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吻鱼趣话     
顾名思义,因为接吻鱼会“接吻”,所以人们才给它们起了这个有趣的名字。接吻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感情交流,而对于鱼类来说,接吻为的是什么呢?接吻鱼是一种热带鱼,它们的故乡在东  相似文献   

2.
海水是无色、透明的。然而,为什么人们总是用“蔚蓝色”来描写和形容海洋呢?的确,当你乘坐飞机掠过海洋而向下俯瞰的时候,所见茫茫海面正是湛蓝碧绿。奇怪的是蓝色从何而来?如果你去做一个小小的实验,也许多少会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3.
自从6亿年前,硬骨胳生物出现在陆地上以来。生物大量灭绝的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已先后发生76次。过去5次的原因,人们可以归咎于冰河期的到来和陨石的冲撞等突发性事件和灾难。而第6次,也就是现在,祸根只能从人类自身的行为中去寻找了。  相似文献   

4.
如果有人问你:海水的盐度是多少?你怎样回答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大洋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为什么要称“大洋水”和“平均盐度”呢?因为盐度在各个不同的海域、海区是不同的、变化的,即使在同一海区的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水样中,盐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甚至有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人问你:海水的盐度是多少?你怎么回答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大洋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为什么要称“大洋水”和“平均”盐度”呢?因为海水的盐度在各个不同的海域、海区是不同的、变化的,即使在同一海区的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水样中,盐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甚至有人就同一地点、同一深度的海水在不同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称之为海蟹家族中,主要有梭子蟹、锯缘青蟹、蜘蛛蟹、和尚蟹、绒螯蟹、花(?)等300多种,可见它是个不小的家族。海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自古就是我国宴席上珍品之一。唐代诗人皮日休诗曰:“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可见,这一海洋两栖动物的横行霸道行为,连“海龙王”也不怕。海蟹为什么能横行呢?据科学家研究,海蟹的“横行”并不是出于自愿。海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海洋国土”?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5月15日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公约”)后,“海洋国土”一词频繁见诸于报端和各种新闻媒介。“海洋国土”这一概念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促使国人去了解海洋、感知海洋、关注海洋和热爱海洋。在人们学习和了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后,知道了我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还拥有一片广袤的“海洋国土”。那么,“什么是‘海洋国土’呢?”严格地说,“国土”就是一国的领土,“海洋国土”  相似文献   

8.
1999年12月31日24时,当午夜的钟声敲响之际,全世界迎来了一个崭新的21世纪。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是最先或最后进入21世纪的吗?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看一个著名的故事吧。1519年9月20日,探险家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开始了举世闻名的环球远行。他们的“维多利亚”号从西班牙港口出发后向西航行。历经海上狂风巨浪的艰辛考验,终于在第二年9月6日返回启航地。人们在庆祝他们凯旋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有趣的争论:“维多利亚”号的船员拿出航海日志,说他们的归航日期是9月5日,而迎接他们的人们却说:“今天是9月6日。”为什么船队向西航行环球一周,船上的日子会少一天呢?  相似文献   

9.
某电视台播出的少儿节目中,主持人正就“海狗”的话题侃侃而谈,而伴随出现在电视画面上却不是海狗,而是与之相似的海豹。它们的近亲海狮海象混为一谈的,也是屡见不鲜。怎样对这些动物做到明察秋毫,名副其实呢?那么,请读本文,您将——  相似文献   

10.
1997年,香港将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是全体国人的愿望,也是历史的必然。一时间,香港问题成了公众注目的热点。那么,作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现在香港内部的经济运转情况如何呢?香港回归后我们将面临哪些棘手的问题呢?我国在现阶段乃至将来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本刊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系列文章,解答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97年,香港将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回归是全体国人的愿望,也是历史的必然。一时间,香港问题成了公众注目的热点。那么,作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现在香港内部的经济运转情况如何呢?香港回归后我们将面临哪些棘手的问题呢?我国在现阶段乃至将来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本刊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了系列文章,解答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06,(6):M0003-M0003
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不断地闯入人们的视野。从公众的角度来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现在受到关注最多的是那些被“曝光”的案例。媒体也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用“曝光”的方式来提出各色破坏和污染环境的问题。而此类事情看多了之后,又难免让人担忧,所有这些被曝光的问题是否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公众的心理又会不会对此产生免疫?并且,我们的环境到底是在变得更好还是在继续恶化?环境由于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最为紧密,因此也特别引人注目。平时,我们很容易对身边小环境的污染,比如路旁烧烤、乱丢垃圾等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产生强烈的反感…  相似文献   

13.
胡婷 《海洋世界》2004,(10):45-46
提起海豚,大多数人们眼前浮现出的会是,大海中不断跃动的身影,但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够幸运地在野生环境中目睹这种“海洋精灵”的庐山真面目呢?北京海洋馆则为所有的普通人提供了这样一个亲自观察海豚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李兆龙 《海洋科学》1983,7(1):43-43
关于锰结核的生长速度,人们估计,它“以每年1000万吨的速率增长着”。但是,对于单块锰结核,其生长速度有多快呢?用放射性测定年龄的方法可以确定锰结核的年龄,从而推  相似文献   

15.
说来奇怪,我们把先人“茹毛饮血”的习惯视为时髦。作为一个医生,看到生吞活剥大嚼河海鲜的人们,一股阴云袭上心头。当你一饱“口福”之时,是否想到虫患之祸呢?“虫”从口入隐患多肺吸虫病肺吸虫多寄生于溪流中的螃蟹、淡水螺内,调查发现,约有18种蟹内寄生着肺吸虫的幼子——囊蚴,且多在鳌肢及胸部肌肉内。在北方,(虫刺)蛄也是肺吸虫囊蚴寄生之处。如吃了生蟹或半生不熟的河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欧洲舆论界沸沸扬扬,谈论的热点是海难再现人与“时空隧道”,特别是“泰坦尼克”号船长和女乘客的再现,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时光倒退到1912年4月15日,这是英国“泰坦尼克”号海轮遇难日。当时,这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超级游轮首航北美途中,不幸与一座大型漂浮的冰山相撞而沉没,致使1500多人失踪与死亡。80多年过去了,人们淡忘了。突然,“史密斯船长再现两周年秘闻”的消息醒目地出现在《太阳报》上,于是大报小报越炒越热。两名失踪者是如何再现的呢?1990年9月24  相似文献   

17.
红色的“Z”“我遇到了一起车祸。”莫里斯尽可能地做出轻描淡写的表情,“有惊无险。”萨拉的眼睛瞪大了:“噢,天哪!快告诉我,究竟是怎么回事?”莫里斯从口袋里掏出烟盒:“能抽支么?”“快说吧,抽十支也行。”莫里斯点上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道: “那是上周四的晚上,噢,不不,应该是星期五的凌晨。怎么说呢……我或许不该那个时候开车出去。”他看了萨拉一眼,萨拉也在看着他。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从对海上建筑物的施工实践中,人们早已注意到下面的事实,即堤前波动对堤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例如,当设计防波堤时必须考虑由堤前的波动而导致的水面升高,不然的话,就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不可想象的重大损失或者在建筑时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那么上述堤前波动的这种自然现象与堤前入射波的关系又是怎样呢?人们以往又是如何讨论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鱼在游泳时总是背部向上,而不是肚子朝上呢?你也许会说:“因为它知道太阳在上方呗。”可上方是什么方向?深水中的鱼根本见不到阳光,这又怎么来解释呢?科学家们曾在水族箱里做过试验:让光线仅从水箱的两侧射入,而不让光线从上面透入,结果发现鱼会斜着身子游泳,测一下角度,倾斜与垂直方向成45度。为什么它不把背朝上或完全朝向光源呢?原来上部的光被遮挡住,鱼认为有光的侧面是太阳的方向,就试图以背对着太阳;但同时还有另一个因素阻止它偏斜,就是重力在起作用。鱼类的平衡器官——耳石,对地球的重  相似文献   

20.
1963年4月10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距马萨诸塞州沿岸350千米处失事,艇上129人无一生还。那么谁是制造这场灾难的元凶呢? 它就是被人们称作“水下魔鬼”的内波! 凡见过海上风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凶猛的波涛、滔天的巨浪,但隐匿在海水内部的狂涛巨浪就鲜为人知了,因为它是看不见的波浪——内波。内波比海面波浪要大得多,一二十米高的内波还不算什么,超过1 00米也不称奇,在菲律宾苏禄海就测到过90米高的内波,在比斯开湾深层水中发现过振幅200米的内波。内波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们知道,在海洋表面发生的波浪,它的波动最大值是在海面,并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会消失。海面上的波浪,实际上就是出现在空气和海水这两层不同密度的流体分界面上的波动。当海水密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尤其是在海水出现上轻下重两层,在外力扰动下就会在两层海水的分界面上出现波动现象,于是就产生了内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