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东省作为海洋经济大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比重较大,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其提升创新能力及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提供有利条件。创新要素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是"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理念,也是新常态下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变量。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广东省创新要素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Eviews8.0软件对广东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与创新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揭示创新要素对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驱动程度,并结合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学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深入研究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有利于促进区域人与自然在平衡状态下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对广东省打造海洋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2008—2017年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总体不断提高,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且存在下行风险。其中压力指数波动上升,不稳定性高;状态指数较为平稳,水平低且有轻微下滑趋势;响应指数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特点,与综合系统走势基本一致。耦合协调发展上,各子系统综合协调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处于过渡发展阶段,仍具有很大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开发广东省海岛自然保护区的适度规模与合理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广东省海岛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持海岛的生态平衡,使海洋的一切符合对立统一规律,当前对广东省海岛自然保护区的工发决策是运用系统工程动态规划,以3个阶段发展的全过程,决策的实质是一个环境保护环境,因此,对已批准的自然保护区应制订一系列强化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4.
从"十一五"广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十二五"期间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研究建立和完善数据中心、系统互联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线网络、公众网站、政务内网等重点工程,提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广东省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及产业间的相互影响,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以广东省海洋总产值和九种海洋产业作为参考序列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分析结果说明广东省海洋经济的优势产业为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水产业、海洋电力及海水利用业.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关联度分析,将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是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伴随着海洋开发与利用不断深入展开,许多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只有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才能实现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重视海洋政策、海洋发展战略与规划已成为当前国际海洋综合管理的热点。综合考虑海洋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科学构建海洋规划体系是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的关键,也是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广东省海洋规划的实践,分析了现行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广东省海洋规划体系的原则、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率先在全国建成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文章从创新、协调、绿色三大发展理念出发,重点阐述"十三五"时期广东省海洋开发和保护的途径与重点,提出创新海洋开发理论、优化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分类管制围填海以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海洋碳汇即蓝色碳汇,简称"蓝碳"。文章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背景,以广东省蓝碳发展现状和需求为主线,分析广东省发展蓝碳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论述发展碳汇渔业、修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控制陆源排放、开发可再生能源等蓝碳发展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省发展蓝碳的主要对策,即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完善蓝碳产业链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探索海洋碳排放交易试点、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海洋自然保护区作为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一种特殊保护和管理手段,对于日益受到开发和污染损害的海洋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海洋,尤其是海岸区域生态系统是比较脆弱的,为维护海洋生态的健康和生态系生产力能力,需要运用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强化对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高生产力的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富有成效的保护.1990年国务院首次批准建立了包括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在内的五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之后的几十年里又相继建立了多个各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建立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基地;保留了海洋自然条件的天然"本底"和"原始"风貌;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场所,促进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海洋自然保护区在全球自然和区域海洋自然保护中,在对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中,在对人类维系、改善生存条件中均已成为一项战略性的措施和切实可行的方案.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洋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空间载体,海洋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改善全球气候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福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山东省海域使用类型基本齐全,但开发利用结构规模不均衡,渔业用海比重较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海岸带和近海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根据山东省海域使用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山东省海洋空间使用现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自然岸线保有压力增大、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科学性不足、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及服务功能受损较重、海洋污染造成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够完善、陆海统筹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海洋空间资源、陆海统筹污染防治体系、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山东省海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波浪能的开发利用作为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广东省波浪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其发展水平还处于探索阶段,亟须进一步加强。本文利用长达40年(1979—2018年)的ERA-Interim再分析波浪资料,从总体分布特征上分析了广东沿海波浪能资源及其长期变化趋势。粤东-珠江口-粤西沿岸一线,波浪能资源呈现"低-高-低-高-低"的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长期变化趋势上呈现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特征,递增速率为0.054 3 kW/(m·a),其中1979—1994年变化较为快速,2001—2018年变化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13.
推动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联动是提升沿海地区海洋承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议题。基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非零标准化、熵值法、状态空间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模型,对2008—2018年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时空耦合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数在时序上呈波动下降态势。其中,海洋经济系统承载力水平较高且主导效应明显,相反,海洋资源系统、环境系统承载力水平相对较低,长期处于满载状态。各地市承载力水平空间差异较大,粤西沿海地区的湛江、阳江综合承载力水平最高,粤东沿海地区的潮州、揭阳综合承载力水平最低。从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来看,耦合度、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及各子系统间发展的同步性有所强化;耦合协调类型空间差异显著,以高耦合、高协调类型为主,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粤西沿海的阳江、湛江等地区,东莞、潮州等地区为低值区。  相似文献   

14.
海洋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法,对山东、广东政府部门在2010—2020年间颁布的海洋强省建设方面政策文件进行分析,从颁布主体、政策类型、文种类型、关键词与语义网络4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颁布主体来看,山东省更强调部门间合作协调配合,广东更强调政策执行的权威性;从政策类型来看,山东更加强调对海域海岛的规范监督以及产业规范和财政资金运用,广东则更强调功能区的划分和海洋生态保护;从文种类型来看,两省结构类似,但山东更多偏向管理办法;从关键词与语义网络来看,山东侧重于推动海洋渔业建设、资源开发等,广东更侧重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最后得出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4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及竞争力现状,促进其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和高质量发展,文章首先对江苏省海洋产业进行综合分析,随后选取我国8个沿海地区即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广东省作为对比的样本,基于2016年各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 统计软件,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海洋产业竞争力的3个因子以及每个因子的贡献率。模型分析表明:江苏省海洋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第四,与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江苏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开发海洋特色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域为研究区,提出了兼顾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包括工业与城镇建设区、生物资源利用区和生态保护区3个类别;构建了海洋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和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完成了规划区网格划分和相关评价,并据此进行叠置分析,完成连云区海域分区的空间划分,其中工业与城镇建设区总面积占比为23.58%、生物资源利用区占55.52%、生态保护区占20.90%。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和基于ArcGIS划分方法在连云区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体系能够较好地协调海洋保护与开发的空间格局划分,可以为我国海洋空间规划分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16年对河北省沿海海水淡化项目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海洋自然环境现状和海水淡化工艺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建立河北省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体系。研究发现,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评价指标内容可分为3个方面,即水量、水质和经济性。其中水质指标需根据海水淡化工艺进行相应评价。研究表明,水深和底质类型是进行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关键因素,水源地的离岸距离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海水淡化水源地选划的大致评价步骤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和海洋功能区划进行符合性分析,对水源地离岸距离进行分析,对水深和海洋底质类型进行评价,进行水质分析,最终给出适宜性评价结果。该评价体系可为河北省海水淡化水源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海洋公益服务的重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海洋开发历史悠久 ,长期以来为支持和保障开发利用海洋和海岸带资源 ,浙江省在海洋公益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例如海塘建设 ,海岸带、海涂、海岛资源调查 ,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渔业调查与区划 ,海洋能资源区划 ,海洋环境和灾害预报 ,海洋地质矿产勘探 ,海洋测量 ,海洋遥感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合理利用海洋、海岸带资源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推动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海洋资源管理》一书立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以改善海洋环境、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系统地阐述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问题,重点把握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内容涵盖海域使用管理、海岛保护与利用、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和深海海底区域与极地等,为推动新时期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政策支撑。该书系统性、实用性强,还配套丰富的视频课程,读者群不仅包括全国自然资源系统的干部和职工,还包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研究人员,重点是地方基层人员。同时,也可供相关院校师生、企业人员学习参考。可帮助读者群更深层次地了解改革方向,理解管理内容,形成发展共识,齐心协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海洋资源管理场景变为美好现实。  相似文献   

20.
海洋开发活动在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资源的损耗,并对海洋环境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产生影响。根据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特点,筛选出江苏海岸带资源开发中常见的5种典型的开发利用方式,选取了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资源损耗指标、环境成本指标构成海洋开发活动综合效益评估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定量分析各项目以及其评价指标对综合效益的贡献程度。其中围海养殖、海上风电、排污倾倒、城镇建设与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均值分别为0.464,0.459,0.509和0.490;临港工业开发方式与综合效益的关联度均值为0.657,处于较好状态,所以建议优先选择临港工业开发方式,从而得出海洋开发方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