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年6月和2006年6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的2次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桡足类网采样品,并结合前人的研究,综合整理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浮游桡足类种名录,分析了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并采用分类多样性指数(Δ)、分类差异指数(Δ*)、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的分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有222种,隶属于4目,33科,70属;其中2003年夏季共记录到浮游桡足类72种,2006年夏季102种。根据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总名录,计算了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的理论平均值及95%置信漏斗曲线。其平均分类差异指数的理论平均值为84.9,高于2003年6月和2006年6月研究水域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的平均值。该研究可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桡足类多样性动态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同类型水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河口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水域进行的7个航次的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分类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黄河口鱼类主名录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理论平均值为75.5。2013-2014年调查中,该水域共捕获鱼类51种,隶属10目、27科、43属,以鲈形目、鲱形目和鲉形目鱼类居多。本次调查中鱼类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指数△*月变化范围分别为39.98~65.48和59.15~75.54,均表现为夏季月份最高,春、秋季月份次之,冬季最低。除春季月份外,其他月份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均显著低于黄河口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不同月份中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也呈现一定的空间变化,夏、秋季月份绝大部分站位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处于95%置信范围内,春、冬季月份个别站位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显著低于理论平均值,这与这些站位绝大多数种类集中在鲈形目有关。黄河口水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鱼类资源衰退,应加强该水域鱼类资源养护和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3.
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桡足类群落特征与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0月对青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的调查,探讨了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浮游桡足类27种,占浮游动物总种类的27.85%。其中秋季种类最多,达24种;夏、春季分别为17种、10种;冬季最少,为8种。桡足类丰度年平均值为60.32ind/m3,其中秋季最高,达122.47ind/m3;春、冬季分别为68.48ind/m3、28.41ind/m3;夏季最低,为21.91ind/m3。从水平分布上看,春季桡足类丰度西部明显大于东部;夏季却呈现东部大于西部的趋势;秋季则是从近岸向远岸递减;冬季总体分布规律不明显,除站位ZD-QD255较高外,其它站位丰度相对较低。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的平均最大值都出现在秋季。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平均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丰富度指数平均最低值出现在春季。  相似文献   

4.
庙岛群岛南部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2~2013年4个航次对庙岛群岛南部海域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发现131种,硅藻为该海域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种;浮游动物共发现25种成体,13种幼体,桡足类为该海域主要浮游动物类群。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CLUSTER聚类结果表明,二者的群落结构季节间差异均较显著,秋季和冬季的浮游植物群落较相似,春季和冬季的浮游动物群落较相似。MDS标序结果表明,夏季的浮游植物群落间的差异较显著,而浮游动物群落则为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为硅-甲藻群落(秋季)→硅藻群落(冬季)→硅藻群落(春季)→硅-甲藻群落(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为毛颚动物群落(秋季)→毛颚动物-桡足类群落(冬季)→桡足类群落(春季)→浮游幼体-毛颚动物群落(夏季)。  相似文献   

5.
厦门海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厦门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历史资料和调查资料,系统整理了厦门海域的鱼类总名录和现有名录,并应用分类学等级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分析了厦门海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有记录鱼类共649种;现有鱼类有331种,隶属2纲22目90科181属,其中软骨鱼纲共5目9科9属15种,辐鳍鱼纲共17目81科172属316种。厦门海域鱼类总名录的等级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分别为79.267和220.96;现有鱼类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指数Λ+分别为77.504和245.34。分类多样性指数Δ+在冬、春季较高,秋季次之,而夏季最低;而分类差异指数Λ+夏季较高,秋季次之,冬春季较低。秋季和冬季鱼类组成的相似度最高,其次为夏季,最后为春季。与历史总名录相比,厦门海域的现有鱼类群落分类学范围较小,生态幅变窄,群落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分别于2017年春、夏、秋和冬季在渤海湾海域采集浮游动物,基于网采样品数据分析了桡足类群落的组成种类、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与桡足类群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调查海域共出现桡足类20种,其中秋季种类最多达到13种,春季和冬季分别为12种和9种,夏季最少为8种。渤海湾海域桡足类丰度的平均值在春季最高,达到了882.5 ind/m3。夏季和秋季分别为84.0 ind/m3和48.4 ind/m3。冬季最低,为11.8 ind/m3。桡足类在秋季时,其香农-威纳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达到了最高,夏季时桡足类的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达到了最低,桡足类在春季时,其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达到了最低。通过分析环境因子与桡足类丰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温度、盐度、溶解氧、磷酸盐、硅酸盐、pH和浊度等环境因子会对渤海湾海域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春季桡足类丰度的总体分布趋势与叶绿素水平分布的趋势相似;夏季和冬季桡足类丰度的总体分布趋势与温度水平分布的趋势相似;秋季桡足类丰度的总体分布趋势与温度水平分布的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7.
黄海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开展不同取样区域,不同生境间和历史数据的比较研究,根据1985年和2000年秋季在黄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应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从黄海、区域和局域3个空间尺度上分析了黄海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变化。在黄海尺度上,2000年等级多样性指数△^ 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 明显降低,而1985年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值则接近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在区域尺度上,分类多样性指数△,分类差异指数△^ 在黄海中、北部较高,南黄海较低;等级多样性指数△^ 为南黄海最高,中黄海最低,其区域尺度变化主要是由鲈形目、鲽形目、鲱形目和鲉形目种类,特别是软骨鱼类的种类数的分布变化造成的。2000年3个区域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低于1985年对应值。在局域尺度上,南黄海的南部、西部和中黄海的西部以及北黄海的鱼类群落等级多样性指数△^ 远小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仅中昔海的东部和黄海的东部的等级多样性指数值接近理论平均值。  相似文献   

8.
青岛近岸水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4年春、秋季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应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青岛近岸水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时空变化。青岛近岸水域春季鱼类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分类差异指数△*分别为58.63,72.83,秋季分别为56.03,73.98。春季等级多样性指数△^+为73.58,接近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77.7,而秋季等级多样性指数△^+为67.74。显著低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的理论平均值。春季,青岛近岸水域鱼类种类组成分类学范围较宽,大多数种类属于鲈形目、鼬形目、鲱形目、鲽形目和鳗鲡目,还有较少鳐形目的软骨鱼类。与春季相比,秋季大多数种类属于鲈形目、鼬形目、鲱形目、仙鱼目、鲽形目和鳗鲡目,但鲈形目平均种类数较春季多。春、秋季分类差异变异指数∧^+都接近于黄海鱼类主名录理论平均值。等级多样性指数△^+在春、秋季均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空间变异,部分站位等级多样性指数△^+偏低主要是其鱼类种类不同程度地集中在鲈形目、鼬形目和鲱形目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1987 ̄1990年间在台湾以北海域进行的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数量分布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本区浮游桡足类丰度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夏、秋季介于中间;黑潮锋内侧的桡足类丰度一般高于黑潮锋外侧,较高丰度区的分布具夏季最向外海、冬季最靠近岸、其他两季居民的趋势,这与黑潮锋位的季节摆动趋势基本相一致;浮游桡足类丰度的较高值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尤其是黑潮次表层水涌升域的近岸边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7~1990年间在台湾以北海域进行的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数量分布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本区浮游桡足类丰度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夏、秋季介于中间;黑潮锋内侧的桡足类丰度一般高于黑潮锋外侧,较高丰度区的分布具夏季最向外海、冬季最靠近岸、其他两季居中的趋势,这与黑潮锋位的季节摆动趋势基本相一致;浮游桡足类丰度的较高值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尤其是黑潮次表层水涌升域的近岸边缘侧,而在黑潮次表层水的主水体中,因溶解氧含量低等因素,其丰度一般均较低;浮游桡足类丰度垂直分布趋势为随水深增加而减低,生物本身昼夜垂直移动规律可能是局部区域产生异常分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