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1991年4月-1992年1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和三丁基锡化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g/L时,能使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对于两种藻叶绿素a72hEC50影响结果:TBTC和TPTC对金藻的均为0.5μg/L;对扁藻的,TBTC是0.87μg/L而TPTC未出现半效应浓度。对于两  相似文献   

2.
高尚德  吴以平 《海洋学报》1995,17(4):112-117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0.8、1.0μg/dm3)的三苯基氯化锡(TPTC)和三丁基氯化锡(TBTC)在不同温度(18、20、22、26、28℃)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h)对扁藻(Platymonassp.)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呼吸作用的影响,指出温度越高,2种有机锡的毒性越大;培养时间不同,2种藻呼吸速率发生不同的变化;扁藻对有机锡的耐受力大于金藻。  相似文献   

3.
于1991年4月-1992年1月,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三苯基氯化锡(TPTC)和三丁基氯化锡(TBTC)培养扁藻和金藻,测定24,48和72h两种藻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结果表明,TBTC对两种藻的毒性大于TPTC;TPTC和TBTC在浓度为0.2μg/L时,对两种蕉的光合作用有轻微影响;浓度大干0.4μ/L,两种藻的光合作用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扁藻对有机锡的耐受力大于金藻:扁藻用两种锡处理后,第一天受害最严重,第二天和第三天光合速率开始恢复;金藻经TPTC处理后随时间加长光合速率稍有恢复,而经TBTC处理后则未出现恢复现象。  相似文献   

4.
油菜素内酯对两种单细胞藻生长和某些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于1991年3月-1992年7月在大连进行,实验藻取自大连凌水养殖二场饵料室。分别用浓度为5,10,50μg/L和1,5,10μ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亚心形扁藻及球等鞭金藻,研究其对单细胞藻生长的结果表明,两种藻的各处理组的瞎缓期均缩短,细胞生长加快。促进生长最佳浓度。亚心形扁藻的10μg/L,球等鞭金藻的5μg/L;油菜素内酯可提高实验藻的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其光合作用;在处理组的亚心形扁藻和球  相似文献   

5.
三苯基氯化锡(TPTC)对孔石莼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1995年5月在青岛太平角采集孔石莼,研究了三苯基氯化锡(TPTC)对其光合、呼吸、色素含量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TPTC≤2μg/L)对光 过程无明显作用,高浓度的TPTC(〉2μg/L)能抑制光合作用,当TPTC浓度达到16μg/L时,光合过程基本停止,TPTC对光作用的半数效应浓度为96hEC50=7.39μG/L。低浓度的TPTC就能够使呼吸速率加快,但TPTC浓度达到8μg/  相似文献   

6.
于1991年4月-1992年五月,以金藻和扁藻为材料,用室内一次培养法研究三苯基锡(TPTC)和三丁基锡(TBTC)化合物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有机锡对两种藻均有影响,在0.2—0.4μg/L的浓度时有轻微毒性;浓度大于0.5μg/L时,能使光合色素明显减少。对于两种藻叶绿素a72hEC50影响结果:TBTC和TPTC对金藻的均为0.59μg/L;对扁藻的,TBTC是0.87μg/L,而TPTC本出现半效应浓度。对于两种藻的类胡萝卜素72hEC50影响结果:金藻,TPTC是0.57μg/L,TBTC是0.49μg/L;扁藻,TBTC是0.89μg/L,TPTC也未出现半效应浓度。认为,两种有机锡对光合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营养盐对中肋骨条藻和新用菱形藻生长及氮磷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1995年5月1996年3月一次2实验,研究了培养介质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对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速率和藻体氮、磷含量的影响。根据Monod方程,磷酸盐影响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54μmol/L和0.05μmol/L;硝酸盐影响两种藻生长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4.0μmol/L和14.6μmol/L,相比之下新月菱形藻更容易受到氮不足的限制。将Monod方程扩展得到  相似文献   

8.
高尚德  吴以平 《海洋学报》1995,17(4):112-117
研究了不同浓度(0.2、0.4、0.6、0.8、1.0μg/dm3)的三苯基氯化锡(TPTC)和三丁基氯化锡(TBTC)在不同温度(18、20、22、26、28℃)下,培养不同时间(12、24h)对扁藻(Platymonas sp.)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呼吸作用的影响,指出温度越高,2种有机锡的毒性越大;培养时间不同,2种藻呼吸速率发生不同的变化;扁藻对有机锡的耐受力大于金藻.  相似文献   

9.
1994-1996年间,利用原子吸收学谱仪,对沉积物中有机锡和总锡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方法进行了优化,探讨了分析过程中的仪器条件和改进剂类型。优化后方法的检出限为2.45μg/L(TPT-锡),特征浓度(相当于产生1%净吸收或0.0044吸光度的待测元素浓度)为4.82μg/L(TPT-锡)。在这一条件下,采用盐酸酸化-正己烷萃取-氢氧化钠回洗-硝酸氧化的预处理方法,合沉积物样品中三苯基氯化锡(T  相似文献   

10.
蒽对扁藻和盐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多环芳烃蒽对盐菏和扁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交蒽对2对海洋微藻的72h半抑制剂量分别为30.2μg/L和17.2μg/L,说明扁藻对蒽的毒性胁迫表现更为敏感。对2种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研究表明,盐藻SOD活性明显高于扁藻的SOD活性,且在蒽的胁迫过程中下降幅度也较小。  相似文献   

11.
水母暴发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生态问题,水螅体阶段的环境影响是研究水母暴发的重要切入点。本实验从温度(10,15,20,25℃)和投饵频次(无投喂,每周投喂,每天投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横裂过程、碟状体产生过程影响显著,饵料对水螅体数量影响显著。水螅体从20℃降温至10℃和15℃可发生横裂产生碟状体,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内,相对高温和充足饵料有利于释放更多碟状体;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外,相对高温和充足饵料有利于水螅体数量的增加。适宜横裂的温度范围持续时间达到水螅体的响应时间阈值,才能够完成从底栖阶段的水螅体到浮游阶段水母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以南太湖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材料,研究了温度、pH和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为阐述微囊藻水华形成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5—40℃温度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均可生长,25—30℃为铜绿微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当温度达到45℃时,铜绿微囊藻停止生长并逐渐死亡。在pH6.5—9.5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均有较高的生长量,最适pH为8.0—9.0,pH值高于9.0时,铜绿微囊藻的最终生长量略有下降。BG-11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的氮(1g/LNH4Cl)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P0.01),但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磷(0.36—10mg/LKH2PO4)后,显著地提高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P0.01),不同磷浓度处理之间无极显著差异,氮磷平衡是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董婧  孙明  王彬 《海洋与湖沼》2012,43(3):556-561
白色霞水母是我国沿海主要致灾水母种类之一,利用野外调查和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盐度对白色霞水母螅状体存活、生长和横裂生殖的影响以及盐度对白色霞水母碟状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霞水母螅状体生存的盐度上限为35,下限为12.5,生长最适盐度范围为15—32.5。盐度30和32.5组螅状体横裂率最高,与其它各盐度组的螅状体横裂率差异极显著(P<0.01)。白色霞水母碟状幼体生存的盐度上限为35,下限为15,生长最适盐度范围为20—35。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因子交互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对南美白对虾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肝脏、肠道、胃的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30—35℃,最适pH均为6.2。肝脏、肠道、胃的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50—65℃、55—65℃、60℃,肝脏蛋白酶最适pH为8.5—9.0,肠道蛋白酶最适pH为7.5—8.5,胃蛋白酶最适pH为2.0和5.5—6.5。脂肪酶的活力很小,肝脏、肠道、胃的脂肪酶最适温度均为37℃ ,最适pH均为7.7。同时测得南美白对虾肠道、肝脏、胃组织内的pH分别为6.7—7.0、5.9—6.1、5.1—5.3。在三种消化酶各自最适的温度、pH值下,比较其活力大小,在肝脏、肠道、胃均为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  相似文献   

15.
以20日龄中华鳖稚鳖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pH7.1条件下,进行了注射鳖源嗜水气单胞菌ZHYYZ-1引发中华鳖稚鳖感染和致死的定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该菌为高致病性菌株,异常排泄是该菌致稚鳖表露临床感染症状的重要标志;(2)注射该菌引起稚鳖感染与致死具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随注射菌量递增依次出现不表露临床感染症状、表露临床感染症状而不出现死亡和大量死亡三种情形,稚鳖表露临床感染和出现死亡的时间均随注射菌量增大而明显缩短,绝大多数稚鳖表露临床感染和出现死亡的时限分别为2h和48h;(3)濒死稚鳖体内该菌的底限含量为3.3×106CFU/g,稚鳖体内菌注射含量可控安全范围为(1.2—8.8)×103CFU/g。  相似文献   

16.
王楠  李超伦 《海洋与湖沼》2012,43(3):480-485
海月水母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暴发,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卤虫无节幼体为饵料,初步研究了水母伞径和饵料密度对海月水母个体捕食率的影响以及海月水母的昼夜捕食节律。研究结果表明,海月水母的伞径对其捕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1—8cm范围内,随着伞径的增加个体捕食率线性增加,两者之间的关系式为y=0.044x+0.125(R2=0.9036)。饵料密度对海月水母捕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0.25—26.11mgC/L范围内,随饵料密度的增加个体捕食率呈线性增加趋势,关系式为y=0.508x(R2=0.958)。在饵料充足时,海月水母没有昼夜捕食节律。在高饵料密度下海月水母出现过剩捕食,但是捕食行为依然活跃。上述结果既为量化评估海月水母对浮游动物群体的捕食压力提供了基础参数,同时水母过剩捕食行为说明依据生物量和代谢率的推算结果可能低估自然海域水母队浮游动物的捕食压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方法,研究了Pb(0.5mg/L)和Cu(0.1mg/L)的相互作用对Cd(0.05mg/L)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蓄积的影响与重金属的种类、数量、染毒时间及组织器官性质有关,Cd在泥鳅组织器官中的蓄积顺序为肝〉肾〉肌肉。研究发现,Cd在组织器官中...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15、19和23℃)、光照(明和暗)、仔鱼大小[全长(3.01±0.08)mm初孵仔鱼和(3.79±0.13)mm孵化后5天仔鱼]对稚海蜇[伞径(21.1±0.4)mm]捕食褐牙鲆仔鱼的影响。结果表明,稚海蜇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随着水温升高而显著升高。光照条件在各仔鱼密度(10,30,50和80ind/L)下均不显著影响稚海蜇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说明光条件并不显著改善稚海蜇捕食仔鱼的能力。在高仔鱼密度(50和80ind/L)下,稚海蜇对孵化后5天仔鱼的捕食率显著低于对初孵仔鱼的捕食率;但在低密度(10和30ind/L)下,稚海蜇对两个不同发育阶段仔鱼的捕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低仔鱼密度下,稚海蜇对仔鱼的捕食率较低,这会降低仔鱼个体大小对稚海蜇捕食率作用的显著性。这既表明仔鱼逃避被稚海蜇捕食的能力随其发育生长而提高,也反映了稚海蜇对不同个体大小仔鱼捕食作用受仔鱼密度制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副溶血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基因tdh2和鳗弧菌外膜蛋白基因ompU进行融合,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并利用该融合基因构建二联DNA疫苗pEGFP.N1/tdh2-ompU。用DNA疫苗按10和50μg/尾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大菱鲆,对大菱鲆抵抗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和鳗弧菌的免疫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3种规格的合浦珠母贝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度对合浦珠母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盐度21—36的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pH对合浦珠母贝的耗氧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