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S-100的体系结构和若干重要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100海道测量数据空间标准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为适应海道测量信息标准化新要求而开发的海道测量空间数据标准。着重介绍了S-100作为S-57替代标准的新特质,对其具体内容与ISO 19100系列标准做了对照,介绍了两者的关系。S-100通过采用崭新的标准化理念,实现完全与国际主流地理空间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2.
Shape格式海图数据向S-57格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介绍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IHO-57)数据生产的国内外现状,通过对S-57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的深入研究和大量实验,实现了S-57数据的解译与生成,完成了Shape数据与S-57的格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发布第6版国际海道测量标准(S-44)后,通过翻译S-44第6版的标准内容,搜集S-44第6版制定过程中的相关会议材料,结合参加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海道测量标准和服务委员会会议的收获,阐述了S-44第6版的修订过程和主要内容,研究分析了S-44第6版海道测量标准的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比S-44第5版内容,梳理了第6版海道测量标准的主要变化,并说明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下一步工作动态。旨在加强我国对第6版国际海道测量标准的学习研究和推广应用,以便今后更好的组织开展我国的海道测量工作,为修订我国的《海道测量规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IHOS-100在电子航海E-Navigation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航海安全与效率,IMO提出了电子航海E-Navigation(E-Nav)战略;S-100作为新的国际海道测量数据模型,被IMO采纳为E-Nav的数据获取与服务提供技术框架。探析了S-100为E-Nav提供统一公共数据结构、信息注册器以及各类数据生产的具体规范与标准,同时对我国开展基于S-100的E-Nav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IHO S-100地理信息注册器的结构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100支持基于ISO19135地理信息项注册程序标准构成的注册器,S-100注册器使得海道测量数据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介绍了S-100地理信息注册器和注册集的结构和管理角色,以及其管理操作责任和程序.  相似文献   

6.
利用ARC/lNFO建立S-57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数字海图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发展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在世界范围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业化数字海图产品的重要前提。S-57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颁布的国际通用的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该标准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用来进行数字海图数据的传输。本文介绍了海图数据库建设中对S-57的一些研究情况,提出了如何利用ARC/INFO)平台建立S-57数据体系的参考模式,并对未来电子航海图(ENC)生产和质量检测流程的建立模式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电子航海图标准S-101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 《海洋测绘》2013,33(1):72-75
S-101是基于通用海道测量数据模型建立的新一代电子航海图产品规范,遵循了S-100规定的产品规范建立原则和方法,实现了对电子海图特定应用的准确技术描述。在与S-57标准兼容性、数据内容和结构、数据编码和数据分发/保护等四个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该规范仍处于开发阶段,探讨研究S-101的开发进展将有利于我国电子航海图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颁布的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S-57)3.0版为蓝本介绍了依据该标准制作电子航海图(ENC)产品的数据结构、更新机制、数据封装等内容及相关概念。  相似文献   

9.
基于不确定度的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采用不确定度理论对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已成为一个新热点。基于国际海道测量标准(S-44),分析了适用于海道测量数据处理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研究了多波束测深数据不确定度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分析与评定,为准确评估多波束测深数据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昭  缪锦根  梁佳  董玉磊 《海洋测绘》2021,(6):13-17,22
水深质量评估是航海中一个很重要的关注方向,置信区作为表征电子海图水深质量的主要指标,已在各国海道测量官方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亟需加强研究。对S-67《电子海图(ENC)中深度信息准确性航海者指南》内容做了梳理,分析介绍了国际海道测量界在水深质量评估可视化、从数据源设置CATZOC、S-44与S-67 CATZOC的协调,以及智能船舶与水深质量的应用等4个方面研究进展,从海道测量和海图制图标准层面,对我国ZOC赋值方法作了分析。通过探讨,期冀对我国海道测量的服务水平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电子航海图标准S-101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电子航海图(ENC)数据标准S-57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阐述了新一代ENC数据标准S-101的优势及在动态目录、图示表达、复杂属性、信息类型及数据集分类等结构方面的新特征;并进一步剖析了S-101在数据更新、要素信息表达、制图文本功能以及航海图种类等其他方面的特征,最后分析了S-101产品规范对不同用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S-121标准是基于IHO S-100标准建立的关于海洋界限和边界的产品规范,发布官方S-121产品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有效手段。为促进我国官方S-121产品的生产,从数据结构、几何模型、应用模式、要素目录、编码等方面分析了S-121的数据模型,介绍了S-121产品国际生产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数据处理流程,论证了在我国开展官方S-121产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S-121标准的局限性和国内能力建设情况,总结出了在我国开展S-121产品生产会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开展官方S-121产品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海洋上部混合层(UML)存在为基础,建立了考虑UML深度变化的二维层模式。探讨有限区域的短期海表温(SST)业务数值预报模式。预报方程有三:低频流(黑潮及其分支)的无幅散化余流方程组、动力预报方程和模式物理学方程。本模式用于3~5d的SST预报,同时也给出UML平均漂流的预报。指出在大风状况下的降温,UML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并与UML为平底时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陈长林  翟京生  陆毅  陈成 《海洋测绘》2010,(Z1):121-125
S-100 是海洋测绘地理空间数据新的国际标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该标准出现时间不长,并且抽象难以理解,为此,在深入学习 ISO 19100 系列标准、IHO 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 S-100 进行了分析总结。 首先指出了 S-57 存在的问题,分析了 S-100 的主要优点;对 S-100 标准中涉及但并未解释清楚的一些重要 ISO 术语进行了阐释;分析了该标准的总体框架结构;对标准中的注册机制、坐标参照系、数据模型、元数据和产品规范等五大关键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 S-100 对我国海洋测绘研究和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套性能完善的ECDIS为航海人员提供及时的助航信息,提高航海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增强船舶航行安全。从ECDIS适应新特性、数据装载显示、标准制定、与E-NAV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S-100标准对ECDIS的发展影响,并对目前基于S-100的ECDIS测试情况进行了说明,最后,分析了基于S-100的ECDIS系统用户适用性情况。  相似文献   

16.
超微型浮游植物是海洋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吸收的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另一部分以荧光或热的形式耗散.本文利用调制叶绿素荧光仪(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测定2株海洋超微型真核藻:细小微胞藻(Micromonas pusilla)和梨形脂金藻(Pinguiochrysis pyriformis)在不同光强下的叶绿素荧光和快速光曲线.结果表明细小微胞藻和梨形脂金藻在不同光强下的光系统II(PS II)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分别为0.572-0.634和0.624-0.426;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分别为61.58-163.56和76.69-143.17μmol/m2·s-1;半饱和光强(Ik)分别为212.37-946.00和307.44-671.28μmol·m-2·s-1;光能利用效率(α)分别为0.29-0.17和0.25-0.21.细小微胞藻和梨形脂金藻分别属于高光型和低光型的超微型浮游植物,光照条件会显著影响超微型浮游植物的光合特性,但不同类型的超微型浮游植物的光合特性对光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台湾岛地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交界处,台风、东北季风等所引起的海洋灾害频繁,所以建立完备的海洋水文观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台湾自主建置完成的近海水文观测体系由资料浮标站、观测桩、潮位站、岸边气象站、雷达测波站等多种近海水文观测系统构建组成;同时,为确保观测体系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还建立了数据品质管理系统和标准化作业模式。在近海水文观测数据的分析方面,尝试应用新的数学分析方法,如通过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方法探讨风暴潮水位变化,利用小波转换从雷达观测影像中分析近岸波浪信息,以及发展数据同化技术将观测数据应用于作业化波浪现报、预报模式。此外,近海水文观测体系在社会应用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