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的3月、5月、8月和10月份各排污口蓝藻和含叶绿体单细胞生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含叶绿体单细胞生物数量最多,占91.857%,包括眼虫门(Euglenozoa)、绿藻门(Chlorophyta)、隐藻门(Cryptophyta)生物。其中主要为眼虫门的裸藻纲(Euglenoidea)生物占90.08%。蓝藻门的集球藻目(Synechococcophycideae)和颤藻亚目(Oscillatoriophycideae)含量相对较多,分别占5.70%和1.79%;排污口中裸藻纲生物数量季节性差异比较大,3月份、8月份数量相对较多,5月份和10月份较少,推测这类生物的数量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有关;各排污口污染物、这两类生物检出量和种类有一定差异,在氮磷含量高的排污口(如S9号)其检出量并不高,推测检出量与排污口的主要污染物中氨氮含量没有直接关系,可能受氮磷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弓形杆菌属(Arobacter sp.)和梭菌属(Clostridium sp.)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寄生在动物体内,极易造成水体污染和人畜共患病。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1年中的3月、5月、8月和10月份各排污口弓形杆菌属和梭菌属生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弓形杆菌属检测出两个种,分别是嗜低温弓形杆菌(Arcobacter cryaerophilus)、布氏弓形杆菌(Arcobacter butzleri)。梭菌属共检测出12个种,其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检出次数最高,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次之;排污口的类型是影响弓形杆菌属检出量的重要因素。弓形杆菌属主要分布在氮,磷含量较高的工业排污口和市政排污口,而梭菌属只在3月份的S7宁海西店崔家综合排污口呈现出相对较高的比例(7.5%),其它排污口检出量均在2%以下;弓形杆菌属和梭菌属在10个排污口20个站位4个月份的检出次数呈现正相关性;由季节性的变化引起的气温差异也是影响弓形杆菌属生长的重要因素,弓形杆菌属在5月份的时候检出次数最大,梭菌属适宜生长温度范围较广10—65°C,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 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存在较多的假单胞菌属。在检出的假单胞菌属中, 维罗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eronii)和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的含量相对较多, 分别占56.72%、13.904%; 排污口中假单胞菌属的数量存在季节性差异, 3月份、5月份假单胞菌的数量相对较多, 8月份和10月份较少, 推测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有关; 假单胞菌属的含量与排污口的主要污染物有关, 氨氮含量较高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重PCR技术对肠杆菌铁代谢相关毒力基因fhuA、irp2、sltA和sodB进行同步检测, 研究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人畜共患致病菌群落结构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分布差异及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趋势。通过16S rRNA 基因的PCR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分析技术, 研究了东海重要陆源排污口的细菌群落多样性; 建立肠杆菌铁载体外膜受体蛋白fhuA、铁调节蛋白irp2、类志贺样毒素sltA、含铁超氧物歧化酶sodB基因多重PCR体系, 并用该体系检测铁代谢相关毒力基因在陆源排污口的分布情况。2011年3、5、8、10月份, 在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共分离纯化1000余株、98种细菌,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它们分属于4个门5个纲13个科21个属, 其中?-变形杆菌纲(67株, 68.4%)和芽孢杆菌纲(16株, 16.3%)分别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中主要纲。98株细菌中, fhuA+irp2+sodB+基因型检出率为35.71%; fhuA+irp2+ sltA+的基因型检出率为25.27%; irp2的基因型检出率为13.19%; fhuA基因型检出率为12.09%; fhuA+ irp2+ 基因型检出率为9.89%; sltA+sodB+基因型检出率为8.79%; fhuA+irp2+sodB+sltA+基因型检出率为8.79%。  相似文献   

5.
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拟杆菌(Bacteroidetes)分布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总体微生物以及拟杆菌纲的分布情况。通过对454测序结果分析,共成功鉴定24个门,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后壁菌门(Firmicutes)等。其中拟杆菌门的变化趋势与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相似,均为随月份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在拟杆菌门下,共鉴定出3个纲3个目9个科27个属,4个采样月份大部分站点的优势属为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其次为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拟杆菌门分布规律主要与排污口类型和季节有一定的关系。通过454测序检测到了极难培养的寡营养细菌鞘脂杆菌,也说明了454测序较传统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优势,同时针对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sp.)及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属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 YH91,该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其进行包括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成分以及16S rDNA 序列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放线菌是链霉菌属淀粉酶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icus)的一株亚种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6S rDNA文库结合PCR-RFLP分析的手段,对胶州湾4个站位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细菌种类丰富,最多包含分布于14个已知门类的细菌,和一些未被认知的序列;各站位沉积物中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其中γ-和δ-变形菌纲为变形菌门中的绝对优势类群,在4个文库序列中平均占42%和16.75%;此外,拟杆菌门、浮霉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种类也较为大量存在。各细菌种群有较明显空间分布差异,可能与不同区域胶州湾环境条件相关。  相似文献   

8.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代谢功能,成为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来源。对2010~2013年初的海洋放线菌天然产物的统计表明,研究最多的放线菌是链霉菌,占海洋放线菌新天然产物的60%。本文综述了自1976年第一个海洋链霉菌天然产物到2016年6月的40年间报道的547个海洋链霉菌天然产物的结构、生物活性及其微生物来源。其结构包括含氮化合物(如生物碱)、聚酮、萜类、甾体等,其中含氮化合物是其主要类型,占海洋链霉菌天然产物总数的61%;而67%的海洋链霉菌天然产物表现出细胞毒、抑菌、抗疟和抗寄生虫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研究了九龙江口的秋茄(Kandelia candel)林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林两个红树林群落及其相应对照光滩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及抗菌活性.对微生物类群的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土壤细菌中,芽孢杆菌(Bacillus)是最占优势的属;放线菌以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最具优势;其次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从秋茄林到白骨壤林,由于潮位降低,小单胞菌比例增加,而链霉菌比例下降;丝状真菌以半知菌占绝对优势,木霉(Trichoderma)、曲霉(Aspergillus)和青霉(Penicillum)是最常见的属;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微生物的类群减少,但芽孢杆菌和小单胞菌的相对比例增加;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类群比对照光滩丰富,缘于林内土壤营养与微生物的栖息条件比光滩优越.对抗菌活性研究表明:土壤真菌的抗菌活性低,抗菌谱窄;放线菌的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宽,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多为小单胞菌,小单胞菌是一类值得重视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10.
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中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深圳福田红树林根际于不同季节采集的3份土样和2份水样中分离得到95株放线菌,94%的放线菌为链霉菌科。测定9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病菌的抗菌活性,82%的放线菌发酵液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G )的抗菌作用最强。测定其中6株放线菌发酵液对细菌、霉菌和酵母的抗菌活性,各具有不同的抗菌谱:s33,s48和s68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s10和s87只能抑制细菌;s67b不能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G-)。s10发酵液的最小抑菌浓度<0.125μL/mL。  相似文献   

11.
于2011年3月、5月、8月和10月对大连沿海10个排污口及部分排污口的邻近水域分别采集水样, 对样本进行细菌总数3M试纸计数、2216E培养基和TCBS培养基培养并菌落计数, 对不同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 鉴定种属, 对细菌时间、空间的动态分布与群落结构及细菌分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的排污口之间细菌总数差别很大, 数量在(1.6—500.0)×104cfu/mL之间; 排污口与其邻近水域差异明显, 排污口、邻近5m、100m和500m距离的细菌总数全年平均分别为77.94×104、 34.00×104、 4.520×104和0.448×104 cfu/mL。不同季节之间, 远距离水样季节性差异较大, 而排污口间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在群落构成上, 假交替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和希瓦氏菌属为优势菌属, 检出率较高, 数量较大。细菌分布与多种生态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乐清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乐清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5年1月、3月、5月、8月和10月开展了5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的调查。结果表明,1月、3月和5月3个月份的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均较为接近,优势群落的主要特征种为薄云母蛤和不倒翁虫;8月和10月的优势群落不明显,主要群落特征种有不倒翁虫、双形拟单指虫、寡鳃齿吻沙蚕、小头虫、中蚓虫属一种等。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分析表明5月的群落结构较稳定,1月、3月、8月和10月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扰动状态,其中8月的受扰动程度最大。BVSTEP分析表明亚硝酸盐是乐清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各月份差异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盐度和氨氮分别是影响乐清湾3月和5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温对乐清湾大型底栖群落特征种时空分布影响最大,其次是盐度、溶解氧、含氮营养盐和pH等。通过CCA排序图发现大部分群落特征种分布在含氮营养盐较低的水域,表明高浓度的含氮营养盐已经对乐清湾的大型底栖动物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玉 《海洋与湖沼》2013,44(2):292-298
选择珠江口南沙区两处典型的以大面积人工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主的感潮河涌,进行湿地区域中的浮游动物研究。于2011年5月和11月对开放性河涌湿地14涌(A区)和封闭性河涌湿地19涌(B区)中的浮游动物进行调研,从种类数和丰度、污染指示种和优势种、营养指数E和污染指数A等方面对浮游动物进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以此对湿地水质和无瓣海桑的净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区林内原生动物总丰度可达106ind/L数量级,7种丰度优势种均为纤毛虫类,优势种哑铃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1种赤潮原生动物种类,单种丰度在春秋两季可达1.8×105ind/L、5.1×105ind/L。桡足类、枝角类在春季B区林内丰度最高,分别可达576ind/L和46ind/L,显示春季可能为其繁殖季节。轮虫相对不耐污染生境。指数E和指数A均远高于判断阈值。提出了二项浮游动物的富营养判断标准和二条原则。据此判断,B区湿地存在极重的有机污染现象,主要可能与无瓣海桑林内凋落物量较大或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且林内水流不畅有关。  相似文献   

14.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is becoming eutrophic due to the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 the past decades. To understand nutrient dynamics and fluxes to the Lingdingyang water via four outlets(Humen,Jiaomen, Hongqimen and Hengmen),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dissolved nutrients in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based on fourteen cruises conducted fro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7,covering both wet(April to September) and dry(October to March next year)...  相似文献   

15.
Production of the marine calanoid copepod Acartia steueri was measured from 2 October 1991 to 8 October 1992 at a station in Ilkwang Bay, on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Korea. Phytoplankton standing stock ranged over 1.0 to 9.3 mg chl.a m−3, and annual primary productivity (by the C-14 method) at three stations was estimated at 200 gC m−2 yr−1. Acartia steueri (nauplii + copepodids + adults) were present in the plankton throughout the year, with seasonal variation in abundance. Biomass of A. steueri, excluding the NI stage, was 0.01–4.55 mgC m−3 (mean: 0.68 mgC m−3) with peaks in November, February, May and July-early August, and relatively low biomass in September– January. Instantaneous growth rates of the nauplius stage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pepodid stages. Annual production of A. steueri was 25.1 mgC m−3 yr−1 (or 166 mgC m−2 yr−1), showing peaks in November, May and July–August with a small peak in February, and low production in December–April and September–Octob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aily production rate of A. steueri and temperature or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indicating that unknown other factor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production rate.  相似文献   

16.
于2006年2月、5月、8月和11月四个季度月采用呼吸瓶法现场研究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呼吸排泄作用。结果表明,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呼吸排泄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不同生物学规格的蛤仔呼吸排泄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单位个体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均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而单位体重的耗氧率、排氨率和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