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慧  荆洪阳  王志平  关庆丰 《海洋学报》2010,32(9):6384-6389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igh-current pulsed electron beam,HCPEB)技术对多晶纯Ni进行了辐照处理,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详细分析了辐照诱发的缺陷结构.HCPEB辐照后,纯镍表层积聚了幅值极大的残余应力,沿{111}晶面形成了稠密的位错墙及孪晶结构,另外还形成了大量的包括位错圈、堆垛层错四面体(SFT)及孔洞在内的空位簇缺陷.SFT缺陷的数量远高于其他空位簇缺陷,其周围区域位错密度很低.孔洞缺陷主要出现在SFT密集区域.HCPEB瞬间的加热和冷却诱发的幅值极大的应力和极高的应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Ge纳米晶在中子嬗变掺杂(NTD)后受空位、O和As杂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方法引入的O并不能消除纳米晶中的辐照致空位缺陷的影响,而NTD 产生的As掺杂能补偿这些空位缺陷并消除禁带中产生的杂质能级,从而改善半导体掺杂性能.计算还发现,由于较高的电负性,纳米晶中O对Ge原子较强的吸附作用阻止了空位的形成,导致与缺陷相关的非辐射发光中心的浓度减小,发光效率提高,因此中子辐照掺杂前的高温退火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计算较好地解释了已报道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Nd:YAG纳秒激光(波长为532和355 nm)对单晶硅在真空中进行了累积脉冲辐照,研究了表面微结构的演化情况.在激光辐照的初始阶段,532和355 nm激光脉冲均在硅表面诱导出了波纹结构,后者辐照硅表面后形成了近似同心但稍显混乱的环形波纹结构.随着脉冲数的增加,波纹结构逐渐演化为一种类似珠形的凹凸结构,最后形成准规则排列的微米量级锥形结构,该微结构的生长依赖于表面张力波和结构自组织.分析发现,形成的交叉环形结构主要是在355 nm激光辐照硅的过程中,表面张力波导致波纹结构部分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金刚石(100)表面不同氢吸附密度的平衡态几何结构和态密度.结果表明对于2×1构型,在平行和垂直表面两个方向上发生弛豫,而1×1构型仅在垂直表面方向上发生弛豫.另外,清洁2×1,2×1 ∶0.5H和1×1 ∶1.5H表面,带隙中存在空表面态;而对于1×1 ∶2H和2×1 ∶H两种表面结构,空表面态上移进入导带,带隙中不存在表面态.结合电荷密度分布,探讨了金刚石(100)不同构型和氢吸附密度表面的表面态诱发机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表面带有周期性结构的硬质模板,通过冷压工艺将周期结构图案复制到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表面,再经过热黏合工艺与致密氟化乙丙烯共聚物(FEP)薄膜复合,制备出了高度有序的微孔结构复合膜,并用电晕充电的方法对复合膜进行极化处理,最终获得氟聚合物复合膜压电驻极体.借助对这类复合膜压电驻极体介电谐振谱的测量,得到了材料的杨氏模量.并利用等温热老化工艺对它们的压电系数d33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最后通过短路热刺激放电谱的测量和分析,讨论了该复合膜在热老化处理后的电荷动态  相似文献   

6.
金蓉  谌晓洪 《海洋学报》2010,32(10):6955-6962
用B3LYP/LANL2DZ方法对ZrnPd(n =1—13)团簇的平衡几何结构、能量、频率、电子性质和磁性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Pd原子位于表面的异构体更为稳定,其中Zr7Pd,Zr12Pd团簇稳定性高,是幻数团簇;此外,相对于ZrnCo与ZrnFe团簇,ZrnPd团簇参与化学反应的能力较弱,化学稳定性更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利用组织学、透射电镜技术对对虾第1触角上嗅毛的神经调控方式进行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嗅毛是甲壳动物完成距离化学感觉(嗅觉)的主要感觉毛,并且是迄今发现的甲壳动物唯一仅具有化学感觉活性的感觉毛。每根嗅毛由一簇(约200根)感觉神经元调控。双极感觉神经元的轴突投射到中枢,在外周不形成突触联系,且无围鞘包被;树突簇投射入嗅毛腔内,树突簇周围有鞘细胞包围。  相似文献   

8.
真光层海水中普遍存在甲烷过饱和现象,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区真光层的甲烷明显异常。由于临近海气界面,真光层过饱和甲烷与大气甲烷排放及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目前,对真光层海水的过饱和甲烷来源仍没有统一的认识。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真光层海水过饱和甲烷的来源,归纳了真光层海水过饱和甲烷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了原位微生物可能参与的甲烷代谢机制。真光层过饱和甲烷可能来源于沉积物、临近河流或原位微生物,且受区域、季节、营养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受氧气影响,真光层海水甲烷产生的代谢机制有其特殊性,目前推测微生物可能依旧利用常规的产甲烷途径,它们存在于海水微厌氧环境中,或自身形成抵抗氧气影响的能力;此外,微生物也可能选择对氧不敏感的新的产甲烷途径。因此,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区真光层甲烷过饱和现象,开展甲烷的来源和代谢机制的研究,以期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与开发的环境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探究海水甲烷对大气及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南海海槽是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区,在表层沉积物中分布有石膏-黄铁矿组合。通过对石膏、黄铁矿的形貌特征、矿物组成、化学元素、硫同位素等的分析,讨论和揭示了石膏-黄铁矿组合的成岩环境、形成机理及其与天然气渗漏的关系。石膏集合体为土块状和多孔状、玫瑰状,表面分布有孔洞或微孔,黄铁矿为莓球状、球粒结块状和虫管状。不同形状的石膏、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没有明显差别。石膏-黄铁矿的形成机理是海底渗漏的天然气与硫酸盐发生缺氧甲烷氧化反应,产物HS^-与沉积物中的Fe^2+反应产生FeS并转变为黄铁矿,在形成FeS的过程中产生的H^+促进碳酸盐溶解,Ca^2+与SO4^2-达到过饱和沉淀出重。^34S的石膏。因此,石膏-黄铁矿组合是海底存在天然气渗漏的证据,这一发现对开展南沙海槽潜在天然气水舍物的调查以及对天然气渗漏事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纳米粒子在大亚湾痕量金属迁移和转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对大亚湾纳米粒子 (0 .4 5μm~ 10 3 Daltons)进行了有效分离 ,并计算其回收率。测定了大亚湾胶体态和溶解态 (<10 3 Daltons)痕量金属 (Cu、Pb和 Cd)的含量。平均来说 ,14% Cu、2 0 % Pb和 2 4 % Cd实际上与胶体物质密切相关 ,说明胶体物质在这些金属的迁移和转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YS-80-122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性蛋白酶是一种最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洗涤、食品、皮革和丝绸行业.海洋低温碱性蛋白酶是一种应用我国海洋嗜极微生物黄海黄杆菌(YS-80-122)代谢产物并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手段开发出的一类新型酶.通过6000转/分离心(4℃),收集(30%-65%)硫酸铵沉淀,透析后等电聚焦制备分离(12W),并经凝胶S-200过滤,获得纯品经SDS- 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和C8 HPLC 图谱已达到电泳纯.其分子量为49,320Dal,等电点为8.5.建立酶活-温度-pH 方程与模型( r2>0.9),可求出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9.5,低温(T≤30℃)和低 pH(pH≤8)对保持其稳定性有利.经试验该酶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和增稠剂及表面活性剂适应性良好.Pb2 、 Ag 、Cu2 对其有抑制作用,EDTA对其有强烈抑制作用.该酶性质与以往发现碱性蛋白酶性质不同,属于一种新型海洋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热浸锌处理的CM系列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盐雾处理进行了加速腐蚀试验,利用电化学极化测试分析了材料的腐蚀机理,利用扫描电镜和三维数字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表面形貌。盐雾加速试验表明,随着时间增长腐蚀速度降低,主要是由于腐蚀产物膜抑制了腐蚀的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产生钝化平台)。厌氧环境下的试验表明,在细菌繁殖到达高峰时产生了钝化平台,主要是形成致密、溶解度极小的ZnS腐蚀产物,在电极表面形成连续完整的腐蚀产物膜。以99.99%纯锌为原料的热浸锌产品在港湾海洋环境中有高的耐蚀性,其原因是由于腐蚀产物及锌-铁合金层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BPW91/Lanl2dz/6-31g(d)方法深入研究Al原子掺杂Fen(n≤8)团簇的基态结构和稳定性,获得较为准确的几何信息.为了消除基组误差,在Lanl2dz/6-31g(d)混合基组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应用全电子基组(6-311 g(2d,2p)进行单点计算,获得的能量与该基组全优化结果一致.通过计算发现1个Al原子很难掺杂到铁团簇结构的中间,倾向于分布在铁簇的表面,并且它的掺杂也难以改变铁簇的主体结构.对Fen-1Al团簇进行稳定性分析,二级能量差分、HOMO-LUMO能隙以及垂直电离势都一致表明Fe3Al具有特殊的稳定性.而Fe3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抗硫化以及耐海水等腐蚀性能,很好地支持了作者的理论结果.因此,应用密度泛函方法获得的量化参数能从原子、分子角度反映Fe-Al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常用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它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在沉积物上的有机质间分配及表面吸附和微孔作用,吸附与有机质含量和黏土矿物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实验浓度范围内,DBP在3种不同处理方式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分别可以用Linear和Freundlich等温式来描述.通过改变吸附条件发现,随着盐度减小、温度的增加,吸附能力减小;而随酸度的升高,吸附能力先升高后下降.此外,通过向体系中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来模拟双溶质体系的方法,对DBP与表面活性剂的竞争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吐温80(Tween80)的加入使DBP的吸附能力增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加入使DBP的吸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综合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1999—2020年秋季31次渤海海效应降雨过程的基本特征,通过典型个例分析揭示了海效应降雨的形成机理,并与渤海海效应降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秋季渤海海效应降雨发生在10月中旬至11月,以11月中上旬发生频率最高;10月为纯雨,11月可产生纯雨,也有雨转雨夹雪(雪)或雨雪共存的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6.
(R)-1-苯乙醇是手性药物合成的关键手性砌块, 在多种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及医药、香料的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筛选自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的Bacillus sp. DL-2进行破碎, 获取的胞内蛋白酶能有效拆分(±)-乙酸苏合香酯, 制备高光学纯的(R)-1-苯乙醇。为使拆分效果最优化, 本试验对比了表面活性剂、溶菌酶和超声法3种不同的破碎细胞方式, 并对表面活性剂和溶菌酶破碎法进行了单因素条件优化。最优方法及优化的反应条件为: 使用体积分数0.5%的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在35℃和pH7.0条件下破碎细胞2h。经过优化后, (R)-1-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为96%, 转化率为23%, 为利用胞内蛋白酶生产手性化学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对分离于我国广西北部湾的一株棕囊藻(Phaeocystis)纯培养进行了形态学研究。通过对其核糖体大亚基序列(LSU rDNA)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并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该藻的游动单细胞和囊体细胞表面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表明,通过分子序列和形态学特征确证了该纯培养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globosa)。通过分子系统进化分析,从北部湾获得的球形棕囊藻与同属的P. antarctica和P. rex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与P. jahnii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我们发现该藻至少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具鞭毛游动细胞和无鞭毛囊体细胞,其大小分别为2.30—3.98μm和3.69—6.49μm。具鞭毛游动细胞表面具有1—2个位置不固定但形状较为规则的圆盘状凸起,细胞表面的鳞片大小无明显差别;囊体细胞均匀地分布在囊体上,囊体细胞表面光滑,有三个较短的附属物。具鞭毛游动细胞和囊体细胞有2个或4个叶绿体,具鞭毛游动细胞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下部,而囊体细胞的细胞核则位于细胞的中上部。细胞分泌物在扫描电镜样品处理过程后形成多数与细胞相连的丝状物,且丝状物形成较为规则的五角星形结构,每个角与一根丝相连,有些丝状体上有"瘤状"结构。研究结果填补了我国在球形棕囊藻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研究上的空白,为深入认识其生物学特征及其成囊机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氨基酸一CU(Ⅱ)-氧化物、粘土、碳酸钙”体系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1)对于“氨基酸-固体粒子”体系,吸附态氨基酸通过其-NH_3~+基团,而不是-COO~_,与表面羟基缔合。(2)对于“氨基酸-Cu(Ⅱ)”表面络合物,氨基酸之-NH_3~+与表面羟基缔合,而-COO~-与Cu(Ⅱ)络合,形成S-AA-Cu表面三元络合物。(3)随着Cu(Ⅱ)交换量增加,固体粒子-氨基酸-Cu(Ⅱ)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表面缔合羟基发生分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结合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对大潜深、带大开口的球形耐压结构静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中考虑到材料非线性、非弹性的因素,通过对材料拉伸试验曲线的分析,得到了材料应力-应变的近似表达式;并且利用超声测厚仪对结构模型的几何缺陷进行了测量。同时基于参数化设计语言建立了有随机几何缺陷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接触单元考虑了大开口观察窗与耐压结构的联系。试验验证表明论文提出的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大潜深、大开口耐压壳体力学性能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策略是准确可靠的,所获得的结果可供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负载金团簇对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及机理。优化得到了6种金团簇(n=2-7)稳定结构,并分别吸附于金红石型二氧化钛(110)面形成稳定吸附体系。研究表明,Au_n团簇与TiO_2(110)面上的氧原子形成共价键,属于化学吸附,Au-O键长是影响体系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奇数Au_n团簇吸附稳定性优于偶数的,出现奇偶振荡现象; Au_n团簇使TiO_2能带发生裂分,在禁带中增加多个能级,随着Au_n团簇的增大,TiO_2禁带宽度明显变窄,吸收光进入可见光区,增强了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