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蒙古岱海地区近千年气候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岱海湖泊岩心沉积物的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碳酸盐含量、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组成、介形类化石以及岩性特征,结合Pb-210测定的沉积速率,讨论了岱海近千年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980~740aB.P.气候以暖湿为主,岱海为高湖面期;740~540ab.P.以冷湿气候为主;540~480aB.P.湖面急剧下降,以冷干气候为主;480~470aB.P.气候转温和,以温偏湿气候为主;370~220  相似文献   

2.
内蒙岱海湖岩芯碳酸盐含量变化与气候环境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岱海是位于东南季风区的西北边缘的内陆封闭湖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本文根据对岱海湖泊岩芯的碳酸盐含量分析,结合湖泊沉积岩性特征、介形类化石以及其年代学研究,初步讨论了岱海距今近千年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930aBP—670aBP气候以温湿为主,670aBP—540aBP,气候以冷偏湿为主;540aBp—490aB.P.湖泊急剧退缩,以冷偏干气候为主;490aBp—270aBP以凉干气候为主;270aBP-150温干气候;150年以来,湖区有效降水有所增加的温偏湿气候为主。  相似文献   

3.
岱海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处于北方环境敏感带的封闭湖泊岱海,其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反映了岱海降水、水动力搬运强度以及湖面水位高低的变化。较为丰富的降水及较强的水动力条件容易沉积成分较粗的陆源碎屑颗粒;当湖面较低时,缩短了沉积物搬运区与沉积区的距离,也容易使沉积物粗颗粒组分增加,但仅从平均粒径大小上很难时对其沉积作用形式作出判断。通过对贷海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的分析,讨论了湖泊的几种可能沉积作用,区分了正常流水沉积与极端条件下风力作用以及水流与风力作用混合沉积,从而揭示了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在岩心12.34-14.18m段,即10.5ka前具有低湖面、气候寒冷、降水多次波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试论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演化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扼要介绍最近几年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矿物学及其与气候环境关系研究的一些新进展。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地球化学信息综合分析,初步建立了长、短期时间尺度的气候曲线。揭示了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引起的气候环境配制的改变,即在3.40-0.73MaB,P.高原强烈隆升,亚洲季风稳定形成,气候以干冷、湿暖型波动为主;0.73MaB.P.以来高原再次强烈隆升,气候环境愈趋干旱;进入全新世以来,出现凉干、暖干、暖湿和冷湿的多种气候波动模式。在空间格局上划分二个地球化学沉积区,即西藏和新疆为富镁区;青海为富钾区。还揭示了青藏高原湖泊沉积地球化学的分带性,其分带规律与高原隆起的差异性是一致的。此外,青藏地区风化壳和古土壤的地球化学演化与高原古气候变迁也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近2000年来云南洱海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云南洱海湖泊岩心沉积物进行了多环境指标的分析,建立了近2000a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气候演化具有暖干、冷湿交替的组合特点,不同于东亚季风区黄土沉积记录的冷干-暖湿气候组合特征。一些特征气候阶段如中世纪温暖期、小冰期气候特征在洱海湖泊沉积记录中均有反映。洱海湖泊沉积记录的暖干、冷湿气候交替变化规律反映了西南季风影响下的气候演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泥页岩的沉积环境控制了矿物、有机质特征和岩相类型。开展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页岩薄片、X衍射、热解和微量元素等分析,研究各层段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相类型,探索沉积环境变化与岩相组合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沙河街组沙三下-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包含了均匀块状泥岩、细纹层状页岩、宽纹层状页岩、断续纹层状页岩和含石膏构造泥岩5种岩相类型。各层段沉积环境变化明显,沙四纯下次亚段沉积时期水体盐度最高,随着湖泊淡化,水体盐度降低,至沙三下亚段已演化为盐度较低且波动稳定的湖泊环境。岩石类型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沙四纯下次亚段浅水高盐度条件下沉积了石膏构造泥岩和少量均匀块状泥岩;沙四纯上底部高盐度水体加深的环境下沉积宽纹层页岩和少量细纹层页岩;沙四纯上次亚段上部盐度降低环境沉积均匀块状泥岩和少量宽纹层页岩;沙三下亚段深水安静且盐度较低的环境沉积细纹层页岩,充分展现了沉积环境对岩相的控制作用。因此,关注泥页岩沉积环境演变与岩相成因,探讨岩石与沉积环境响应关系,能够为非常规油气勘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的气候环境信息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通过对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的分析,结合碳酸盐含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青海湖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并且据此分析了青海湖地区近700a来的气候环境演变。青海湖沉积物的有机碳含量及其同位素较好地记录了温度的变化,在有机碳含量高,有机碳同位素低时,气温较高,反之则相反,小冰期的3次冷期以及20世纪以来的升温在该岩心中得以清晰地反映。  相似文献   

8.
云南湖泊的碳酸盐沉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云南湖泊多属中等矿化度的淡水湖泊,碳酸盐沉积物处于缓慢的积累过程。就其外形和成分可分为微粒碳酸盐、颗粒碳酸盐、生物贝壳碳酸盐和陆源碎屑碳酸盐。颗粒碳酸盐多分布在特定环境的湖区,集合粒成因与微生物的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有关;球状粒为微晶方解石组成,由藻群落及其代谢物形成的微环境对方解石缓慢沉淀有利;鲕状粒的形成可能与湖泊不定期干涸引起镁、钙比值变化及方解石、文石交替沉淀有关。微粒方解石是碳酸盐沉积的主要矿物形式,局部湖区形成的以颗粒碳酸盐为主的堆积体是云南湖泊早期碳酸盐沉积作用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9.
西沙群岛现代碳酸盐沉积的Ca、Mg、Sr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复杂的外动力作用的综合产物,一般而言,沉积物的组分之间并不存在化学上的平衡关系,因而也就不能用化学计算的方法来推断沉积物或沉积岩的成因.然而,碳盐酸沉积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尽管自然界的大多数碳酸盐沉积也是异地成因的,其原生组分之间一般也不存在化学上的因果关系.但是,一旦碳酸盐沉积形成之后,它们在成岩阶段发生的化学变化却是有规律的,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者对碳酸盐沉积Ca/Mg比的分析已经证明,研究碳酸盐沉积主要化学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是有环境意义的(Chilingar,G.V.1953,1967).我国西沙群岛是当代世界上重要的碳酸盐沉积区之一.该区沉积作用的主要特点是,以钙质生物的成礁作用和成岛作用为主的复杂动力-化学-生态系统,形成了多种成因不同、岩石学特征也各异的碳酸盐沉积物.研究这些沉积物的鉴别标志,对古相岩的相分析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上的分歧说明,即使就现化沉积而言,同样也存在相分析问题.古代沉积的复杂性当然就更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0.
巴里坤湖泊沉积地层较好地记录了北疆东部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通过对沉积物粒度组分及碳酸盐含量的测量分析,结合测年结果,得出北疆东部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变化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1)8700cal.aBP以前,为全新世早期,环境变干;(2)8700~8200cal.aBP,为一过渡期,湖泊面积扩大;(3)8200~7700cal.aBP,气候以变湿为主要特点,波动较大;(4)7700~2400cal.aBP,气候较为湿润,期间存在一次明显的突发强干旱事件;(5)2400cal.aBP以来,气候转干,剖面顶部指标指示环境恶化。区域气候变化以干湿为主要特点,5500~6000cal.aBP期间的突发气候事件在大区域上与其他记录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1.
西藏扎布耶湖地区三万年以来的花粉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藏北高原扎布耶湖ZK2钻孔沉积物的花粉记录,揭示了该地区三万年以来植被和气候演变历史。37300-36000aB.P.为森林草原植被,气候温湿,淡水湖时期;约36000-31700aB.P.灌丛草原植物,气候冷干,湖水出现短暂咸化,31700-20800aB.P.森林草原植被,气候温暖湿润,湖面扩大,湖水加深时期,20800-14400aB.P.荒漠植被,气候冷干,湖水咸化,湖面开始缩小,初  相似文献   

12.
龙感湖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及其气候定量重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依据龙感湖钻孔的孢粉及硅藻资料,探讨了该地区近3000年来的植被发展及气候变化,通过数值分析方法,重建了年均温及年降水的时间序列,发现气候波动存在的两个阶段,(依1.5kaB.P.前后划分)四个旋回(0.8ka的准周期)两个突变事件(3kaB.P)前后的冷暖急剧变化及1kaB.P的降温事件)。这些变化与敦德冰心及固城湖孢粉反映的气候波动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全球变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8kaBP来云南洱海地区气候演化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根据洱海湖泊沉积有机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结合硅藻分析资料,恢复了近8ka来云南洱海地区的气候演化序列。结果表明:8.1kaB.P.来的气候演化分为9个阶段,伴随湖泊水位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用水热平衡模型估算青海湖古水文要素及水量平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伯强 《海洋与湖沼》1997,28(6):611-616
根据水热平衡原理,推导了内陆湖泊水位高低(或面积大小)与流域降水及蒸发之间的定量关系,设计了青海湖古水量平衡计算模型。用现在的湖区气象要素及水量收支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然后将此模型用于估算全新世稳定暖湿期(7200-6000aB.P.)的青海湖古水文要素及水量平衡。结果显示,在全新世稳定暖湿期,青海湖流域的降水、蒸发及径流比现代高约32%,13%和67%。反映出该地区因气温高、降水增加造成的季风加强使得该地区的水量收支与现代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本方法用古湖水位来定量恢复古水文、气候参数,为此可以从古湖泊中提取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15.
Through the palynological research of Quaternary sediments in Changjiang River Delta, 14 spores and - pollen zones might be distinguished, reflecting the vegetation succession and climate fluctuation of Quaternary, which conforms to the climate of the world.Zones 1-9 are thought of as Pleistocene and Zones 10-14 as Holocene based on the climatic fluctuation reflected by these zones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climatic stage at home and abroad.The marine facies sediments of Quaternary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contain abundant fossil spores and pollen and have obvious characters. Because the warm and humid climate reflected by the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of marine facies sediments often fittes with the transgression, the curve line of the climate fluctuation of Quaternary in the Delta coincides with that of sea level changes.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南海北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分析了西沙海槽83PC柱状沉积物的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碳酸钙、有机碳和粒度组成。浮游有孔虫的δ18 O值具有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记录了海平面的升降和古气候的变化,而海平面变化控制了沉积物的碳酸钙和有机碳含量。冰期,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增多,带来了大量的碎屑物质和陆源有机质,沉积物具有低碳酸钙含量和高有机碳含量;间冰期,海平面上升,陆源物质输入减少,碎屑物质的稀释作用减弱,沉积物具有高碳酸钙含量和低有机碳含量。南海北部83PC柱状沉积物记录了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多次海平面升降旋回,还记录了气候变冷事件以及低碳酸钙沉积事件,其中,150、510、660和740cm处的低碳酸钙含量和相对重δ18 O值记录了全球性气候变冷事件,而冰后期的低碳酸钙沉积事件,则主要反映了季风降雨的增强,出现了洪水高发期,陆源碎屑物质对碳酸钙沉积的稀释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