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常规生物学方法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时期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卵巢成熟系数(GSI)、生物学体型及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关系。结果表明,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GSI在4月份达到最高(9.51%±7.23%),相比20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初,自然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的性腺发育提前,且生殖期延长。20世纪80年代初曼氏无针乌贼的生物学体型、怀卵量及个体生殖力均大于60年代初和自然海域曼氏无针乌贼,同时曼氏无针乌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物学体型、怀卵量及个体生殖力增大。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的个体生殖力均随着胴长(ML)、体质量(W)、卵巢质量(WO)、GSI这些指标的增大而增大,除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与ML为密切正相关外,个体生殖力与这些指标的关系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O是影响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个体生殖力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形态观察及吞噬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学和免疫学方法对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的血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活性研究。根据血细胞大小和美兰染色结果,将曼氏无针乌贼的血细胞分为2类:较小的血细胞圆形,直径7.65~8.28μm,细胞核卵圆形,核质比约0.66,约占细胞总数的45.3%;较大的血细胞圆形,直径9.58~10.42μm,细胞核肾形,核质比约0.40,有些细胞具双核,约占细胞总数的54.7%。饥饿乌贼血细胞数量较正常乌贼有明显下降(t-检验,P<0.05),较大血细胞的比例有所上升,可达70%。细菌吞噬试验结果表明,较小血细胞对细菌无吞噬能力,而较大血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菌吞噬能力。饥饿组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吞噬活力稍低,但并无显著差别(t-检验,P>0.05)。对曼氏无针乌贼血细胞形态和功能的研究,为探索曼氏无针乌贼免疫防御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养殖条件下的性早熟、个体小型化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探讨养殖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性早熟的可能因素,本文探讨了3种不同光照周期(23D:1L;12D:12L;1D:23L)对其繁殖性能及个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对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性能总体影响不大,除长光照周期(1D:23L)下,睾酮(T)、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有较显著的降低外(P0.05),光照对乌贼繁殖时间、性腺重及性腺发育指数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但光照周期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却有明显影响,在胴长、体重、瞬时生长率(IGR)及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上均呈现出短光照组中光照组长光照的趋势。短光照组雌乌贼在体重、瞬时生长率和肥满度,雄乌贼在胴长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长光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可作为影响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养殖条件优化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报告了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的调查结果。所用材料为1980年8月-1981年7月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曼氏无针乌贼是5月上旬进入胶州湾生殖洄游,乌贼在胶州湾生长很快,8,9月间日增长量可达1.13mm。整个胶州湾均为曼氏无针乌贼的产物卵场。11月曼氏无针乌贼离开胶州湾,开始越冬洄游。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在不同温度下(15oC、20oC和25oC)进食冰鲜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后的胃内容物特性变化及胃排空规律,本实验将采用3种常用数学模型(线性、平方根及指数模型)对胃排空曲线进行拟合,比较进食后胃排空过程中胃内容物的水分、pH和消化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数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曼氏无针乌贼胃排空曲线,但是平方根模型对曼氏无针乌贼胃内容物湿重和干重的数据拟合效果最优。根据平方根模型计算,在15oC、20oC和25oC水温时曼氏无针乌贼50%胃内容干重排出的理论时间分别为4.4h、3.7h和3.6h,而完全排空的时间分别为13.8h、12h和12h。在摄食后0—14h内,胃内容物水分含量表现为先逐渐下降后显著上升;pH值在摄食后0—8h内逐渐降低,8—14h缓慢上升;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淀粉酶则总体保持恒定。曼氏无针乌贼在15oC、20oC和25oC三个温度下进食冰鲜葛氏长臂虾,胃排空过程中的胃内容物水分含量、pH值和消化酶比活力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25oC水温条件更有利于曼氏无针乌贼的胃排空过程,同时建议在饲喂管理中按照3.6h的间隔进行投喂。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曼氏无针乌贼血蓝蛋白及相关功能单元(FUs)的酚氧化酶活性进行研究,并获得该功能单元的序列信息.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血蓝蛋白能氧化左旋多巴和邻苯二酚而不能氧化酪氨酸单酚,说明该血蓝蛋白可能具有酚氧化酶活性,并属于儿茶酚酶类;进一步研究显示,曼氏无针乌贼血蓝蛋白酶解片段FUg的酶活特性显著区别于其它功能...  相似文献   

7.
自然海域中曼氏无针乌贼产卵亲体性成熟提前和小型化现象明显,这可能是一种适应性进化,人工干预背景下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的动态变化值得关注。2020年4-6月室内采用聚焦个体扫描法和定点连续记录法分别观察和记录了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的行为活动,并按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的生物学功能等进行系统化分类,构建了繁殖期行为谱。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谱主要包括三大类12种行为:(1)游泳行为主要分为前进和后退,繁殖期的雌性多处于静潜水底或静浮水中的状态;(2)捕食行为主要分为发现、定位、捕捉和咀嚼等系列动作,曼氏无针乌贼能够快速感知周围17.0-36.0 cm范围内的饵料,捕捉的有效距离为8.0-22.0 cm,能在2.0-10.0 s内完成对饵料的高效捕获;(3)繁殖行为复杂,主要分为求偶、伴游、交配、产卵等,其中求偶行为体现在雄性对雌性的自我展示、追逐配对和争斗护卫等过程,雄性在争斗护卫和伴游过程中的护雌行为尤为激烈。曼氏无针乌贼交配时采用"头对头"的方式,平均交配持续时间42.9 s。曼氏无针乌贼对产卵附着基有选择性且偏好于最初的附卵物,卵群对雌性产卵行为有诱导和刺激作用,每次产卵到附卵过程平均用时108.6 s。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谱特征的研究可为后续曼氏无针乌贼行为机制和基于全生活史的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两性个体的有效鉴别是曼氏无针乌贼高效繁育及养殖模式(如单性养殖)建立的基础。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了160只F1代曼氏无针乌贼的19项可测量性状及13项标准化性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同生群两性间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两性间可测量性状和标准化性状各有10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标准化性状经过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显示曼氏无针乌贼的两性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辅助交配器官特征,头部特征,捕食器官和肥瘦特征以及体型特征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判别法从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3项,即左3腕长/胴长、左4腕长/胴长及左触腕长/胴长,建立了雌雄的判别方程:雄性:F1=223.42X3+165.85X4+7.951X5–108.06;雌性:F2=151.48X3+92.71X4+19.19X5–60.38。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样本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到95.00%。利用F2代亲体测量数据对判别函数进行识别验证,综合判别率达到85.34%。在判别方程中的3个标准化性状中,左3腕长/胴长和左4腕长/胴长在两性亲体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的雄性在性选择的作用下,交配器官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精子表面蛋白17(Sp17)是参与受精过程的关键分子。本研究采用RT-PCR以及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Sp17简称Sj-Sp17 c DNA的全长序列,序列全长1463bp,5′和3′非编码区分别为92bp和222bp,预测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149bp。编码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2.0548k Da,等电点4.66,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不存在跨膜区以及信号肽序列,含有丰富的螺旋结构(54%)。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与其他软体动物的相似性最高仅为44%,表明Sp17在进化中并不保守。基于Sp17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和加州双斑蛸(Octopus bimaculoides)进化关系最近。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Sp17在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殖系统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其中在精巢和储精囊中有显著表达。Sp17基因的成功克隆以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对于深入研究其细胞定位以及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是脂肪代谢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SCDcDNA的全序列,序列全长1513bp,由261bp的5′非翻译区、编码306个氨基酸的921bp开放阅读框和331bp的3′非翻译区组成。在线翻译所得多肽理论分子量为34.92kDa,等电点为8.95,是疏水性蛋白,含有丰富的螺旋结构(45.10%),存在4个跨膜区。其氨基酸序列与真蛸(Octopus vulgaris)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相似性达到91%,与其它非软体动物也表现为50%以上的相似性,说明SCD结构相对保守;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和真蛸及牡蛎进化关系最近,与鱼类稍远,与人及大鼠等哺乳动物亲缘关系最远。SCD基因是改善曼氏无针乌贼肉质的重要候选基因,其成功克隆及相关分析对于深入探讨软体动物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及调控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渤海小黄鱼生殖力及其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004年5月在渤海进行的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tics)在经过近半世纪的捕捞后的生殖群体生殖力及其与体长、纯体质量的关系,并对小黄鱼生殖力的变化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黄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为14729粒±1360粒;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叉长、纯体质量的关系变化较大;与1964年历史资料相比,相同体长组小黄鱼的个体绝对生殖力F和相对生殖力FL都显著增大(P<0.01)。小黄鱼的生殖力增加可能是小黄鱼在长期捕捞等外部环境影响下的遗传进化以及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响应。  相似文献   

12.
Time-series of condition factor (CF) and gonadosomatic index (GSI) were generated using general linear models (GLM) for sardine Sardinops sagax stock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Benguela ecosystems over the period 1984–1999. During this period the biomass of sardine in the northern Benguela remained at relatively low levels of <500 000 tons, whereas that of southern Benguela sardine increased 40-fold to 1.3 million tons. The GLMs explained 27 and 45% of the observed variation in CF, and 32 and 28% of the observed variation in GSI, for sardine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Benguela subsystems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sardine CF in the northern Benguela remained stable over time, that for the southern Benguela stock declined steadil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Sardine CF showed a seasonal cycle in the southern but not in the northern Benguela. Time-series of GSI showed high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but no trends in either subsystem, and the seasonal pattern was similar for both stocks. The lack of coherence between the CF time-series for sardine in the two subsystems further suggests that sardine stock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Benguela subsystems are independent.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动物的增重机制既是其生存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其生长性能和养殖产量的重要内因。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是我国的重要养殖鱼类,随机选取池塘生态主养模式(M1)和池塘生态套养模式(M2)下经7个月养殖的异育银鲫夏花苗种各70尾为研究对象,以全长(X1)、体高(X2)、体宽(X3)、头长(X4)、侧线长(X5)、尾柄高(X6)、腹鳍间距(X7)、胸鳍间距(X8)为体尺性状,净体质量(NW)、肠质量(W1)、肝质量(W2)、胃质量(W3)、鳃质量(W4)、心质量(W5)和鳔质量(W6)为称量性状,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M1、M2实验群体尺寸性状和称量性状对其体质量(BW)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 (1)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 CV值大于10%的均为质量性状,小于10%的均为体尺性状,除NW、X1X5X6均呈M1<M2 (P<0.05), X4和各脏器质量均呈M1>M2 (P<0.05)外,其余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2)相关分析显示,除W5与BW间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性状与BW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3)经通径分析和复相关分析, M1、M2被保留体尺性状组合X5-X1-X2X2-X3-X1-X5的总决定系数和复相关指数均分别为0.889和0.927,称量性状组合NW-W2-W1-W3和NW-W2的总决定系数和复相关指数均分别为0.992和0.971; (4)经偏回归分析,得到了可用于估算BW的M1最优方程组和M2最优方程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异育银鲫科学养殖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鉴于舟山沿海日本囊对虾秋苗养殖成活率显著低于春季和夏季人工养殖苗种之实际,深入开展适合于本地沿海养殖的日本囊对虾秋苗的优质亲体的选种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为此,作者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舟山近海日本囊对虾野生群体和露天池塘越冬养成群体间的形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两者在本研究所涉18项形质评价指标中的相似性指数仅为11.11%,欧氏距离为4.243(P0.01);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27%,其中第1主成分为以营养生理状况指数、额剑上缘锯齿数以及腹部肌肉发达程度为主导的体质强壮因子,第2主成分为以寻食视野与胸腔空间大小为主导的捕食运动功能因子,后3个主成分为以尾节肌肉发达程度为主导的避敌运动功能因子;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9项形质评价指标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清晰区分日本囊对虾野生群体和越冬养成群体,其中野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99.33%和96.13%,越冬养成群体的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96%和99.31%,两者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7.67%。因此,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形质特征的选择,应以秋苗越冬养成群体为参照。  相似文献   

15.
彭鹏飞  马媛  史荣君  王迪  许欣  颜彬 《海洋科学》2022,46(10):140-149
根据2018年7月、11月和2019年1月、4月对广东考洲洋牡蛎养殖海域进行4个季节调查获得的pH、溶解无机碳(DIC)、水温、盐度、溶解氧(DO)及叶绿素a(Chla)等数据,估算该区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碳体系各分量的浓度、初级生产力(PP)、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和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FCO2),分析牡蛎养殖活动对养殖区碳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牡蛎养殖区表层海水中Chla、DIC、HCO3PP显著低于非养殖区;养殖淡季表层海水中pH、DO、DIC、HCO3、和CO32–显著大于养殖旺季,养殖旺季的p(CO2)和FCO2显著大于养殖淡季。牡蛎养殖区表层海水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的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FCO2平均值分别是(42.04±9.56)、(276.14±52.55)、(–11.59±18.15)和(–13.02±6.71)mmol/(m2·d),冬季各站位FCO2值离散度较大,其中位数是–10.73mmol/(m2·d)。在全年尺度,表层海水p(CO2)及FCO2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在非养殖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可能对影响表层海水p(CO2)及FCO2起主导作用。养殖牡蛎钙化、呼吸作用等生理因素释放的CO2对表层海水p(CO2)及FCO2未产生显著影响。考洲洋养殖海域养殖旺季为CO2的源,养殖淡季整体为CO2的弱汇。  相似文献   

16.
关于南海北部上层水团的分类及三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Using the fuzzy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temperature-salinity(T-S) similarity number analysis of cruise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CTD) data in the upper layer(0–300 m)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NSCS), we classify the upper layer water of the NSCS into six water masses: diluted water(D), surface water(SS),the SCS subsurface water mass(U_S), the Pacific Ocean subsurface water mass(U_P), surface-subsurface mixed water(SU) and subsurface-intermediate mixed water(UI). A new stacked stereogram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water mass distribution, and to examine the sourc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U_P, combining with the sea surface height data and geostrophic current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mass U_P exists in all four seasons with the maximum range in spring and the minimum range in summer. In spring and winter, the U_P intrudes into the Luzon Strait and the southwest of Taiwan Island via the northern Luzon Strait in the form of nonlinear Rossby eddies, and forms a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zone east of the Dongsha Islands. In summer, the U_P is sporadically distributed in the study area. In autumn, the U_P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200 m layer east of Hainan Island.  相似文献   

17.
于2009年8月以菲律宾蛤仔海洋橙品系的全同胞子一代和子二代上选10%的个体作为亲本,通过建立近交组合(F22、F33)、杂交组合(F23、F32)和设置对照组(C22、C33),研究了两个近交世代的杂交效应及近交效应,以提高菲律宾蛤仔海洋橙品系的表型性状。结果表明,杂交使幼虫和稚贝的生长性状得到了部分改良,但存活性状...  相似文献   

18.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红鳍东方鲀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体周长1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33)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8.41%)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全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369)较大,间接作用(0.259)最小;体高、尾柄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228,0.145)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周长1的间接作用(0.363,0.296)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950,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周长1、体高、尾柄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 =-2154.095+42.072x1+33.936x2+72.687x3+50.538x4.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和对照区四季的浮游植物及同步的环境调查数据,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该海域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5种,隶属于7门59属,主要由硅藻(64种)、绿藻(10种)和甲藻(9种)组成。优势种主要有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太阳漂流藻(Planktoniella sol)和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季节间,浮游植物丰度、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和Margalef丰富度)和环境因子(水温、盐度、p H、DO、NO_3-N、NO_2-N、NH_4-N、PO_4-P和Si O_3-Si)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春季全区丰度(121.59和79.39×10~4个/m~3)显著高于冬、夏季(13.05和7.05×10~4个/m~3),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冬夏秋春季;区域间,丰度、多样性指数和环境因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示范区浮游植物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四季均值都高于对照区。相似性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n MDS)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季节性差异显著,区域差异不显著。表明示范区的建设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效果不显著。RDA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温度、营养盐(NO_3-N、PO_4-P和Si O_3-Si)和DO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各种浮游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