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珊瑚中的δ18O含量可以高精度地记录热带海洋中的气候变率及气候变化信息, 从而弥补器测观测时间长度有限的缺陷, 为反演过去长期的气候状况提供了可能。热带印度洋的气候模态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周边区域甚至全球的气候,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1880—1999年间热带印度洋4个站点(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明打威)的珊瑚δ18O数据, 研究了其对热带印度洋气候的反演情况。结果显示, 珊瑚δ18O对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的长期变化趋势反演良好, 珊瑚δ18O与局地SST在季节循环中保持一致, 且在低温季节对SST的变化更为敏感。此外, 4个站点的珊瑚δ18O对印度洋海盆模态(Indian Ocean Basin Mode, IOBM)和印度洋偶极子模态(Indian Ocean Dipple Mode, IODM)有一定的表征能力, 并且δ18O记录的热带印度洋年际变率受年代际变率调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珊瑚δ18O数据对于了解古气候时期热带印度洋气候变率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但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站点的信息来完整地反映印度洋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块状珊瑚(如滨珊瑚、蜂巢珊瑚等)具有生长带。珊瑚生长带类似于树木年轮,有“海上树轮”之称,是一种时间分辨率高且连续记录时间较长的生物钟,为热带、亚热带海域海水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绝佳记录材料。识别和提取珊瑚生长带中环境信息记录,对边缘海古海洋学和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USB)型和偶极子(IOD)型,USB型模态主要代表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长期变化趋势,而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年际变化。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气候变率中既存在着明显的ENSO信号,也有独立于ENSO的变率特征,独立于ENSO的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变化的主要模态仍是USB型和IOD型。前期秋季USB模态与东亚冬季风及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前期正(负)IOD模态相对应,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强),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USB型和IOD型模态对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是独立于ENSO的,但ENSO起到了调节二者相关显著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珊瑚荧光的古降水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珊瑚作为热带海洋气候环境的信息载体,不仅记录了过去海洋信息,也记录了陆源环境信息。Isdale于1984年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阐明珊瑚的黄绿荧光记录了Burdekin河的径流量变化以后,国际上对珊瑚荧光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表明,利用珊瑚荧光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重现过去大陆沿海的降雨变化情况、干旱或洪涝的变化旋回及入海河流的径流量变化。这对研究并重建过去气候环境、预报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评述了国外对珊瑚荧光的研究进展、报道了本实验室进行了初步工作,同时,对珊瑚荧光作为环境地球化学新的代用指标所潜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晶  袁东亮 《海洋科学》2013,37(2):112-117
使用美国海洋环境预报中心(NCEP)逐日的表面风场和热通量强迫的大洋环流模式(LICOM)研究了1998~1999年负位相印度洋偶极子(IOD)事件期间赤道印度洋环流长波动力机制的年际变化.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高度计资料的海面高度异常.使用垂直模分解方法对模式输出进行赤道波分解,结果表明:西边界反射在负位相IOD事件发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虽然西边界反射在正、负位相IOD期间均起到了重要的负反馈作用,但两者的来源机制却是不同的.在1998~1999年负位相IOD 事件期间,西边界处产生的两个上翻的开尔文波均来自赤道罗斯贝波在西边界处的反射.第一个上翻的开尔文波主要在西印度洋和中印度洋发生作用,由于受到西风异常强迫的下沉的开尔文波的影响,它并没有成功到达东印度洋,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东印度洋的下沉异常;而第二个上翻开尔文波成功到达东爪哇沿岸终止了那里的下沉异常,最终终止了负位相IOD事件.首次从赤道长波动力学角度解释了1998~1999年负位相IOD事件的结束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IOD对印度洋周边气候甚至太平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热带海洋珊瑚Sr/Ca、Mg/Ca温度计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珊瑚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成为研究热带海洋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阐明了珊瑚微量元素Sr/Ca、Mg/Ca温度计的建立基础、测定方法、研究成果、环境意义、争论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多种海表温度计的对比研究,为现代和古海洋环境的重建、探索气候的变率与特征事件(冷暖、旱涝、ENSO等)的关联以及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提供科学的判据。  相似文献   

7.
印度洋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更是亚洲季风两个子系统(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的主要策源地,在全球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洋沉积物中的火山灰作为一种地层研究工具,不仅记录了源区、搬运介质和搬运机制的相关信息,还能有效"等时"定年,其含量和成分对研究沉积作用和构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印度洋沉积物中的火山灰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1)火山灰定义及其在印度洋沉积物中"等时面"的应用;2)火山灰(火山玻璃)的测试分析方法及其在追踪物质来源、火山构造与岩浆作用、印度季风演化等方面的运用。今后我国在印度洋开展火山灰研究主要应该聚焦在两方面:1)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灰及其应用;2)火山灰与高分辨率古环境记录。可以利用火山灰定年的"等时"性探讨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云南地区32个站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月平均大气环流资料和ERSST V3b的海表温度资料,利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影响云南雨季降水的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分布模态,并讨论了ENSO和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对云南雨季降水多寡影响的相对重要性,最后讨论了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分布型对云南雨季降水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ENSO和热带印度洋IOD对云南雨季降水多寡均有影响,但是热带印度洋IOD的影响更为重要。当热带西印度洋海温偏高明显(IOD正位相)时,在热带印度洋上有一偏东风,热带西印度洋上为一气旋性距平环流,其上的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向北进入大陆,然后经由高原南侧并由北向南进入孟加拉湾,从而抑制了孟加拉湾南支槽的发展和孟加拉湾暖湿空气向我国云南地区的输送,使得云南上空为水汽通量辐散区,降水偏少;当热带印度洋海温偏低且热带印度洋东西海温梯度表现为IOD负位相时,热带印度洋上没有偏东风,孟加拉湾槽偏强,向我国云南地区的水汽输送也偏强,云南上空为水汽通量辐合区,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鹿回头珊瑚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人在海南岛鹿回头珊瑚礁区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1)鹿回头珊瑚礁区地貌的粗略描述;(2)鹿回头珊瑚礁记录的古海平面研究:(3)鹿回头珊瑚礁记录的现代环境信息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将鹿回头珊瑚礁分为8个生物地貌带:礁前斜坡活珊瑚带、礁缘砾石突起脊带、外礁坪带、中礁坪带、内礁坪带、海滩、沙堤、洼地,它们是全新世海平呵和气候环境变化的产物。关于本区珊瑚礁的研究,结合全球珊瑚礁与环境的研究来看,许多工作有待于展开和补充,大致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珊瑚礁的生物地貌过程;(2)珊瑚及珊瑚礁的高分辨率环境记录;(3)珊瑚对海洋环境污染的记录:(4)珊瑚礁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及人文系统的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施祺 《海洋科学》2003,27(2):27-29
造礁珊瑚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珊瑚骨骼生长带详细记录了珊瑚生长的历史和环境变化信息 ,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 ,是研究热带海洋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造礁珊瑚及其环境记录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和最活跃的研究前沿之一 ,多个国际研究计划都提出利用珊瑚高分辨率的代用指标进行热带海洋气候、环境变化历史的重建研究[1~3]。近年来 ,随着物理、化学等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 ,珊瑚环境代用指标的研究获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以热带海洋表层海水温度 (SST )的研究最为广泛 [3,4],已经建立了分辨率可达年、月甚至周尺度的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海浪月平均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使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波浪诱导的大尺度水体输运与赤道印度洋海表面温度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印度洋波浪输运与赤道印度洋SST异常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经验正交分解的方法分析了波浪输运时空特征及其振荡主周期,发现:其主要模态的变化周期与印度洋偶极(Indian Ocean Dipole, IOD)指数的振荡周期基本相同。IOD正事件爆发前,波浪输运持续向IOD2区(90°E-110°E,10°S-EQ)输运冷水;IOD负事件爆发前,波浪输运持续向IOD1区(50°E-70°E,10°S-10°N)输运冷水。并且在波浪输运提前正IOD事件6个月,提前负IOD事件2-3个月时,二者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分别为0.5和0.55。  相似文献   

12.
珊瑚等海底沉积物中留下了过去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利用高分辨中的取样方法和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法对其进行测年,可以提取很短时间间隔内的环境参数,进一步证实了海洋珊瑚骨骼的Sr/Ca与海水温度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是恢复古环境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在珊瑚记录过去环境变化和珊瑚对环境变化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珊瑚骨骼中的稀土元素能够记录的环境信息主要包括海平面、污染、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等;而在珊瑚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方面,主要体现在稀土元素的含量,配分型式以及Ce、Eu等元素的异常上。珊瑚骨骼中的稀土元素因为具有稳定性高、保存信息丰富以及记录环境准确等优势,显示出了极好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珊瑚骨骼稀土元素含量的种间及空间差异性,探讨成岩作用对珊瑚骨骼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型式的影响,这将有利于重建更准确、更长时间序列的珊瑚生长时期的环境信息记录。  相似文献   

14.
珊瑚等海底沉积物中留下了过去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利用高分辨率的取样方法和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对其进行测年,可以提取很短时间间隔内的环境参数,进一步证实了海洋珊瑚骨骼的Sr/Ca与海水温度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是恢复古环境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纬度珊瑚栖息地能否成为气候变暖背景下热带珊瑚物种的“避难所”仍不明确, 南海北部的相关研究更是稀少。本文以取自涠洲岛的2根珊瑚礁沉积岩心为研究对象, 通过U-Th定年、沉积组分分析以及珊瑚种属鉴定等方法, 探讨近千年以来珊瑚礁的发育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发现, Core1(石螺口)岩心沉积的3个快速堆积阶段分别与罗马暖期、中世纪暖期和现代暖期大致对应; 而2个缓慢堆积阶段则分别与黑暗时代冷期和小冰期大致对应, 证实了温暖的气候对珊瑚礁发育有促进作用, 而寒冷的气候则不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此外, 现代强烈的人为干扰可能也导致了涠洲岛珊瑚礁的迅速退化。Core2(南湾)中陆源沉积含量高, 珊瑚年龄主要集中在800AD—950AD和现代这两个时间段内, 其原因可能与环境变化、风暴作用及湾内现代珊瑚分布特征有关。通过对比这两个站位的珊瑚礁沉积特征, 本文进一步提出“完全避难所”和“非完全避难所”的概念, 揭示涠洲岛珊瑚可能同时具有低纬度热带珊瑚礁和高纬度珊瑚群落这两种发育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南极印度洋扇区分布了许多南极底层水的生成区,此海域海水盐度变化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深远影响。本文采用EN4再分析数据、实测海豹资料和WOD18数据,结合大气再分析和海冰密集度数据,对南极印度洋扇区表面盐度长期变化及其对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响应进行探究。2008年以来,南极沿岸出现显著的海表面持续性高盐异常,其中印度洋扇区变化最为显著,表层高盐水主要集中在达恩利冰间湖附近与沙克尔顿冰架以北的海域。沿岸海域的高盐陆架水向北扩张且影响深度不断加深,高盐的绕极深层水上涌也更加明显。此高盐异常与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两种大尺度环流密切相关。AAO与IOD正位相下,西风显著增强,促进海冰大量生成,为海表面提供了大量的盐通量。同时,海表面出现更显著的风场旋度负异常与低压异常,促进高盐深层水上涌,对高盐异常有重要维持作用。此外,纬向风剪切与蒸发增强也是影响该高盐异常的重要局地过程。  相似文献   

17.
印度洋偶极子及其可预报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介绍印度洋偶极子(IOD)的时空特征、演变机制和可预报性的研究进展。IOD是东西热带印度洋反相的海温异常,是热带印度洋的年际海温变率最主要的两种异常结构之一。关于IOD的演变机制,特别是ENSO在其中所起作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一些学者认为,IOD是ENSO通过遥相关作用对热带印度洋造成的影响;另一些学者则认为,IOD是热带印度洋内部海气振荡的产物。本研究重点讨论这两种观点的相关证据以及IOD与ENSO的关系。此外,现有多数模式对IOD的预报时效小于3~4个月,潜在的预报时效则大于5个月,但这些对IOD的可预报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深圳地区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据孢粉分析,探讨了深圳地区自晚更新世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初步划分了晚第四纪以来10个气候期和古环境演变阶段,为深入研究该区古气候变化、古环境演变及海岸线变迁等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0-2006年间日本气象局月平均温、盐度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热含量异常场的年际时空变化特征,并分别探讨了热含量年际变异与ENSO、印度洋偶极子(IOD)、南印度洋偶极子(SIOD)和热带印度洋纬向风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热含量异常场的年际振荡是由空间结构不同但变化周期相近的两个主要模态构成的,这两...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全球碳循环中最大的碳储库,在全球变暖或海平面变化导致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将分解释放大量甲烷进入水体和大气,对气候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自从1995年Dickens等提出形成晚古新世温度峰值事件(LPTM)的主要原因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规模分解释放甲烷这一假说以来,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水合物演化的研究蓬勃发展。而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一系列气候变化过程,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拉盆地、瓜伊马斯盆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格陵兰海、秘鲁、东格陵兰陆架、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南海等地都记录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而形成的碳同位素负偏的古环境信息。主要针对这些古环境记录进行整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