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贵栉孔扇贝壳色和闭壳肌颜色具有多态性,其中贝壳的桔黄色表型和闭壳肌的黄色表型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选择育种中的重要目标性状,对这些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可为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交、正反杂交和卡方检验方法对华贵栉孔扇贝的桔黄色与枣褐色等2个壳色和黄色与白色等2个闭壳肌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贝壳颜色和闭壳肌颜色均属质量性状,受基因控制,可以遗传,不受环境影响;贝壳桔黄色表型对枣褐色表型为显性;闭壳肌白色表型对黄色表型为显性;壳色和闭壳肌颜色为两个互不连锁的独立性状,在后代遗传过程中可以自由组合,独立遗传,不受母性影响;枣褐色贝壳或黄色闭壳肌个体均为隐性纯合体,其后代性状均与亲代相同;由于不能确定桔黄色贝壳或白色闭壳肌个体属于显性纯合还是杂合,显性纯合家系的获得必须通过建立家系并繁育2代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海湾扇贝正反交两个家系形态学指标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正反交两个F1代家系为材料,研究了壳长、壳宽、壳高、全湿质量、软体部质量和壳质量6个生长指标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指标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3个质量指标均完全符合正态分布(P>0.05),3个长度指标略偏离正态分布(0.01相似文献   

3.
秘鲁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于2008年被引进我国,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成功杂交。为探讨紫扇贝在海湾扇贝属中的分类地位及与相似种海湾扇贝的进化关系,随机选取紫扇贝和海湾扇贝各10个个体,利用通用引物进行16S rDNA基因片段扩增并双向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扩增获得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42bp,碱基组成A+T所占比例分别为紫扇贝54.2%和海湾扇贝55.1%。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种内分别有6和10个变异位点,种间有41个变异位点,且种内和种间变异均为转换或者颠换,无插入/缺失类型。结合Gen Bank同源序列信息,对海湾扇贝属物种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及分子系统树的构建。结果表明:海湾扇贝属7种扇贝[紫扇贝(A.purpuratus)、A.irradians、墨西哥湾扇贝(A.i.concentricus)、A.i.irradians、A.nucleus、A.gibbus和A.ventricosus]在系统树上聚为2支,与紫扇贝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ventricosus,且该两种扇贝单独聚为一支。其余5种扇贝中,A.irradians、A.i.concentricus和A.i.irradians最先聚为一支,支持A.i.concentricus和A.i.irradians为A.irradians两个亚种的结论;另外,A.nucleus与以上三者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海湾扇贝属物种进化、迁移及其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海湾扇贝4次引种后代的表型特征和遗传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不同时期引入到我国的4个繁育历史清晰、未发生种质混杂的海湾扇贝养殖群体成体的壳形态指标和群体遗传结构。壳表型参数分析表明,海湾扇贝北部亚种(Northernbay scallop,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的浙江养殖群体(ZJ)、加拿大新布朗斯威克群体(NB)、马萨诸塞-弗吉尼亚混合群体(M-V)及海湾扇贝南部亚种(Southern bay scallop,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北卡罗来那群体(NC)等不同群体间在壳形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南部亚种的NC群体壳高与壳长基本相等[壳高与壳长的比值(H/L)达0.99,壳型宽壳宽和壳长的比值(W/L)达到0.59];而北部亚种3个群体的壳长均大于壳高,其中ZJ和NB群体的壳形态尤其偏长,其H/L分别是0.92和0.90,NB群体的壳宽显著小于其他群体,W/L仅为0.36。RAPD分析结果表明,ZJ、NB、M-V、NC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31.82%、29.55%、28.79%和31.82%,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078、0.1134、0.0966和0.1197,表明在我国独立繁育了19代的ZJ养殖群体仍然保持了与其他群体相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4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892,表明其中18.92%的变异来自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说明4个群体在遗传上存在着较大的分化。从遗传距离分析,ZJ与NB较近,两者间的遗传距离为0.0319,而两者与M-V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分别为0.0442和0.0524;NC与M-V间的遗传距离为0.0368。这些结果表明,从原产地引种到国外时间较早的ZJ、NB等2个群体与较晚引进我国的M-V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已超过了M-V群体(北部亚种)与NC群体(南部亚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说明独立繁育了近20代后,ZJ群体和NB群体均已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这种分化可能有利于海湾扇贝的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5.
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杂交家系的生长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为亲本,建立了紫扇贝自交(ZZ)、海湾扇贝自交(HH)、紫扇贝(卵)×海湾扇贝(精)(ZH)和海湾扇贝(卵)×紫扇贝(精)(HZ)共4个试验家系.在养殖60、127 d时测定壳高、壳长、壳厚和体质量,并分析各养殖时期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各养殖时期,2杂交家系子代的壳高、壳厚以及体质量均表现出生长优势(P<0.01),因此认为通过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杂交方式是改善扇贝的良好方法.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自交家系,壳长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于杂交家系HZ来说,壳长(60 d)和壳厚(127 d)对体质量的决定作用最大;在杂交家系ZH,60 d时壳长和壳厚的协同作用对体质量的决定作用最大,127d时壳高的决定作用最大.因此对于两个杂交家系的选育,应按照不同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选择各时期的优势性状,以使子代的杂种优势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6.
海产经济贝类壳色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产贝类的贝壳颜色是一个对生产、育种有重要意义的可遗传性状.滨螺、海湾扇贝、皱纹盘鲍、牡蛎、蛤类及珍珠贝等贝类的壳色多态性的遗传研究及壳色选择育种的角度综述了目前海产贝类壳色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壳色多态性在育种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展壳色遗传机制和选择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华贵栉孔扇贝主要经济性状对闭壳肌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闭壳肌是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 (Reeve)的产品形式,它的大小成为选择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性状,由于其不易测性给选育工作带来困难.采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来了解各经济性状对闭壳肌重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出与闭壳肌重的关联度最大的性状作为选育目标性状是本研究的目的.随机挑取同一养殖群体中的152只1龄华贵栉孔扇贝,对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活体重、软体部重和闭壳肌重等7个性状进行测定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闭壳肌重为依变量,其它性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计算出对应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7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软体部重对闭壳肌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712),其次是壳宽(0.394),其它经济性状对闭壳肌重的影响是通过软体部重、壳宽来间接实现的;决定系数分析表明其结果与通径分析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经多元回归分析,逐步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壳高和铰合线长,建立了壳长、壳宽、活体重和软体部重对闭壳肌重的回归方程:Y=-4.403+0.032X1+0.243X2-0.035X3+0.228X4,R2=0.856.本研究为华贵栉孔扇贝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是雌雄同体的贝类 ,其壳色有橙、棕、黄、紫、白等色彩。利用壳色可遗传的特性 ,采用自体受精的交配策略 ,于 2 0 0 2年成功地建立了 4个橙色、3个紫色、4个白色等 3类共 1 1个海湾扇贝自交系 ,并对不同家系的受精卵大小、胚胎孵化率及幼虫、稚贝和养成阶段的生长速率与存活率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幼虫和稚贝等早期发育阶段 ,3类壳色的不同家系在生长速率和存活率等方面没有表现出差异 ,但是在养成阶段 ,在高温的7、8月 ,白壳色家系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其它 2种壳色的家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型拟合方法研究了湛江北部湾海域养殖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一个养殖周期的重量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各重量性状增长过程遵循Logistic生长模型。通过Levenberg-Mar-quardt迭代法求出模型中3个生长参数,建立了各性状生长方程,并得出各重量性状的生长极限值为体重28.29g、壳重17.27g、生殖腺重0.44g、软体部重11.21g、闭壳肌重5.35g;各重量性状的生长拐点分别为体重5.86个月、壳重6.11个月、生殖腺重5.01个月、软体部重5.55个月、闭壳肌重5.86个月,其中生殖腺重出现增长提早、壳重出现增长延缓现象;各重量性状的绝对增长速度为体重>壳重>软体部重>闭壳肌重>生殖腺重;重量性状相对于形态性状出现生长延缓现象。  相似文献   

10.
类胡萝卜素在动物生长、繁殖、抗氧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新品种"海大金贝",其闭壳肌因富集类胡萝卜素而呈橘红色,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研究类胡萝卜素积累与"海大金贝"生长的关系,本研究对一个"海大金贝"群体在6个养殖时间点进行生长性状(壳高、壳长、壳宽、总重、软体重、闭壳肌重)测量和闭壳肌中类胡萝卜素浓度的测定,并对生长性状与闭壳肌中类胡萝卜素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海大金贝"养殖群体生长性状值与闭壳肌中类胡萝卜素浓度无明显相关性,但相邻取样时间点间生长性状值的增长率与闭壳肌类胡萝卜浓度的增长率呈高度正相关。其中,壳高、壳长、体重、软体重4个性状的增长率与类胡萝卜素浓度增长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 3、0.998 5、0.982 9和0.977 3;壳宽与闭壳肌重的增长率与闭壳肌中类胡萝卜素总浓度增长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7 1、0.885 3。研究结果表明,闭壳肌中类胡萝卜素积累可能对"海大金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光合细菌在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2月6日-4月10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海水育苗场80m3水体育苗池中,进行了几株光合细菌混合菌液作为海湾扇贝(Argopectonirradians)幼体及稚贝培育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育苗生产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浮游幼体生长速度提高了18.3%,浮游期成活率提高20.3%,幼本提前30个小时出现眼点,稚贝变态率提高14.5%,产量提高94%。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胚胎和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于1994-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生态实验室,利用引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并在我国培育繁衍的第二,三代墨西哥湾扇贝作为亲贝,采集精卵,在盐度为31-32的条件下,采用控温仪对各个设计实验温度严格控温,进行胚胎和幼虫发育的耐温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受精久的有效孵化温度范围为23-30℃,其中27-28℃为最适孵化温度;D形幼虫的生存温度范围是20-32℃。当温度升至34℃时,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湾扇贝的引种和子一代苗种培育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为将美国佛罗里达州产的墨西哥湾扇贝作为我国南海水域的养殖对象,于1991年12月将壳高2.0-4.5mm的222个稚贝置于保温瓶内,控温在15-16℃,并每隔1-1.5h充气数分钟,经3d长途运输到青岛,稚贝全部成活。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培育至6月下旬,平均壳高达33mm,性腺成熟,并采卵成功地培育出子一代。从子一代在海区养成的亲贝采卵分别在青岛,广西与福建培育出子二代。表明,从繁殖,生长等生物学判  相似文献   

14.
扇贝氨基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湾扇贝中提取出具有抗凝活性的氨基多糖,其中,氨基己糖含量为22.60%,己糖醛酸含量为23.30%,含硫量为6.66%。样品经KBr压片,于10DX-FTIR红外光谱仪中进行光谱扫描,发现,该多糖具有典型的氨基多糖红外光谱,分子中含有-NH,-COO,-OSO3^-等氨基多糖特征基团。与氨基多糖标准品-肝素,6-硫酸软骨素和透明质酸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扇贝氨基多糖与肝素的红外光谱相似  相似文献   

15.
秦松  林光恒 《海洋科学》1991,15(6):52-56
为了探究化学诱变剂镉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作者设计了从海洋浮游藻类——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的实验室食物链,采用极谱分析方法研究了镉的传递,并对贝肉(软体组织)灰样进行了紫露草微核(Trad-MCN)测定,结果:(1)经过6d的传递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贝肉中镉的浓度均未超过对应组褐指藻中镉的浓度;经过这条食物链的传递,镉的浓度减少。(2)通过t测验发现,两个高浓度处理组与对照组贝肉灰样之间的诱变性差异显著(P<0.001与P<0.005)。t值的大小与镉的浓度具有一致性关系,说明镉的浓度越大,诱变性越强。  相似文献   

16.
不同筏式养殖区海湾扇贝的呼吸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7年和1998年8-11月,对大连市大李家湾低排筏、高排筏、凌水桥和棋盘磨4个不同环境条件下筏式养殖海湾扇贝的呼吸率、饵料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现场研究。结果表明,海湾扇贝呼吸率在8月最高,9月次之,10月基本最低,11月略有升高的趋势;大李家湾低排筏群体呼吸率最高,高排筏次之,棋盘磨较低,凌水桥最低。海湾扇贝耗氧量与其体重呈正相关;呼吸率与遗传多态位点杂合度(MLH)呈负相关;与饵料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与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于2011年10至2012年4月选择同一批次的墨西哥湾扇贝贝苗,采用大板笼和小板笼对该贝类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实验,研究了中培期和养成期不同养殖密度对该贝类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分析了养成期养殖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培阶段,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壳高、体质量、壳高相对生长率、体质量相对生长率、日增壳高、日增体质量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养殖密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存活率、壳高、体质量及相关生长速度参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大板笼养殖密度180个/层时,壳高为30.93mm、存活率为91.00%,小板笼养殖密度120个/层时,壳高30.84mm、存活率91.40%,Duncan法多重比较分析显示,中培阶段大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80个/层,小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20个/层。在养成阶段,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存活率、出肉率、壳高、体质量及相关生长速度参数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养殖密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存活率、出肉率、壳高、体质量及相关生长速度参数产生显著影响(P﹤0.05)。大板笼养殖密度60个/层时,壳高42.81mm、存活率86.33%、出肉率16.75%,小板笼养殖密度50个/层时,壳高42.35mm、存活率84.21%、出肉率16.91%。养成期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随着扇贝养殖密度的升高,每500g肉柱的粒数呈逐渐递增趋势,而每粒肉柱的重量和肉柱的价格呈逐渐递减趋势,养殖笼单层产量、产值和收益均呈现峰值变化规律。大板笼养殖密度为60个/层时,产量、产值和收益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77.17g/层、5.03元/层和2.33元/层,小板笼养殖密度为50个/层时,产量、产值和收益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153.15g/层、4.48元/层和2.27元/层。经多重比较不同养殖密度下扇贝生长、存活和生长速度的差异,以及综合分析养殖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出养成期大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60个/层,小板笼适宜的养殖密度为50个/层。  相似文献   

18.
几种环境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温度、盐度和pH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ndians concentricus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在pH为7-8时,稚贝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于2014年9月—2015年6月选用同一批次的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和对照系贝苗,在广西北部湾海域进行生长对比养殖实验。将出池稚贝在海上保苗过渡,长至10mm进入中培期,长至30mm进入养成期,再投放到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养殖海域,采用网笼吊养方式养殖,对各时期的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和对照系的生长性能及在3个海域生长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的各生长指标都优于同日龄对照系(P0.05)。在北海海域,选育系和对照系的壳长、壳宽、壳高、体质量、软体质量、肉柱重等各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钦州海域,选育系和对照系的以上各生长指标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233日龄除外;在防城港海域,232日龄的选育系和对照系的壳长、壳高差异显著(P0.05)。在150日龄,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的壳长、壳高表现为北海钦州防城港,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的壳宽、体质量、肉柱重表现为北海防城港钦州。水质测量结果显示,北海的盐度、温度、pH、溶解氧的变化最为稳定,钦州、防城港的水质变化较大。浮游植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藻属的种类从大到小依次为钦州北海防城港,而浮游植物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北海防城港钦州。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的生长性状明显高于对照系,以北海生长最为突出,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发展潜力。研究结果为墨西哥湾扇贝选育系F_7在广西北部湾的推广养殖及进一步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