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母盆地是一个NW向走滑型沉积盆地,新生代晚期经历了强烈沉降(E3-N11)、平缓沉降(N12-N13)、加速沉降(N2)和差异升降(Q)四个时期,其构造演化主要取决于加里曼丹与南沙两地块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NW向断裂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2.
青岛及其邻区NE、NW向断裂的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NE、NW 向断裂是青岛及其邻区两组重要的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野外地质和地貌观察,依据所测的地震活动和断裂活动的绝对年龄,认为青岛地区NE向断裂自晚更新—全新世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并根据NW 向断裂对海岸线方向、海底地貌,特别是NW 向断裂对地震的控制作用,认为青岛及其邻区NW 向断裂是一组区域性活动断裂。鳌山卫—即墨微震带是NW 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的表现。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应加强对NW 向断裂活动性的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山东半岛地热场特征、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与温泉分布关系的研究以及地热水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温泉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温泉的形成机理为深循环-地热增温,即大气降水或第四系潜水沿断裂带深循环,在正常地温梯度下吸收地球内热增温形成热水,再沿断裂破碎带上涌至地表而形成温泉。温泉水温取决于地下水循环深度,按笔者提出的经验公式推算,山东半岛14处温泉水的最小循环深度界于1503~3084m间。温泉水循环深度大致指示控泉断裂构造发育的最小深度  相似文献   

4.
北福克兰盆地的地质特征P.C.Richards等位于福克兰岛北部的北福克兰盆地,水深150—200m,由伴随着两条主要构造线走向(NW—SE和S—N向)产生的平错沉积中心的复杂体系组成,形成了与福克兰岛其他近海盆地绝然不同的构造风格。其边界通常是断裂...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根据断层力学性质、断陷盆地、火山活动、水系分布格局等,初步探讨了福建地区晚侏罗纪至中更新世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本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NW方向的挤压作用,又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向N向E的挤压。在这两种挤压作用中,前者早于后者,也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南海曾母盆地新生代晚期构造沉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曾母盆地是一个NW向走滑型沉积盆地,新生代晚期经历了强烈沉降,平缓沉降,加速沉降和差异升降四个时期,其构造演化主要决于加里曼丹与南沙两地块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NW向断裂的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断裂的活动习性,断陷盆地、平原、海湾的形成机理,地壳形变场,震源机制解,现今强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和 GPS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福建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本区除了受到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NW方向的挤压作用外,还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向 N向 E的挤压。在这两种挤压作用中,后者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陈园田  王志鹏 《台湾海峡》1999,18(4):425-431
本文根据断裂的活动活性,断陷盆地、平原、海浪的形成机理,地壳形变场、震源机制解,现今强震等烈度线长轴方向和GPS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福建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本区除了受到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向NW方向的挤压作用外,还受到来自抑度板块向N向E的挤压,在这丙种挤压作用中,后者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浙江省嵊泗县马迹山观测站1993年11月~1994年10月的实测风资料为依据,并利用嵊泗气象站同期风的观测资料及多年统计资料,对该海区的风况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迹山观测站所呈现的风的变化规律和本区长期站——嵊泗气象站的风的变化规律颇为一致。但由于受各自地形的影响,两站间的风速存在着局地性的差异。该海区常风向为偏NNW向和偏SE向;强风向为偏SSE向和偏NW向。风向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半年盛行偏N风,夏半年盛行偏S风。冬半年的平均风速略大于夏半年。造成该海区大风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冷空气和气旋(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10.
福建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园田  何丹明 《台湾海峡》1999,18(3):291-296
本文根据断层力学性质、断陷盆地、火山活动、水系分布格局等,初步探讨了福建地区晚侏罗纪至中更新世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本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菲德宾海板块向NW方向的挤压作用,又受到来自印度板块向N向E的挤压。在这两种挤压作用中,前者早于后乾,也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胶东温泉地质、地热背景及其控泉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东地区众多温泉与本区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质特征、新构造运动的历史、特殊的地貌条件及相对高的地热背景值密切相关。而不同时代和性质的断裂构造控制着局部地热场的分布,成为温泉出露的控泉构造。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西南部的活动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迎如 《海洋科学》1988,12(2):8-12
中更新世以来,南黄海西南部的活动断裂比较发育。活动断裂的方向主要有NNW、NW向,次为NEE和EW向。活动断裂的特点为:①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南黄海南部盆地的中南部。②活动性明显,它们控制了岸线和水下深槽的方向,在浅层反射地震剖面上具有晚更新世的断层;地震频繁,1910年以来,平均每7.6年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③本区NNE向断裂不发育,尚未获得NNE向断裂的活动证据,这一点与邻近陆地和东海不同。区内的NNW向沿岸大断裂十分重要,它是华东、华北一系列NNW向活动大断裂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张远城 《台湾海峡》1993,12(3):272-279
对漳州地区温泉的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本区地下热水热流值高,呈NE 向狭长条带状展布,含较多的可溶性SiO_2、F~-和Rn。温泉出露与NW、NE 和E-W向断裂关系密切,且大部分来自燕山早期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体。根据温泉分布与构造的关系及水化学特征,将本区温泉出露分为四个区。对地震前后温泉的水化学组成和水位变化的若干实例的分析表明,温泉的水文地质特征具有较好的映震效应。因此,加强地下水观测,对本区的地震监测和预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NNW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华北地区NNW向断裂对海岸线方向,地貌现象,温泉地热异常和微震震中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根据NNW向断裂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中的表现,阐述了华北地区NNW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特征,并且认为地震监测中NNW向断裂是一组应予以重视的现代活动性断裂。  相似文献   

15.
青岛地区北北西向断裂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地下水,温泉地热水开发的实践验证和野外观察发现,青岛及邻区NNW向断裂具有张扭性质,具有良好的导水性,是本区重要的含水断裂,是寻找地下水源的重要标识,此外,该断裂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方面以及对中国东部海岸线方向均有控制作用,对该断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海西湖凹陷北部基底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最新的重磁资料,反演了西湖凹陷北部的基底深度,推断解释了火成岩和断裂构造,结合相关地质和构造方面资料,对西湖凹陷北部基底性质和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深化了对西湖凹陷北部基底构造特征的认识。研究认为,区内的断裂构造主要由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构成。NE向的断裂主要为年代较老的大断裂,它们在构造上被NW向的断裂错断,并被NW向断层复杂化;西湖凹陷的火成岩比较发育,火成岩主要沿着大的断裂带以及断裂带的两侧分布,形成许多串珠状的火成岩带。岩浆岩的分布受断裂控制明显,尤其是在NE向断裂与NW向断裂交汇处,更是岩浆活动的主要地区;西湖凹陷北部的古新近系基底构造主体走向为NE向,但明显受NW向断裂的改造,形成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西湖凹陷基底构造起伏较大,绝大部分的基底深度都在5000m以下,总体上呈南高北低、凸凹相间分布,由东到西分别为保俶斜坡、三潭深凹、浙东中央背斜带、白堤深凹和天屏冲断带5个次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及邻域断裂构造有两种类型,沿岸中生代活动陆缘形成的NNE向压剪性断裂系,挽近活动较弱;珠江口新生代陆缘扩张形成的NEE向张剪性断裂系,挽近活动较强。珠江口潜在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NEE向滨海断裂带,潜在震源区(≤6.5级)大致位于担杆列岛附近海域。珠海、深圳经济特区及邻近沿海是属于相对较稳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南冲绳海槽及其邻域的基底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长松 《海洋学报》1999,21(1):61-70
EW、NEE和NE向基底断裂沿主构造线方向展布,多属张性断裂.基底大断裂宏观上形成和控制了各主构造带的基本构造格架和各具特色的地质构造发育.它们的形成与弧后地慢流上涌和岛弧的旋张掀斜运动而出现的海槽张裂运动密切相关.NW、NNW和NW向基底断裂多属张扭性平移断层.它们对主构造带分割断错,形成和控制了次一级构造区块各具特色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构造特征.宫古断裂带长期活动,作用十分强烈.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受来自菲律宾海方向的水平应力作用,地壳作破坏性应力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