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根据2002年6~9月和2003年7—8月逐月在浮山湾海域进行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和讨论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在浮山湾海域,2002年6—9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2种,隶属6门;在2003年7—8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4种,隶属5门;节肢动物门种类占所鉴定出的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为76%~79%,节肢动物门占有所调查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比较稳定。把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与胶州湾、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以上4个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共有种有16种,浮游动物不同种达71种;②浮山湾与胶州湾虽然都为近岸、近海海湾,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调查发现有14种不同的浮游动物;③浮山湾和胶州湾与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不同种类浮游动物达41种;④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独有种浮游动物有17种,与4个海域调查发现的相同种浮游动物的数量(16种)基本接近。沿着胶州湾、浮山湾、南黄海、东海的海域,研究随着区域的不同浮游动物种类结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2年6—9月和2003年7—8月逐月在浮山湾海域进行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和讨论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在浮山湾海域,2002年6—9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2种,隶属6门;在2003年7—8月的调查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4种,隶属5门;节肢动物门种类占所鉴定出的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为76%~79%,节肢动物门占有所调查浮游动物种类的比例比较稳定。把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与胶州湾、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以上4个海域调查发现的浮游动物共有种有16种,浮游动物不同种达71种;②浮山湾与胶州湾虽然都为近岸、近海海湾,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调查发现有14种不同的浮游动物;③浮山湾和胶州湾与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调查发现的不同种类浮游动物达41种;④浮山湾海域调查发现的独有种浮游动物有17 种,与4 个海域调查发现的相同种浮游动物的数量(16种) 基本接近。沿着胶州湾、浮山湾、南黄海、东海的海域,研究随着区域的不同浮游动物种类结构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依据2011—2020年(2016年中断)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实施前、后黄河口海域18个站位野外调查数据, 研究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丰度变化及优势种更替, 以查明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的年间变动规律及调水调沙工程的影响。结果显示: 共记录浮游动物82种类(包括浮游幼体16类), 其中刺胞动物种类数最多, 共记录26种, 其次是桡足类出现23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年间变化差异显著(P < 0.05), 2017年(未进行调水调沙)最低; 调水调沙前、后分别记录浮游动物69种和75种, 调水调沙前后种类数呈正相关(r=0.684, P=0.042); 调水调沙前后优势种更替率较高; 浮游动物丰度在2011—2015年较高, 2017—2020年相对较低, 调水调沙后浮游动物丰度年间变化达极显著水平(P < 0.01), 而调水调沙前后没有显著差异; 浮游动物丰度水平分布总体呈现从黄河口近岸到离岸递减趋势, 密集区位于黄河口北部近岸海域, 调水调沙后密集中心较调水调沙前向离岸海域略有推移。冗余分析表明, 对黄河口浮游动物年间变化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浓度和水温。研究表明: 2011—2020年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年间变动大于调水调沙前后变动, 调水调沙实施对浮游动物影响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利用2014年春季在黄、渤海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 对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 分析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并划分了浮游动物群落。共记录浮游动物78个种类(南黄海69种、北黄海42种、渤海47种), 浮游幼虫占比最高。研究海域的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3 183.8±7 829.7 ind./m3, 剔除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后, 平均丰度为537.3±554.2 ind./m3; 平均生物量为409.1±517.5 mg/m3。夜光虫、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是黄、渤海的共同优势种。结合香农-威纳指数和累积优势度曲线分析, 渤海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最低, 北黄海次之, 南黄海的多样性最高。聚类分析表明, 研究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渤-黄海沿岸群落、黄海中部群落和南黄海-东海近岸混合水群落。相关性分析显示, 研究海域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关性最高的环境因子组合为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浓度。  相似文献   

5.
南沙群岛西南大陆斜坡海域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转移的关键环节,也是渔业资源的重要饵料,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均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利用2011年4月在南沙群岛西南大陆斜坡海域开展的18个站点90份样品的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表明:(1)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富,共出现18个类群580种(类);(2)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垂直变化明显,特定水层出现的种类数占总种数的43.6%,各水层均出现的种类仅占总种数的15.8%;(3)优势种组成复杂,垂直变化明显,单一种类的优势度不高;(4)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湿重生物量分别为206.27ind/m3、94.03mg/m3,密度和生物量均以0~2m层和30~75m层较高,沿水深梯度的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5)浮游动物数量的垂直变化主要受温跃层影响,温跃层内浮游动物数量最高,温跃层上方和下方的水层内数量较低;(6)南沙西南大陆斜坡区浮游动物生产力水平较高,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滨海电厂温排水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选取象山港国华电厂附近海域的10个站位,于2010、2011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进行了环境因子调查及浮游动物采样。研究结果表明,国华电厂温排水提高了温度、盐度和电导率,降低了溶氧值;4个航次共计采集到浮游动物20种(含幼体),其中小拟哲水蚤、中华哲水蚤、腹针胸刺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短尾类溞状幼体等种类为优势种;电厂附近水域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分布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而种类数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温排水的增温效应不改变浮游动物的季节分布格局,但不同月份的优势种因其发生改变;冬季温排水会提高浮游动物种丰度,但降低了多样性,而夏季温排水降低了浮游动物的种类、丰度及多样性,秋季丰度值达到最高丰度值达到最低;浮游动物的分布与电厂排水口分布有明显关系,并有"迁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2002年6—9 月在浮山湾进行浮游动物的调查,分析了浮山湾浮游动物的种类变化。结果表明:6月,浮游动物29 种;7 月,浮游动物33 种;8 月,浮游动物31种;9月,浮游动物31种。这个海域对于浮游动物种类的容量保持稳定,浮游动物种类结构在7月发生比较大的更替变化,出现和消失的物种在每个月的变化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同时,保持不变的浮游动物种类占有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的51%~58%。因此,浮山湾海域的浮游动物种类结构保持了更替的稳定,为把浮游动物作为饵料的上一级动物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0年春季至1991年冬季采自南日岛海域浮游动物样本,初步鉴定出98种浮游动物和12类浮游幼虫。桡足类种类和数量均占优势。精致真刺水蚤、中华哲水蚤、肥胖箭虫、中华假磷虾和短尾类氵蚤状幼虫为优势种。本文报道了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总个体数和种类数的季节分布及平面分布,讨论其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5年夏(8月)、秋(10月)2季在诏安湾及毗邻海域开展的30个站浮游动物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多样性.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动物103种和浮游幼体24类,桡足类为绝对优势的类群.优势种有14种,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和强额孔雀水蚤(Parvocalanus crassirostris)是该海域重要的优势种群.生态类群以近岸暖水类群和外海广布类群为主.夏季浮游动物丰度平均为761个/m3,秋季为81个/m3;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237mg/m3,秋季为52 mg/m3.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及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秋季,夏季湾外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及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湾内,秋季湾外浮游动物种类数、丰度及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湾内,夏、秋季浮游动物种类数和丰度总体分布均呈现由湾内往湾外逐渐增加趋势.夏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46,秋季为3.14.与历史资料比较:本次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和平均丰度均有较大幅度升高,但平均生物量有较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威海市邻近海域生物群落结构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划威海海洋倾倒区,于2006年10月对威海市东部邻近海域进行了综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威海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中,硅藻、甲藻和金藻分别占81.0%,16.2%,2.8%,硅藻门中的角毛藻类占有绝对优势;浮游动物的数量组成和生物量的分布大体上相似,海域的主要优势种是强壮箭虫、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和锡兰和平水母,其中又以强壮箭虫的优势度最高,与我国北方海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特征基本一致;底栖动物优势种不明显,未采集到经济种,群落结构正常.与1992年和2001年共三次结果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细胞数量均发生一定变化,硅藻种类减少,而微型甲藻、金藻种类比例相对上升;浮游动物种类数基本平衡,浮游幼虫相对减少,水母类有所增加;底栖生物种类降幅较大,生物密度(量)减少,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趋向简单,对环境敏感的底栖生物种类及经济种类如心形海胆、糠虾减少,而耐污种类如异须沙蚕却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11.
象山港冬季浮游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2年12月象山港海区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区出现浮游动物44种,可以划分为4个生态类群,其中近岸低盐性类群的种类较多,其优势种有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gibber、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sinica和拿卡箭虫Sagittanagae等,半咸水河口类群、暖水性外海类群和广盐暖水性类群的种数均较少。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趋势与丰度的一致。湾顶部水域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都出现最高值,从湾顶部往湾口方向,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象山港海区周日连续站观测的结果显示,夜间半日潮时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均高于白昼半日潮时,低平潮时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与丰度均出现了最高值。  相似文献   

12.
福清湾及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君卓 《台湾海峡》2008,27(1):58-63
本文分析了2005年10月和2006年5月在福清湾及其附近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结果表明,福清湾已鉴定的浮游动物有64种,10类浮游幼体.分为4个生态类群,包括河口低盐类群,近岸暖温类群,近岸暖水类群和广布外海类群.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春季高于秋季.春季浮游动物总个体数均值为(161ind/m3)高于秋季的(83ind/m3),春季生物量均值为(67.7mg/m3)低于秋季的(87.7mg/m3);浮游动物总个体数的平面分布,春季湾内西部水域最高,海坛海峡最少;秋季福清湾东部水域最高,湾内西部水域最少.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总个体数的平面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另外还对浮游动物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于2009年4月15~23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32个站位的浮游动物生态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并利用PRIMER生物统计学软件中的PCA、BIOENV和RELATE程序分析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发现浮游动物成体72种,浮游幼虫9种,合计种类数为81.中华哲水蚤(C...  相似文献   

14.
根据 1 990年春季至 1 991年冬季采自福建省东山岛海域的浮游动物样品 ,鉴定出 1 67种终生营浮游动物和 1 3类阶段性浮游幼体。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及其平面分布趋势都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这和优势种的季节演替有关。文中还对浮游动物总的个体密度和主要种类的分布作了描述 ,同时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水温及闽南 -台湾浅滩夏季近岸上升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Seasonal variations in zooplankton abundance,biomass,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Sanmen Bay,China.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5 stations,on the seasonal basis,in April(spring),July(summer) and October 2005(autumn) and January 2006(winter),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zooplankton species number,abundance and biomass varied widely and had distinct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Sanmen Bay.A total of 72 species of zooplankton belonging to 56 genera and 17 groups of pelagic larvae were identified.The zooplankton species richness was strongly related to salinity.Based on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zooplankton in this study area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coastal,neritic and pelagic groups,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portion of the Sanmen Bay,respectively.The coastal low-saline species were dominant in the study area.The zooplankton abundance and biomass reached a peak in summer,moderate in spring and autumn,and the lowest in winter.Zooplankton abundance decreased from the upper to lower portion of the bay in April,when the highest biomass occurred in the middle portion of the bay.There were the sam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for the biomass and abundance in July,with the maximum in the middle of the bay.However,zooplankton abundance was the highest in the middle of the bay in October,when maximum biomass occurred near the lower of the bay.Zooplankton abundance and biomass we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Sanmen Bay in January.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zooplankt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lso analyzed.The BIOENV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chlorophyll a(Chl-a),salinity,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dissolved oxygen(DO) and silicate(SiO3)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s in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anmen Bay.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es in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Sanmen Bay.  相似文献   

16.
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进行了4次调查采样。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7种(不包括原生动物),以轮虫种类为主(42种),其丰度与生物量均占据较大优势。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夏季最高(4412ind./L),冬季最低(831ind./L)。季节间的物种更替率大于59%,但优势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优势种共8种,均为轮虫,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uns calyciflorus)、针簇多枝轮虫(Polyarthra trigla Ehrenberg)是四个季节均出现的优势种,P.trigla Ehrenberg的优势度与出现频率均是各个季节的最大值,各季节这两种优势种的丰度和在总丰度的占比均超过59.13%。依据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评价长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肥度指数评价长湖处于富营养状态。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冗余分析的结果显示:水温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表征含量chl a也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总氮、总磷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间接地影响浮游动物的组成;能耐受较高p H的B.calyciflorus在长湖碱性水体中有较好的适应性;夏季马洪台区较低的溶解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轮虫的生长,总悬浮物通过降低溶解氧对浮游动物产生间接作用;化学需氧量对P.trigla Ehrenberg、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等耐污种的影响较大,并对浮游动物的丰度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厦门三个重要养殖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冬莲 《台湾海峡》2004,23(4):458-468
本文主要研究2000年厦门3个重要养殖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这3个重要养殖水域共记录到浮游动物102种及16种浮游幼虫,以近岸、河口低盐种类为主.种类数的季节分布与水温的季节变化一致浮游动物生物量、个体数量与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细胞数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受地理环境和海水盐度影响,浮游动物的分布具明显的差异,数量一般呈马銮湾>厦门西港>同安湾(含东咀港和浔江港).浮游动物数量季节分布呈现春季高,冬、夏季居中,秋季最低的特点,除受水温等因子影响外,也与养殖贝类的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北部湾“908专项”于2006-2007年4个季节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影响种数时空变化的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共计鉴定370种,隶属于8个门,19个类群。水螅水母类和桡足类是优势类群。种数变化呈如下从大至小的顺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单峰型季节性特征。种数平面分布与水深变化有关,种类数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多。广温广盐类群和近岸低盐类群在该海域占据主导地位,与少数的河口类群及大洋类群形成北部湾北部特有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结构。该海域在春季出现的暖温带种类由粤西沿岸经琼州海峡过道水带入本调查区。影响种数的环境因素呈季节性变化。地形特征、海流与水团的消长及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水平分布推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