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海中北部海域虾类群聚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9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1999年2月(冬)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法,对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聚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虾类群聚结构的空间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到的71种虾类中,对虾科和管鞭虾科种类数为最多,优势种为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戴氏赤虾Metapenaepsis dalei、方板赤虾Metapenaepsis tenell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crassicornis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等17种,其中,春季的优势种数量为最多(14种),秋季次之(13种),夏、冬季则较少(均为10种)。虾类多样性指数(H′)秋季为最高,夏、冬季次之,春季则最小。东海中北部海域虾类可划分为A、B、C 3个群聚,A群聚主要分布在30°30′N以北海域,主要种类有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tenella、鹰爪虾、中华管鞭虾和葛氏长臂虾等广温、广盐性种类;B群聚主要分布在28°30′~30°30′N海域,主要种类有须赤虾Metapenaepsis barbata、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凹管鞭虾Solenocera koellbeli和东海红虾Plesionika izumiae等高温、高盐性浅海种;C群聚主要分布在28°30′N以南海域,主要种类有菲赤虾Metapenaepsis philippi和九齿扇虾Ibacus novemdentatus等高温、高盐性外海种。不同类型群聚的空间分布呈现重叠交错,故没有明显的划分边界,但密集分布的海域有所不同。不同群聚间虾类组成的季节变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这保证了整个海域虾类分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吕泗渔场及附近海域2010年春季(5月)和夏季(9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水团、水深和水文等环境因素对虾类数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5和9月,虾类重量密度为24.21和2.19kg·km-2,尾数密度为12.68×103和1.30×103ind·km-2。2个季节虾类资源密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呈相同的规律,都是外部水域高于沿岸水域。5月,虾类主要优势种由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uponicus)构成,其中葛氏长臂虾对尾数和重量的贡献率较大,为5月最重要的优势种;9月,虾类优势种由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构成,其中哈氏仿对虾对尾数贡献率最大,对重量贡献率较大,为9月最重要的优势种。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虾类资源的密度、温度、盐度及水深等环境因子,对调查海域虾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吕泗渔场沿岸海域虾类数量的变化主要来自优势种的贡献;虾类资源密度季节变化特征与调查海域底温呈显著负相关;特殊的沙棘潮沟地形与虾类密度平面分布关系明显,较深的潮沟往往是虾类资源集中分布的区域。本研究对于认识吕泗渔场沿海虾类资源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同时也为掌握该海域渔场渔汛及虾类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乐清湾虾类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作者于2020年9月在该海域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生态指标,结合非度量多维标度法(MDS)和冗余分析(RDA)对群落结构、生态位的重叠和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研究海域共有虾类16种,隶属于6科、10属;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为优势种,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joyn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为常见种;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周氏新对虾和脊尾白虾属于中等生态位种,其余均为窄生态位种;红条鞭腕虾(Lysmatavittata)与太平洋长臂虾(Palaemonpacificus)的重叠值最高,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细指长臂虾(Palaemon tenuidactylus)等与其他种类重叠值较低;影响该海域秋季虾类分布的主要环...  相似文献   

4.
海州湾南部海域不同季节虾类数量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9年5月、9月和12月对海州湾南部海域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十足目虾类的数量和分布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且探讨了优势种、温度、盐度、水深等因素对以上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虾类资源量最高,9月最低,12月较9月有所回升,分别以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日本鼓虾等为主要优势种。5月和9月虾类平面分布趋势均为西北外侧和东南水域较低,南面沿岸较均匀,东部和中部出现最高值;12月北面和南面近岸资源量较低,其他水域较均匀,最高值出现在东部水域。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海州湾虾类资源量与底盐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他水文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此外,优势种生态习性、赤潮和径流等是影响海州湾虾类数量和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2016年5、8、11月和2017年2月对防城港湾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研究了河口湾甲壳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和季节变化,并分析了甲壳类群落结构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年调查共捕获甲壳类60种,隶属于2目19科35属,暖水性种和暖温性种分别占60. 0%和40. 0%。春季有51种,夏季有34种,秋季有35种,冬季有26种,秋、冬季间种类相似性指数最高。周年优势种有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钝齿蟳(Charybdis hellerii)、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和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等5种,主要种有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长毛明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中型新对虾(Metapenaeus intermedi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等6种。4个季度最大优势种分别为亨氏仿对虾(春季)、刀额新对虾(夏季)、近缘新对虾(秋季)、钝齿蟳(冬季)。全湾甲壳类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2 201尾/km2和212. 29 kg/km2,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甲壳类各站位种数变化范围为2~17种,种类多样性指数(H')在0. 200~3. 160之间,丰富度指数(d)在0. 200~2. 230之间,均匀度指数(J)在0. 160~0. 988之间;种数、H'、d和J表现出显著性空间差异,种数和J表现出显著性季节变化。聚类分析、相似性分析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表明该海域甲壳类群落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异质性。生物-环境分析表明影响该海域甲壳类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存在季节差异。  相似文献   

6.
浙江沿岸海域虾类优势种空间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生态位与种间竞争、资源利用密切联系,体现了物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为探明浙江沿岸海域虾类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了虾类群落优势种,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Pianka指数计测了虾类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生态位分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共出现13种虾类优势种,根据生态位宽度大小将研究海域内的虾类优势种分为3类,细巧仿对虾、细螯虾、鲜明鼓虾和中华管鞭虾属于第一类群,以上4种虾类的空间生态位宽度较宽;日本鼓虾、哈氏仿对虾、鹰爪虾、中国毛虾和葛氏长臂虾属于第二类群,这5种虾类空间生态位略低于第一类群,但其生态位仍相对较宽;戴氏赤虾、脊腹褐虾、东海红虾和大管鞭虾这4种虾类的空间生态位较窄,属第三类群;生态位重叠指数变化范围在0.00~0.78,将重叠指数按照大于0.6、0.3~0.6和小于0.3划分为重叠度较高、重叠度较低和重叠度低3个重叠度等级,结果表明,虾类优势种生态位重叠以较低和低2个等级为主;虾类分布受水深、底层溶解氧和底层盐度的影响较大,受水温影响较小。虾类群落优势种空间生态位与生活习性、种间竞争、摄食以及海洋环境因子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海中南部头足类的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掌握黄海中南部头足类的群落结构及数量分布,作者根据2010~2011年间春、秋、冬3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黄海中南部头足类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个季节共捕获头足类13种,隶属3目6科6属。各季节的优势种及其生物量比重分别为:春季——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50.07%、秋季——针乌贼(Sepia esculenta)40.88%、冬季——枪乌贼(Loligo spp.)68.20%。各季节头足类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春季4.85 kg/km2、秋季2.52 kg/km2、冬季12.72 kg/km2,春秋两季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冬季与其他两季差异性显著(P0.05)。黄海中南部不同季节头足类的生物量分布变化较大,春季以西南及东北部密度最高,秋季以西南部密度最高,冬季以中部及东北部密度最高。头足类在各水深的垂直分布随季节变化。无论根据生物量还是丰度,种类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均以冬季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最低。春季与冬季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秋季与其他两个季节的群落结构相似性均较低。与1998~2000年同期相比,头足类种类数增加5种,相对资源密度增长了12%,枪乌贼类的生物量比重仍最高,耳乌贼类的比重提高,太平洋褶柔鱼的比重则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8.
岱衢洋拖网甲壳动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甲壳动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甲壳动物21种,其中虾类13种、蟹类7种、虾蛄类1种,隶属于2目14科18属;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均以秋季为最高,春季则正好相反,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尾数密度间差异均显著(P<0.05);广温广盐种在种类数量、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表明该季甲壳动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与均匀性都较低,另外,D值、H′值夏、秋两季高,冬、春两季低,与较外海域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其对底层水温季节变化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2015年11月(秋季)、2016年2月(冬季)对浙南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用标准化后的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该海域鱼类的组成、数量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共鉴定出鱼类115种,隶属于2纲13目51科91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最多,其次为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鲱形目(Anguilliformes)位居第三位。根据适温性可将其划分为暖水种、暖温种和冷温种3种适温类型,以暖水种鱼类为主,有78种,占鱼类总数的62.9%。按季节来看,秋季共鉴定鱼类97种,各站位平均生物量为411.65kg/km2,丰度为1.26×105 ind/km2,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等3种,占总渔获量的64.82%;冬季鉴定出鱼类68种,平均生物量为27.89kg/km2低于秋季,丰度为3.07×105 ind/km2高于秋季,除了龙头鱼和棘头梅童鱼仍为优势种外,黄(Lophius litulon)的优势度明显上升,3种鱼占总渔获量的78.14%。从丰度生物量曲线分析来看,秋季、冬季ABC曲线W值均为负值,秋季W值为-0.066,鱼类群落受到中等强度干扰,冬季W值为-0.13,且生物量优势曲线几乎全部在数量优势度曲线之下,鱼类群落可能受到了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10月福建闽东大嵛山附近海域游泳动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游泳动物有97种,其中鱼类51种(软骨鱼1种,硬骨鱼类50种),隶属于9目24科42属;甲壳类42种,隶属于2目15科20属;头足类4种,隶属于3目3科3属.暖水性种类为33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4.7%;暖温性鱼类18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5.3%,未出现冷温性和冷水性鱼类.种类数的季节变化依次呈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依次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而生物量尾数的季节变化,依次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9.53kg/h和1 319 ind/h.生物量优势种和密度优势种分别为大黄鱼和中华管鞭虾.扫海面积法估算年平均现存资源量为57 370 ind/km^2和404.51kg/km^2.同时,本文对该海域游泳生物的资源结构现状与历史调查数据作了对比分析,并讨论了多样性结构与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有严重衰退的现象,多样性结构与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并不具有必然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estimate the fishery potentials of the EEZ of India on the basis of data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oduction. The total colum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zooplankton production have been calculated to be 265·9 and 9 million tonnes of carbon per year, respectively. From these values the fishery potential has been estimated as 2·5 million tonnes per year. To this, if we add the estimated demersal fish catch, being 1·2 million tonnes per year, the total potential yield comes to 3·7 million tonnes per year. Since the present average total catch is about 1·6 million tonnes in a year, the fish catch could be doubled.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海鸟系列温盐深测量仪(CTD)原始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步骤,解释各个过程中的原理,根据规范和工作实际对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针对资料的标准化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波浪场可视化实现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的算法。文中针对表示波浪面的数据集的特性,采用了一种简单的节点法矢量算法。绘制结果表明,用这种简单算法取代二维和三维的数据场节点法矢量的常用算法,能够保持波浪场三维图形的光照效果。利用层次模型算法进行波浪的动态演示,比较了相同面积的波浪场在不同网格密度情况下图形的显示质量,提出波浪场图形质量有与特征波长相匹配的最佳经验网格密度。  相似文献   

14.
光辐射对海洋微藻脂肪酸含量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光辐射强度下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光辐射对海洋微藻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影响很大。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照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本实验条件下 ,在较低光强 (0 .2 5× 10 3 L ux~ 1.7× 10 3 L ux)时 ,EPA、DHA、C18∶ 3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乐清湾水域纳潮量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65年以来的不同时期水深地形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对乐清湾岸线和不同特征值水深所围水域面积的历史变化进行研究,根据GIS技术计算乐清湾近50年的不同水域面积的演变特征。利用实测地形资料和水文数据建立乐清湾海域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分析乐清湾水域纳潮量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乐清湾海域纳潮量近50年减少3.16×10~8 m~3,2013年较1965年减少17.69%,年均递减速率由0.06×10~8 m~3/a增加至近年的1.96×10~8 m~3/a;(2)海湾不同区域围填海造成相应海区水域面积的缩减,但纳潮量对水域面积改变的响应程度有显著差别。内湾滩涂围垦对乐清湾不同湾区纳潮量影响十分有限,外湾围垦对纳潮量的影响由外湾向内湾明显递减。漩门湾二期工程显著改变乐清湾的潮流形态,造成各个湾区纳潮量均出现大幅度的调整。本研究可以为海湾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预测海湾的发展趋势提供量化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年来蓝藻基因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聚胞藻PCC6803基因组研究方法和成果,包括最佳分析软件的选择,所获得的基因组基本信息,以及后基因组研究的部分成果.蓝藻基因组间差异很大,文中介绍了其它蓝藻基因组的基本信息和在各个藻种里的重要发现.文章最后探讨了蓝藻基因组的研究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墨西哥湾北部水深2200m的Alaminos Canyon645区块(AC645区)和水深540m的Green Canyon185区块(GC185区)冷泉碳酸盐岩的有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深水和浅水区冷泉碳酸盐岩的有机质丰度和烷烃组成差别较大,下陆坡深水AC区样品有机质含量低,正构烷烃、萜烷、甾烷各组分的含量相对较高,正构烷烃以低碳数占绝对优势,并含有种类丰富的三环萜烷和五环三萜烷,且以17a(H),21B(H)-藿烷为主峰碳,反映了深水区冷泉碳酸盐岩的有机质来源于细菌和低等藻类,有少量的深部油气藏有机质的渗漏输入,并受微弱的微生物作用改造。上陆坡浅水GC区样品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中正构烷烃含量较低,并且以难以分开的复杂混合物(UCM)为主,同样含有种类丰富的以17α(H),21β(H)-降藿烷为主峰碳的三环萜烷和五环三萜烷,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深部油气藏渗漏的有机质,并遭受了强烈的微生物降解。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冷泉碳酸盐岩中正构烷烃、萜烷、甾烷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有机质来源和冷泉渗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of aniline and ocean algae based on the standard appraisal method of chemical medicine for algae toxicity. It is show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aniline has pretty toxic effects on algae. Suspended substances in water can offset some effects of aniline. It also discusses the dynamic constant of first order degradation reaction rate of algae on anilin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hemical dynamics.  相似文献   

19.
分析IP电话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探讨IP电话的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政府及IP电话运营商应采用的应对策略,通过研究和分析,为IP电话下一步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图集的编辑制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庆荣 《海洋测绘》2004,24(2):56-58
简要阐述了用MapGIS、CoreIDRAW两种软件结合制作《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图集的设计、编制方法,采用图层模式有效管理地图集的数据.根据实践得出了一些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