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14)C、~(230)Th/~(234)U和电子自旋共振(ESR)等多种测年方法对西沙群岛珊瑚礁的年龄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测年方法得到的年龄差别很大。应用不同测年方法的原理对年龄进行了解析,结合珊瑚礁的矿物组成,推算出石岛珊瑚礁样品的原生珊瑚形成时间约为30 000 aBP;在6 000~7 000 aBP,随着海平面的下降,珊瑚矿物组分开始发生变化,并在约5 000 aBP通过碳酸盐胶结形成较为致密的珊瑚礁。本研究解释了测年方法不同得出的年龄不一致的问题,为今后珊瑚礁测年研究提供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黄麒 《海洋与湖沼》1992,23(5):492-497
讨论了~936)Cl的成因、~(36)Cl断代法的原理及测试方法。自1987年以来,应用该方法测得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湖和大浪滩湖石盐的沉积年龄,并与~(14)C,~(230)Th和古地磁测年法所测得的年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均在误差(1δ)范围内相吻合,表明石盐的~(36)Cl断代法是可行的,获得的年龄数据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14C法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祺 《海洋科学》1982,6(6):51-55
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有好几种方法,如测氧法、叶绿素法、磷酸盐法、颗粒计算法、测氚法和放射性碳-14法等。但就方法的灵敏度、准确性而言,用~(14)C法测定水域初级生产力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尤其是用来进行大洋初级生产力的调查更显出其优越性。因此,用~(14)C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鹿回头造礁珊瑚的14C年代及珊瑚礁的发育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2年7月沿鹿回头珊瑚礁坪断面方向,在原生滨珊瑚(Porites)礁表面进行系统采样,并进行C测年和年代校正,初步划分出全新世以来珊瑚礁演化的5个阶段珊瑚礁繁盛期(7 300-6000cal.aBP)、珊瑚礁发育停滞期Ⅰ(6 000-4 800cal.aBP)、珊瑚礁发展期(4 800-3000 cal.aBP)、珊瑚礁发育停滞期Ⅱ(3 000-1000 cal.aBP)和现代珊瑚礁发育期(1 000cal.aBP以来).鹿回头珊瑚礁在7 300-000cal.aBP处于发育的繁盛期,己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后来不同时期珊瑚礁是在此时期形成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并在鹿回头半岛两侧向外发展,现代珊瑚礁则发育于全新世珊瑚礁的外礁坪或礁前斜坡带.  相似文献   

5.
通过2002年7月沿鹿同头珊瑚礁坪断面方向,在原生滨珊瑚(Porites)礁表面进行系统采样,并进行^14C测年和年代校正,初步划分出全新世以来珊瑚礁演化的5个阶段:珊瑚礁繁盛期(7300-6000cal.aBP)、珊瑚礁发育停滞期Ⅰ(6000-4800cal.aBP)、珊瑚礁发展期(4800-3000cal.aBP)、珊瑚礁发育停滞期Ⅱ(3000-1000cal.aBP)和现代珊瑚礁发育期(1000cal.aBP以来)。鹿回头珊瑚礁在7300-6000cal.aBP处于发育的繁盛期,已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后来不同时期珊瑚礁是在此时期形成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并存鹿同头半岛两侧向外发展,现代珊瑚礁则发育于全新世珊瑚礁的外礁坪或礁前斜坡带。  相似文献   

6.
运用铀系定年法首次对南水1井珊瑚礁岩心中的两个层位进行测年,结果与~(14)C测年一致,证实在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间存在沉积间断面。  相似文献   

7.
余家栋 《海洋科学》1987,11(4):14-17
文中提出了要使~14C年龄测量误差为极小的数据处理方法。它以测年误差公式根号内的表达式为口标函数,从仪器同定了的甄别阈窗口开始搜索,寻找最佳窗口,求得最小误差下的优化计数。这种方法对扩大年代测定范围是有好处的。需要指出的是它采用直接法优化,数值计算必须由计算机来完成。  相似文献   

8.
海泥和土壤中~(137)Cs的浸取,通常采用HCl或NH_4Ac溶液。这些方法的缺点是,时间长,浸取率低,并且需要人工或机械搅拌,比较烦琐。我们运用6NHCl回流浸取方法,对海泥和土壤中的~(137)Cs作了浸取试验。共结果表明,该方法适于大量样品的测  相似文献   

9.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边缘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复合体。最近运用磁性地层学和锶同位素测年方法对珊瑚取心进行研究,估计珊瑚礁中央的年龄为(600±280)ka,比布容—松山磁性倒转期(780ka)还年轻。这些结果支持以前依据ODP133航次的地层、同位素和地震数据得出的大堡礁相对年轻(晚更新世)的结论。从ODP133航次的沉积物得到的所有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表明其δ18O值在晚更新世有所下降,记录了700~300ka之间温度上升了4~6℃。现代热带珊瑚礁生长需要的最低温度为18℃,在海面温度达到24℃以前珊瑚礁的生长速度都是非…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维持自身或其他生态系统健康,并直接或间接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客观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对实现珊瑚礁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梳理归纳了生态系统功能的概念内涵,分析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的产生机制;初步构建了基于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指数(coral reef ecosystem function index,CREFI)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方法;并以徐闻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2006年和2016年调查数据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徐闻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2016年的CREFI高于2006年,主要是由于珊瑚礁的死亡率有所降低和食草性鱼类种数明显增加;CREFI具有清晰的应用目标和理论框架,评价结果能清晰地反映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的时空差异,较好地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可作为一种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定量评价模型,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沙群岛永暑礁7个表层礁坪原生块状珊瑚的高精度TIMS U-Th和12个常规^14C测年结果表明,永暑礁表层礁坪形成于现代,与钻探研究结果吻合。全新世永暑礁系从约7300aBP开始,以现代礁坪面以下17m左右的晚更新世礁灰岩为基底连续发育至今,因此,与南海周边地区的珊瑚礁不同,南沙群岛珊瑚礁的表层块状珊瑚不能够提供全新世高海平面的证据。由于现代珊瑚礁的堆积速率大于地壳沉降速率,可能会形成更多的灰沙洲或灰沙岛。  相似文献   

12.
Late Quaternary coral reefs have developed on the southwestern Australian margin, which has otherwise been characterised by cool-water carbonates since the Eocene. The Houtman Abrolhos coral reefs are at the limits of existence, extending,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Leeuwin Current, a poleward-flowing, warm water stream, into a region dominated by more temperate communities. Coring in the Easter Group reefs, supported by high precision dating, by both U/Th TIMS and 14C methods, has shown vigorous coral growth, with reefs over 26 m thick in the Holocene and over 15 m thick in the Last Interglacial. Each of the three Abrolhos platforms consists of a central platform composed of Last Interglacial reefs, about which windward and leeward Holocene reefs developed asymmetrically. Reef, peritidal and eolian facies comprise the emergent Last Interglacial limestones which are extensively calcretized, with reef facies up to 5 m above MSL. The Last Interglacial high stand lasted for at least 10 ka from 130 to 120 ka, and possibly 15 ka, from 132 to 117 ka. Holocene reef facies are also emergent by 0.5 m, and are overlain by peritidal and storm ridge facies in an upward-shallowing sequence. Windward (10 m thick) and leeward (26 m thick) Holocene reefs in the Easter Group show contrasting lithofacies. The wave-exposed windward reefs consist of a slow-growing association of coralline algal bindstones and coral framestones, whereas fast-growing coral framestones dominate the more protected leeward reefs. The leeward reefs commenced growth 10,000 years ago and grew to the present sea level by 6500 years ago, generating Holocene constructional topography consisting of ‘blue-hole’ terrain in the leeward parts of the platforms.  相似文献   

13.
三沙永乐龙洞深度在300m左右,是目前全球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但是对其性质和成因了解极其有限。本研究使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AMS14C测年等分析测试方法对采自不同深度的洞壁礁体的矿物物相、元素含量和形成年代进行了测定,探讨了洞壁性质和龙洞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三沙永乐龙洞洞内侧壁矿物均属于碳酸盐矿物,包括文石、高镁方解石和低镁方解石,平均含量分别为49.0%、46.6%、14.3%,它们主要来自钙质生物碎屑;洞内侧壁的主要元素是Ca、Mg、Sr,平均含量分别为36.8%、0.98%、0.48%。三沙永乐龙洞是一个复合体,17m以上岩石年龄晚于7.5cal kaBP,是全新世海平面上升时期形成的现代珊瑚礁体,没有经历过海平面下降引起的成岩作用; 17—35m岩石形成时代早于25cal ka BP,是经历了大气淡水成岩作用的晚更新世喀斯特溶洞,且在高海平面时期于17—23m以浅的空间内广泛发育洞内珊瑚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海南岛南部全新世以来以沉降活动为主要特征,鹿回头珊瑚礁能够反映全新世以来的海平面变化,鹿回头岸礁礁坪面上的原生珊瑚礁是全新世高海平面时期的产物。全新世以来南海北部至少存在过 4 期相对高海平面阶段:7300~6000、4800~4700、4300~4200和3100~2900cal.aBP。其中 7300~6000aBP 是整个全新世最高海平面时期,也是鹿回头珊瑚礁发育的繁盛期,基本形成了现代珊瑚礁的地貌格局,后来不同时期发育的珊瑚礁是在此时期形成的礁塘或礁坑等低洼地中形成,并在鹿回头半岛两侧向外发展,现代珊瑚礁则发育于全新世珊瑚礁的外礁坪和礁前斜坡带。另外,鹿回头珊瑚礁反映的南海北部全新世高海平面时间与南海其他地区高海平面时间可以衔接或对应,说明南海地区全新世高海平面具有全球背景,至少在南海是一致的,且与气候变暖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5.
高纬度珊瑚栖息地能否成为气候变暖背景下热带珊瑚物种的“避难所”仍不明确, 南海北部的相关研究更是稀少。本文以取自涠洲岛的2根珊瑚礁沉积岩心为研究对象, 通过U-Th定年、沉积组分分析以及珊瑚种属鉴定等方法, 探讨近千年以来珊瑚礁的发育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发现, Core1(石螺口)岩心沉积的3个快速堆积阶段分别与罗马暖期、中世纪暖期和现代暖期大致对应; 而2个缓慢堆积阶段则分别与黑暗时代冷期和小冰期大致对应, 证实了温暖的气候对珊瑚礁发育有促进作用, 而寒冷的气候则不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此外, 现代强烈的人为干扰可能也导致了涠洲岛珊瑚礁的迅速退化。Core2(南湾)中陆源沉积含量高, 珊瑚年龄主要集中在800AD—950AD和现代这两个时间段内, 其原因可能与环境变化、风暴作用及湾内现代珊瑚分布特征有关。通过对比这两个站位的珊瑚礁沉积特征, 本文进一步提出“完全避难所”和“非完全避难所”的概念, 揭示涠洲岛珊瑚可能同时具有低纬度热带珊瑚礁和高纬度珊瑚群落这两种发育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南沙群岛珊瑚礁岩体结构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礁是发育于海洋环境之中、由造礁珊瑚和生物历经生物和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体,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在南沙群岛珊瑚礁体上,水动力作用和沉积类型、地形地貌都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因而岩体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亦具有分带性。在珊瑚礁海洋水动力环境分带的基础上.研究了南沙群岛珊瑚礁的剖面结构、内部结构和浅地层结构特征以及工程地质分层和岩性,将珊瑚礁岩体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和5个工程地质相带,并对各分带的工程特性及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隆升与西沙珊瑚礁沉积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隆升与西沙珊瑚礁沉积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由于地壳均衡作用,青藏高原挤压隆升,南海基底扩张沉降,且青藏高原隆升与西沙基底沉降呈正相关,从而导致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幅度与西沙珊瑚礁沉积厚度呈正相关,青藏高原隆升速率与西沙珊瑚礁沉积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nlsrDNA(nuclear large-subunit ribosomal DNA)及nssrDNA(nuclear small-subunit ribosomal DNA)的PCR-RFLP研究广东徐闻地区8科15属25种62个造礁石珊瑚样本的共生藻。结果表明,共生藻nlsrDNA的RsaI酶切基因型只存在一种,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nssrDNA的MobⅠ和TaqⅠ两种酶切都存在两种基因型。实验进一步通过PCR直接测序法得到62个造礁石珊瑚样品的共生藻ITS序列,与GenBank上的4种虫黄藻ITS序列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区的造礁石珊瑚共生两种不同种类(亚系群)的共生藻,分别为C1亚系群与C15亚系群共生藻,两个亚系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19。广东徐闻地区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多样性偏低,暗示该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可能较弱。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Cryptofaunal communities consist of the animals and plants living within dead coral.As a very large part of a coral reef is composed of dead coral,the biomasses of crypto-faunal communities on a reef must be significant.And as many of the cryptofaunal animalsreproduce at regular intervals,rates of turnover of the community are also high and thusa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productivity of coral reefs.Grassle(1973)collected a 4.7  相似文献   

20.
珊瑚礁的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其形成时周围海水的状况,能够反映古海洋、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然而珊瑚礁形成过程中及其形成后,容易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导致其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发生变化;因此,在对珊瑚礁的研究中,首先要识别出保存原始沉积特征的组分,并排除后期成岩改造的影响。以西沙群岛永兴岛的SSZK1珊瑚礁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层位的生物化石、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探索成岩作用对不同形成阶段矿物的改造。SSZK1井岩心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骨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两大类;岩心礁相碳酸盐岩沉积后主要受控于早期大气成岩作用,成岩层段揭示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和溶解作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的原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珊瑚礁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较为单一,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仅在局部的生物化石中保存了原始形成的文石。后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低Sr/Ca、低Sr、高Mg/Ca)和原始的生物化石(高Sr/Ca、高Sr、低Mg/Ca)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不同阶段的碳酸盐矿物受不同来源流体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