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夜光藻的营养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饵料,外界营养条件和离子变动的角度研究了夜光藻的营养动力学。结果表明,夜光藻与基饵料之间存在类似米氏方程的定量关系,外界离子变动可以影响夜光藻的重量活动,并提出了夜光藻赤潮形成的生化聚集机制。  相似文献   

2.
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是典型的赤潮生物,在世界多个海域形成过大面积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夜光藻赤潮的发生不仅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其有性繁殖的方式在赤潮发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连云港海域分离获得一株夜光藻,利用自行设计的饵料藻投喂装置,以天然海水为培养基,在温度20~25℃范围内实现了夜光藻的室内长期培养,并观察记录了夜光藻配子发生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夜光藻不同生长阶段培养体系中配子母细胞与营养细胞密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夜光藻的有性繁殖发生与种群丰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夜光藻有性繁殖的认识,有助于阐明其种群增长模式,并深入理解其赤潮暴发机制。  相似文献   

3.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藻华是我国近海常见的生态灾害,其暴发机制尚不明确。为探究营养条件在其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饵料藻与同海域硅藻培养下夜光藻的种群增长,同时探究模拟海水混合与营养盐水平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饵料藻培养下,夜光藻种群增长有着显著差异,其中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组中夜光藻的平均增长率为(0.151±0.001)d?1,远高于其他饵料藻。海水混合对夜光藻种群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模拟海水混合时,部分实验组中夜光藻增长率显著高于静置实验组,其中微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minima)培养下的夜光藻种群增长率为(0.136±0.001)d?1,远高于除亚心形扁藻以外的其他实验组。随着营养盐水平的增加,与亚心形扁藻共培养的夜光藻种群增长出现明显的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拟合结果表明,其种群增长符合Boltzmann模型,并与营养盐水平相关。结果表明,海水混合与营养盐输入引起的平潭海域微藻的快速繁殖在当地夜光藻藻华的形成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夜光藻的不等分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杞桑  李大勇 《海洋与湖沼》1994,25(2):158-161
1993年3月26日在大鹏湾进行赤潮调查时,对所采获的夜光藻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观察到夜光藻在无性繁殖时的一种不等分裂方式,而且在分裂过程中食物泡没有消失。认为这种分裂方式对于夜光藻种群在特定条件下的增长可能更有效和迅速。  相似文献   

5.
甲藻赤潮及其毒素的产生机制及夜光藻氮代谢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依据80-90年代国内外有关资料,从甲藻分类、甲藻室内培养、甲藻毒素及其生物合成上方面,综合评述甲藻赤潮及其毒素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夜光藻赤潮的生产与调控机理模型提出一种理论假说,这一假说的验证将为全面阐明夜光藻生活史及赤潮成因和机理提供分子水平的框架路径。  相似文献   

6.
周成旭,吴玉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连续观察和摄影,详细研究了夜光藻的二分裂和核分裂过程。发现夜光藻分裂时具核外突细胞膜现象,双鞭毛配子和多种状态的配子结合。结果表明,二分裂是夜光藻的主要繁殖方式,核分裂形成营养细胞的机会甚微,且具有某种程度的性健化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夜光藻种群动态及其大量繁殖的生态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胶州湾夜光藻大量繁殖的生态机制,于2015年逐月对胶州湾12个站位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获取了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周年数据,分析了夜光藻种群丰度和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夜光藻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夜光藻种群增长与其繁殖方式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全年各站位夜光藻丰度范围为0—31.17×10~3ind./m~3,月平均丰度呈现双峰分布;二分裂个体比例介于0—31.25‰,有性繁殖个体比例介于0—29.41‰,两种繁殖方式均呈现出季节差异及空间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夜光藻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水温、叶绿素a、硝氮及亚硝氮。夜光藻是冷水种,水温与夜光藻种群丰度、两种繁殖个体比例均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反映夜光藻食物的丰富程度,与夜光藻丰度、两种繁殖个体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亚硝氮和硝氮可能对夜光藻代谢繁殖起调控作用,与夜光藻丰度及有性繁殖个体比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在其生态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1991年上半年南海大鹏湾盐田水域夜光菏和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种群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春季高峰期3月至5月初,调查海域共出现12个夜光藻和浮游动、植物高峰。其中,以发生4次赤潮的夜光藻种群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枝角类的鸟啄尖头蚤,其最高数量高达96238ind/m^3。相比之下,在夜光藻和枝角类岛啄尖头捕食压力的影响下,浮游植物的春季高峰并不显著。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的过度繁殖,不但对产浮游性卵的  相似文献   

9.
浙江近海夜光藻的分布及其生态学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历次夜光藻调查资料,阐述了其在浙江近岸海域的分布特点,丰度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夏季亦存在暴发性增殖的可能性,冬季则基本见不到夜光藻的踪迹。杭州湾口等水体浑浊区是夜光藻的低丰度区,仅在春夏季有零星出现,这与水体透明度低、悬浮泥沙含量高及强烈的水动力因子等密切相关。在时间尺度上,夜光藻丰度呈上升趋势,根本原因是海域富营养化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生态及其赤潮成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分析了1990年3月--1992年6月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妲民环境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夜光藻的生存水温的高限可达28.6℃左右,但其最适不温范围为20-22℃而适温范围可扩到16-25℃。所以,每年夏季高温季节,大鹏湾的夜光藻因无法忍受高温(30℃)而自然死亡,秋季再由外洋海流将其营养细胞带回。夜光藻的最适盐度应在29-33之间,但盐度线般与夜光藻的咱群变动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不过暴雨或梅  相似文献   

11.
UV-B辐射对2种海洋微藻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应用同位素标志法 ,研究了 UV- B辐射增强对三角褐指藻、扁藻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三角褐指藻对 UV- B辐射增强的耐受性高于扁藻 ;UV- B辐射增强抑制扁藻的生长和 DNA的合成 ;低剂量的 UV- B辐射刺激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和 DNA的合成 ;高剂量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同时 ,随着 UV- B辐射的增强 ,2种海洋微藻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速度下降 ,其中扁藻合成速度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三角褐指藻 ,表明三角褐指藻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 UV- B辐射增强的敏感性低于扁藻。  相似文献   

12.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两种单细胞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TCI01品系)细胞再悬浮液、细胞破碎液、上清液、藻壳液、过滤液对亚心形扁藻悬浮性的影响,以及塔玛亚历山大藻与亚心形扁藻和小球藻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含有塔玛亚历山大藻成分的实验溶液均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亚心形扁藻失去鞭毛形成胞囊而下沉,其中再悬浮液的影响最大.但亚心形扁藻受到的这种不利影响,一般在一周后即开始恢复.小球藻生长几乎不受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影响,混合培养水体中的小球藻生长曲线与单种培养的几乎一致,其悬浮性也无明显改变.与亚心形扁藻进行混合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TCI01品系和ATHK品系)均表现出培养前期增殖曲线与单种培养类似,但在一周后混合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增殖曲线开始下降,这一时间恰好与扁藻细胞密度开始增加的时间相一致.而与小球藻的混合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培养前期与单种培养一致,后期则种群数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久效磷对海洋微藻细胞的活性氧伤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于1994年8月-1995年12月运用生态毒理学和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对有机磷农药-久效磷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随着久效磷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海洋微藻:扁藻、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细胞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3种微藻细胞的电解质外渗率也相应地增加。这说明在久效磷的胁压力下,微藻细胞内过量的活性氧引起细胞膜的膜脂过氧化伤害,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加,电解质大量外渗,微藻细胞严重受害,进而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4.
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是一类生活在海水中的原生动物,同时也是重要的赤潮生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赤潮的光谱遥感预报和监测就得到了关注,但是夜光虫赤潮的光谱遥感准确度尚有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对夜光虫自身发光光质的认识不足.因此希望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确认夜光虫的荧光及其可能成因.在实验室中...  相似文献   

15.
铅离子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Pb^2 对8种常见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在Logistic生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Lorentz方程和GaussAmp方程,引入Pb^2 浓度项,建立新的方程来描述Pb^2 存在条件下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验证该方程是合理的。实验拟合结果表明,高浓度Pb^2 (c(Pb^2 )≥2500μg/L)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普遍有抑制作用,而较低浓度Pb^2 (c(Pb^2 )≤100μg/L)则易促进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uo Had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三角褐指藻(Pheodactylum tricormutum Bohlin)、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Greville) Cleve)、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idica Kylin var tsingtaoensis)、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的生长,它们最佳的促进生长浓度分别为:1991、2523、101、1488、627、509μg/L,但对于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裸甲藻(Gymnodinium sp.)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应用该方程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根据浮游植物的生长情况.推测相应海区的Pb^2 污染物浓度;而且也可以预测不同浓度Pb^2 条件下,相应海区的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6.
眼点拟微绿球藻与扁藻在不同接种比例下的竞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眼点拟嫩绿球藻和扁藻进行共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条件下,眼点拟嫩绿球藻和扁藻的生长速度均受到抑制,即两种藻的最大生长密度均比对照(分别单独培养)有显著降低,而立眼点拟嫩绿球藻降低的程度要大于扁藻。经计算两种藻的种间竞争系数可知,扁藻的种间竞争能力明显强于眼点拟嫩绿球藻。  相似文献   

17.
4种海洋绿藻光合放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爿藻(Tetraselmis sp.)、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culat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扁藻(Ptatymonas subcordiformis)的放氢特点各不相同。在暗厌氧培养阶段,四爿藻和微绿球藻不释放氢气,小球藻和扁藻释放微量的氢气。随后的光照培养阶段中,4种海藻在天然海水中都释放氢气,四爿藻和小球藻在无硫海水中不释放氢气,而微绿球藻在无硫海水中释放的氢气比在天然海水中的少,扁藻在无硫海水中释放的氢气为天然海水中的10倍。在4种藻中。亚心型扁藻的光合放氢能力最高。解偶联剂CCCP(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对该4种藻的光合放氢的影响各不相同,并初步推测了扁藻光合放氢的速度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3种海藻单一或混合投喂对卤虫的饵料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亚心形扁藻、绿色巴夫藻、极大螺旋藻为基本饵料,以纯投单胞藻或单胞藻中添加螺旋藻的方式来培养卤虫。结果表明:不同饵料搭配养殖卤虫的效果差异明显。纯扁藻和绿色巴夫藻搭配扁藻的养殖效果比较理想,卤虫成活率高,生长快速,生殖力大。极大螺旋藻养殖效果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