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生无脊椎动物凝集素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无脊椎动物体内不存在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因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如凝集素、溶菌酶、溶血素、补体等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凝集素在无脊椎动物血液中的重要作用是起选择凝集作用,是免疫防御的重要体液因子之一。除血清中有凝集素存在外,在水生动物的皮肤粘液、体液、血细胞和受精卵、未受精卵及胚胎中皆发现存在凝集素。作者从研究简史、检测方法、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等几方面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凝集素研究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嗜水气单胞菌是淡水鱼流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文中通过试验用鲫鱼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其染菌后不同时间取血,通过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研究感染病原菌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鲫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前3d内,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依感染浓度不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嗜水气单胞菌与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间效应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鱼类皮肤、鳃、消化道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及其表面的黏液是鱼类抵御外界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而其局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对病原体的抵御更加重要。黏膜免疫系统以分泌型抗体(SIgs)为主要的防御因子,多聚体IgM、IgT等黏膜免疫球蛋白通过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介导的转胞吐作用被转运穿过黏膜上皮细胞,以SIgs形式分泌到黏膜表面,在鱼类黏膜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硬骨鱼类pIgR研究在近年来成为日渐活跃的领域,本文综述了有关鱼类pIgR基因与结构、表达分布、功能及表达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促进对pIgR在鱼类黏膜免疫中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起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溃疡病的3种主要致病菌.将试验大黄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灭菌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采样,通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分类计数、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探讨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感染后的1~7 d.在人工感染的初期,各实验组大黄鱼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白细胞数量开始下降;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所上升,7 d以后各类血细胞数量变化不显著.其中哈氏弧菌感染组在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等多个指标上的变化最为明显.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脾组织,鱼体受感染后两者溶菌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研究认为反映鱼体受感染后从应激反应发生至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发挥主要发生在病原菌感染前期,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  相似文献   

5.
假雄牙鲆不同组织中溶菌酶比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溶菌酶(Lysozyme)是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Ingram1980年报道 ,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的胞壁结构 ,增强由补体介导的溶菌作用 ,同时对真菌、寄生物以及病毒也具有破坏作用 ,因此 ,溶菌酶对于鱼类抵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溶菌酶在鱼体内的分布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鱼类抵抗各种疾病的机制。以往的实验对溶菌酶在鱼体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研究得较少 ,对于牙鲆体内不同组织中溶菌酶活力的比较则未见报道。本实验以1a龄假雄牙鲆为实验材料 ,研究溶菌酶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并初步比较其比活性的差…  相似文献   

6.
鱼类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处于支柱产业地位,然而胚胎(Embryo)和仔稚鱼(Larva)高死亡率一直制约着鱼类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病害是导致鱼类胚胎和仔稚鱼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鱼类胚胎主要依赖于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免疫因子(母源性免疫因子)发挥保护作用。新近,研究发现亲鱼饲喂β-葡聚糖可提高母源性免疫相关分子如溶菌酶和补体因子等在卵子中的含量,从而增强胚胎抵抗疾病的能力,且饲喂β-葡聚糖并不影响亲鱼产卵率和胚胎孵化率。这为提高鱼类胚胎免疫力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重要的免疫基因, NK-lysin参与了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对抗病原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在之前的研究中, 我们已经发现重要经济鱼类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体内存在2种类型的NK-lysin基因。在本文中我们报道了1种新型大黄鱼NK-lysin基因Lcnkl3, 并对基因序列、表达特征及其多肽片段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分析。Lcnkl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35 bp, 编码144个氨基酸残基, 其多肽序列Lcnkl3中包含Saposin B结构域及6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cnkl3与大黄鱼Lcnkl2最为相似, 与其他鱼类NK-lysin多肽则差异较大。Lcnkl3基因在未受感染的大黄鱼各组织中具有不同的基础表达量, 表达水平最高的组织为心脏。在病原诱导的免疫应答过程中, Lcnkl3基因在各组织不同感染阶段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源于Lcnkl3成熟肽序列的多肽片段对不同细菌的抑制和杀灭效果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Lcnkl3属于大黄鱼NK-lysin基因家族, 并参与了大黄鱼对抗病原感染的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8.
抗菌肽和抗菌肽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在生存过程中,不停地同快速繁殖的病原微生物作斗争。高等哺乳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巧妙而又复杂的免疫系统,它包括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对于种类繁多的无脊椎动物,其免疫系统远没有哺乳动物的复杂,它们的免疫机制还不甚清楚。近十几年的研究表明,抗菌肽在无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脊椎动物没有B或T淋巴细胞,体液因子中也没有免疫球蛋白存在,在消灭入侵的细菌时,抗菌肽是绝对重要的,溶菌酶只是起清扫的作用[1]。目前,在从昆虫到哺乳动物中发现了多类在起源上无关的抗菌肽,…  相似文献   

9.
以本课题组选育的“闽优1 号”及未经选育的普通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为研究对象, 比较了两者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杀菌活力、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血清及血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 选育的“闽优1 号”大黄鱼血清溶菌酶和血细胞SOD 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而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养殖群体。在病原菌攻毒后8 d 内, 选育群体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非选育群体, 提示非特异性免疫在大黄鱼抗病免疫的早期阶段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洋贝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具备了复杂和独特的免疫体系,为免疫防御系统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目前海洋贝类天然免疫系统经典分子在后生动物演化历程中的特点尚不明确。为探究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及其接头分子髓样分化因子(MyD88)基因家族在后生动物中的进化历程,研究了32个后生动物演化代表性物种中TLR及MyD88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关系,以长牡蛎为代表物种探讨了长牡蛎TLRs和MyD88s在病原感染、环境胁迫、早期发育和组织分化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海洋贝类中普遍存在TLR和MyD88基因家族的扩张,在腹足类和双壳类中检测到两个基因家族谱系特异性的基因扩张, 46个长牡蛎特异性扩张的TLR基因能够被病原诱导表达,且在不同类型的病原感染下,其表达模式具有特异性。和病原诱导表达的TLRs相比,参与牡蛎早期发育的TLRs起源相对古老。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贝类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TLR及其接头分子MyD88通过基因复制和表达分化形成了复杂特异的信号传导通路,这有助于深入了解海洋贝类的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特点,丰富后生动物天然免疫进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