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确定控制末次冰消期的机制以及引起冰消期事件的顺序,最重要的是获得应用于大陆和海洋两者的气候记录的时间结构。放射性碳测年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沉积物的日历测年,但它是建立在表层水的表观年龄 (相对于大气层来说 )保持不变的假设上的。这里我们提出了北大西洋 40° N以北的表层水的表观年龄 (或储层年龄 )在过去 20 ka中的变化证据,在两个岩心中,我们发现了在 Heinrich 1 (15 ka BP)结束的地方,表层水表观年龄比今天大 1230± 600 a和 1940± 750 a,在新仙女木冷期结束的地方比今天大 820± 430 a 和 1010± 340 a。在 Bolling_Allerod暖期,两个老的储层年龄之间,表层水表观年龄可以与目前的值进行比较。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冰心年代学和整个冰消期的北大西洋海洋记录是一致的。因此,这表示了 40° N以北的北大西洋海洋碳测年需要作这些明显可变效应的校正。  相似文献   

2.
南海东北部末次冰期-全新世古海洋学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据加速器质谱仪14C测年,RC26-16孔提供了南海北部近15200a来古海洋学的连续沉积记录。其古海洋学发展过程可分为3期,(1)最后冰期(15.2~13.3ka);(2)冰消期(13.3~9.0ka);(3)间冰期(9.0ka~现代)。末次冰期至全新世时,冬季海水表层温度由18℃上升至24℃,夏季则保持在27~29℃之间。在11ka时,冬季水温曾短暂的一度变凉(约3℃),此可能代表区内新仙女木事件。末次冰期时,夏季与冬季温度差约为9℃,它的变化幅度较全新世的5℃要大。末次冰期时,表层水(0~50m)与次表层水(50~100m)间碳、氧同位素递减梯度较全新世的为小。15~13ka时大洋表层动物衍生营养含量相对较高,推测这与较强的冬季风导致较强的上升流,而造成高养分和高生物生产率有关,全新世时冬季风变弱。全新世碳酸盐补偿深度和有孔虫溶跃层较浅,5.3ka时有短暂的变深,浮游有孔虫保存高峰和碳酸钙高峰值发生在14~12ka间,相当于全球性的TerminationⅠ事件。  相似文献   

3.
北美东部一个先前未被认识的晚冰期寒冷事件A.J.Lcvesque等研究区包括加拿大三个沿海省份(43°-48°N,60°-68°W)中的两个。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这个地区的冰消期早在距今14500a就已经开始,到距今11000a完全结束,尽管一些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珊瑚礁(例如巴巴多斯、塔希提、新几内亚)的U/Th或放射性测年绘出了末次冰消期的海平面曲线。巴巴多斯记录在没有晚冰期海平面上升的早期数据情况下只包括几个较大间距的群聚数据点 ;塔希提记录开始于晚更新世礁单元上的13.8kaB.P.;新几内亚记录开始于13.1ka并且位于具有强构造隆起的地区。在大多数记录中有一显著间断与大约14ka的融水脉冲(MWP)1A相对应。从珊瑚集合体的急剧变深来看 ,说明那时的灾害性海平面上升是在加勒比海—大西洋区域。根据这些或其它记录 ,人们提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晚冰期至冰…  相似文献   

5.
沿拉布拉多北部大陆边缘确定末次冰期极盛期是非常困难的 ,讨论集中于陆源冰川序列的范围和年代以及与滨外海槽和盆地中的沉积序列的相关性上 ,最终没有得出一个统一意见的原因是对陆源和海洋沉积序列的测年非常困难。这里 ,我们试图描述拉布拉多北部陆架区内的冰消期模式 ,并把这种模式与局部的冰消期陆源证据联系在一起 ,所报道的沉积学资料包括一个大的数据库是从一个巨大的活塞岩心(HU87033-015)中收集的。HU87033 -015的声学相(AF)在浅反射地震测线段 ,表面反射层S0上伏于一个薄(<1ms,双程走时)的透…  相似文献   

6.
末次冰消期以来黄海海平面变化与黄海暖流的形成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YSDP102孔和YSDP103孔位于南黄海东南侧冷涡所对应的泥质沉积区,它们揭示了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侵沉积序列:海侵滞留沉积→潮流砂脊/潮坪~海滩沉积→陆架泥质沉积。该沉积序列上部的陆架泥质沉积厚度可达50余米,在浅地震剖面上其内部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射界面,从而将泥质沉积体分为上、下两个单元。泥质沉积体呈灰绿色调,含少量自生黄铁矿,但其内反射界面以上的沉积物含水量高。根据两个钻孔岩心中有孔虫的分布规律、泥质沉积层的化学组分、沉积磁组构特征以及现有测年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黄海暖流形成于大约6kaB.P.,(2)泥质沉积层内反射界面以上的沉积物是与黄海暖流伴生的冷涡沉积,(3)黄海地区末次冰消期海侵自略早于14kaB.P.之前开始,至约6kaB.P.海平面达到最高位置。从6kaB.P.至今,海平面经历了几次波动,即在6~4kaB.P.和3~1.9kaB.P.海平面超过现今海平面位置;在4~3kaB.P.和1.9kaB.P.~现代,海平面有所降低,可能与现今海平面高度相当。  相似文献   

7.
Gros.  EE 《海洋地质前沿》1998,(11):16-18
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的新资料(2.1±1.3mm/a,Nerem等,1997)在局部相对海平面的历史和组成中有长期的影响。两个重要的时期作为较温暖气候和海平面位置的模型,即125kaB.P.末次间冰期和5kaB.P.的全新世中期(Foland等,199...  相似文献   

8.
周立君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9):F003-F003
从加利福尼亚边缘的圣巴巴拉盆地(ODP893站位)和其他地方的ODP站位获取的详细的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为东北太平洋边缘引人注目的海洋学、环境和生态变化提供了证据 ,东北太平洋在过去60~80ka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在893站位 ,高沉积速率(MIS6以来>120cm/ka ;全新世为150cm/ka)为理解气候机制和近十年尺度的连续波动提供了可能。微体生物组合和18O表明海面温度在近70a中变暖达4~8°C。温盐循环的相应变化改变了沉积环境的中层水特征。在温暖时期 ,不考虑底栖动物扰动的影响 ,圣巴巴拉盆地…  相似文献   

9.
陆地和海洋大范围的古气候指标说明了中至晚白垩世早期(阿尔必—科尼亚阶)是过去200Ma中地球历史上最温暖的时期(全球平均表层水温比目前高6~14℃)。然而,通常只基于低反照率和高气压(Pco2)的气候模型模拟产生了较高的赤道海洋表层水温(SSTs),...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0月结合水色遥感光谱实验,对象山港中、西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优势种类、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做了现场观测。表层水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4种,隶属3门17属,细胞丰度为1.05×104±1.14×104个/dm3;叶绿素a浓度为1.07±0.59μg/dm3,潜在初级生产力为3.86±3.60mgC/(m3·h)。港区西部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均高于港区中部;表层叶绿素a浓度高于中层和底层。浮游植物细胞粒径分级结果表明,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细胞(<20μm)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占86%,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占89%;小型浮游植物细胞(>20μm)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占14%,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占11%。  相似文献   

11.
极地高压以及与之有关的气团和能量从高纬度传送到低纬度可从理论上解释末次冰消期风力和气团途径的变化.我们在这里使用采自葡萄牙滨外和象牙海岸滨外两个岩心(编号为SU8118和KS84063;地点分别为37°46′N,10°11′W和4°23’80″N,4°11′W;水深分别为3135m和周05m)的花粉资料来证实这个理论并用文字确定这些大气交流变化的时间。两个钻位目前处于北部西风带和南部信风热带辐合区的影响范围。两个钻孔在未次冰消期的寒冷阶段(约在15ha冰消期开始阶段和10.3ha新仙女木期)记录下了相似的大气模式,均为花粉输入量增加和东北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人员依据南极洲罗斯海西部38个岩心顶部酸性不溶磷片放射性碳测年结果对如下问题加以解释:①现今沉积物/水界面或其附近沉积物的表观年龄是多少?②岩心顶部年龄空间分布统计学有效型式是否存在?③用于确定年代,获得最佳全新世(下部岩心)年表的“修正系数”是多少?岩心顶部沉积物年代范围是2~21kaB.P.(14C测年)。某些“古老的”岩心顶部年代数据取自活塞岩心,可能表明在取样过程中,沉积物丢失。然而,某些早于6kaB.P.的岩心顶部样品可能表明全新世极少或没有出现沉积作用。晚于和等于6kaB.P.数据变…  相似文献   

13.
于1993年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沉积中心钻取一长310m的湖泊岩芯,对其上部31m的湖泊沉积物进行了年代测定以及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有机碳氮分析,重建了14万a来的古气候演化过程,基本上可以区分出5个阶段。结果表明,5阶段(140-80kaB.P)气候温暖湿润,内部又可区分出5a-5e,4阶段(80-60kaB.P)气候以冷干为主;3阶段为相对湿湿期,降水丰富,流域径流量较大;30kaB.P  相似文献   

14.
西南极冰盖是世界上唯一的边缘位于海平面以下的大冰盖,这使得它容易崩落。西南极冰盖的崩落将导致海平面上升5~6m。作为过去西南极冰盖崩落的证据,倒数第二次间冰期[海洋氧同位素阶段5e(MIS5e)],距今123ka以前的海平面较现在高。然而,要将冰期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沉积物岩心PC10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及统计分析,揭示了磁组构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结合沉积物粒度、物质成份、碎屑矿物百分含量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水流方向及古气候变化史。结果表明:(1)112.5ka以来海峡古水流主要有两组,一组为源自环南极流、流速相对较大的NE向水流,另一组为由于气温升高而产生的南极半岛、南设得兰群岛冰盖消融水流,NNW—NS向;(2)112.5ka以来海峡的古气候大致可分为六期,相当于岩性段753.5~620cm(Ⅰ,早凉期)、620~488.5cm(Ⅱ,早暖期)、488.5~391cm(Ⅲ,早冷期)、391~140cm(Ⅳ,晚冷期)、140~25cm(Ⅴ,晚暖期)和25~0cm(Ⅵ,晚凉期),基本上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冰后期的古气候变化史,与全球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基本一致,其中Ⅰ、Ⅱ期相当于末次间冰期的早、晚期,Ⅲ、Ⅳ期分别对应于玉木冰期Ⅰ和Ⅱ期,而Ⅴ期为冰后期,Ⅵ期相当于2320年的寒冷气候事件。由此可见,磁组构方法不失为一种经济且便利地研究海洋沉积物古环境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南极斯科舍海东南部DC-11岩芯生物硅、有机氮、TFe2O3与有机氮同位素的年代学分析,重建了该海区3.4万年以来古生产力与环境演变历史。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硅、有机氮含量与南极温度变化基本一致,暖期高、冷期低;有机氮同位素值与南大洋海冰变化相吻合,暖期小、冷期大,冷期硝酸盐利用率大于暖期。从末次冰期、末次冰消期至全新世,研究区古生产力与环境变化显著,南极冷倒转等千年尺度的变化明显;海冰在气候、营养盐与古生产力之间起着重要的关联作用。冰期或冷期海冰的加强导致表层水层化加强,深层水及其营养盐的上涌减弱,表层海洋硝酸盐等相对匮乏,生产力降低。研究区现代与全新世铁供应充足,在风尘盛行的末次冰期和冰消期呈过剩状态,明显不同于亚南极。  相似文献   

17.
晚古新世的气候环境在地质上具有全球快速变暖、时间间隔短暂的特征。这个时间间隔为晚古新世高温期 ,或称为LPTM。该时期深海快速变暖4~8℃ ,赤道和高纬大洋表层水变暖1~6℃。在深海底栖有孔虫中出现了大范围灭绝事件 ,而表栖浮游生物和陆生哺乳动物也经历了明显的种交替和多样性变化。经过测年 ,LPTM始于54.93~54.98Ma ,LPTM中也可观察到明显的碳同位素负偏移(CIE)(2‰~3‰) ,这在海洋和陆生化石记录中已得到证实。同位素异常的特征表明了极度富含 12C的储层(例如甲烷气体水合物)曾向海洋…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小珠标准法统计研究了南海东北部海盆边缘RC26-16站孔的钙质超微化石含量和组分丰度的变化特点,结合再沉积化石含量变化、分异度和溶解指数以及测年和氧同位素分析资料,确认新仙女木期发生于11.44~10.49ka,其结束时间的再沉积化石丰度具有高峰值后突然下降的特点;全新世中期升温期或大暖期的出现时间为7.80~5.25ka,具有化石丰度低而波动,分异度小,溶解指数高的特点;沉积速率由冰期向冰后期逐渐下降,就超微化石而论,其最高丰度值出现在沉积速率骤减处,而最低丰度值则可出现在沉积速率最大或最小期间。  相似文献   

19.
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已被广泛认同。除了极不规则的Dans gaard_Oeschger_Bond旋回和相关的Hein rich事件之外 ,最近发现北大西洋冰携碎屑记录中普遍存在1~2ka旋回。冰心(格陵兰的GISP2,O'Brien等 ,1995)和海洋沉积物岩心(北大西洋 ,Bond等 ,1997)的各种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表明整个全新世变化具有连续性 ,但是不太突出。这些气候记录的准周期变化范围为几百年至几千年 ,引发了各种可能的强迫机制 ,如天文学变化(约900a)、海洋—大气系统的内部振荡(1…  相似文献   

20.
新仙女木期间西赤道太平洋的海面温度RobertC.Thunel等末次冰消期不是从一种气候状态到另一种气候状态的平稳过渡期,而是包括有许多阶段。根据对海洋δ18O记录的研究,Duplessy等(1981)提出了两阶段的冰消模式,即一个短时气候稳定期隔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