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植物病原真菌尖刀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扩散法从实验室极地微生物资源库中筛选到12株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活性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7株活性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3株属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1株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1株属于伦黑墨氏菌(Rheinheimera)。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活性菌株的抑菌谱也有所不同,12株活性菌株对尖刀镰孢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opsici)、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均没有抑制作用;除菌株1-Z11,1-Z18,4-Z11,4-Z18,IS-010-07-1,P3-11-10-1,Z18-3外,其余5株菌株均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对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Psychrobacter sp.P4-11-07-1生长条件的研究表明,当培养温度为5~30℃,培养基盐度为0~45,初始pH值为5.0~11.0时,菌株P4-11-07-1均可生长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对应抑菌活性最高的培养条件分别是:培养温度为25℃,培养基盐度为0,初始pH为7.0。  相似文献   

2.
采用点种法并以副溶血弧菌(Vp1.2164)和溶藻弧菌(Va-Y)为弧菌指示菌,对从健康的大黄鱼肠道内分离的115株细菌进行体外拮抗试验。并对筛选出的拮抗菌进行抗菌谱测定,最后利用VITEK-32细菌快速鉴定系统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中筛选到3株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编号分别为X1402-1、X1108和X3914,且菌株X1402-1的抗菌作用最强,抗菌谱最广,21株病原指示菌中,对16株均能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Vp-1.2164的抑菌直径最大,达到28.5mm,对Va-Y的抑菌直径为8.7mm;其次为菌株X1108和X3914,对两种指示弧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2.0mm、9.0mm和0mm、7.2mm。经VITEK-32细菌快速鉴定系统鉴定,3株拮抗菌分别与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的相似性均为99%。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3株拮抗菌分别与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EU419918)、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 asputida(FJ440105)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DQ988136)的16SrRNA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为100.0%、97.5%、99.0%。综合分析试验结果,X1402-1、X1108和X3914分别被确定为类产碱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病原副溶血弧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点种法从大黄鱼肠道优势菌群中筛选出104株病原性副溶血弧菌的拮抗菌,进一步研究拮抗效果最好的11株拮抗菌的抗菌谱和生长曲线,其中NAC平板上筛选的4株拮抗菌的抗菌范围较广,锰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筛选的3株拮抗菌具有生长优势。用BIOLOG板测定了抗菌谱较广、有一定生长优势3株拮抗菌(R22,Y58和J312)的碳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3株拮抗菌的碳源谱都比较广,都能利用糖类、有机酸和氨基酸等,而且与鱼类营养的竞争较小。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与R22,Y58,J312同源性达99%以上的菌株分别来自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进一步对R22,J312和Y58三株拮抗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R22为溶藻弧菌,J312为荧光假单胞菌,但Y58的种属未能得到确认。所得到的3株拮抗菌R22,Y58,J312在拮抗病原菌、抗菌谱、生长特性和营养利用等方面都初步满足益生菌的筛选条件,有待进一步检测其安全性和实用效果以便能够成为能实用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用于微生态制剂开发,本研究自野生许氏平鲉肠道内共分离出35株细菌,从中筛选出1株乳酸菌YH1,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且可发酵脱脂乳产生凝固、无气泡、呈酸性现象,基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鉴定乳酸菌YH1为食窦魏斯氏菌。分析了酸碱度、温度和NaCl含量对食窦魏斯氏菌YH1生长的影响;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等多种病原指示菌,以琼脂扩散法测定YH1培养12h产物的抑菌活性;并采用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两种方式对YH1的动物安全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食窦魏斯氏菌YH1适宜的生长条件为pH5.7—8.8、温度20—40oC,最适生长条件为pH7.2—8.4,温度35oC,在MRS培养基中添加NaCl会抑制YH1的生长;食窦魏斯氏菌YH1的无菌培养产物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哈维氏弧菌等病原指示菌的生长;食窦魏斯氏菌YH1在10~8CFU/m L及以下浓度对许氏平鲉是相对安全的。以上研究表明了食窦魏斯氏菌YH1具有广谱抑菌性和动物安全性,为其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南麂岛近海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得86株放线菌,用琼脂块法和杯碟法结合筛选出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两种大黄鱼病原性弧菌具有不同拮抗作用的海洋放线菌5株,其中编号NJR0956的菌株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均25mm,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进而测定了5株活性菌株的抗菌谱。结果表明,它们对指示菌中的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四种病原弧菌均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在对NJR0956的抑菌效果研究中发现,该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不仅能够增殖,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一株副溶血弧菌qdfsVp001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弧菌选择从牙鲆饲育水中分离出1株细菌qdfsVp001,对该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TCBS平板上呈现大的蓝绿色菌落,在弧菌显色培养基上呈现紫色菌落,其生理生化特性具有副溶血弧菌的典型特征。16SrD-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菌与弧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其中尤与副溶血弧菌最为相似。结合qdfsVp001的形态、生理生化及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菌株是1株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7.
光合细菌对致病弧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黄美珍 《台湾海峡》1999,18(1):92-94
本文主要介绍5株光合细菌对3株致病弧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其抑菌效果不同,在普通培养基中No.3PSB对副溶血弧菌和河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TCBS培养基中,则无抑菌效果,在培养基I中,No.1和No.2 PSB对3株致病弧菌的抑制作用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牙鲆鱼肠道弧菌感染症及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一起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病害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病原学方面的检验,结果表明为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经过对10尾病(死)牙鲆做病变肝组织及腹水中细菌的染色检查,取其中6尾的肝、肾、腹水为材料做细菌分离与纯培养后进行形态及理化特性测定,选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做纯培养的12株菌(HQ010223-1至HQ010223-12)为同种细菌———弧菌属Vibrio的鱼肠道弧菌V.ichthyoenteri。经以代表菌株(HQ010223-1)对健康牙鲆做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在所检牙鲆病例的相应病原学意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6株菌所做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不同菌株间无明显的敏感与耐药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体外拮抗试验方法,研究了2株分离自斜带石斑鱼幼鱼肠道的乳酸菌(MM1和MM4)的产酸能力及抑菌特性。结果表明,MM1产乳酸速度较快,且整个培养期间乳酸产量均显著高于MM4(P0.05)。MM1和MM4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梅氏弧菌、哈维氏弧菌和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乳酸对2株乳酸菌的抑菌活性没有影响。过氧化氢酶显著降低了2株乳酸菌对梅氏弧菌和哈维氏弧菌的抑菌活性(P0.05),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影响较小,提示2株菌除能产生过氧化氢外,还能产生其它抑菌物质。2株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部分敏感,经3种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处理后,均保留70.0%以上的抑菌活性。因此,2株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具有热稳定性和蛋白酶部分敏感特性,且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具有抑制效果,可推测为类细菌素物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病原性溶藻弧菌和9株拮抗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动力学。结果表明,10株细菌的粘附作用都符合饱和粘附动力学特征;R4、R13和R32等3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高于溶藻弧菌;9株拮抗菌的分离常数都高于溶藻弧菌;R32的亲和指数大于溶藻弧菌,其余8株拮抗菌的亲和指数都小于溶藻弧菌。测定了9株拮抗菌对病原性溶藻弧菌粘附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竞争、排斥和置换作用,结果显示:9株拮抗菌在竞争条件下都能极显著减少溶藻弧菌对表皮粘液粘附(P<0.01);在粘附排斥方面,R4、R13、J26、J28、J312、Y59等6株拮抗菌能显著排斥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作用(P<0.05);在粘附置换方面,J26、J28等2株拮抗菌能极显著(P<0.01)降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量。研究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9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作用,其中竞争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次之,置换作用的效果最差;拮抗菌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菌株的粘附动力学参数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几种海产双壳贝类血淋巴中抗菌物质的诱导及其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贻贝(Mytilus eduli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dians)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esis)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活的和灭活的大肠杆菌为诱导物进行诱导,采用3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3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作为指示菌,对4种供试双壳贝类血淋巴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贻贝在诱导前其血淋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四联微球菌有抑菌活性,免疫诱导可使血淋巴对鳗弧菌出现抑菌作用;(2)毛蚶在诱导前其血淋巴中含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鳗弧菌有抑菌活性的物质,诱导对这两种菌的抑菌活性有明显的提高,但未诱导出对另外4种供试细菌有活性的物质;(3)海湾扇贝在诱导前其血淋巴对所有供试细胞均无抑菌活性,但经诱导后产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和鳗弧菌有抑菌活性的物质,且活菌诱导比灭活诱导效果好;(4)菲律宾蛤仔在诱导前其血淋巴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鳗弧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经诱导后其血淋巴不仅对这两种菌的抑菌活性增强,而且还诱导出对副溶血弧菌有抑菌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福建沿海某一污染滩涂的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拮抗水产病原菌的生防细菌LHB02。采用通用引物,对LHB02的16SrRNA片段进行扩增,获得1511bp的DNA系列,基于该DNA系列,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LHB02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对LHB02进行了抗菌试验、抗菌谱检测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LHB02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等有很强的拮抗作用,其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KB培养基(蛋白胨20g,丙三醇10mL,K2HPO41.5g,MgSO4.7H2O1.5g,H2O1000mL);温度28°C,pH值7.0,培养时间36h,接种量1.5%。  相似文献   

13.
乳酸杆菌LH对几种水产养殖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明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p.)LH对水产养殖病害的生物防治功能,采用试管稀释法和平板抑菌圈检测法,探讨了乳酸杆菌LH代谢产物对沙蚕弧菌(Vibrio nerei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漂浮弧菌(Vibrio natriegen)的抑制能力,并在模拟养殖水体实验中探讨了乳酸杆菌LH对哈维弧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乳酸杆菌LH培养12h的代谢产物没有抑菌活性,培养24~96h的代谢产物有明显抑菌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增强;乳酸杆菌LH代谢产物对病原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倍稀释液;在模拟养殖水体中,10^3个/cm^3乳酸杆菌LH即对哈维氏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哈维氏弧菌菌量(10^3~10^6个/cm^3)的增大而减弱.结果表明乳酸杆菌LH对病原弧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血淋巴抗菌活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 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hydrophila)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浆样品、血细胞溶解物(HLS)样品的抗菌活力进行了测定。表明中国对虾血浆样品对四种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力。其中,三种弧菌活细胞数在孵育1h 时呈现最低;嗜水气单胞菌活细胞数在孵育4h 时最少。在三种弧菌中,血浆样品对哈维氏弧菌表现出的抗菌活力最强,而对副溶血弧菌表现出的抗菌活力最弱。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对三种弧菌几乎没有表现出抗菌活力;嗜水气单胞菌在与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孵育2h 时,其活细胞数呈现最低,说明血细胞溶解物样品对该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菌活力。由此显示,抗菌活力在中国对虾血浆样品中表现得较强,而在血细胞溶解物样品中表现得较弱,血淋巴抗菌因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细菌表现出其最强的活力,但对不同种细菌其抗菌作用强弱不同。  相似文献   

15.
4株对虾肠道益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体外拮抗试验的方法,先从不同生长阶段的对虾肠道中分离的96株细菌中筛选出4株对病原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进一步通过固体扩散法和液体混合法确定LV060806、LV060808的产物对鳗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Lv060806、LV060815的产物对副溶血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LV060810、LV060815的产物对哈维氏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溶血试验证实这些菌株不产生溶血素,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动物安全性实验证实菌株浓度在10^6 cfu/ml以下对实验对虾无明显的毒害作用。随后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合菌株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最终鉴定结果为:LV060806、LV060808为Vibrio natriegens;LV060810、LV060815为V.alginolyticus。  相似文献   

16.
海洋微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tsFT210的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以及对卤虫的毒性为活性指标,对48种海洋微藻的甲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卤虫毒性为活性指标时,9种海洋微藻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以tsFT210为筛选模型时,也有9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3种为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2种为细胞坏死性活性、1种为G2/M期抑制活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开拓海洋微藻药用新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海洋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为原料,提取分离生物活性物质,为该藻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球石藻75%乙醇浸提物采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进一步利用薄层色谱、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化合物成分进行逐步分离纯化,获得纯度大于95%的单体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及HRMS等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抗菌、抗氧化性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3种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叶绿醇(C_(20)H_(40)O)、棕榈酸(C_(16)H_(32)O_2)和肉豆蔻酸(C_(14)H_(28)O_2),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洋球石藻中分离获得。其中叶绿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且对肝癌细胞Hep G2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他两种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副溶血性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另外,海洋球石藻中这些化合物除了具有一定的抗菌抗氧化性能外,可能在球石藻响应胁迫(如病毒感染)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