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福建三沙湾滩涂表层沉积物污染现状,对三沙湾滩涂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污染物(Cu、Pb、Zn、Cd、Cr、Hg、As)、非金属污染物(有机碳、硫化物、油类、总磷和总氮)含量及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进行了检测及相关性分析,并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d、Cr、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20.9、49.9、110.4、0.136、46.6、o.028、6.64 mg/kg,油类、硫化物、有机碳、总磷、总氮平均含量分别为36.5 mg/kg、38.4 mg/kg、0.76%、0.42%、0.12%。Eh变化范围在-178~171 mV之间,平均值为-56.4mV,pH的变化范围在6.74~7.06,均值是6.91。除Cu和Zn外,其他各重金属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除重金属Cu与有机碳和总氮、Zn与总氮、Hg与油类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外(P0.05),其他重金属与非金属污染物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非金属污染物之间相关系数较低;Eh与硫化物呈现显著相关(P0.05)。重金属单因子指数依次为Pb(2.00)Zn(1.38)Cr(0.78)Cu(0.70)As(0.44)Cd(0.27)Hg(0.14),Cu、Cd、Hg、Cr、As为低污染,Pb、Zn为中污染;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1.53,属中污染水平。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参数依次为Pb(9.98)Cd(8.16)Hg(5.52)As(4.43)Cu(3.49)Cr(1.55)Zn(1.38),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34.51,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该滩涂属于两种非金属污染物含量超标中的N、P含量超标亚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8年在珠江口荷包岛近岸海域的调查数据,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重金属与TOC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d,Hg,Cr和As四种元素分布基本呈现荷包岛近岸海域较高的特点,重金属Zn,Pb和Cu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重金属富集顺序为Cd>Zn>Cu>Hg>As>Cr>Pb。相关性研究表明,重金属Cu与Zn显著相关,Hg,Cr,Cd和As极显著相关;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重金属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因素。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荷包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各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d>Hg>As>Pb>Cu>Cr>Zn;对荷包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和Hg。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了解雷州半岛西北部海湾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对湛江安铺港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汞(Hg)、砷(As)、铜(Cu)、铅(Pb)、锌(Zn)、镉(Cd)、铬(Cr) 等7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铺港海域海水Hg、As、Cu、Pb、Zn、Cd、Cr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1 μg/L、0.7 μg/L、2.5 μg/L、0.43 μg/L、10.3 μg/L、0.08 μg/L、0.1 μg/L,所有站位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Hg、As、Cu、Pb、Zn、Cd、Cr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65×10-6、11.7×10-6、12.6×10-6、21.6×10-6、29.3×10-6、0.12×10-6、36.1×10-6,,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的含量与重金属Hg、As、Cu、Pb、Zn、Cd 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受到TOC 的影响。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重金属Hg 和Cu 表现为轻度污染,而As、Pb、Zn、Cd、Cr 表现为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安铺港海域各站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sk Index,RI) 平均值为179.55,处于中等生态危害,重金属Hg 具有较重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文章基于2017年3月辽东湾西北部12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Hg、Cu、Pb、Cd、Zn、Cr、As)的测定,对辽东湾西北部海洋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研究。SPSS用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并通过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方法评估重金属污染和生态危害的程度。结果显示:(1)辽东湾西北部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只有Cd符合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Zn、Pb、Cu,汞和镉受人为来源控制最高;(2)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Zn、As、Cu、Pb;(3)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Cu、Pb、Zn、Cr,Hg具有很强的生态风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在233.77~4785.15,平均1224.12,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文章揭示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为该海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研究了兴化湾中部表层海水Cu、Pb、Zn、Cd、Cr、Hg、As的含量发现,表层海水中Cu、Pb、Zn、Cd、Cr、Hg、As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一类标准,对表层沉积物中Cu、Pb、Hg、Cr、Cd、As等6种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6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表层海水中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6种重金属与环境的相关性在不同季节中存在差异;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的分析表明,重金属具有相近的来源,有机质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兴化湾中部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主要来源为有机质的降解、沉积环境本身及工业排污的影响,其贡献率分别为59.48%、15.30%、10.98%,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合计达到85.76%.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d、Cr、Hg、As均属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及环境质量。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8种重金属(As、Cu、Cd、Cr、Hg、Ni、Pb、Zn)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Hankanson法和Igeo(地累积指数)分析了该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在辽东湾葫芦岛附近海域、西南部六股河口东南部海域以及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s、Cu、Cd、Cr、Hg、Ni、Pb和Zn含量偏高。地累积指数法及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一致,辽东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Hg和As,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Pb、As、Zn、Ni和Cr,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150,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Cd和Hg是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主要污染物,局部区域达到中、中-强污染程度。环境质量评价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引发有害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但Cd和Hg显著富集,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7年10月和2009年6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其中Cu、Pb、Zn、Cd、Cr、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和TOC的含量,并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Zn、Cd、Cr、As和Hg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43×10-6,36.85×10-6,93.48 × 10-6,0.17×10-6,72.91×10-6,10.60 × 10-6和0.043×10-6.各重金属元素空间上呈现长江口及杭州湾高、外陆架海区低的分布趋势,且总体上调查海区南部海域高于北部海域.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为:Cu>Cr> Zn>Pb>As>Cd> Hg,其中Cu和Cr元素是主要的污染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 Hg>Cu>As>Pb>Cr>Zn,其中Cd、Hg和Cu元素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研究区仅局部海域受到了重金属元素的污染,RI值均小于150,属低潜在生态危害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2年双岛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研究了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双岛湾海域海水中的重金属Cu和Pb在湾中部和湾底的部分站位含量较高,Zn和Cr含量在湾底最高、湾外最低,Cd和Hg在湾底和湾外的含量均高于湾中部,As的分布比较均匀;除Zn和Pb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周边其他海域。双岛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与区域背景值相近,其中重金属Hg和Cd在湾内沉积作用明显,而Cu、Pb和Cr在湾外沉积作用比较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含量对双岛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影响不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双岛湾海域海水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具有潜在的不利生物毒性效应,重金属毒性大小依次为Pb>As>Cu>Hg>Cr=Cd>Zn。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近岸海域采集了36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样品中Cu、Pb、Cd、Zn、Cr、Hg、As共7种重金属和DDTs、PCBs共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分析了各检测因子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对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和DDTs、PCBs进行了综合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10~(-6),干重)顺序为Zn(49.4)Cr(41.7) Cu(21.5)Pb(15.6)As(9.1)Cd(0.07)Hg(0.02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平均含量(×10~(-9),干重)为PCBs(2.97) DDTs(0.88),重金属、DDTs、PCBs所有站位含量平均值均低于一类标准,广西海域沉积物Cu、Pb、Cd、Zn、Cr、Hg、As、DDTs、PCBs总体含量水平较低;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排序为HgAsCdCuPbCrZn,36个监测站位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9.51,广西海域总体潜在风险程度较轻,属低潜在生态风险,位于茅尾海和廉州湾的站位潜在生态风险较高,As和Cu为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沉积物中DDTs、PCBs的残留水平生态风险较低,但部分站位DDTs含量介于其相应的ERL和ERM之间。  相似文献   

10.
对海南省花场湾内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其分布特征、相关性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花场湾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r、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8.41~51.45、5.96~30.73、16.87~99.15、18.60~57.80、0.12~0.76、0.020~0.073、6.02~17.56 mg/kg,均值分别为28.19、18.35、50.48、35.75、0.32、0.05、12.71 mg/k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Pb、Zn、Hg、Cr及Cd具有相同污染源,主要受养殖影响;此外,Cu、As、Hg受潮汐影响较大,Pb与Zn受渔船及潮汐影响较大,Cd与Cr受沿岸虾塘影响较大.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中等生态危害为主,其次为强生态危害与轻微生态危害,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高值基本位于花场湾潟湖中心.单金属潜在危害系数程度较高的是Cd与Hg,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CdHgAsCuPbCrZn.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粤东青澳湾表层沉积物的7种重金属和总有机质的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的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Cu(34.51 mg/kg)、Pb(41.89mg/kg)、Cd(0.11 mg/kg)、Zn(80.21 mg/kg)、Hg(0.039 mg/kg)、As(15.61 mg/kg)、Cr(29.41mg/kg).所有元素(Cu除外)都未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且所有元素都远低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提出的中值区间效应值(ERM),这表明本海域生态风险很小.整个海域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顺序:Pb>Cu>As>Zn>Cr>Cd>Hg,表现出主要以Pb(1.68)和Cu(1.15)为主的富集.各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大小顺序:As>Pb>Hg>Cd>Cu>Zn>Cr,而且所有站点重金属的危害综合指数RI都远低于轻微级别(150),没有表现出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1年8月福建东山湾12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含量调查,探讨了它们的分布趋势、相互关系、影响因素,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含量变化范围在5.53~22.40 mg/kg之间,平均值为15.10 mg/kg;Pb含量变化范围在28.9~42.6 mg/kg之间,平均值为35.0 mg/kg;Zn含量变化范围在34.8~133.9 mg/kg之间,平均值为95.9 mg/kg;Cd含量变化范围在0.031~0.078 mg/kg之间,平均值为0.059 mg/kg;Cr含量变化范围在19.2~91.8 mg/kg之间,平均值为62.5 mg/kg.重金属含量的分布呈现湾顶(3、11号站)高、湾外(7号站)低的格局;沉积物中有机质对重金属含量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重金属Cu、Zn和Cr的含量随着沉积物粗颗粒组分(63~2 000μm)含量的增大而降低,成负相关关系(p〈0.05);Cr的含量随着粘土组分(〈1μm)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成正相关关系(p〈0.05).除了湾顶3号站Cr(含量为91.8 mg/kg)以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各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 r大小顺序为Cd〉Pb〉Cu〉Cr〉Zn,所有站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远小于90,属低度生态风险,表明东山湾沉积环境基本良好.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湛江湾海域2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酸可挥发性硫(AVS)、同步浸提重金属(SEM)、TOC含量和Eh值,对AVS、SEM含量的平面分布及AVS与SEM、TOC含量、Eh值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范围为0.004~0.547μmol/g,平均值为0.155μmol/g,SEM含量范围为2.10~4.27μmol/g,平均值为3.32μmol/g,相对其他海域湛江湾海域沉积物表现出AVS含量较低,SEM含量较高的特征.AVS与SEM含量平面分布较一致,湾顶的含量都较高,含量均值分别为0.361和3.52μmol/g,特呈岛以南到湾口呈逐渐减小的明显趋势.调查海域沉积物AVS与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Eh值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高有机质含量、低氧化还原电位沉积环境有利于AVS的生成.20个站位CSEM5-CAVS的差值均为0〈(CSEM5-CAVS)〈5,说明该海域可能存在重金属的中等毒性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状态及潜在迁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藩照  张宇峰  胡忻  柳欣 《台湾海峡》2010,29(4):532-538
以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BCR连续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样品中Zn、Mn、Cr、Cu、Cd和Pb的赋存状态,并通过潜在迁移指数(PMI)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迁移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总量在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n〉Zn〉Cr〉Pb〉Cu〉Cd,其中Mn和Zn的含量达到了1 471 mg/kg和231 mg/kg.与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比,沉积物样品中Zn、Cr、Cu和Pb的含量较高.改良BCR连续提取表明6种金属中Zn、Cr和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n和Cd主要以酸溶态存在,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厦门西海域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潜在迁移指数大到小的顺序为:Mn〉Cd〉Zn〉Cu〉Pb〉Cr,其中Mn和Cd的潜在迁移危险最大.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2年福建湄洲湾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的7种重金属(Cr、Co、Ni、Cu、Zn、As、Pb)含量数据,研究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最后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相对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Cu、Zn、As和Pb含量均未超标,Cr超标21.2%.大部分重金属含量平面分布总体呈现东北往西南递减的趋势,体现陆源输入的影响,As、Zn及Pb在7号站位、Cu在8号站位出现高值区可能更多地联系于研究区域本身的背景特征.Cr、Co、Ni和Zn含量之间相关性显著,且Co、As和Zn含量也两两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岩石的自然风化和侵蚀是Cr、Co、Ni、Cu、Zn和As元素在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的主要来源,Pb可能更多来源于海上交通航运和海水养殖.研究区域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为中等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6年8月份莱州湾沉积物中Hg、Cd、Pb、Cu、As、Cr、Zn监测数据,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等6种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以比较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结果表明,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Pb、Cu、As、Cr和Zn含量分别为0.077 4 mg/kg、0.169 mg/kg、12.1 mg/kg、11.9 mg/kg、11.6 mg/kg、31.1 mg/kg、45.3 mg/kg。不同方法在莱州湾沉积物风险评价结果上存在差异。单因素评价方法中,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适中,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偏轻,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评价结果偏重。Hg、As、Cd元素的污染评价结果均较大,为主要的污染元素;综合因素评价方法中,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风险偏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适中,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则倾向偏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丰度、生物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Hg与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呈现显著负相关。6种方法都有自身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但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更适合莱州湾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7.
蔡龙炎 《台湾海峡》2010,29(3):325-331
通过测定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用地质累积指数(Igeo)对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发现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可分为4类:无污染(Igeo〈0)的元素为Co(Igeo=-0.67);轻-中度污染(0〈Igeo〈1)的元素为Cr(Igeo=0.65)、As(Igeo=0.52)、Zn(Igeo=0.75)、Pb(Igeo=0.11);中度污染(1〈Igeo〈2)的元素为Cu(Igeo=1.58)、Ni(Igeo=1.32)、Mn(Igeo=1.08);极严重污染(Igeo〉5)的元素为Cd(Igeo=8.70).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进一步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2.884%、31.676%、21.988%.这表明重金属污染主要有3个来源:即工业点源排污;矿物开采及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的非点源污染;岩石的自然风化侵蚀过程和有机质降解产生的内源释放.同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9个站位根据其在重金属污染程度上的差异,可分为3个大类:2~7号站位为第1类;1号站位为第2类;8、9号站位为第3类.这反映了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空间分布特点即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同时也支持了晋江和洛阳江的工业点源排污、矿物开采和化肥农药残留的非点源污染是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污染源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深圳近海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0—2007年深圳近海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基础监测资料, 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两种评价方法, 对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深圳近海海域沉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已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 除固戍近海外, 大部分海域基本上为II类沉积物, 其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 固戍近海>深圳湾中>深圳湾口>沙头角湾口。其中沉积物中Cu和Zn超标严重, 固戍近海沉积物中Cu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128.96mg.kg-1和199.40mg.kg-1, 为III类沉积物。研究还表明, 深圳近海海域基本上不存在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 7种重金属潜在的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 Hg>Cd>Cu>As>Pb>Cr>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