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生物毒素的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知人们是否充分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不仅能给人类带来好处,而且它们中的一些种类还能给人类带来灾害。无论是藻类、腔肠动物、腹足类动物,还是鱼类,它们中的一些种类都含有很强的毒素。据有关资料表明,现已查明的海洋生物中有毒的生物达1000余种,其中仅鱼类就占有500余种,其它海洋生物物种中的毒素也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的鲨鱼有近2亿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它是地球物种中的“老者”。鲨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负面的,认为鲨鱼会无缘无故地袭击人类和船只,实际上多数鲨鱼并不凶残。说到鲨鱼,人们都认为它是个庞然大物,其实鲨鱼的体型大小不一,有长有短。当今最大的鲨鱼是鲸鲨,体长可达20米,重逾5吨,口裂宽大。姥鲨体形仅次于鲸鲨,体长10~20米。  相似文献   

3.
海洋具有生态系统范围广大、结构和功能复杂多样的特点,表明海洋物种可能多于陆地物种;但由于人类对海洋中生物种类和分布所知甚少,使得海洋生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因此编目和发现新的海洋生物已成为全球的热潮。在我国,随着海洋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对于可靠的海洋生物种类多样性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系统性,因此,在908专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积累进行总结和编研,既是海洋生物基础研究自身的需要,也是开展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估、保护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夏季到海滨嬉水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一条鲨鱼在海水中游动更使人惊恐的了。但研究鲨鱼的科学家表示,现在该到了忘掉“鲨鱼会吃人”这一说法的时候了,事实上,人类对鲨鱼构成的威胁要远远大于鲨鱼对人类进行的攻击。鲨鱼袭人导致的死亡事件比较罕见,美国佛罗里达州自然历史博物馆《国际鲨鱼攻击档案》汇编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2年里,鲨鱼在美国海岸附近夺去了8个人的生命,在全世界则夺去了88人的生命。但人类对鲨鱼确实构成了威胁。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4.5亿年之后,鲨鱼目前正在面临着毁灭性的打击,消费者对鲨鱼肉需求的不断上升,捕鲨技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些都远远超出了鲨鱼自身相对缓慢的繁殖能力。包括黑鲨(dusky sharks)、虎鲨(sand tiger sharks)和夜鲨(night sharks)在内的七种鲨鱼成为美国联邦政府濒危物种名单上的候选物种。设在巴尔的摩的“国家水族馆”表示,专家们估计,过去15旱里,鲨鱼数量已经下降了90%。每年有数百万条鲨鱼被商业性捕鱼船队杀死,这些船队或者是直接捕捞它们,或者是在捕捞其他海产品时不经意用拖网钓鱼线捕捉到了它们。  相似文献   

5.
黄宗国先生有恙,本想“五一”节后探望,可他却走了,令我茫然,现也想不起来,哪一日是我们最后见面的纪念。这位一生与海洋生物结伴,皓首穷经、孜孜不倦的老人,象深海般的寂静,悄悄地退场,没带走什么,留下的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精神财富。 黄宗国研究员是我国海洋污损生物研究的奠基人,1958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工作,65年来,始终致力于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什么点燃了其探索海洋生物之梦?老先生不善言辞,但善于将所知典藏于书籍中。光阴荏苒,天道酬勤,不懈努力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一生编著了几十册专著。为了摸清中国海洋污损生物的“家底”,他和团队成员的足迹已遍布我国的海岸线,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寒来暑往,最终完成我国42个港湾的海洋污损生物调查。 中华白海豚是厦门唯一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生活在海边的厦门人与中华白海豚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与人类太“亲近”的缘故,中华白海豚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特别明显。自上世纪80年代起,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急剧减少,就有这样一位老者敏锐地意识到应该保护中华白海豚,延缓其灭绝应提上议事日程。1994年初,在黄宗国的倡议和主持下,中华白海豚保护的合作拉开了序幕;1995年,黄宗国撰写了《厦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论证报告》,随后,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进入论证阶段;1997年,福建省政府批准建立“厦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2000年,国务院批准组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当我们驻足于微风拂袖的岸边,注目水中嬉戏的中华白海豚时,是否会想到,如果当初没开展保护,我们今天还有可能偶遇这一可爱小精灵吗?不要忘了黄宗国是保护厦门海域中华白海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厦门研究中华白海豚的第一人,也不要忘了这位老者是如何以自身的行动践行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 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地球约50%的净初级生产力,提供了全球生态系统约三份之二的服务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何保护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首先得从了解中国有多少种海洋生物物种做起,黄宗国研究员是第一位告诉我们中国有多少海洋物种的学者。上世纪80年代末,黄宗国研究员将自已的科学研究向海洋生物多样性领域拓展,组织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在对浩如烟海的中国海洋生物书籍、资料、文献等梳理的基础上,主编了《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1994),该书在中国首次总结了当时中国已知海洋生物20 278种,同年国务院白皮书使用了这一数据,向世界公布了中国海洋物种数。尔后,黄宗国主编的《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增订版)》(2008)、《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上册)》(2012)、《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下册)》(2012)等十一部书又纷纷面世,至2012年,中国海域记录的海洋生物共59门28 733种。 黄宗国、林茂和王春光三位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丛书”在近百位专家学者的参与和帮助下已顺利出版。该丛书更新了中国已知海洋物种的“家底”(29 000余种),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海洋生物各层次和组分的多样性,内容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拓宽和加深了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系统认知,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将推动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进步和发展,是一部集成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的科学典籍。丛书的出版也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领域取得的一项前瞻性成果,将在国际上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话语权。对支撑学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宗国研究员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开拓者。如果今天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是我们的科研前辈筚路蓝缕,接续奋进,方能实现,那在廖若星辰的杰出海洋生物专家中,老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相似文献   

6.
鲨鱼在地球上生存了约4亿万年之久,是很古老的生物,一向以凶残著称。鲨鱼除了有利海洋生态平衡,对人类也大有益处。近年来,鲨鱼软骨又给癌症病人带来了福音。科学家发现,鲨鱼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7):8-8
地中海是47种鲨鱼的栖息地。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0年中.地中海的部分鲨鱼种群已被完全摧毁;其中的5种鲨鱼的种群数甚至下降了97%。这项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的弗朗切斯科·费雷蒂表示,顶级捕食者的消失将极大地影响地中海的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更加麻烦的是。研究中发现种群中缺少育龄雌鲨鱼,这意味着即使采用新的保护措施也很难挽回颈势。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上总共350多种鲨鱼中,对人类构成威胁的不到10%。其余的都不会攻击人类,有许多是以浮游生物为食。人类对鲨鱼的恐惧更多地是源于对它们的无知。这种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它们的生存历史比人类长100倍。虽然我们不能称它们为“人类的朋友”,但约有一半种类的鲨鱼可以用来制作鱼粉或供人食用。鲨鱼是“海中强盗”,它们能够出色地维护海洋中的生态平衡。当它们偶尔攻击人类的时候,它们并不是为了捕食,而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地盘,就像狗会冲着走近自己家门的陌生人吠叫一样。与人们认为的相反,鲨鱼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动物。研究表明,鲨鱼的大脑比大部分鱼类,许多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还大。这些海洋中快速而灵巧的捕食者,大脑重量占体重的比例是鱼类中最高的。对人类最危险的三种鲨鱼是大白鲨、虎鲨和牛鲨。这三种鲨鱼会主动攻击人类。其中大白鲨可以长得比一辆公共汽车还长,体重超过三辆小汽车在捕食时,大白鲨通常用它锯齿般的牙齿将猎物一下撕成两半。世界上鲨鱼袭击人类事件发生最多的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海岸其他比较频繁的地区是加勒比美国、南非和地中海海岸。这种动物在海洋中用鳍游泳用鳃裂呼吸,但和其他由硬骨组成骨架的鱼类不同,鲨鱼是软骨鱼类...  相似文献   

9.
思源 《海洋世界》2010,(10):34-39
对于海洋的好奇和探索,人类的脚步从未停歇。而2000年"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发起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一个共同的好奇心:海洋中过去曾经有什么生物生存?现在有什么生物正在游弋?未来又会有什么生物出现?与此同时,这个历时10年的全球第一个综合性海洋生物评估行动也包含着一种深刻的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对海洋界生物物种多样性造成无法逆转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鲨鱼属于软骨鱼类,其种类繁多,据记载,在全世界海洋里的鲨鱼有350多种,我国有鲨鱼90多种。这种鲨鱼,一向被人们视为凶暴的动物,但近年来据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它除了供人类作佳肴等之外,它对人类治病亦大有益处。它极其健康,即使受了重大创伤也能很快愈合,是世界上少数不易患癌症的动物之一,因而鲨鱼将会帮助人类取得治疗癌症的妙法,为人类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