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映海 《海洋信息》2000,(3):12-13
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是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的下属机构之一,其任务是管理和传播美国本国和全球的环境资料,包括海洋环境资料。该中心现存资料档案中,有50多万份磁带、120万份缩微胶片和2亿篇记录,并有150年的可用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1966年3月,美国海洋学委员会海洋工程分会根据当时美国许多单位在单独研究数据浮标的情况,建议由海岸警卫队负责研究一下能否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浮标系统。该研究工作进行了一年半,1967年10月结束。同年11月,国家海洋资源与工程发展委员会根据研究结果,要求海岸警卫队负责浮标研究工作,因而成立了国家数据浮标规划处。1970年10月海洋大气局成立。浮标规划处转归海洋大气局领导。1971年改名为数据浮标处。隶属于大气局的海洋技术局。  相似文献   

3.
1 简介 EPIC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属下的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在收集和整理了一些早期的大型海洋科学观测数据,如EPOCS、TOGA、WOCE、CLIVAR,以及较为近期的大型科学项目的观测海洋学数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下属的国家海洋服务处(NOS)对遥感应用有很长的历史,负责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美国建议整合海洋观测系统,以便保持其在海洋监测和研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本文简述了该机构利用遥感方法在海岸带及海洋监测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国家调整人们在使用海洋环境、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它既是国家环境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海洋法律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并予以公布,于1983年3月1日起生效实施。该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对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实施十几年来,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加强了对海洋环保的领导和投人,有关…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洋大气局代表团访问海洋三所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代表团于2006年5月15~17日访问海洋三所,共同探讨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国南海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美国海洋大气局是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该项目自正式实施以来,在  相似文献   

7.
以环境和经济为目标的区域海洋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为实现环境友好过程,有必要从系统的角度考虑和研究海洋环境规划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区域海洋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这对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科学管海、依法治海和科技兴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区域海洋综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科学和空间信息为保证的更加综合、全面的海洋管理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下属的海岸服务中心(CSC)依靠目前开展的州一级的以网为基础的海洋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一个区域性模式,将有助于促进从个别海洋资源的分散管理向海洋生态系的综合管理转化。我国正在逐步实现海洋和海岸带的综合管理,尤其是区域海洋综合管理方面还需作许多努力。因此,吸取美国的经验将有益于提高我国的海洋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海洋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环境容量,但是海洋资源和环境容量都不是无限的,因此,及时地对海洋开发和保护状况进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一、美国的海洋战略评价制度 美国非常重视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评价工作。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设有海洋资源保护和评价办公室,在办公室内还专门设立了“战略评价处”。战略评价处的工作成果对海洋开发带  相似文献   

10.
全球增暖背景下更加频繁和持续的海洋热浪事件已经对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但对于海洋热浪的海气相互关系和对区域气候制作用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基于1982—2017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逐日最佳插值海表温度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资料,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等统计方法, 系统地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夏季海洋热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之相联系的海气关系。结果表明, 西北太平洋夏季海洋热浪日数和次数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第一模态在除黑潮和黑潮延伸区外的区域呈线性增加趋势, 第二模态则呈南北反向分布, 并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海洋热浪的最大强度、持续时间、累积强度第一模态也呈线性上升趋势, 最大强度和累积强度在高纬地区上升最多, 持续时间在黑潮和黑潮延伸区变化最明显。从海气关系的角度来看, 中低纬地区出现海洋热浪事件时, 海气之间主要表现为海洋对大气潜热感热通量的增加, 从而对周边区域大气环流产生影响; 而高纬度地区出现海洋热浪事件时, 海气之间则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以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1.
应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之邀请,以海洋仪器研究所副所长李允武同志为首的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仪器代表团一行六人于九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一日访问了美国。代表团在访美期间,参观了美国海气局工程保障处、工程发展处、浮标资料处、海  相似文献   

12.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是根据1992年由中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签署的国际条约正式成立的。该组织是一个区域性海洋科学组织,其目的是促进和协调对北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生物资源的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它的宗旨是研究该海域的海洋环境及其与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对全球天气和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更新的月度数据中发出了厄尔尼诺正式到来的公告。厄尔尼诺作为一种海洋大气现象,特征是太平洋东部靠近赤道的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预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至今年夏季的可能性约为50%~60%。这是自2010年春季以来首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由于本次厄尔尼诺强度并不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声学海平面测量中的操作经验(NOAAOperationalExperienceWithAcousticSeaLevelMeasurement)1引言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国家海洋局(NOAA─NOS)经过4年的设计和研制周期(Scher...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CCM3-ML耦合模式100 a积分模拟结果,依据对该模式结果中SSTA与海面风异常的最大协方差分析,证实的确存在北太平洋局地大气影响海洋和海洋"反馈"大气的主模态;指出通过局地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冬季马蹄型海温异常可以持续到夏季,冬季大气对马蹄形暖海温异常可能的响应为高压异常,春夏季对马蹄形暖海温异常可能的响应为低压异常。  相似文献   

16.
环境文化不单是环境与文化两个概念的简单相加.环境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环境优化的结晶和动力.把海洋环境问题纳入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确立海洋环境文化在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对解决目前海洋环境恶化的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建设海洋环境文化的意义、海洋环境文化建设与海洋环境保护等内容的阐述,对提倡国民海洋意识和教育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海海水的T-S特性点聚图及其简要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国家海洋数据中心收集的历史水文资料,绘出了南海海水T-S点聚图6幅,并作了简要说明和初步分析,以供南海物理海洋学研究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三月,中国海洋地质学会在上海召开了海洋环境、工程地质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石油工业部、国家海洋局和高等院校十余个单位二十余名代表,会议由杨启伦秘书长主持.地质矿产部赴美“海底不稳定性”考查组就美国有关海底灾害地质调查研究的情况作了重点介绍;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海上工程处的代表介绍了在渤海反承包石油井位工程地质调查的项目,要求和具体做法,并展示了调查报告样本;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综合研究大队的代表也就此项内容介绍了各自所做的工作,并出示了有关实地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9.
薛钊 《海洋世界》2010,(5):78-80
<正>"我们为什么忽视了海洋?比较一下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所得到的投入,我们可以看到前者一年的预算足可以支持后者对海洋进行1600年的探  相似文献   

20.
《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根据海洋环境保护分级责任制,围绕地方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现状和海洋环保工作的需要,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在有一定基础的沿海县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尤其在沿海经济开发热点区、环境风险高发区、环境损害严重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关键区域,填补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布局空白,不断完善国家(海区)-省-地-县一体化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荣成市作为全国海洋大县,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荣成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硬件设施提高的同时,加强了软件管理的建设,取得显著绩效,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现将基层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的成果汇报如下,以期共同探讨,创新出高水平一类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