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5,(1):41-42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早在2800年前,米索布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用羊皮袋冲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就是潜水的老祖宗了。距今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海底打捞, 而今天职业潜水的前身,则要算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泵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这种潜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现。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气泵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这是水肺潜水器材的前身。就在这一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底70米,成功地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震惊了全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二战末期,法国开发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1945年前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非常流行。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潜水运动蓬勃发展,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
潜水史话     
潜水活动,历史悠久,趣味盎然。原始的潜水活动,没有任何潜水装置,称为裸潜,即仅凭深吸一口气潜入海中,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很短。这种裸潜方式至多只能下潜到水下40米,因而大大限制了人们水下活动的能力。1715年,英国人约翰·莱斯勃里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常压潜水服。它的形状类似于一只木桶,桶内存贮着氧气,在气密的木桶上安装有两只“袖子”,人穿上这套潜水服,手可以伸出桶外作业,潜水员身着此潜水服曾下潜到水下18米深处,持续停留了30分钟。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潜水技术的进步,各种耐压、保温和作业灵活的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五六千年以前,生活在我国沿海的贝丘人就已与神秘的大海打交道了。当时一些贝丘人已具有相当的潜水本领,能下潜至水下几米甚至更深处采集岩礁缝隙中的鲍鱼。在我国古代,潜水就已成为一种职业,干这一行的人被称为“没人”。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海洋动物中,海象是最出色的潜水能手。海象一般能在水中潜游20分钟,潜水深度达500米,个别的海象,可潜入创纪录的1500米的深水层,大大超过了一般军用潜艇,后者至多可下潜300米。海象在潜入海底后,可在水下滞留2小时,一旦需要新鲜空气,只需3分钟就能浮出水面,而且无需减压过程。海象之所以具有如此惊人的潜水本领,主要得益于它体内极为丰富的血液。一头体重2~4吨的海象,血液占整个体重的20%。而人类的血液,仅占体重的7%,比海象少了近2/3。由于海象体内血液  相似文献   

5.
引言在近海油气开发工程中,需要经常的潜水服务工作,在较深的水域中,则还须以潜水钟潜水为主。例如英国的Shell—Expro公司在所属油田区租用的半潜式多用支持船Uncle John,在29000小时的工作时间内,潜水钟潜水达11500小时,空气潜水仅500小时,另外一个遥控潜水器RCV 225的潜水时间为4447小时。可见潜水钟潜水约占整个潜水服务时间的70%。尽管如英国、挪威和美国等近海工业先进的国家对潜水安全作业已制订有各种条例或规定,潜水员的职业培训标准也很高,但在大量的潜水钟作业中,事故仍不时有所报导。特别是脐带断裂的失钟事故,此时不再能由水面潜水支持船供应呼吸气、热  相似文献   

6.
塞尔维亚·A·伊尔莉博士是一位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水下事业的女科学家。她曾在内、外各种潜水系统、水下居住舱和调研潜水器中孜孜不倦地工作了多年。1971年,她曾带领第一批由姑娘们组成的“水下少女”潜水组,在美国维尔京岛附近的“特克泰特2号”水下居住舱中生活和工作了两个星期。以后她又身着杰姆单人常压潜水眼首创下潜380米的潜水纪录。迄今为止,她的潜水纪录已超过5000小时,在妇女潜水行列中名列前茅。她还领导过  相似文献   

7.
导言陕西乾县羊毛湾水库因泄洪洞工作闸和检修闸同时损坏,致泄漏水量1.20立方米/秒。我院用潜水作业的方法在27米水深的泄洪洞进水口处安装4150×4000×270mm的钢木结构闸门并密封填堵,渗漏量仅0.02立方米/秒,完成了水下封堵任务。施工中潜水作业共47人次,潜水工作总时间(含减压)9368分钟。本文介绍施工方法、钢木结构闸门的设计和主要强度计算、潜水减压等,并对开展水库的检测和封堵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谁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抹香鲸不仅是鲸类中的潜水冠军,而且也是海兽中的潜水冠军。可是,最近由加州大学(在圣克鲁斯)生物学教授伯尼·利贝夫组织,在美国召开的一次象海豹研究学术讨论会上,于会科学家一致认为:过去报道抹香鲸的潜水深度能超过2000米,纯属推  相似文献   

9.
减压病的处理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欢潜水的朋友多多少少都听说过“减压病”这种病症,那么,减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症状怎样?如何来处理和预防呢? 减压病,英文称为Decompression Sickness (DCS),其发生原因为:潜水深度超过10米或于加压达2个绝对大气压的室内工作超过50 分钟,于潜水完毕或高压室内工作后,因减压不当造成残留在关节或身体组织中的惰性气体(如氮气或氦气),无法随血液循环送出体外而形成气泡,造成身体的不适应或急性障碍,称为减压病或沉箱症(Caisson Disease)。减压病按照症状不同可分为减压病一型、减压病二型与慢性型减压病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设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主要从事深海探测、研究海洋变化和进行沿岸开发等工作。其中,深海探测技术在世界上得到很高的评价,深海探测器等机械设备与美国、法国等国的设备并称世界第一。该中心的“海沟”号无人潜水探测器(最大潜水深度为1.1万米),1997年3月24日在太平洋关岛附近海区,从4439吨级的“横须”号母船上放入水中,成功地潜到1.0911万米深的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这  相似文献   

11.
正海鸟海鸟是一种能够适应海洋气候环境的鸟类,而无论于生活习惯、处事态度、生理运行等皆与其他鸟类大为不同。不同的海鸟有不同的获得食物的方式。企鹅、鸬鹚和海雀等海鸟特别善于潜水,它们的潜水深度可达10~15米,帝企鹅甚至可潜入265米深处,并在水下停留18分钟之久,堪称是海鸟中的潜水冠军。潜水类海鸟的腿经常位于体后,羽毛的防水性很强,蹼发达,不善  相似文献   

12.
日本海洋科技中心的无人潜水探测器“海沟”号于1994年3月1日潜航世界最深海渊——马里亚纳海沟1.1万米进行海洋板块俯冲情况调查,意欲刷新1960年美国有人潜水探测器“特里埃斯泰”号潜航水深10912米的记录。 “海沟”号由长约5米的发射机和潜水机组成。在进入水深1.1万米海底后,由发射台推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8,(1):5-5
在没有配备潜水设备的情况下,人在水中最多只能停留几分钟,即使是训l练有素的游泳腱将也需要频繁地呼吸空气,而生活在南极威德尔海的海豹则不同。海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海冰,下面超低的氧气浓度可以快速使人致死,而海豹在此却怡然自乐。这些动物屏气长达90分钟时也能保持活跃和敏锐。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秘密武器呢?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潜水动物在肺部储氧量有限的条件下,能在深水中呆很长时间?这个问题的答案,生理学家们已寻求了100多年。1870年,法国生理学家鲍尔·贝尔发现,潜水的鸭子心跳的频率骤然减慢。70年后,到本世纪40年代,R·伊尔温克和 P·斯考兰德尔两位美国人,创立了现代经典的潜水论,指出潜水动物心脏工作缓慢,只对特别需要氧气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简要评述西方潜水产业目前规模、作业能力和经济效益之后,着重论述了六十年代以来,西方潜水产业在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深刻变革,以及这两种变革的内在联系与显露出来的主要特征。笔者依据尽可能搜集到的资料,通过一些典型工程实例,揭示了现代潜水工程的长时间、大规模、高难度、复杂化、多样化特点。在对变革的研究评价中,运用系统工程观点和价值工程理论,对变革的作用与外部效应作了描述。笔者希望这篇绌文对于我国潜水产业的发展与振兴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海洋是地球上待开发的最后领域。根据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正在执行的“新海域计划”,今年开始进行最终目标300米潜水实验。由于日本的潜水作业比欧美落后五六年,所以人们对新海域计划寄以厚望。在海中,每深10米,水压增加1个大气压。因此,只戴面罩而不穿潜水服的潜水或背负氧气瓶的潜水,深度以数十米为限。  相似文献   

17.
由江西九江船舶工业公司九江船用机械厂制造的我国首套300米海底模拟高压舱群于8月3日在上海成功地进行了“300米氦氮氧饱和潜水科学实验”,并通过国家级鉴定。这套300米海底模拟高压舱群进行科学实验证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水舱室气泄漏率和密封性能分别超过国际标准的17倍和21倍.氦氮氧混合饱和潜水技术是国际上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大深度潜水新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家所拥有.1980年,国家  相似文献   

18.
潜水三宝     
《海洋世界》2005,(2):42-43
要潜水就会需要用到潜水装备,简单来说,潜水装备可以分为轻装备和重装备两类。轻装备指的是面镜、呼吸管和脚蹼--潜水三宝,在浮潜时有这几件装备就可以了。而水肺潜水则还需要有重装备,指的是浮力调节装置(BCD)、呼吸调节器、潜水仪表、气瓶等。潜水装备有无数的款式  相似文献   

19.
饱和潜水的实验室摸似研究始于五十年代末,海上现场实验始于六十年代初.由于饱和潜水技术不但能大大提高潜水作业效率,而且被认为是进行大深度水下作业的必要手段,所以各国竞相发展.现在,国外已在海洋工程领域中开始应用.我国在七十年代才进行动物摸拟实验,1976年10月海军六所首次进行了人体20、30米空气饱和潜水摸拟实验;11月上海救捞局等单位又进行了人体10米空气饱和、30~40米巡回潜水16昼夜的摸拟实验.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海洋奇观不是别的,而是深海中繁衍的“超级生命”。科学家探险小组拥簇在一艘小型的深潜器上,直潜海底。透过船窗,研究人员清晰地看到,从一个充满熔岩的谷底耸出层层山脉,在一个山顶上竟然从深深裂缝中冒出黑烟。这不就是火山口吗?!他们惊喜地叫喊起来。这艘名叫“阿尔文森”的潜水船经验老道,大胆地直驱火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