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琼东南盆地地震、钻井及测年资料为基础,结合南海北部陆缘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琼东南盆地花岗岩侵入期次和分布规律,论述了花岗岩潜山发育演化及控藏作用。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发育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花岗岩侵入,印支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NW向(低)凸起带,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NE向(低)凸起带,琼东南盆地花岗岩潜山构造类型为残丘山,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潜山演化都可划分为岩浆侵入期、暴露剥蚀期和定型埋藏期等阶段。盆地花岗岩潜山暴露剥蚀时间长,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发育网格状断裂,可形成风化壳型和断裂-裂缝型储层,松南低凸起花岗岩潜山被多凹环绕,发育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是油气有利汇聚区。  相似文献   

2.
饶阳凹陷潜山油气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阳凹陷是冀中坳陷潜山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之一。综合应用现代油气成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理论和方法,对饶阳凹陷潜山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带油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发育多套有效的储盖组合,各成藏要素时空配置良好,具有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有利条件。根据已发现油气藏构造特征、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得出,研究区油气藏集中分布于潜山顶、潜山坡及潜山内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潜山油气藏多分布于近源的断裂带附近,水动力承压区、深凹陷、古隆起的叠置区,断棱、峰顶、内幕高点等位置的油气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3.
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孤西断裂带下古生界褶皱-块断型潜山油藏的综合研究,总结出孤西潜山带经历印支期挤压逆冲、燕山期拉张负反转和喜马拉雅期拉张断裂改造3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受北西向孤西断裂控制的内幕褶皱-块断型潜山带,发育了不整合面风化壳型、潜山内幕孔洞型和构造裂缝型3种储集层类型,进一步厘定了高潜山和低潜山2大类5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其中高潜山油气藏模式有风化壳型、反向断块内幕型和地层不整合型,低潜山油气藏模式有反向断块和顺向断块型2种,这对济阳坳陷潜山勘探及多样性潜山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成藏规律指导下的潜山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陡坡带构造特征--以东营凹陷北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为一典型北陡南缓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各凹陷北部的强断裂活动造成北断南超、北陡南缓的构造格局。以东营凹陷北坡为例,盆倾断裂发育,切割潜山顶面呈阶梯状,断裂旁侧沉积较厚,常发育褶皱构造。断裂上升盘遭剥蚀,下降盘发育一系列扇体,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5.
渤海西部中新生代演化具有频繁的构造体制转换和鲜明的旋回性,从而决定了潜山地质结构和内幕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以构造变形、构造期次划分和古应力场分析为主线,重建研究区中新生代多旋回构造演化序列。另一方面,从潜山内幕残留地层和断裂特征入手,解剖潜山的地质结构,识别和划分了研究区潜山构造样式和成因类型。研究表明,渤海西部中新生代存在印支、早燕山、中燕山、晚燕山、早喜山、晚喜山6个构造旋回,相应地潜山的形成经历了前印支期潜山物质基础发育、印支—早燕山旋回挤压逆冲与潜山雏形、中燕山—早喜山旋回伸展裂陷与潜山初始格局、晚喜山旋回断-拗沉降与潜山定型定位四大演化阶段。各个旋回构造变形的时空差异以及叠加组合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可划分为西侧内幕残留逆冲型、中部反转块断翘倾型和东部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  相似文献   

6.
秦南凹陷经历了46年勘探,只发现了秦皇岛29-2油气田,尤其是近9年勘探无一油气田发现,勘探工作陷入困境。为了弄清秦南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指明油气勘探方向,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及化验资料,梳理基础石油地质条件,通过已钻井成败分析和类比研究,明确各储盖组合的成藏主控因素,并预测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秦南凹陷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发育,TOC为1.5%~4%,类型为Ⅰ—Ⅱ1型,资源潜力大,发育潜山、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明下段三套储盖组合。(2)潜山下组合成藏主控因素为储层非均质性;沙河街-东营组中组合成藏主控因素为圈闭有效性;馆陶-明化镇组上组合成藏主控因素为油源断层的运移能力。(3)东洼与东南洼间低隆起、东洼西斜坡、东洼和东南洼大断层下降盘,分别是下、中、上组合今后的有利勘探区带。本研究成果为今后秦南凹陷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也为类似地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对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分布和油藏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个地区典型油气藏的解剖,研究了潜山油藏的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潜山的成藏条件与所处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油气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反向断层的封堵及储集空间密切相关。依据潜山位置与烃源岩系接触关系及运移通道特征,把济阳坳陷潜山油藏成藏模式可归纳为它源(自源)-断块式潜山成藏模式、它源(自源)-褶皱式潜山成藏模式和它源-残丘式潜山成藏模式3种基本类型,分别论述了其基本特征、油气藏类型及典型实例,这对类似地区潜山的勘探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428潜山构造带位于渤中凹陷中部,是中生代多期次的褶皱叠加和中新生代伸展裂解作用的结果,如何认识该潜山三维几何学特征,对于揭示不同构造期次的叠加-改造过程以及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构建了428构造带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对模型中地层和断层展布的几何学特征的详细分析,识别出428构造带及其周缘地区褶皱变形样式,以及潜山内幕断层的交切关系。其中,428东构造区为一元结构,太古宇上覆古生界,褶皱变形在空间上表现为短轴褶皱,其可能为印支和燕山2期褶皱叠加作用的结果;428西构造区以二元结构为主,太古宇上分布古生界和中生界,褶皱变形在空间上表现为背斜和向斜的特征,可能为燕山期褶皱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解释大量地震剖面并结合钻井资料,绘制了郭局子地区古潜山中生代构造纲要图,经详细分析认为:郭局子地区古潜山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演化,主要发育有NWW和NNE向两组断裂,同时伴生两套与断裂近平行的褶皱;区内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组成,为潜山的主要储集层;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内大量发育的正向小断层易使潜山内幕形成不同高度的断块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的古潜山断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桩海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由于其处于多个潜山的结合带,有些部位研究力度不够。利用大量最新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绘制出该区古生界及中生界沉积残留厚度图,分析了12条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这12条断裂控制了研究区古潜山的构造格局,并对潜山储集性能起着良好的改造作用,使储层沿断裂呈带状分布。桩海地区的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印支-早燕山期、晚燕山期和喜山期3个阶段,并于喜山期定型。通过分析认为桩海地区断层多为变换断层,NE向断裂下降盘的古潜山没有油气,而上升盘一侧的构造高点有较好的油气藏,内幕构造圈闭和岩性油气藏也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孤北低潜山煤成气成藏条件及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往济阳坳陷所探明的天然气几乎均为油型气,为了打开济阳坳陷煤成气勘探局面,通过研究已获煤成气流的孤北低潜山成藏特征,在综合运用录井、岩心、地化分析、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基础上,分析构造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孤北低潜山上古生界经历了印支期抬升剥蚀、燕山期中生界沉积后的抬升剥蚀等多次改造,至喜山期受埕南及孤北断层控制大幅沉降沉积后在馆陶组沉积时期开始大量二次生气;而埕南、孤北断层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停止活动更为气藏的保存提供了保障,该低潜山气源充足、储层条件好、盖层条件优越,具有形成煤成气藏的条件。结果认为:本区气藏具有自生自储、上生下储和上生侧储3种运聚方式,除孤北低潜山的上古生界气藏之外,该区的下古生界风化壳和该区以南孤岛凸起的下古生界也是煤成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演化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古近系的沉积体系主要受构造升降和湖平面变化的控制,经历了3期裂陷和湖侵,发育5套沉积体系,其中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为裂陷期,以扇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为主,并发育特征的滩坝及浅水台地相沉积;东营组沉积时期为湖侵期,主要发育大型湖泊三角洲沉积,并逐渐向辫状河相过渡。构造及沉积体系分析认为,沙三段沉积时期物源丰富,主要来自石臼坨凸起、渤南和庙西凸起,沙一、二段沉积时期物源有限,东三沉积期物源主要来自石臼坨和沙东南凸起,东二沉积期大面积的湖侵使得本区处于浅湖-半深湖环境,凹陷周边大量古水系将石臼坨凸起、沙垒田凸起的物源带入凹陷中沉积,使得大型三角洲叠覆体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 D iapiric structures are an im portant andw idespread structural style in m any tectonic settings(Ism ail-Zadeh etal.,2001),including m agm a diapirs,salt diapirs, m ud diapirs, and serpentinite diapirs.C om pared w ith the form ertw o,m ud diapirism in sedi-m ents is rarely reported and studied although it hasbeen know n for a long tim e both on land and underthe sea.H ow ever,w ith the geologicalinvestigations ofO D P and related on-land studies of accretionaryprism s, m ud…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盆地古潜山分类及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是下扬子的主体,奠基于晋宁期变质基底之上,构造演化历经南华纪—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育期、晚白垩世—古近纪箕状断陷发育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坳陷发育期,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古潜山发育,类型多样。在总结前人对古潜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黄海新近采集的二维地震剖面,对该地区古潜山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并对典型古潜山的构造特征及生储盖匹配关系进行了初步描述。根据成因划分为剥蚀型潜山、拉张型潜山、挤压型潜山和复合型潜山四大类,每一类又可根据形态划分出剥蚀残丘型潜山、拉张翘倾断块型潜山、拉张断阶型潜山、拉张断垒型潜山、挤压褶皱型潜山、拱张褶皱型潜山和褶皱—断块复合型潜山等类型。南黄海盆地古潜山的发育具有分带性,按盆地中潜山的构造位置,分为凸起潜山带、陡坡潜山带、洼陷潜山带和缓坡潜山带,每一构造带发育了不同类型潜山。研究表明南黄海古生界和中生界古潜山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是南黄海地区实现油气突破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15.
辽河滩海葵花岛构造带断裂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滩海葵花岛构造带发育复杂断裂体系,断裂发展主要经历了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期-东营组二段下部沉积早期,东营组二段下部沉积晚-东营组一段沉积期,N-Q等三个期次,本文根据规模,控制作用和与油气关系将断裂分为基底主干断裂,盖层主要断裂,盖层次要断裂,小断裂四个序次,断裂与油气关系密切,断裂活动控制了生储盖层之发育,在构造和圈闭形成中起主导作用,影响油气运聚与保存,最后,文章讨论了之各种圈闭之油敢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大港南部滩海区构造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港南部滩海区构造及油气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断裂是控制大港南部滩海区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油气主要分布在各主要断层的转折和交汇处,这些断裂的主要活动期为沙河街和东营期,因此,南部的滩海区的油气主要分布在古近系,有利的勘探目标应是东一段、沙一段和沙二段层位。  相似文献   

17.
在对构造演化、成藏要素、油源对比、成藏期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Trinity油气运移成藏模拟分析软件对锦州25—1油田的油气运聚模拟研究,分析了形成锦州25—1油田的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其成藏模式,指出了该地区有利勘探方向。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锦州25—1构造是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而优良成藏要素的优势时空配置则是形成锦州25—1油田的关键因素。其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在东下段时期进入了大量生排烃期,生成的油气为一期充注,充注时间发生在东营组末期,沿东下段时期强烈构造运动伴生的断裂系统、沙二段广泛发育的砂体、沙二段与沙三段之间大型不整合面以及古构造脊所构成的疏导体系运移至沙二段圈闭成藏,而沙三段砂体则可以近源优势成藏。辽西凹陷西斜坡、凹中隆以及古构造脊是今后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