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嵊泗上川山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探讨扩散型海洋倾倒区容量.通过生态敏感目标水质保护要求来确定倾倒活动最大倾倒强度;以最大倾倒强度及倾倒区本身和周边海域港航功能正常发挥为前提,确定水深可淤积厚度,以此为基础,分析系列倾倒量下的区域淤积影响程度,最终确定可接受情况下的倾倒量,从而估算倾倒容量.倾倒活动产生的悬浮物影响对生态敏感目标影响分析,倾倒活动瞬时最大可接受倾倒强度至少为36 000 m3(基于实际工况);在7个月倾倒期内,设定1 500×104、4 000×104、6 000×104m3系列倾倒量,分析倾倒区本身及周边水深敏感目标的淤积程度,最终确定在1 500×104m3倾倒量下,淤积程度可接受,初步估算该倾倒区的容量为1 500×104~2 000×104m3.  相似文献   

2.
陆源污染是半封闭海湾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评估海湾地区陆源污染的生态损害,对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的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政策以及生态修复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象山港为研究区域,运用生态恢复评估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陆源污染生态损害评估模型,进行陆源污染对海湾生态服务损害评估与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1)象山港陆源污染造成的生态服务损害价值为38 342.81万元,执行损害评估的费用约为20万元;以生态损害评估的总费用作为补偿标准,生态补偿费用共计38 362.81万元,单位面积补偿价值为0.42万元/hm~2·a。(2)象山港陆源污染所导致的海洋生态系统初始性修复成本为零,恢复期内损害价值主要以养分循环和净化环境为主,分别为19 740.72万元和13 938.13万元;美学景观损害价值为3 798.59万元,占比为9.91%;生物多样性维持损害价值598.66万元,占比为1.56%;食物生产的损害价值最小,为266.72万元。  相似文献   

3.
海上倾倒是疏浚物的主要处置方式,倾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海洋环境和局部海床变化,进而影响倾倒区的环境容量和倾倒容量。文章在倾倒区选划时倾倒容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面积有效利用系数、可继续利用的水深等概念,通过分析倾倒区冲淤环境、流失率和倾倒区有效利用面积等,评估连云港2#倾倒区使用期间的倾倒容量,探索使用过的倾倒区倾倒容量的评估方法。同时,分析海洋环境对倾倒强度和倾倒方式的响应情况,结合倾倒区使用期间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评价倾倒容量的合理性,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倾倒区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上倾倒是疏浚物的主要处置方式,倾倒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海洋环境和局部海床变化,进而影响倾倒区的环境容量和倾倒容量。文章在倾倒区选划时倾倒容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面积有效利用系数、可继续利用的水深等概念,通过分析倾倒区冲淤环境、流失率和倾倒区有效利用面积等,评估连云港2#倾倒区使用期间的倾倒容量,探索使用过的倾倒区倾倒容量的评估方法。同时,分析海洋环境对倾倒强度和倾倒方式的响应情况,结合倾倒区使用期间海洋环境质量变化,评价倾倒容量的合理性,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倾倒区管理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倾倒区容量主要受海水动力过程(潮流输沙、风暴潮和风浪掀沙等)、倾倒区面积和水深地形等因素影响。本文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 and Ocean Model)三维数值模型和随机动态统计分析模型, 利用倾倒区地形演变和倾倒量资料, 探讨海水动力过程(潮流输沙、风暴潮和风浪掀沙等)和倾废活动对海底地形变化的影响, 构建海洋倾倒区容量长期演变评估模型。利用FVCOM水动力和泥沙模型计算自然状态下潮流输沙引起的地形变化, 同时结合倾倒区多年实测水深和倾倒量资料, 分析倾倒量、潮流输沙和地形变化的统计关系, 通过实际资料拟合修订系数, 作为该倾倒区海浪和风暴潮等因素输沙所造成地形变化的参考值, 以此评估倾倒区容量长期演变。在设定实际地形变化阈值的前提下, 计算倾倒区容量。以长江口1#倾倒区为例, 1#倾倒区地形抬升0.5m/a,倾倒区容量约为670万方/a,模型结果和实际批复结果吻合。同时在甬江口2#倾倒区、罗源湾倾倒区、嵊泗上川山、东碇倾倒区和温州港倾倒区等验证, 模拟结果同实际观测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6.
张士三 《台湾海峡》1998,17(1):110-114
海洋倾倒区封闭是海洋倾废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疏浚物倾倒活动是一项比较频繁的海上倾倒活动。疏浚物海洋倾倒区的封闭,需要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和判断方法,本文提出用外溢作为一种判断方法,且将倾倒 溢发为无外溢、少量外溢、显著外溢、严重外溢和最严重外溢五类,认为当倾倒区出现显著外溢时,应考虑限制使用;当倾倒区出现严重外溢时,考虑封闭;当出现危害性外溢时,就立即封闭。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东山湾临时性海洋倾倒区选划工作中拟选区位置选择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拟选区位置的确定要从拟选区及附近海域海洋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和协调性,对海域自然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大小和倾倒活动的经济性、安全性等几方面综合考虑,以期提高拟选区位置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海洋倾倒区选划工作打好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生态损害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损害补偿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文章从海洋生态损害补偿相关概念界定出发,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在生态损害补偿标准核算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探讨了当前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确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晰了海洋生态损害的概念内涵及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与"生态损害赔偿"的联系与区别,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的货币化补偿标准和生态修复标准的优缺点及适用领域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未来应从两方面着手开展研究:一是海洋生态损害货币化补偿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研究;二是生态修复补偿的适用范围、理论及应用研究。灵活选择生态损害补偿标准确定方法,实现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准确评估填海工程中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建立合理的补偿制度,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海洋生态修复措施来缓解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是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文章以福建省莆田市某填海造地工程为例,采用价值量评估方法,估算填海工程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经过评估,本次填海造成的海洋服务功能总的价值损失为1 451.23万元,其中供给功能、气候调节功能、文化服务功能、支持功能、污染物处理功能等各项功能价值损失分别占总价值损失的27.5%、32.8%、2.2%、12.3%、25.2%。研究提出建议采取"修复补偿为主"的制度,开展海洋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0.
海洋倾倒区的选划与管理是海洋倾废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国家海洋倾废管理的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多年来通过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建立了一套海洋倾倒区管理规章制度.以大亚湾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为例,从倾倒区位置的选划、倾倒物的检验、倾倒行为的监视、倾倒区的封闭等一系列完整过程的论述,介绍了我国在海洋倾倒区管理方面的主要措施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如何妥善处理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系统损失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我国沿海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分析了海洋生态补偿模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单纯收取生态补偿金并不能实质性解决海洋开发活动带来的海洋生态损失问题,实施生态修复是降低和减缓海洋生态系统损失的主要手段;建议利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化来连接海洋生态损失与海洋生态修复,量化用海单位所造成的海洋生态损失和生态修复所带来生态系统功能增益,进而指示海洋生态损失与海洋生态修复是否达到平衡;进一步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海洋生态补偿模式的技术框架,为落实与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态修复管理作为保障生态修复成效的重要手段,正由传统的静态管理向适应性管理转变。文章在总结北海区海洋生态修复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生态修复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和文献资料,探讨了当前海洋生态修复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现有生态修复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资源等价分析法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京梅  王晓玲 《海洋科学》2012,36(5):98-102
采用资源等价分析法构建溢油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的模型,重新对2002年渤海塔斯曼溢油事件的潮间带生物损害进行定量评估,得出补偿修复工程的规模从而估算出针对潮间带受损资源的赔偿额度。资源等价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填补了国内在该类方法研究领域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方面的研究,为各类溢油损害计算提供参考和补偿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杏林湾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厦门自然保护地选划和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文章分析自园博园建设以来,海岸带开发对杏林湾生态功能的影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通过构建杏林湾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对杏林湾生态修复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杏林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5年的6313.03万元提升至2018年的10415.93万元,区域开发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对生态系统服务有促进作用,但尚未完全发挥杏林湾应有的价值,原生生境保护有待加强。运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陆海统筹理念提出保护措施: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地对荒野地进行严格保护,并开展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价值;针对杏林湾水污染问题,通过湖海共治提升水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辽宁海洋生态补偿研究文献甚少,直面主要课题是机制创新。文章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环境正义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遵循行为明确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协商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依照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海洋资源资产服务功能、海洋生态系统损害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损失评估报告、海洋生态系统补偿与受偿主体确定、海洋生态系统补偿金额确定、海洋生态系统补偿执行、海洋生态系统补偿监控、海洋生态系统补偿评估与终结等运作程序创建了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进而,从提升社会公众认知、明确生态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选定价值评估方法和评估生态补偿效益维度,探讨了海洋生态补偿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Marine Pollution by Dumping of Wastes and Other Matter 1972 (the London Convention, or LC) established a global regim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from pollution caused by ocean dumping and incineration at sea. In 1996, at the Special Meeting of the LC,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to the LC adopted the 1996 Protocol to the London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Marine Pollution by Dumping of Waste and Other Matter 1972 (the London Protocol, or LP), which updates and improves the LC and should eventually supersede it. On March 24, 2006, 10 years after its adoption, the LP entered into force. Not all of the LC Parties have ratified the LP; many countries are still working towards accession, and some countries not Party to either regime are still ratifying the Convention instead of the Protocol. The LP Parties have striven to develop a well-functioning compliance mechanism and at the same time address newly emerging issues threatening the marine environment. Conversely, the LC Parties have agreed not to amend the LC further. This tension makes it increasingly uncomfortable to continue to hold the meetings of the two governing bodies concurrently, as is now done to maximize organizational efficienc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move some of the confusion caused by the existence of these two seemingly identical but in fact distinct global marine environment treaties. It further proposes some transitional measures to merge the LC into the LP to form a single global dumping treaty to protect the marine environ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17.
杨寅  韩大雄  王海燕  黄浩 《台湾海峡》2012,31(2):286-291
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讨论,结合生态学及经济学的评估方法,提出对不同规模溢油事故的区别性评估方法体系:简易评估和综合评估.中小型溢油选用公式化的简易评估法,大型溢油污染事故则建议从生物资源、海洋生境、环境容量、景观文化开展综合评估,并分别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简易评估在美国佛罗里达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了适于我国国情的修改,该方法对信息量的要求小,简单易行,其推算的赔偿范围符合以往的索赔案例,可在今后的中小型溢油中推广实践并不断完善.综合评估中,对生物资源的评估,实现了非经济物种的价值化;生境价值评估采用在我国鲜有应用的生境等价分析;环境容量评估是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研究相对较多的内容,在价值化时结合已有的环境规划项目,可使其在相关索赔中更为合理.景观文化是在以往案例中很少被考虑的非使用价值,随着生态损害评估方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应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有效合理的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