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研究深水牵引流对古大洋环流重建、陆坡位置判断及沉积矿产和能源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取心段发育丰富的、与远洋低密度浊流和半远洋-远洋悬移沉积有明显区别的深水牵引流沉积,产物包括平行层理细砂岩、双泥岩纹层、双向交错层粉-细粒砂岩、波状层理和脉状层理灰质粉-细粒砂岩、波状层理和脉状层理抱球虫灰岩、透镜状沙纹层理粉砂岩等岩石相类型。珠江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发现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由其可以推测自渐新世末(23.8 Ma)白云凹陷陆架坡折带形成之后就开始存在沿着陆架坡折带活动的深水牵引流,并可能影响和改变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和区域分布,这将为南海北部古大洋洋流循环重建起到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黄海盆地是海域油气勘探新区,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利用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对该盆地东部坳陷某区块的岩性、层理类型、裂缝、古水流及地应力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中生界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泥岩段水平层理发育,砂岩段则多见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小型波状层理;下白垩统、侏罗系的古水流方向在不同并区差异小,总体上呈东偏南向;中生界裂缝不甚发育,多数集中在侏罗系,倾角普遍较大,主要分布于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多属无效缝;地应力分析结果指示,研究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近东西向.上述研究为该区进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海洋沉积粘土矿物与古气候、古环境演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沉积物记录了海洋物理和化学过程以及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历史的信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占沉积物组分一定比例的粘土矿物组合的变化与长期气候演变存在一定的关系 ,粘土周期性沉积响应与地球轨道驱动因子作用有关 ,陆源粘土通量既受大陆冰盖厚度和海平面变化以及环流强度的控制 ,同时又受源区物理、化学风化程度的影响。因此 ,粘土矿物组合的变化反映了源区气候冷、暖周期性旋回 ,记录了搬运、再沉积和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 ,为古环境再造、古季风变迁以及海陆对比提供了有力证据 ,同时也为洋盆及其边缘海形成、地球演化及重建中生代以来…  相似文献   

4.
长江作为连接青藏高原与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最重要水系之一,其形成演化研究备受学者关注。详细梳理了近几十年来苏北-南黄海西部埋藏古河道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本区第四纪以来长江古河道的埋藏分布状况进行了综述。研究显示,本区长江埋藏古河道特别发育,并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迁移、往返摆动。由于本区面积广大且古地貌条件复杂、研究分析所采用的钻孔空间分辨率偏低、高质量的岩芯缺乏和采样密度不够以及测年方法局限等因素限制,目前对长江古河道迁移路线的认识仍存在较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第四纪以来长江古河道大致在扬州-泰州-姜堰-海安-弶港一线以南摆动,但对于其具体入海位置仍存在较多争议;另一种观点认为受长江三角洲地区差异性构造沉降与地形障碍影响,长江古河道自苏北平原、经北翼地区而逐渐南迁。此外,在毗邻的南黄海西部陆架区也发现了一系列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近东西向的长江古河道。作为长江古河道变迁的一个关键研究区,今后需在提高钻孔研究分辨率、建立第四纪高精度可靠年代标尺、加强长时间尺度物源及海陆记录对比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查明长江古河道的埋藏分布规律,将有助于深入认识第四纪长江沉积物源-汇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机制,丰富该区古地貌与沉积环境演化信息,对于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选址亦可提供重要的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岛八仙墩碎屑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岛八仙墩碎屑岩样品中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结合碎屑岩沉积构造等方面的证据,选用对沉积环境反映比较敏感的Sr、Ba、Th、U、V、Ni等微量元素指标,分析地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微量元素之间比值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对应关系,探讨了八仙墩碎屑岩的沉积环境。水平层理、冲洗交错层理、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以及浊积岩的鲍马序列都指示八仙墩碎屑岩为海相成因。八仙墩碎屑岩中的Sr/Ba(0.42~4.16,平均值为0.78),Th/U(3.82~6.78,平均值为4.88),V/(V+Ni)(0.75~0.95,平均值为0.82)和弱的Ce负异常表明八仙墩碎屑岩是在还原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海相碎屑岩。被崂山花岗岩侵入,以及本套地层底部、来自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花岗片麻岩砾石,说明八仙墩碎屑岩形成于中生代,是一套中生代的海相地层。本套碎屑岩指示南黄海盆地深部应有相应的海相浊积岩地层,是良好的油气储层,对南黄海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福建长乐东部海岸环境演变,运用探地雷达(GPR)探测了研究区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海岸沙丘沉积构造主要由海滩沉积和海岸沙丘沉积构成,其中下伏沉积为海滩波浪作用形成的波状交错层理,上覆沉积为风成大角度倾斜的交错层理以及局部的水平层理;(2)上部发育的倾向向背的大角度风成交错层理,反映了研究区丰富的沙源、宽阔的海滩、植被扩张的进积海岸特点;(3)从沉积序列分析,研究区海岸地貌环境演变经历了早期的滨岸浅海到晚期的海岸沙丘带两个阶段,反映了海岸向东的进积过程中,外力作用由波浪作用为主演变为风沙沉积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7.
海洋中的风尘沉积物完整、连续地记录了古环境、古气候特别是古大气环流的演变信息.它是进行全球变化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海洋风尘沉积物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其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8.
古海洋学的回顾与前瞻(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古海洋学的主要成就2.海洋化学环境的变化洋底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有助于阐明海洋的化学环境,表层生物生产力(肥力)以及表层和底层环流的变化,在海洋地球科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甲)方解石补偿深度(CCD)及CaCO_3含量的变化 CCD指进入海底的CaCO_3供给量被溶解量所平衡的水深,它是洋底钙质沉积物与非钙质沉积物间的岩相界线.CCD的水深是CaCO_3供给率与溶解率的函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上层海水的肥力、深层海水的碱度、CO_2含量,以及海水与沉积物界面上的水流流速等,是一个复杂的问  相似文献   

9.
湖泊沉积物中色素的研究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泊沉积物作为揭示古环境、古气候变迁的最佳载体,它完整地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气候、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的演化轨迹。而沉积色素是研究湖泊沉积的重要代用指标,它们对于重建区域初级生产力、反演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本文在综述国际上生物色素在湖泊沉积中研究进展的同时,着重阐述了它们在湖泊沉积物中的保存、生物输入源的识别以及对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讨论了色素在利用湖泊沉积研究环境变化方面的发展前景,指出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沉积色素将在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演化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风暴流与碎屑流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比较沉积学方法,在本区早三叠世碳酸盐地层中,首次发现多层风暴流和碎屑流沉积.在对大量实测剖面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风暴沉积的主要特征:底模(痕)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旋涡状构造、生物特征及沉积序列和类型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与碎屑流沉积予以对比,总结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分标志.风暴流和碎屑流沉积在本区的发现,对重塑下扬子区早三叠世沉积时的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