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进行了4次调查采样。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7种(不包括原生动物),以轮虫种类为主(42种),其丰度与生物量均占据较大优势。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夏季最高(4412ind./L),冬季最低(831ind./L)。季节间的物种更替率大于59%,但优势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明显。优势种共8种,均为轮虫,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uns calyciflorus)、针簇多枝轮虫(Polyarthra trigla Ehrenberg)是四个季节均出现的优势种,P.trigla Ehrenberg的优势度与出现频率均是各个季节的最大值,各季节这两种优势种的丰度和在总丰度的占比均超过59.13%。依据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评价长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肥度指数评价长湖处于富营养状态。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冗余分析的结果显示:水温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关键因子;浮游植物表征含量chl a也是影响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总氮、总磷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间接地影响浮游动物的组成;能耐受较高p H的B.calyciflorus在长湖碱性水体中有较好的适应性;夏季马洪台区较低的溶解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轮虫的生长,总悬浮物通过降低溶解氧对浮游动物产生间接作用;化学需氧量对P.trigla Ehrenberg、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等耐污种的影响较大,并对浮游动物的丰度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杭州西溪湿地春季浮游轮虫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春,根据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一期工程地理位置和水域环境的特点,筛选周家村入口处、西溪人家、深潭口上船码头和虾龙滩生态保护区4个采样站,这4个采样站采集到的水样中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西溪湿地的水质状况.4个采样站鉴定出浮游轮虫为9个科15个属共计23个种,平均密度为253个/L,生物量为0.881 mg/L,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2.228.有明显的密度和生物量的优势种为晶囊浮游轮虫Asplanchna和针簇多肢浮游轮虫Polyarthra trigla;浮游轮虫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值偏低,说明西溪湿地生态环境中浮游轮虫的多样性较低,处于中轻度污染状态.周家村入口处水体周围采用水泥驳坎,游船多,有机质污染严重,水面常常漂浮一层油污,CODMn值高,β-α中污带类型多,晶囊轮虫的密度和生物量大.西溪人家水体周围有柳树桩护堤;深潭口上船码头水体周围采用石块垒壁,石壁和壁缝长满青苔和杂草;虾龙滩生态保护区是湿地公园中最大的一块自然生态保护区;这后3个采样站寡污-β中污带类型针簇多肢轮虫的密度较大,而β-α中污带类型晶囊轮虫的密度相对较少.说明水体周围的堤岸处理对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明显的影响.水质理化参数与浮游轮虫的群落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质的CODMn值与浮游轮虫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水体透明度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西溪湿地水体的CODMn和BOD值两者的差值很大,说明污染有机物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被微生物分解消化的,它将长期留在水体中影响水生生物.水体的低透明度可能是先影响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进而破坏浮游动物、鱼类等的食物链的.因此,适当控制西溪湿地机动游船用量,以及增加水体深度的措施应是湿地管理部门必须考虑的事宜.另外,浮游轮虫生物量随着水质电导率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可能预示着水体受某种离子或盐类的污染,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产芝水库的浮游植物与水体水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在产芝水库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56属82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分别占总种数的32.93%、31.71%。浮游植物种类四季变化明显,入口、中心和出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也有一定差异,库区优势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小环藻(Cyclotell a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等。水库浮游植物的四季平均细胞密度为9.048×105/L,出口细胞平均密度最高,达18.007×105/L。叶绿素a的年均值为7.33 mg/m3,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4.21。从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叶绿素a含量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来看,水库处于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刘玉 《海洋与湖沼》2013,44(2):292-298
选择珠江口南沙区两处典型的以大面积人工种植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为主的感潮河涌,进行湿地区域中的浮游动物研究。于2011年5月和11月对开放性河涌湿地14涌(A区)和封闭性河涌湿地19涌(B区)中的浮游动物进行调研,从种类数和丰度、污染指示种和优势种、营养指数E和污染指数A等方面对浮游动物进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以此对湿地水质和无瓣海桑的净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区林内原生动物总丰度可达106ind/L数量级,7种丰度优势种均为纤毛虫类,优势种哑铃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1种赤潮原生动物种类,单种丰度在春秋两季可达1.8×105ind/L、5.1×105ind/L。桡足类、枝角类在春季B区林内丰度最高,分别可达576ind/L和46ind/L,显示春季可能为其繁殖季节。轮虫相对不耐污染生境。指数E和指数A均远高于判断阈值。提出了二项浮游动物的富营养判断标准和二条原则。据此判断,B区湿地存在极重的有机污染现象,主要可能与无瓣海桑林内凋落物量较大或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且林内水流不畅有关。  相似文献   

5.
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浮游生物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物指标,为了解广西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的水质状况,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金陵至清川桥江段网箱养殖区设置2个监测断面,每两个月采样1次,对其水质和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密度和优势种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邕江网箱养殖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8属(种),绿藻、硅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2.8%、24.5%;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44属(种),优势种为轮虫类,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43.2%.总体看来,邕江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种数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浮游生物密度与种数季节变化趋势一致.邕江网箱养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介于59.28-66.87之间,属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Shannon-Wiener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分别介于1.35-1.56和0.2275-0.2586之间,表明邕江网箱养殖区在监测期内处于中营养—富营养状态,这与采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库里泡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在暴雨期前后的变化特征,深入分析底栖硅藻群落对连续强降雨的响应模式,本研究于2019年夏季暴雨前(7月27日)和暴雨后(8月11日)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阐述暴雨期前后水体理化因子变化对底栖硅藻群落结构的环境过滤作用。研究期间共鉴定底栖硅藻71种,隶属于2纲6目10科30属。其中,暴雨期前共记录24属55种;暴雨期后共记录26属58种。底栖硅藻丰度、优势种丰富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上呈现出暴雨期前高于暴雨期后的规律。单因素交叉相似性分析(One-way crossed ANOSIM)指出,暴雨期前后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0.279,P=0.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指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是暴雨期前后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物种。运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初步评价,发现库里泡水体由暴雨期前的中度富营养状态转变为中营养状态。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pH和总氮(TN)是影响底栖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P0.01),此外浊度(Tur.)以及水温(WT)也是底栖硅藻群落发生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P0.05)。  相似文献   

7.
钦州湾夏季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8月对钦州湾海域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钦州湾表层海水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湾亚硝酸盐(NO2-N),硝酸盐(NO3-N),铵盐(NH3-N),无机磷(PO4-P)和活性硅(SiO3-S)i平均含量分别为0.05 mg/L,0.46 mg/L,0.09 mg/L,0.007 mg/L和1.54 mg/L。在空间分布上,各营养盐含量均呈现出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递减的变化趋势,体现出夏季陆地径流的主导控制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陆源水的物理混合过程是影响诸营养盐含量的主要因素,生物、化学作用次之。通过污染指数A及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的分析,整个海湾水质处于中度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态,以无机氮为主要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年夏季青海湖水生生物调查,研究该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夏季青海湖水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9种,其中轮虫12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4种及无节幼体1种。浮游动物的密度及生物量分别在7.3-71.3个/L和0.18-2.23mg/L之间变化,均以桡足类最高。相似性分析显示夏季青海湖尕日拉、泉吉河口、布哈河口、黑马河口、沙岛生境相似。青海湖夏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分别在1.24-2.90和0.43-0.87之间,优势种种数在2个以上但优势度较高。2014年夏季青海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简单但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岙山监测浮标周边海域2015年9-12月水质调查资料,采用水质有机污染指数(A)、富营养化指数(E)和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岙山监测浮标周边海域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氧(DO)、油类(oils)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磷(DIP)和无机氮(DIN)含量均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IP最高为0.048mg/L,DIN最高为0.753mg/L,总磷(TP)各月平均含量范围0.098~0.185mg/L,总氮(TN)各月平均含量范围0.650~0.818mg/L,叶绿素a(Chl a)含量基本稳定,DIN是主要的超标污染因子;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岙山监测浮标周边海域水质富营养程度严重,E值最高达9.10,NQI值最高为4.58;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岙山监测浮标周边海域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A值最小为10月的1.90,最大为12月的2.73;使用A值、E值和NQI值方法同时对岙山监测浮标周边海域进行评价,其结果变化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太湖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浮游植物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太湖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区域内湿地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进行了4次现场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12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4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8.4%,其次是硅藻门,共4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5.7%。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360.0×104~54627.4×104cells/L之间,从季节变化上来看,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浮游植物季节相似性指数在0.37~0.71之间,夏季和秋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小,春季和夏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大。优势度分析显示,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区域内湿地各个季节的浮游植物优势种都在3种以上,优势种种数较多且优势度不高,变化范围在0.02~0.06之间。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在0.85~1.58和0.14~0.29之间,表明调查期间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浮游植物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基于绿藻指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的水质综合评价表明,研究区域可能属于重富营养型,冬季为重度污染,春夏秋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trophic contributions of rotifers from freshwater through polyhaline estuarine waters were examined in the southern Chesapeake Bay and its major tributaries for a two-year period. Trichocerca marina and Synchaeta spp. were the major taxa in abundance, followed by Polyarthra vulgaris, Keratella cochlearis and Brachionus sp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alinity and rotifer density, biomass, and number of species. Rotifers were a component of the microzooplankton biomass during specific periods and at particular sites, dominating summer assemblages in tidal freshwater and river–estuary transition sites, plus the winter communities in estuarine waters. This observation indicates that rotifers may play an important trophic role by seasonally replacing metazoan nauplii as a biomass source in both tidal freshwater and estuarine ecosystems. The annual contribution of rotifers to the total microzooplankton biomass exclusive of heterotrophic dinoflagellates was brief but intensive, achieving over 50% of annual biomass during a 2–3 month period. Despite the small annual mean contribution of rotifers to the total microzooplankton biomass, rotifers may have a limited, but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rophic dynamics of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in Chesapeake Bay and its major tidal tributaries.  相似文献   

12.
Seasonal chang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in Lake Taupo were measured at three sites each month from August 1974 to January 1976. The normalised data showed no differences in abundance between sites. Crustaceans comprised 50.3% and rotifers 49.7% of the zooplankton. Boeckella propinqua was the most prominent crustacean especially in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whereas the rotifers, dominated by Polyarthra vulgaris and Conochilus coenobasis, appeared in late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相似文献   

13.
东平湖浮游植物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作者对东平湖重要水生生物资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依据调查结果选用“污染指示种”,“指示群落”和“马加利夫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对东平湖水质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浮游植物对水体污染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东平湖属寡污-β中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勒泰二牧水库是干旱区低盐型盐湖,其水质的好坏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湖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可以很好反应水质情况的变化。于2008年7月(平水期)、10月(枯水期)和2009年5月(丰水期)对水库内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掌握二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情况。调查期间,共出现浮游植物6门71种(属),其中优势种为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小席藻(Phormidium tenu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广源小环藻(Cyclotellabodanica)和针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acicularis)。二牧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呈现绿藻-硅藻优势的特征,各采样时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趋势为:7月(1.50±1.20×107 cells/L)>10月(5.43±1.44×105 cells/L)>5月(9.05±1.28×104 cells/L)。文中探讨了浅型盐水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的季节演替和多样性变化趋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作者提出1985.8—1986.7月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种类组成、污生生态、群落特征和长江口南岸水、底泥和生物中重金属含量,并以污生生态特征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对该区污染状况作出评价。本文还就各断面的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数、生物重金属含量与污染源的关系及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的污生生态指标种和重金属污染指标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