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潮滩沉积物短期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006 年 6 月至 2007 年 6 月在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潮滩两断面 9 个固定观测点逐月采集的 108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测定,结合动力地貌过程分析了潮滩沉积物短期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潮滩沉积物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变化:丰水期潮滩淤积,沉积物粒度较细;枯水期潮滩冲刷,沉积物粒度较粗.②流域来水来沙和风浪是沉积物年周期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台风浪是沉积物短期突变的决定性因子.③潮滩沉积物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纵向差异和横向分异特征,这是由于人工抛石筑堤改变了潮滩泥沙来源及水动力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苏北潮滩不同生态带沉积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4年1月3日在江苏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新洋港采集到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采用矩值法对该潮滩沉积物粒度和粒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潮滩沉积物的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植被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自海向陆,光滩、互花米草滩、互花米草盐蒿混合滩、盐蒿滩和芦苇地5个亚带中,光滩沉积物的粒径明显较其它4个亚带处的粒径大,在接近互花米草滩时沉积物的粒径迅速变小,而互花米草滩等其它4个亚带处的沉积物粒径则变化不大。较低部位光滩沉积物的频率分布曲线呈不明显双峰分布,而较高部位的光滩及其它生态带内的沉积物频率分布曲线均为单峰,显示出物源较为单一的特点。(2)沉积物自海向陆粒度特征的变化规律反映了潮滩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尤其是反映了盐沼植物在潮滩的发育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周期性变化的潮动力作用、潮流不对称作用、植被以及潮滩不同部位淤积演化差异的影响造成了潮滩不同部位沉积物敏感组分粒度垂向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弶港潮滩为典型研究区,基于2007—2012年在潮滩及条子泥匡围工程实施期间采集的9条潮滩断面高程数据,建立潮滩剖面形态的二次函数统计模型,并结合同步采集的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对围垦影响下的潮滩剖面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围垦工程影响较小的北部潮间带上部的淤积强度要大于潮间带中下部淤积强度,潮滩剖面呈上凹型;正在实施的围垦工程加剧了垦区内潮滩的淤积,尤其在下部呈现高强度淤积而造成垦区内潮滩剖面的上凸趋势减缓,剖面曲率减小。此外,由于垦区内逐渐失去潮汐水动力作用,与附近非垦区类似潮滩带相比,垦区内滩面沉积物呈细化趋势。围垦工程在潮间带中下部筑堤坝,对涨潮水体有阻滞作用,使得外海带来的细颗粒沉积物在围堤外侧快速堆积,造成原潮间带下部快速淤高,形成垦区外向海侧微下凹的潮滩剖面形态。  相似文献   

4.
厦门吴冠海岸潮间带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动力学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滩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可以用来反映沉积物沉积的水动力、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物搬运趋势等环境信息。对厦门吴冠潮间带35个表层样的粒度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为主;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海岸侵蚀物质的输入,随着沉积物向海方向搬运,沉积物粒度参数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即由岸向海粒径具有细化趋势,分选程度变好。与开敞海岸淤泥质潮滩粒度特征相比,研究区的粒度参数组合特征具有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潮滩位于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其沉积环境变化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演化、海岸带开发利用等密切相关。为了清晰认识河口潮滩时空变化特征,选取闽江口琅岐岛东侧潮滩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和分析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探讨琅岐岛潮滩沉积物粒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深刻理解河口潮滩沉积过程对环境变化响应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琅岐岛潮滩沉积物组成总体以粉砂为主,砂和黏土含量呈现较大的时空差异;时间上,琅岐岛潮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为2.2~7.4Φ,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节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大,冬季节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小,春季和秋季位于过渡期间。空间上,由西向东,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总体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由北向南,表层沉积物粗颗粒组分的分布范围逐渐增大。闽江口琅岐岛潮滩沉积物分布格局与国内外其他河口、海湾及开放型潮滩沉积物分布格局一致,是物源、水动力和地貌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研究区水动力强度、植被覆盖和沉积物供应季节差异显著,引起潮滩沉积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十分显著,沉积物粒度组成对环境变化响应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6.
条子泥沙洲位于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的核心区,水动力条件独特,地貌复杂.利用2009年5月11日在条子泥沙洲内缘区3条断面的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分析该区域潮滩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特征、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沿程变化等,探讨不同岸段的沉积特征与水动力环境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潮滩沉积特征的主要因素等.结果表明,潮滩沉积物以砂质粉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受到围垦工程影响的江苏弶港海岸两条潮滩剖面的多期高精度实测高程及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淤涨型潮滩剖面对围垦工程的响应特征及剖面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在物源充足的淤涨型潮滩围垦,可导致沉积物在围垦堤附近海域快速堆积、沉积物粒径变细;离海堤越远,沉积速率及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变化越不显著。围垦堤附近海域是潮滩低能区,沉积物在此汇聚,造成潮滩剖面凸点的向岸迁移及双凸型剖面的塑造。另外,大型潮沟及其迁移也是影响剖面发育的重要因素。未来需结合海平面变化,研究围垦背景下的长周期潮滩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苏北滨海湿地不同植被带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洋港滩涂上由海向陆设置断面,共采集8个沉积物柱状样(0-40 cm)和14个表层土样(0-20 cm)并对其进行粒度分析,以探讨新洋港滨海湿地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以及植被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滩沉积物粒径(4.60)明显大于各个植被带(5.10-5.78),各植被带间粒径无明显变化。在互花米草滩沉积物颗粒迅速变细,分选变差。2)光滩沉积物中砂和粉砂分别占34%和56%,粘土极少,互花米草滩沉积物中砂降至5%,粉砂和粘土分别增加至70%和25%,互花米草滩成为植被演替序列中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突变点。3)植被发育演替改变了潮滩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格局,对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物沉积过程具有明显的改造作用。随着植被类型和滩面高程变化,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也相应发生变化。4)光滩、互花米草滩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粒度参数变化较大,盐碱滩和芦苇滩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变化。潮流作用、潮滩不同部位的水动力差异以及不同植被的作用是造成垂直方向粒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刘兴兴  张东  韩飞 《海洋与湖沼》2019,50(6):1168-1180
在淤泥质海岸,了解潮滩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分布特征与粒径运移趋势,是认识潮滩水沙过程、冲淤演变和地貌演化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粒径趋势分析空间范围有限、现有遥感反演模型形式简单且精度难以提高的问题,论文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遥感粒度参数驱动的潮滩沉积物粒径运移趋势分析方法,首先利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法从HJ-1A多光谱遥感影像中提取反演因子,采用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NeuralNetwork,WNN)模型结合野外采样数据进行参数训练与建模,反演沉积物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然后以遥感粒度参数驱动GSTA(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模型,实现了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的粒径运移趋势模拟。该方法在江苏中部淤泥质海岸的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的模型检验组数据10次运行结果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22Φ、0.15、0.42,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32%、12.47%、14.59%;三个粒度参数的变异系数值变化范围较稳定。与已有的遥感模型相比,平均粒径反演精度接近,而且分选系数、偏态的反演精度有较大提高。遥感反演与实测粒度参数模拟的粒径运移趋势矢量相似性系数为0.67,矢量长度差小于0.4的矢量占80.74%,角度差小于90°的矢量占84.31%,两者有较高的相似性。在潮滩不同位置,沉积物粒径运移趋势总体呈现不同的规律性特征,与当地水动力条件较为吻合。该方法基于遥感技术实现,为大范围的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与粒径运移趋势研究提供了一种快速且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南汇嘴潮滩短期冲淤演变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潮滩地形的冲淤演变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力作用与地貌特征之间的相互耦合机制.根据近几年在长江口南汇嘴潮间带多断面连续观测资料,探讨区域内潮间带滩地的近期冲淤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南汇嘴潮滩近期主要呈现淤涨态势,而且年内过程季节性差异明显;受区位差异影响,不同观测断面的潮滩冲淤演变呈现特征不尽相同,断面1冲淤变化最为显著,年最大冲淤厚度均在10cm以上;(2)在波浪、潮流的作用下,区域内沉积物很容易被掀动悬扬,而且输沙环流系统的存在有利于悬沙向浅水区输运且在该区域内沉降淤积,从而为潮滩发育提供泥沙来源;(3)受"碧利斯"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天气影响,研究区域内潮滩出现"大冲大淤"现象,即台风强侵蚀期过后滩面高程短期内恢复明显.由此可见,潮滩短期冲淤演变特征是各种动力因素作用下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1.
崇明东滩沉积环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崇明东滩的沉积环境,了解崇明东滩的植被、水动力等对沉积的影响,对崇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观测和采样实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物中含有细砂、粉砂、黏土,其中粉砂是主要组分。塑造滩地的动力以潮汐作用为主,波浪作用居于次要地位;②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自北线断面向南线断面、自高潮向低潮滩有逐渐变粗、分选变差的趋势,且平均粒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③潮滩季节性冲淤变化主要是与不同季节水文条件的差异性、潮滩植被季节变化及风暴天气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To examin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sediment grain size in exposed tidal wetlands with ample sediment supply, we sampled sediments and measured hydrodynamics, accretion/erosion rates, and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Yangtze Delta. Sediment grain size exhibited a landward/upward decreasing trend. This trend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attenuation of hydrodynamics. A 630-day series of daily surface sediment sampling at a fixed site on an unvegetated intertidal flat revealed significant seasonal and storm-cyclic changes in grain size. This temporal variability was related to alternating accretion/erosion events, with erosion associated with coarser grain size. Such temporal dynamics were not present in vegetation, where sediment remained fine grained throughout the year. In the marsh, vegetation cover enables the trapping of fine-grained sediments in the following ways: (a) adherence of suspended sediments onto plants; (b) deposi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s stimulated by attenuation of hydrodynamics through plant obstruction; and (c) prevention of resuspension of fine-grained deposits due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plant canopy.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on sediment grain size was clearly seen when comparing sediment trapped by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and seasonal patterns of trapped sediment on different vegetation canopy densities. The relatively high plant biomass of the recently introduced Spartina alterniflora enhanced the trapping effect, whereas plant degradation due to buffalo grazing reduced the trapping effect. We conclude that for exposed tidal wetlands with ample sediment supply such as the Yangtze Delta,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sediment grain size is governed predominantly by physical controls on the unvegetated flat and predominantly by biophysical interaction of hydrodynamics and vegetation in the salt marsh, rather than by sediment supply.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0年秋季在唐山湾潟湖沙坝(石臼坨、月坨和打网岗)周边海域实施的表层沉积物粒级的大面站调查资料,阐述了唐山湾潟湖沙坝附近海域的沉积物粒级及其分布特征,并结合同步实施的水文观测结果,初步分析了调查区的沉积动力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唐山湾潟湖沙坝周边海域的平均粒度为4.18Φ,沙坝体近岸5m等深线以浅海域以单峰分布为主,5m等深线以深海域则为双峰分布,潟湖潮道处以单峰分布为主,潟湖内自潮道由东向西逐渐演变为三峰、双峰和单峰模式。调查海域的破波带以浅海域泥沙运动主要以跳跃搬运和推移搬运为主,以深海域中悬浮搬运逐渐占优。研究还表明打网岗岸线侵蚀程度不均匀,中北部岸段侵蚀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潮流场对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了渤、黄、东海陆架的M2潮汐、潮流。结果表明,渤、黄、东海陆架的潮流有强弱之分以及往复流和旋转汉之别。在此基础上,计算了8种粒径沙的湖平均悬移输沙率、潮平均推移输沙以及相应的输沙率散度。根据输沙率散度的正负,划分了海底冲刷区与淤积区。根据不同粒径泥沙输沙率散度的相对大小,确定出海底的主要底质类型为砂质沉积、粉砂质泥沉积和以粉砂为主的混合沉积。计算结果表明,海底3种主要底负类型的分布格局与海底的冲淤格局以及与输沙率矢量的发散和聚合状况基本一致。在渤、黄、东海陆架,沙脊主要在强往复流区形成,沙席主要在强或较强的旋转流区形成,泥质沉积主要在弱潮流区形成。砂质沉积、泥质沉积以及混合沉积这3种主要底质类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受渤、黄、东海陆架潮流场控制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潮流沉积体系。渤、黄、东海陆架的砂质沉积与泥质沉积并非残留沉积,而是潮流沉积。在没有冷涡的情况下,黄、东海陆架的典型泥质沉积在弱潮流环境中同样可以形成,因此,认为冷涡并非黄、东海陆架典型泥质沉积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 Asanimportantcomponentofthecoastalsys tem,tidalflatsareformedbytidalactionunderthe conditionofabundantfine grainedsedimentsupply;theybecomeafocusofthestudyonland oceaninter actioninthecoastalzonebecausetheseareasare subjectedtointensehumanac…  相似文献   

16.
基于崖州湾海域141个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的粒级组分、粒度参数及其沉积动力环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类型主要有泥质砂质砾、砾质泥质砂、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6种,砂质粉砂分布最为广泛;粒径总体趋势表现为自北向南由细变粗再变细的NEE条带状分布特征,分选系数总体偏高,反映了该区复杂的物源和水动力条件。运用Flemming三角图式,结合粒度象、研究区物源、水动力条件及地形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沉积环境:近岸主要受控于波浪掀沙和搬运作用,粒径较细,表现为波控沉积特征;中部主要受控于径流、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粒径粗,分选差,表现为河口沉积特征;南部主要受控于潮流输沙作用,波浪作用减弱,粒径细,分选相对较好,表现为相对低能的沉积环境。沉积物输移趋势分析显示研究区中西部为一沉积物汇聚中心,近岸侵蚀物质、宁远河输运物质以及外海潮流输运物质均向该处运移。  相似文献   

17.
广西沿海不同演替阶段红树群落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沉积物粒度分布是影响红树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代表广西红树群落演替趋势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3种红树群落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树群落沉积物类型均以砂和粉砂为主,随着红树林群落保存状况的逐渐变差,砂的含量逐渐上升,粉砂和黏土含量逐渐下降;沉积物粒径分布趋势均为砂粉砂黏土砾。木榄和秋茄2个群落底床沉积物不同深度沉积物粒径分布规律一致,但与白骨壤群落存在差异;3种红树群落的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均呈现为双峰或多峰形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诏安湾海域6个站位的水文泥沙观测和18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合海湾水深地形,应用Gao?Collins粒径输运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福建诏安湾海域的粒度参数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和沉积环境划分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诏安湾表层沉积物共6种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