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第四纪大陆海侵层磁性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磁性地层学是一门近年来新兴的学科.由于地磁极性变化具有全球性和同时性,这就提供了在地层形成过程中可将剩余磁性的极性变化,作为标准来进行地层对比.我国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的工作是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的,在解决第四纪下限、第四纪地层的分层和时代、第四纪海侵层的对比和年代、古人类化石的年代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得出早更新世泥河湾组地层年代为距今140—307万年左右,元谋组地层为距今150—315万年左右.北京顺 5孔中最早一次海侵的时代为距今 235万年左右.“元谋人”年代为170万年左右,“兰田人”年代为80万年左右.笔者曾  相似文献   

2.
1969年考克斯(Cox)根据世界各地一些火山熔岩样品的古地磁学研究资料以及相应岩层的同位素年龄资料,编制了450万年以来的地磁极性年表.他把450万年以来的地质时期分为正、反向磁极性交替变化的四个极性世(布伦赫斯正极性世、松山反极性世、高斯正极性世和吉尔伯特反极性世),又确定了其中的9个极性事件在地磁极性年表中的位置.地质学家们把这个地磁极性年表作为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依据.尽管各国地质学家对于第四纪与第三纪的分界线究竞是放在186万年或者是置于243万年等等的意见尚不一致,但是现有的几种  相似文献   

3.
对渤海湾西岸孔深503.22m的CH500孔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基于377个交变退磁样品分离出的特征剩磁,建立了钻孔的磁性地层,并与标准极性年表相对比,确定了极性时和极性亚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孔年代地层划分及其区域构造意义。结果表明:本钻孔B/M界限深度119.5m,M/G界限深度为359.1m,钻孔底部位于C2An.2r内,其年龄应小于3.33 Ma。通过与渤海湾西北岸的其他钻孔对比,发现各钻孔的B/M界限深度和M/G界限深度存在较大的不同,反映了不同的级次构造单元地层厚度的差异。这一研究为该钻孔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标尺,为渤海湾西岸第四系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东亚和东南亚第四系对比中,有关的几条界限,本文建议如后。采用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作为本区海相第四系的下界,其位置大致在古地磁Olduvai亚时的下界,时间约为距今1.9Ma。在南中国海、东海及沿岸地区,发现了以G.truncatulinoides的初现位为代表的一系列有意义的生物事件,如Pulleniatina finalis的初现位,Globigerinoides obliquus和Globoquadrina altispira的灭绝位,以及Globorotalia menardii和Pulleniatina obliquloculata壳体旋向的变化。此界限在东亚和东南亚也是相当稳定的。在陆相地层中,以泥河湾组为代表,狭义的泥河湾动物群(相当于晚维拉方动物群)所在地层的底界,其古地磁位置为Olduvai亚时的底界。以此作为陆相第四系的下界,与上述海相第四系底界一致。 以古地磁布容/松山界线作为中更新世和早更新世的界限,其年代为0.73MaB.P.。中国中更新世的标准地层周口店组,其底界恰为布容/松山的转换面,北京猿人的年代为0.60—0.23MaB.P.。在洛川黄土剖面上,布容/松山界线为古土壤S_7的底界。雷琼地区中更新统下部的北海组的底界也是布容/松山界线,所产的玻璃陨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0.687—0.733MaB.P.。在黄海,布容/松山界线是第Ⅶ海侵层的顶界。通过岩石地层标志,以及动物群、古人  相似文献   

5.
对渤海南岸黄河三角洲地区200.30m的YRD-1101钻孔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沉积物中主要载磁矿物是碎屑磁铁矿,部分样品含有少量铁硫化物和赤铁矿;古地磁学研究结果揭示了早、中更新世界线即布容(Brunhes)正极性时/松山(Matuyama)负极性时界限(B/M)位于该钻孔123.33m处,同时,发现在松山负极性时记录了不完整的奥尔杜威(Olduvai)正极性亚时(191.78~200.30m);根据沉积速率推测该孔底部200.30m的年代为1.885Ma。这一研究为该钻孔提供了可靠的年代标尺,为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第四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海柴达木盆地第四纪下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青海柴达木盆地9个钻孔岩心的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微体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岩相学、新构造运动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本文认为,青海柴达木盆地大约在2.48Ma B.P.前后,曾发生一系列的环境变化,可以用2.48Ma B.P.为第四纪下限。这一见解与中国其它地区工作结果是一致的。这一环境剧变的原因,应当归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往文献中所谓3.00Ma B.P.的第四纪下限,当是更早的构造运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雷琼地区湛江组、北海组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雷琼地区几个剖面的北海组、湛江组地层及其火山熔岩夹层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对这些火山岩夹层还进行了K-Ar同位素年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湛江组地层的剩余磁性以反极性为主,其磁性序列特征类似于松山反极性时中、晚期的地磁场特征;火山岩夹层的剩余磁性特征以及它们的K-Ar同位素年代测定值则肯定了这些火山岩生成于松山反极性时中、晚期。北海组地层岩石剩余磁性表明,其生成于松山反极性时末期至布容正极性时早期。由古地磁和岩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了湛江组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北海组地层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8.
北冰洋第四纪海洋变化记录在北冰洋诺斯温德和门德列夫海岭水深1089—1909m处获得的4个沉积岩心提供了回溯到松山反极性时的海洋学记录.对底栖有孔虫的分析揭示,从上部松山反极性时带至布容正极性时带存在4个明显的生物组合带:Bolivinaarctic...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古地磁学是一门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年轻学科.由于它在地质、地球物理等学科研究中作出卓越的贡献,引起地学界的极大重视,同时也带动了学科本身的迅速发展.磁性地层学是在地层学和年代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火山岩和沉积物序列中所记录的地球磁场和岩石单元磁性特征的一系列磁极性变化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层研究方法.自1969年英国占地磁学家A·考克斯制定的最近450万年以来地磁极性变化的时间表以来,由于K-Ar法年龄测定的精度和古地磁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磁性地层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七十年代初期,我们开始对中国第四纪磁性地层进行研究.通过多年工作,为解决中国第四系的划分和对比;第四纪下限;黄土时代;古人类化石年龄;第四纪冰期和海侵时代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为防治黄土土壤侵蚀和治理黄河,本文根据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热释光法),并结合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等方法,对河南省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的陆沉积黄土进行分析。将区内黄土划分为上更新统黄土(Q3^eol)、中更新统黄土(Q2^eol)、下更新统黄土(Q1^eol)。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黄土,其岩性、结构、古地磁特性以及古土壤层数等有明显的差异。此外,不同时期黄土所含的值物孢粉组合特征亦不相同,从而反映了更新世冷暖交替的古气候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1.
邙山黄土地层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邙山黄土位于郑州西北方向约25km的黄河南岸,以赵下峪剖面最为典型。在野外地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磁性地层、磁化率和粒度测量结果,对赵下峪剖面进行了重新划分。该剖面总厚度为172m,出露地层为全新世古土壤S0到第11层古土壤S11。磁性地层测量结果显示,B/M界限位于L8底部(149.3m深处),与黄土高原内部及南部极性转换带的位置基本一致,证明了野外地层划分结果的正确性。剖面磁化率和粒度曲线与黄土高原其他剖面的对比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本次地层划分的准确性。赵下峪剖面97m以上的地层包括S2、L2、S1、L1和SO,其中97~87m之间的古土壤层为S2,而不是前人认为的S1。赵下峪剖面与黄土高原其他剖面对比还发现,邙山黄土自S2发育以来,粒度和沉积速率同时变大,是由于黄河在此时期贯通三门峡段基岩山地,古三门湖水外泄,在三门峡以东形成冲积扇和三角洲,成为邙山黄土沉积的新物源。  相似文献   

12.
上新世——早更新世青藏高原北缘隆升的磁性地层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新疆叶城剖面西域砾岩及下伏第三纪地层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 ,西域砾岩的沉积时代为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 ,磁性地层年龄为 3.5至 <1.8Ma。阿图什组沉积于早上新世 ,古地磁年龄为 4 .6~ 3.5 Ma。阿图什组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砾岩 ,为河流相及冲积扇前缘相。西域砾岩以厚层砾岩为主夹风成粉砂岩 ,为典型洪积—冲积扇堆积。西域砾岩的沉积反映了青藏高原北缘晚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强烈的隆起和剥蚀  相似文献   

13.
MagnetostratigraphyofcoastalloessofDalian,ChinaanditspaleoclimaticsignificanceLiPeiying;LiuBaozhu;LiuLejunandZhouMoqingAbstra...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工农经济区,对其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对于了解该区水文工程地质、河口海岸演变和土地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对该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年代地层学上的依据,我们先后对和桥、梅捻、正仪、祝塘、吴江、北坎、常州、江都八个地方钻孔的沉积岩芯进行了古地磁的研究,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初步建立了本区的古地磁极性变化年表。  相似文献   

15.
秦岭黄土-古土壤发育时的植被与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自凤州和商州两地黄土剖面中65组孢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层中的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古土壤层中者为高,而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古土壤层中者为低。从孢粉组合来看,秦岭黄土堆积时的植被一般为森林草原型原森林型,气候较寒冷但偏湿,古土壤发育时的植被一般为夏绿阔叶林型,反映出暖温带气候。显而易见,无论是黄土堆积时期还是古土壤发育时期,秦岭山地的气候都较黄土高原地区湿热。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太平洋中部5个长柱状岩心古地磁样品的测量分析,对区内早中新世以来的松散沉积层进行了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确定了各孔研究深度内沉积层的时代,认识到太平洋中部新世以来主要有两个沉积时期和两个沉积间断时期。第一沉积期分别到早中新世末或中中新世初停止沉积,为主沉积期,沉积了岩心的大部分。从晚上新世或第四纪初开始沉积到第四纪中晚期停止沉积的是第二沉积期,从早中新世末或中中新世初至早上新世或第四纪初为主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黄土标准剖面———洛川黄土剖面之下的上新世红黏土进行了沉积特征和磁性地层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洛川红黏土堆积于约2.6~3.2 MaBP期间,从而确定世界惟一的黄土类地质公园的风尘开始堆积的年代约为3.2 MaBP。古气候替代性指标磁化率和粒度的分析表明,洛川风尘堆积序列记录了上新世到第四纪古气候的重大转型。  相似文献   

18.
华南沿海B/M界线附近的群发地质事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距今0.7Ma的B/M古地磁极性界线附近,华南沿海发生了一系列地质事件,其中包括火山喷发、断裂、褶皱、不整合、侵蚀、玻璃陨石撒落及气候突变事件。这种突发性的事件群是受地球星体运动统一控制的,并具有某种周期性,可与中国北方和其他大陆对比。文中提出了新灾变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东菲律宾海柱样沉积物的磁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菲律宾海帕里西维拉海盆西侧F090102柱样进行了系统的古地磁和岩石磁学研究,测量了天然剩磁倾角、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T曲线等磁学参数,进行了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识别出松山反极性时内的贾拉米洛和奥都维正极性亚时。对磁学参数及其有关比值的研究发现,岩心磁性矿物以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可能含有一定的钛磁铁矿。磁性矿物主要是陆源碎屑成因,岩心底段受到海底火山作用的影响。根据磁学参数随深度的变化将岩心分为3段,各段反映了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