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西沙周围海域,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章鱼。由于它们正好长着八只带有吸盘的长足,故又被称为八脚鱼。与我国其它海域的章鱼相比,西沙章鱼的主要特征是形体大。两者并排放在一起,真可谓“小巫见大巫”,其重量之差极为悬殊!在西沙,半斤四两算小的,三五斤、十多斤的极为常见。我在岛上服役期间,曾亲眼见过重达65斤的章鱼。这还不能算是最大的,据一些长期生活在岛上,人称“老西沙”的渔民说,他们刚上岛时,曾抓到过重达130斤的特大章鱼!  相似文献   

2.
西沙观飞鱼     
1990年3月初,我奉命调西沙某部工作。上岛的第二天,已经在岛上服役三年的一位老乡战友,就对我讲了西沙有不少值得一看的风景奇观和鸟、鱼、龟、贝。当他讲到飞鱼时,一下子便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我想,鱼就鱼呗,怎么还偏说飞鱼呢?难道是我少见多怪吗?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曾陪首长来西沙视察过,陪新闻界朋友来西沙采访过,带慰问团体来西沙演出过,率船队来西沙补给过,可每次都是匆匆过客,充其量算是到过西沙的人。2008年3月,我来西沙履新,真正在这块礁盘上“安营扎寨”了,实现了我从军后的人生梦想。  相似文献   

4.
早在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曾经随船队到达过太平洋东部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在此进行考察并建过一个研究站,为其建立的生物进化论寻找科学依据。当时,该岛可以说是动物的天堂,而令许多人慕名前来岛上旅游观光,环境遭到破坏,给岛上带来了灾难。如果这种人为的破坏不加以制止,加拉帕戈斯群岛可能永远被毁掉。  相似文献   

5.
西沙趣事     
作为一名海军军官,我有幸在西沙整整度过了五个春夏秋冬。我曾亲身经历过不少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但印象最深的是鱼趣、鼠害和鸟趣。鱼趣西沙海域是我国最大天然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这里的鱼类足有数千种,其中包括马鲛、石斑等多种名贵鱼类。这里还盛产个头特大的章鱼、龙  相似文献   

6.
西沙石岛风成石灰岩和化石土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石岛是西沙群岛中的一个岩石小岛,位于西沙群岛最大的一个岛屿——永兴岛的东北,相距1公里余.海拔高度达15米,是西沙各岛之冠.岛上岩石矗立,侵蚀海岸地貌特征异常明显,与晶莹洁白玉带般海滩环绕的其他灰砂岛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它自身固有的独特特征,素被涉足西沙的地质家们所瞩目,无不以石岛地质为重点探索西沙群岛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质历史.然而由于石岛灰岩的成因未被真正认识,导致研究结论与客观实际不符,各种假想和争论纷坛的解释也就应运而生.笔者为开展礁相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对石岛地质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石岛生物砂屑灰岩是一套风成沉积,并在这些岩层中发现两个化石土壤层,而且在化石土壤层中找到较为丰富的原地陆生腹足类蜗牛化石组合.同时,也对石岛与永兴岛的关系提出了新认识.本文是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这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南太平洋上有座叫福克勒的岛,岛上居民不多,却有着很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里的珍禽异兽,与海上的鱼类、贝类和植物,构成美丽而奇妙的生态系和海洋景观。在这里,我们说的是岛上的一群野猪,其中一只干脆叫它罗斯吧。罗斯和它的同伴们在岛上东游西逛,它们最喜欢到海里  相似文献   

8.
晓晔 《海洋世界》2013,(5):38-41
梗概:罗根·肯塞德是个职业赌徒。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制药公司的老板、富翁杰克·弗兰特,并应邀去属于弗兰特的克拉肯岛上做客。弗兰特告诉肯塞德,岛上有一座帕拉迪奥式公寓,聚会就在那里举行。肯塞德一出海就遇到  相似文献   

9.
南海北部陆缘西部的地壳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中美科学合作,在南海北部陆缘西部采集了一条地壳剖面,从阳江地区开始,经珠三坳陷、神弧-东沙隆起、西沙海槽至西沙-中沙台地.结果表明,珠三坳陷的地壳已减薄至23km,去掉新生代沉积,则只有15km厚.西沙海槽的地壳结构已具备裂谷特征,地壳强烈减薄,厚14.47km;下地壳有高速地壳层,层速度为7.1km/g,厚6.7km.说明在新生代,南海北部陆缘西部受过强烈拉张,地壳减薄;上地幔部分熔融物质沿强烈拉张处侵入到地壳底部,使其地表形成裂谷.在西沙海槽的南部和北部,地壳结构差异很大,推测这里可能是由两个古老地块沿西沙海槽缝合起来,新生代早期的张性事件,又将这条古缝合线拉开,形成新生代裂谷──西沙海槽.  相似文献   

10.
西沙海区碳酸盐台地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南海海盆的持续扩张,西沙海区整体沉降,从早中新世起西沙碳酸盐台地开始发育,而且在台地之上生长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礁。通过地震识别认为,西沙海区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顶底强振幅的丘形连续反射、内部弱振幅杂乱反射;碳酸盐台地表现为顶部强振幅连续平行反射、底部界面局部模糊、内部强弱相间亚平行连续反射。通过对西沙海区地层层序的分析以及大量地震资料的解释认为,在西沙碳酸盐台地的发育早期它受基底构造的控制,而在后期主要受多期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其发育演化经历了初始生长—加积—出露—二次生长—淹没等一系列阶段,复杂的演化过程也使西沙碳酸盐岩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就以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舟山群岛来说,就有大小岛屿1339个,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为98个。在这些岛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岛屿人口与经济开发紧密相联;岛上人口的产生、组合总是与一定的生  相似文献   

12.
对南海西沙一次冷空气引发强风天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高空低涡东移南下,横槽转竖,强冷空气爆发,大举南下入侵处于低纬的西沙,是引起西沙强风天气的主要环流背景。探讨850 hPa变温场分布特征指出:负变温的演变、强弱分布等与地面气压场演变特征有关,地面气压场中等压线的密集区与强风关系明显。温度平流场分布演变与地面气压梯度、变压梯度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冷平流可增强地面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是西沙强风生成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49—2014年CMA-STITC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对进入的TC源地、路径、强度和频数等活动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其环境场进行初探。结果表明:每年9、10月份进入西沙海域的TC居多,进入时其强度不尽相同,以台风强度进入的居多;进入西沙海域的TC来源于西北太平洋和来源于南海的各占50%,前者进入时强度偏强,后者的偏弱;来源于西北太平洋的TC进入路径主要有4种,分别为穿过菲律宾北部、中部、南部和巴士海峡后进入西沙海域,穿过菲律宾中部进入的居多,其次为穿过菲律宾北部进入,穿过巴士海峡进入的极少,而来源于南海的路径较为怪异;进入西沙海域的TC个数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厄尔尼诺(拉尼娜)发展(衰减)年份进入西沙海域的TC的源地、路径、强度和频数存在差异。来源于西北太平洋的TC以不同路径进入西沙海域其环流形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西沙碳酸盐岩建隆自晚渐新世开始发育于西沙隆起之上,层序分析对比和西沙群岛浅部钻井沉积相的研究表明,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可分为灰沙岛相、礁坪相、粘结灰岩相、礁格架相和礁后泻湖相等沉积相带.西沙碳酸盐岩建隆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正地形,顶部强振幅,底界不明显,内部为弱振幅杂乱发射,规模较大的建隆表现为平顶,顶部为强振...  相似文献   

15.
古地貌的构造格局控制了物源体系和沉积体系的发育,对其研究有利于确定油气勘探目标。基于西沙海域丰富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以及高精度的多波束资料,重点经过去压实校正和古水深校正之后,恢复西沙海域中中新世早期的古地貌。该时期的古地貌显示:西沙海域以两个近北东向的西沙、广乐隆起为纽带串联周缘的深水区域,西沙隆起和广乐隆起之上水体较浅,处于滨海环境,利于碳酸盐岩的沉积。西沙隆起之上岛屿众多,岛屿之间以洼地相隔,为需要地势高点生长的生物礁的发育创造了条件,西沙隆起南部于渐新世发育大量的火山,后期多演化为孤立的台地,隆起周缘多以陡坡为主。而广乐隆起之上地势开阔、平坦,隆起南、北两侧的斜坡有一定的差异,具有"南陡、北缓"的特点,其北部斜坡地貌复杂,发育至少三组近平行的水道,利于碳酸盐岩碎屑的搬运和沉积,活跃于渐新世的断裂控制古地貌的空间格局,同时,生物礁碳酸盐岩的发育以及其碎屑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对地貌的不断改造,造就了该时期的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16.
西沙群岛位于我国南海诸岛的西部,它由40多座岛、洲、礁、滩组成,自古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西沙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海区。千百年来,西沙海域既留下了航海者的辉煌航迹,同时也成为冒险者的“坟墓”。西沙海域海底埋藏着数不清的文物,打捞这些文物,就是“打捞”西沙的历史。1997年,海南警方发现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13,(12):66-69
儿时西沙梦成就“飞鱼郡” 陈慧从小生活在军营,受其父亲的影响,一直向往着西沙。在父亲的描述中西沙美极了,清澈的海水,满天的飞乌,冲击岩石的海浪和来不及逃走的虎斑贝……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09,(5):5-5
2009年4月25日,越南当局悍然任命“西沙地区主席”一职管理西沙岛屿。中国外交部已多次表示,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有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西沙海域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西沙海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在西沙海区新近纪识别出点礁、塔礁、台地边缘礁和环礁这4种不同类型生物礁,总结了不同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早中新世时,西沙碳酸盐岩台地开始发育,台地数量较少且规模有限;中中新世,随着海平面的持续上升,海平面上升速率和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接近,此时碳酸盐岩台地发育规模达到最大;晚中新世以后,海平面继续上升,海平面上升速率远大于碳酸盐岩的生长速率,随着水深的快速增加,台地进入淹没阶段,不适合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发育,仅在部分构造高部位继续发育,生物礁主要为大型的环礁。控制西沙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构造作用和相对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20.
红树林(Mangroves)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是我国红树林林下灌丛的主要物种,是林下植被碳库的主要构成成分。本研究选取深圳福田红树林区的林下、林窗、林缘和光滩等不同生境下自然生长的老鼠簕植株,测定植株生物量和光合特性等相关指标。研究表明,林窗生境下的老鼠簕植株的光合能力、光合固碳速率和地上生物量累积均达到最大;林下生境最不利于老鼠簕植株固碳;光滩的老鼠簕植株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累积,但由于其蒸腾速率高、水分利用率低下,其固碳较低。光照强度是决定不同生境老鼠簕植株固碳的关键因子。在未来我国红树林造林中,老鼠簕可作为林下植被构建,以提高红树林生物量总碳库,但最适宜老鼠簕固碳的光照约为40%~80%。本文研究结果将为红树林造林实践中的物种选择和林分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