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广东沿岸水域有丰富的糠虾资源,不仅可供食用,还可利用作为水产养殖海马的活饵。本文报道的3个新种采自广东吴川县沙田和南海北部。现将新种描述如下。纤细刺糠虾(新种) Acanthomysis tenella sp. nov(图1) 正模标本成体雄性,体长5.2mm。标本号K78-li,1978年5月采自广东吴川县沙田。副模标本成体雌性,体长5.2mm。标本号K78p-li,3♂♂,3♀♀。标本采集地点、日期同正模。其他材料 12♂♂,24♀♀,体长4.5—5.2mm,采集地点、时间也与正模相同。成体最大体长5.2mm。  相似文献   

2.
测定大口鳒Psettodes erumei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与其他7种鲽形目鱼类控制区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口鳒线粒体控制区全长大约1601bp,5'端和3'端分别存在56bp和8bp的串联重复序列.除此之外,其控制区结构和其他种类相似,分为终止相关序列区(TAS)、中央保守区(CSB-D、CSB-E、CSB-F)、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同时在CSB-D后还识别出鲽形目保守的Poly-T结构.比较了8种鲽形目鱼类控制区全序列和去除重复序列后控制区序列的碱基组成变化,结果显示前者的种间差异明显大于后者,变异系数约是后者的两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重复序列的异质性如长度及其拷贝数不同、碱基组成不同所造成的.基于控制区部分序列对鲽形目12种鱼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在鲽形目内部大口鳒分类地位最原始;鲽亚目先与鳎亚目聚在一起,后与鳒亚目聚在一起,这个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的系统关系相符.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7—1999年与2011—2015年北部湾底拖网调查数据,对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两个时期的体长组成、性比与性腺发育、摄食以及生长、死亡和性成熟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97—1999年优势体长组为110~170mm,2011—2015年为90~150mm,两个时期的体长组成及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1997—1999年个体明显大于2011—2015年个体。2)除秋季外,2011—2015年短尾大眼鲷的雌雄比都明显高于1997—1999年;雌雄比随体长变化,1997—1999年先减少后增加,2011—2015年则是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2011—2015年初次性成熟体长(L50)比1997—1999年缩短了5mm。3)与1997—1999年相比,2011—2015年的平均摄食强度明显要高,分析认为,可能是因为过度开发使鱼类减少,捕食压力减小,饵料相对充足。4)电子体长频率分析法评估的2011—2015北部湾短尾大眼鲷渐近体长(L?)和生长参数(K)分别为291mm和0.70a?1,总死亡系数(Z)和自然死亡系数(F)分别为4.57和1.38,开发率(E)为0.70,略高于1997—1999年水平,表明该群体仍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4.
商晓梅  马爱军  王新安 《海洋科学》2014,38(12):142-148
<正>近年来,为了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大渔业工作者致力于高价值、优良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在中国北方,主要集中研究鲆鲽类海水鱼,如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促进了中国沿海养殖业的发展。2009年中国鲆鲽类总产量89 600 t,2011年其高达120 000 t,鲆鲽鱼产业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长臂缨鲆Crossorhombus kobensis (Jordan & Starks, 1906) 核糖体RNA基因的序列多态性特征, 本研究共获得该鱼类包括18S、5.8S、ITS1和ITS2全长及28S部分序列的128条克隆序列。经序列比对、聚类分析以及重组检测, 结果显示5.8S (158bp) 无长度变异, 而其他4个基因片段则表现出较高的长度多态性, 并可分为不同序列类型: 18S (1856~1893 bp) 有4种序列类型A、B、C和R; 28S (967~974bp) 和ITS1 (407~ 505bp) 均有3种类型A、B和R; ITS2 (423~447 bp)存在2种类型A和B。此外5个基因片段在碱基组成中均表现出GC偏倚, 并且ITS2 (71.14%)>ITS1 (65.37%)>28S (62.22%)>5.8S (57.67%)>18S (54.95%)。对具有不同序列类型的18S、28S和ITS进行真、假基因推断时, 通常的判别特征不足以提供有力依据, 因此增加了与4种鲆科近缘鱼类长冠羊舌鲆Arnoglossus macrolophus、青缨鲆Crossorhombus azureus、大鳞短额鲆Engyprosopon grandisquama以及冠毛鲆Lophonectes gallus相应基因片段的比对。各基因片段的插入/缺失以及特异性碱基差异位点比对结果显示: 18S和28S的短序列类型A与4种鲆科鱼类序列一致, 而其他序列类型则不同; ITS1序列类型A与4种鲆科鱼类在类型B的缺失位点均无缺失, 因此推测18S、28S和ITS1的A类型为真基因, 而其他类型为假基因。ITS2的A和B类型在差异位点上与4个鲆科鱼类不存在一致性, 没有足够的依据对两个类型做出真、假基因的推断。长臂缨鲆核糖体RNA基因中, 5.8S序列最为保守遵循协同进化的方式, 而其他4个基因片段为非协同进化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2016年10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1尾鱼类标本经鉴定为线鳍鲆属Taeniopsetta Gilbert, 1905的眼斑线鳍鲆Taeniopsetta ocellata(Günther, 1880), 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 这是该属和种首次在中国大陆海域的报道。线鳍鲆属的主要形态特征包括: 体长卵圆形; 双眼位于头左侧; 口小; 有眼侧和无眼侧均有1行小尖牙; 鳞细小, 仅体左侧有1条侧线; 雄鱼有1枚强吻棘和2或3枚眼棘, 雌鱼吻棘和眼棘很钝或无; 无眼侧腹鳍始于有眼侧第2根腹鳍鳍条基部右侧; 腹鳍基较短; 背鳍和臀鳍的部分鳍条延长成丝状。眼斑线鳍鲆的主要形态特征为: 两侧胸鳍不等长; 雄鱼背鳍的第13~17根鳍条及臀鳍的第1~6根鳍条延长成丝状; 体左侧背腹缘分别有2~4个不规则的“V”形或半圆形中空黑色斑块, 斑块内部具一黄色圆斑。  相似文献   

7.
牙鲆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1980—1986年间连续逐月牙鲆生物学测定和耳石观察资料,确认其年轮形成期在3—5月,主要在4月。经标准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鱼体体长(mm)年间生长规律为: ♀:L_t=800.10[1-e~(-0.2323(t-0.0254))] (?):L_t=690.62[1-e~(-0.2557(t+0.1211))]依体长与体重间相关关系计算渐近体重和最大生长速度,雌鱼分别为8370.43g和865g/a;雄鱼分别为4867.15g和554g/a。对低龄鱼(0—Ⅲ)生长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雄鱼体长生长的季节变动幅度(C=1.07,k=0.5925)明显大于雌鱼;当年生雄鱼在7—9月的生长速度为年内最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和夏鲆( Paralichthys dentatus )进行了正反交及回交实验,并比较了正反交、回交子代的胚胎发育时序和仔稚幼鱼的生长.结果表明:孵化水温18.0±0.5℃下,初孵仔鱼破膜用时为:牙鲆41 h,正交鲆47 h,回交牙鲆42 h30 min,回交夏鲆44 h;16.5±0.5℃下,夏鲆61 h 40 min,反交鲆66 h.正交及两组回交子代在胚胎期均可正常发育.反交子代卵裂期出现异常,仅少数胚胎可以孵化.胚胎孵化后,在1~64日的培养过程中,反交鲆于3~4 d 内全部死亡,回交牙鲆发育至18日龄时全部死亡.正交鲆和回交夏鲆可正常发育,与牙鲆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1984年6月和1986年2月,我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中采得鳜鱼类两批共16尾,体长从82.5一146.3 mm。经比较研究,认为系一新种,定名为柳州鳜Sini-perca liuzhouensis Zhou, Kong et Zhou,sp.nov.。新种一些特征接近于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而与暗鳜S.obscura Nichols更较相似。新种与已知种的不同点是:(l)前翼骨有小牙l丛,(2)鳔后端圆钝而非尖锐,(3)幽门垂24-38个,(4)全身花纹不同。  相似文献   

10.
南海深海软骨鱼类四新种一新属一新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8月4—18日和1980年4—6月在珠江口外南海,水深350—1000米处,采得软骨鱼类多尾,经鉴定其中有4新种,1新属和1新科,即中华光尾鲨(新种)Apristurus sinensis Chu cI Hu sp.nov.(猫鲨科Scyliorhinidae),南海施氏鳐(新种)Springeria nanhaien sis Meng et Li sp.nov(鳐科Rajidae),斑纹扁红(新种)Urolophus marmoratus Chu,Hu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