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近年来在山东半岛南部近海采集的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等资料,进行精细处理与解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揭示了研究区内自新近系以来沉积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处在千里岩隆起背景上,第四系和新近系直接覆盖于印支期变质岩系上,由于新近系底界面为向东南缓倾的构造形态,故新近纪以来的海侵层不断向西北超覆,各期地层在厚度图上均表现为北西薄、南东厚的楔形体;全新统地层全区均有分布,最大厚度为15.5 m,整体呈现出楔形体的形态,是最近一次海侵形成的海相地层;上更新统地层的分布受下部构造形态影响较大,在乳山以东海域缺失,整体上在研究区东南部较厚,近岸处减薄,平均厚度约60 m;中更新世沉积仍受到区域构造背景的控制,越靠近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其沉积越厚,反之越薄,直至尖灭消失;下更新世的沉积格局类似于中更新统,也受控于区域构造背景,其分布范围较中更新统更小更局限;上新世时期,黄海海域继续稳定沉降,构造稳定,期间沉积了一层厚度均匀、平坦的地层,厚度大体呈向西北减薄的楔形,等值线变化相对比较平缓;中新统地层作为裂后坳陷沉积的首套地层,其厚度分布特征与新近系底界面埋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盆地及邻区中生代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生代地层广泛分布于南黄海盆地及邻区,包括胶莱盆地、苏北盆地、群山盆地、黑山盆地、庆尚盆地等。陆上和海域的三叠纪地层主要由灰岩组成。侏罗纪地层目前只发现陆上,主要由陆相碎屑岩组成,但从南黄海盆地某些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海域侏罗纪地层很可能存在。白垩纪地层在上述中生代盆地中分布最广,在许多钻井中,白垩纪地层的厚度在1000m以上,甚至2000m。其中,陆地上早白垩纪地层主要由暗色陆相碎屑岩组成,例如胶莱盆地的莱阳组、苏北盆地的葛村组,庆尚盆地的新洞群;而海域的早白垩纪地层通常由红色碎屑岩组成,例如,南黄海盆地东侧的Kachi-1和Inga-1井钻遇早白垩纪地层,其中Kachi-1井的早白垩纪地层为红褐色碎屑岩夹火山岩,而Inga-1井的早白垩纪地层为玄武岩。中白垩纪地层属氧化环境,岩石通常为红色或棕色。例如,胶莱盆地的王氏组、苏北盆地的浦口组和赤山组、庆尚盆地的河阳群。在南黄海盆地中,ZC7-2-1、Kachi-1和另外5口井均钻遇这套以红色为主的地层。苏北盆地和南黄海盆地的晚白垩纪地层称为泰州组,主要由暗色泥岩组成,而庆尚盆地的晚白垩纪地层称为榆川群,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地层对比显示,南黄海盆地及邻区中生代地层具有东部沉积厚、西部沉积薄,东部沉积环境以氧化为主、岩石发红,西部以还原环境为主、岩石发暗,东部以火山岩为主、西部以碎屑岩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惠民凹陷孔店期盆地原型格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评价惠民凹陷古近系孔店组的油气资源,研究盆地原型格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首先对盆地的构造演化进行分析,发现受构造演化的影响,孔店组不同时期的厚度(或残留厚度)在凹陷不同部位有所不同,导致主力烃源岩生烃条件发生变化;孔店期原型盆地为北断南超的伸展半地堑,盆地长轴方向整体为近东西向,主要的控制性断层是凹陷北部的边界断层-滋镇断层和阳信断层;通过计算盆地的残余厚度和剥蚀厚度,恢复了原型盆地的厚度,孔二亚段地层向南部斜坡带超覆,发育3个沉降中心,分别位于滋镇和临南洼陷东北部及阳信洼陷,孔一亚段沉积具有继承性,但北东向的滋镇、阳信断层对地层的控制更为明显;沉积中心迁移的结果显示:孔二亚期-孔一亚期沉积中心迁移,对在滋镇和临南洼陷内孔店组地层油气成藏及阳信断层下降盘的储层中成藏有利,但孔一亚期-沙四亚期沉积中心的迁移,对油气在孔一-沙四段储层中成藏不利.  相似文献   

4.
上新世——早更新世青藏高原北缘隆升的磁性地层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新疆叶城剖面西域砾岩及下伏第三纪地层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 ,西域砾岩的沉积时代为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 ,磁性地层年龄为 3.5至 <1.8Ma。阿图什组沉积于早上新世 ,古地磁年龄为 4 .6~ 3.5 Ma。阿图什组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砾岩 ,为河流相及冲积扇前缘相。西域砾岩以厚层砾岩为主夹风成粉砂岩 ,为典型洪积—冲积扇堆积。西域砾岩的沉积反映了青藏高原北缘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强烈的隆起和剥蚀  相似文献   

5.
琼东南盆地井震地层对比分析及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琼东南盆地历经断陷、断坳、裂后热沉降和裂后加速沉降等一系列的构造变动,沉积环境由始新世的滨海环境发展为现今的深水环境,形成了一套包括滨岸沉积、滨浅海沉积、陆架和陆坡沉积、以及半深海沉积的地层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的生储盖条件,已成为当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本文首先对盆地区域内钻井和地震剖面进行了主要地层界面(T20、T30、T40、T50、T60和T70)的识别和提取(点),继而结合连井地震剖面(线)和盆地区域过井地震剖面(面)对主要地层界面做了追踪对比分析,再依据古生物年代,建立了适用于琼东南盆地的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在琼东南盆地浅水区主要沉积了新近系地层(T60-T20),断裂基本不发育,地层厚度变化不大,极少有明显的上超和削截,局部地区发育有利于油气储集的三角洲沉积体系,表明琼东南盆地新近纪时期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小。在深水区,新近系地层(T60-T20)和浅水区特征相似,仅反射特征有所不同;古近系地层(T100-T60)内部层序结构主要为楔状或近平行状,具有明显的上超和削截,地层厚度较大,断裂明显并导致地层错断,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在古近纪时期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并伴随着强烈的拉张和快速沉降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在近东西向的中央峡谷内存在有三期砂体:第一期砂体(井深3 528~3 336m,厚约192m)形成于距今11.6~5.5Ma(T40-T30),分布范围跨越中央峡谷的陵水-松南-宝岛段,沉积物构成包括浊积水道沉积、浊积席状砂、块体流沉积、深海泥质沉积、天然堤及漫溢沉积等;第二期砂体(井深4 100~3 900m,厚约200m)形成于距今5.5~4.2Ma(T30-T29),分布范围跨越中央峡谷的乐东-陵水段,以重力流沉积为主;第三期砂体(深度3 630~3 400m,厚约230m)发育于距今4.2~3.6Ma(T29-T28),分布于峡谷的乐东-莺东段,以浊积水道沉积为主。三期砂体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自东向西、由老到新依次展布,构成了良好的油气储层体。  相似文献   

6.
东非裂谷东支包含多个盆地,面积大,勘探程度低,构造演化复杂。以肯尼亚北部South Lokichar,Kerio及Turkana盆地为例,在区域构造、沉积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裂谷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及其对烃源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认为:South Lokichar盆地为被动裂谷,Kerio及Turkana盆地为主动裂谷。South Lokichar盆地经历了初始裂陷期、快速裂陷期及裂陷后期3个阶段,为一个完整的旋回;Kerio和Turkana盆地形成演化主要是受火山事件的控制,呈幕式拉张,此地区主要发生2期火山事件,对应着2期沉积旋回。裂谷演化控制烃源岩发育,South Lokichar盆地快速裂陷期发育大面积中深湖沉积环境,形成生烃指标优越的厚层泥岩;裂陷后期沉积地层厚度适宜,烃源岩恰处于成熟阶段,这2个阶段较好的匹配形成了优质烃源岩。Kerio和Turkana盆地2次火山事件形成中深湖沉积环境,但是持续时间短,分布面积较小,同时强烈的火山喷发使得中深湖相沉积中凝灰岩含量很高,烃源岩厚度仅为20~50m。烃源岩厚度薄是Kerio和Turkana盆地暂无发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湄公盆地的形成是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发生伸展作用的结果。其构造演化上总体可以分为基底形成、裂谷初期及其裂谷期、热沉降阶段Ⅰ和热沉降阶段Ⅱ共4个阶段;盆地基底中发育大量断裂构造,从断裂的走向来看可以分为4组:NE、NEE、NW和NWW走向;盆地的地温梯度值为32℃/km;发育中中新世和大约5Ma前后两次玄武质火山活动。湄公盆地基底由晚中生代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基底之上从始新统一直到第四系均有发育。盆地古近纪期间的沉积作用处于开阔海的状态,沉积物主要通过湄公河供给,沉积物厚度较大;中中新世期间,以河流-湖相浊积岩-滨、浅湖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厚度较大,主体超过2000m,沉积中心——白虎油田附近沉积厚度超过4000m;晚中新世-第四纪期间,以海相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厚度明显减薄,主体在1500m左右,最大沉积厚度为3000m。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盆地位于长江口以北及山东半岛之南的黄海大陆架上(见图1).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自1968年以来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南黄海广泛地进行了综合地球物理普查工作,在部分构造上打了一批石油普查井.初步查明南黄海是一个大型的沉积盆地,并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坳陷,是陆地上苏北盆地的延伸部分.盆地内有一套7000多米的白垩-第三纪沉积,由于岩性和地质时代与苏北盆地相近,因此,海区的部分地层沿用了苏北的名称,如阜宁群、戴南组和三垛组,为了确定该区的地层时代及其地层划分与对比,对岩屑、岩芯进行了微体古生物研究.确定了钻遇地层的时代及介形类组合,并与中国东部地区新生代地层进行了对比.南黄海盆地新生代地层中介形类属种比较少,  相似文献   

9.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及其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东北部的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沙隆起、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等4个地质构造单元中,除发育巨厚新生代地层外,还发育并保留较厚的早白垩世和早侏罗世海相地层.这些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大角度倾斜、可连续追踪和中低频的反射层序.由叠加速度推算的层速度为4.3-5.0km·s-1.这些中生代地层具坳陷型沉积特征而与新生代断陷型充填式沉积明显不同,残存厚度约4 000-5 000m.东沙-澎湖-北港隆起带是中生代华南地块与南海地块的缝合拼接带.该拼接带显示为地壳增厚和高磁异常,古特提斯在此消亡.  相似文献   

10.
中建南盆地是位于南海西部陆缘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调查资料表明,盆地面积超过11×104km2,沉积厚度达8500m,局部构造发育,油气前景良好。在对盆地大量多道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解释的基础上,研究了盆地局部构造的圈闭类型、分布特征和发育史。盆地的局部构造主要分为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复合型圈闭。早期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伴生以张性为主的局部构造圈闭;晚期受走滑应力的改造,发育花状张扭或压扭性构造;特定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则造就了地层和复合型圈闭构造。  相似文献   

11.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红粘土地层,以陕县指望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为74.3m的指望剖面由上部厚34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厚40.3m的红粘土沉积组成,黄土为L24-L33的连续风尘沉积,下部红粘土为RS1-RS5的沉积。磁性地层研究显示:M/Ga界线位于33.8m处,黄土与红粘土界线之上20cm,Ga/Gi界线位于56.25m处的RS3中下部。该区红粘土近5Ma至2.6Ma的风尘沉积夹河湖相沉积。指望剖面的红粘土地层磁化率较黄土高原内部偏高,总体特征一致,说明近5Ma来东亚季风在区域演化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元谋盆地晚新生代地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川滇南北构造带中段晚新生代地质研究”项目,从选择最佳地质剖面入手,对元谋盆地茂易-马头山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地测量,编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作者对剖面的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重矿物和岩相古地理的主要特征了简要的总结;并对第四纪下限(N/Q界限)的各种标志进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元谋盆地第四纪下限为2.48MaB.P.左右,并对该盆地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作者认为过去对元谋盆地第四纪地层划  相似文献   

13.
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山西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山西组暗色泥页岩发育的地质背景、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以及钻井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山西组暗色泥页岩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沉积厚度达30~100m,其中在太康、鹿邑地区的平均厚度超过60m;有机质丰度中等—高(1.76%~4.16%),镜质体反射率适中,有机质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研究区山西组地层发育微孔隙、微裂缝等孔隙类型,储集性能较好。等温吸附实验测得暗色泥页岩吸附气含量平均为1.32m3/t,表明山西组暗色泥页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性较好。综合研究认为,南华北盆地二叠系山西组暗色泥页岩在荥阳—通许—太康—郸城一带分布厚度大,埋深适中,页岩气保存地质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对美国在采页岩气赋存场所的对比分析发现,页岩气主要分布在由阿巴拉契亚逆冲断裂带、沃希托(Ouachita)逆冲断裂带、拉腊米逆冲断裂带所围的前陆盆地中.究其原因,前陆盆地下部地层通常为厚度较大的富含有机质的克拉通时期的沉积,它为页岩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而前陆盆地的上部地层通常受后期冲断褶皱的挤压,由此引发的构造热事件为下部烃源岩的成熟和页岩层天然裂缝的产生提供了热力学条件.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的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主要烃源岩,其中,西南部泥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富、成熟度高等特点,与福特沃斯前陆盆地Barnett页岩相似,因此,推测鄂西前陆盆地西南部为页岩气赋存的有利场所,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万安盆地位于我国南海西南端,印支半岛的东南海域,它是一个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沉积了逾万米厚的地层,根据地震,钻井资料分析,把万安盆地新生代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第四系,广雅组,昆仑组,李准组,万安组及西卫群和人骏群,探讨了各组,群的时代属性和特征,认为它们分别对应于第四纪,上新世,晚中新世,中中新世,早中新世渐新世-晚始新世和早,中始新世,缺失古新世地层,同时认为西卫群和万安组是万安盆地的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是盆地模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反演盆地埋藏史和热史的前提条件。物质平衡法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方法获得的地层物性资料来恢复地层剥蚀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上下相邻地层的物性差别判断接触关系,在被剥蚀地层的顶部加入一厚度为H、岩性与残留部分相同的一段地层,使上下地层界面的物性差得到弥补,最后利用物质平衡原理得到初始沉积时的被剥蚀量。根据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物质平衡计算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使模型的计算更加准确、高效。基于物质平衡法模拟计算了南堡凹陷东营组地层的剥蚀厚度,计算出高35井、高62井、柳4井和柳13井东营组地层剥蚀厚度分别为486、466、573、634m。模拟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表明,物质平衡法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是可行和有效的,与传统方法相比,物质平衡法所需要的物性资料较容易获取,适用于各个勘探阶段开展地层剥蚀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万安盆地是位于我国南沙海域西南的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面积约8.5*10^4km^2。其中,西卫群为介于地震剖面T4-T5间的一套地层,时代为晚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西卫群厚度变化较大,沉积最厚度处可达4000m之多,而局部区域却基本没有发育西卫群地层。西卫群沉积时期,万安盆地存在三个明显的沉积中心,分别位于北部坳的西南沙海域西南的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部坳陷的西北和东部坳陷的西南。西卫群在地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东非裂谷西支Albertine盆地勘探获得突破,使该区成为研究和勘探的热点地区。Rukwa盆地作为东非裂谷系中沉积厚度最大的盆地,勘探程度很低。盆地为半地堑结构,位于Tanganyika-Rukwa-Malawi剪切带上,具有走滑拉分的性质。发育二叠系—三叠系Karoo地层、白垩系—古近系Red Sandstone和上新统—更新统Lake Beds三大套地层,沉积地层总厚度最大可达11km,且横向变化很大。盆地内发育Karoo煤层或黑色页岩和Lake Beds湖相泥岩2套潜在的烃源岩。盆地东南部地层埋深大,具备较好储盖组合条件,断层发育,圈闭和油气运移条件较好,推测为有利勘探区。烃源是盆地勘探最主要的地质风险。  相似文献   

19.
岩石生热率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本文根据自然伽马与岩石生热率的关系,利用盆地4口钻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出桑托斯盆地主要岩石或矿物及地层的生热率。本文统计了2964个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值,主要岩石或矿物的生热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泥岩、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硬石膏和盐岩;盆地地层的生热率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生热率体现出受控于岩性变化的特征。以S1井为例,根据岩石生热率和热流的关系,计算出盆地中各个组的生热率,Marambaia组、Itajai-Acu组、Itanhaem组、Ariri组、Guaratiba群、Camboriu组生热率分别是1.36±0.16μW/m3、1.52±0.15μW/m3、1.30±0.3μW/m3、0.46±0.18μW/m3、0.64±0.23μW/m3、0.37±0.07μW/m3,盆地沉积地层产生的热量占表层大地热流的13.62%,因此沉积地层具有一定的产热潜力,对区域有机质的成熟度有一定的影响。建立了岩石圈分层生热模型,其中地壳热流贡献为15.38mW/m2,占表层大地热流的30.76%,地幔热流贡献值为34.62mW/m2,地壳和地幔的热流比例为0.44,具有“冷壳热幔”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尖峰北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南部,是一个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发育了A、B、C、D、E5套地震层序;盆地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平面上断裂展布方向主要有NE向、近EW向和NW向三组,断裂可分为正断层及平移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古新世—始新世为盆地形成时期即断陷阶段,盆地内部充填了大量河湖相沉积。渐新世—中中新世为盆地发展期即坳陷阶段,盆地沉积类型由陆相逐步过渡到海陆过渡相和海相。中中新世末期,盆地相对隆升,部分地区遭受剥蚀。晚中新世—全新世为区域沉降阶段,盆地及其围区以稳定的浅海-半深海相沉积为主。盆地早期河湖相、三角洲相沉积分布范围较广,最大沉积厚度超过4500m,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盆地储盖条件良好,油气运移条件良好;尖峰北盆地具备较好的油气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