛开发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海岛开发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频繁,高效、精准地获取海岛形态基础数据就显得尤为迫切。三维地形地貌探测和构建技术的日臻完善,及时解决了海岛基础勘测时间长、效率低、精度小的问题。文章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航测手段,全覆盖扫描广西小庙墩(炮台口)海岛表面形态,结合RTK-DGPS实测验证和近景摄影测量,获取海岛实景,运用Geomagic Studio和Smart3D等软件,构建典型海岛三维数字高程模型(DEM),融合多源数据和海岛实景,还原海岛高精度仿真三维形态。为高精度勘测海岛提供有效手段,为海岛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地质灾害识别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温州市海岛保护规划进行分类研究。将温州市海岛保护分为优化开发类岛群、重点开发类岛群、一般保护类岛群和特殊保护类岛群4种类型,根据分类结果可以统筹海岛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以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实施海岛分类管理,突出海岛分区特色,安排海岛保护重点工程布局,建立健全海岛规范化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规划在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以下简称《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人们对海岛的开发和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岛资源,发展海岛经济已成为当今沿海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海岛经济在海洋经济乃至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以下简称《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人们对海岛的开发和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岛资源,发展海岛经济已成为当今沿海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海岛经济在海洋经济乃至全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马丽卿 《海岸工程》2010,29(1):67-74
无人岛屿开发是发展海洋事业的重要内容,我国沿海11个省区大市共拥有6 500余座500 m2以上的无人岛屿,资源蕴藏十分丰富,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限制,长期以来,我国无人岛屿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论证和规划、忽视保护和管理,滥砍滥伐、采石炸礁、挖滩取沙等破坏性行为严重。在全面分析我国无人岛屿开发情况和存在问题后,提出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开发与保护并举等原则,并针对我国无人岛屿中的典型——居民迁移岛,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开发模式和开发时序。  相似文献   

12.
运用区域科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徐闻县角尾湾海域内的一墩、二墩、三墩和橹时墩四个旅游岛的开发为例,探索了当前无居民海岛开发热潮背景下的“岛、海、陆”联动开发的有机组合模式.避免了单岛规划就岛论岛的孤立开发的现象,为区域用岛规划的实施进行前期探索,对进行“岛-海-陆统筹、多层次发展”的区域协调的海岛开发模式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为广东省无居民海岛联动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典型海岛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海岛调查及已有文献资料分析,发现我国典型海岛存在滑坡、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风沙灾害、断层、港湾淤积、滩面冲蚀、沙滩泥化、浅层气、砂土液化、地震、软土地基15种地质灾害类型。滑坡灾害最多,基岩岛岛岸、岛陆和近岸海底均可发生;其次为海岸侵蚀,在基岩岛、泥沙岛均有分布,主要发生于岛岸;再次为海水入侵(含咸潮入侵),在基岩岛、泥沙岛岛岸均可发生;湿地退化也在基岩岛、泥沙岛岛岸均可发生;其他灾害类型的分布较少。通过对海岛典型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分析,发现各地质灾害都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为活动的影响逐渐加剧,各地质灾害之间还存在着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海岛绿色发展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本文提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IGDI)概念,从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环境管理与治理、环境质量与安全、经济增长质量、绿色生活水平、公众满意度等6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与AHP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岛绿色发展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并以12个海岛县(市、区)(以下简称“海岛县”)为例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1)经济聚集程度(2.15)、单位GDP能耗(2.01)指标影响度大于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碳排放强度、生态损害和环境污染情况、岛陆开发程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生活垃圾处理率等指标影响度均大于1,反映出环境管理与治理、能源消耗与资源利用、经济增长质量是决定海岛绿色发展成效的关键。(2)12个海岛县的海岛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值均值为74.37,其中嵊泗县的评价值最高(88.24),崇明区的评价值最低(65.57),反映出我国海岛绿色发展程度整体不高,海岛之间的绿色发展程度差异较大。(3)推动海岛绿色发展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海岛综合管理,推动海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施海岛生态整治修复,提升海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康婧  李方  王娜  齐玥  李晴  包吉明  吴楠  林雪萍 《海洋通报》2020,39(3):300-308
对申请海岛使用权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进行分类,是制定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最低标准定价的基础。2010年《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的海岛分类体系存在与国家和地方分类体系衔接不够、用岛类型与用岛方式概念混杂、对生态用岛引导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对无居民海岛各类分类体系现状及关联性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继承《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关于适度开发利用海岛的主导用途分类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资源有价、生态有价的原则,将原有的10类无居民用岛类型通过合并、新增、保留,调整为9类。根据用岛活动对海岛自然岸线、表面积、岛体和植被等的改变程度,将无居民海岛用岛方式划分为6种。初步构建了基于用岛类型和用岛方式的无居民海岛使用分类体系,为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最低价标准调整、分类施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岛生态文明是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海岛整治修复工作,是改善海岛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的整治修复工程分类对于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申报、审批、实施及评估工作都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目前国内尚未形成适应于我国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的完整工程分类。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颁布后国家实施的整治修复工作跟踪研究,结合已有分类,通过分析-组合-归纳模式,初步分析建立适用于我国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现状的工程分类体系,分为一级12类,二级46类。对全国149个项目工程进行格局分析,研究表明:(1)2010-2015年度,经国家实施整治修复项目涉及海岛约137个,有居民海岛63个,无居民海岛74个;工程共计654个,其中北海区262个,东海区248个,南海区144个;涉岛面积达2 662 km~2;(2)岛体整治修复工程类型经重点修复期(2010-2012)过后减缓,人为活动致使岛体损坏行为被及时遏制;(3)有居民海岛生态环境修复不断得到重视;(4)南北方根据其自然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造成工程类型呈明显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内涵、特征及成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源  石洪华  郭振  丁德文 《海洋学报》2015,37(12):93-105
海岛生态系统拥有明显且独特的脆弱性,对海岛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构成威胁。准确把握和有效控制海岛生态脆弱性是维护海岛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的根本前提,一套科学、统一且针对性强的概念体系是海岛生态脆弱性研究的基础。参考相关研究,以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为基点,以我国海岛为侧重点,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海岛典型案例,提出并探析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内涵、特征和成因。海岛生态脆弱性是在独特的自身条件和复杂的系统干扰下海岛生态系统表现出的易受损性和难恢复性,具备长期性、分异性和可调控性的特征;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限的规模大小和明显的空间隔离使得海岛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海陆二相性、资源短缺性和独立完整性,与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然扰动和人为干扰相互作用,形成并加剧海岛生态脆弱性。概念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海岛生态脆弱性的深入分析与合理调控提供切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为优化配置海岛资源,促进海岛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参考相关研究,以海岛生态系统的特殊性为基点,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综述;以辽宁海岛为侧重点,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海岛典型案例,提出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成因及表现,建立其影响机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在一定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背景下,海岛生态系统响应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和人类对海岛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敏感反应与自恢复能力,是客观存在的、敏感的、难恢复的,具备长期性、差异性和可调控性特征,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自然扰动与人为干扰作用下,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也不同,其驱动机制与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本研究结果可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金胜 《海洋科学》2019,43(12):59-66
我国对海岛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岛管理立法研究、海岛开发利用研究与海岛生态保护研究3个层面。鉴于我国目前的海岛管理制度在法律、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方面环境约束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海岛居民异地搬迁管理制度不完善、无居民海岛的个人特许经营制度效用低下、海岛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执法力度欠缺,综合现代社会发展前沿趋势,针对不同的环境约束提出优化我国海岛管理制度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完善海岛立法体系、完善岛民外迁政策、创新经济机制与加强过程监管并举等。海岛巨大的军事、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使得对海岛管理制度的研究意义深远,为我国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