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少英 《台湾海峡》1996,15(1):60-66
海湾内台风波浪的计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互海洋工程所需的设计波浪参数的精确度及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安全及合理造价。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两个不同海湾内不同位置台风波浪计算实例的剖析,说明在特定地理条件下,波能变化的复杂性,并分析了具体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湾风台风波浪具有的不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黄树生 《海洋通报》1995,14(6):19-23
以南麂海洋站1983-1989年实测台风波浪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台风影响过程中测点波型的演变,对台风浪的波陡与波型、风速与波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从而得出,台风影响过程中本区出现较大波浪的波型绝大部分属于风浪,6级以上风速作用时,本区台风浪均属于风浪波型,从而可以断定,不同重现期的台风波浪应属于风浪。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大亚湾湾口测点W1和湾内测点W2的台风波浪资料,并与海口新海湾内测点B的波能消衰情况进行对比,说明不同地理位置海湾内的台风波浪分布特性之差异,结果表明,W1及W2两处台风波浪的平均波高H和平均周期T的比值分别为0.54和0.75,而最大比值分别为0.67和1.01;同时,不同地理位置海湾内的台风波浪也各有不同的计算方案。  相似文献   

4.
李少英  张经汉 《台湾海峡》1994,13(2):158-165
本文以实测台风波浪资料对台风影响过程中固定点波浪能量集中度的变化和有效波陡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华南近岸浅水区台风波浪的波型与台风中心位置的统计关系,并进一步阐明了台风过程中固定点出现较大台风波浪的波型是风浪以及用于海岸工程设计的台风波浪亦为风浪的结论,文中讨论了台风波浪波型对海岸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波高,周期等要素取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再论台风波浪的波型及其与海岸工程设计波浪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实测台风波浪资料对台风影响过程中固定点波浪能量集中度的变化和有效波陡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华南近岸浅水区台风波浪的波型与台风中心位置的统计关系,并进一步阐明了台风过程中固定点出现较大台风波浪的波型是风浪以及用于海岸工程设计的台风波浪亦为风浪的结论。文中还讨论了台风波浪波型对海岸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波高、周期等要素取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的波浪成长理论基础上,考虑到台风流浪的基本特点,等效水深的概念,浅水区波浪的折射,不规则波的能量分布特性,受陆岸和岛屿影响角度范围内的有效能量风区长度等因素,提出了受陆岸,岛屿影响浅水区(包括海湾区)台风风浪的计算方案,本方案只需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和计算点于各方位的风区长度(受陆岸影响部分)等资料,便可快速地得到计算点的波浪要素。经实测资料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容志明 《海洋预报》1989,6(1):36-40
为了对南海西北部近岸及浅水台风波浪进行计算,本文选择了个台风影响西沙或硇洲时期的两站水文气象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这两站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台风波浪计算公式及周期计算公式;并把这些计算公式做为南海西北部近岸的台风波浪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3-1989年南麂海洋站在台风影响过程中的实测风和浪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波浪特征。结果表明,这个海域的台风波浪通常是混合浪,在台风影响过程中出现的最大值波高,既有较大波陡的风浪,也有波陡较小的清浪;各向波高的均值变化不大,各向最大波高却有较大幅度的差距;本区的台风浪以4级波高占优,风浪以NNE向、涌浪以E向为常浪向;波高为4级的风浪和涌浪,其周期分别在4.0-4.9S和7.0-7.9S之  相似文献   

9.
台风作用下琼州海峡海域波浪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拟建琼州海峡跨海大桥西线方案主通航孔位置布置波浪测点,采集到2012年13号台风"启德"和23号台风"山神"期间波浪数据,结合两场台风期间波浪频谱和方向谱的变化,分析了该区域在台风期间的波浪特征,并进一步对风浪和涌浪进行了判别。研究结果表明:1)台风"启德"期间,海域波浪谱峰周期在3.38.0 s之间,最大谱峰值为7.92 m2/s,波浪方向为W8.0 s之间,最大谱峰值为7.92 m2/s,波浪方向为WN向,且频谱和方向谱的变化过程反映了风浪到涌浪的转变;2)台风"山神"期间,海域波浪谱峰周期在5.0N向,且频谱和方向谱的变化过程反映了风浪到涌浪的转变;2)台风"山神"期间,海域波浪谱峰周期在5.06.5 s之间,最大谱峰值为2.70 m2/s,波浪方向为E6.5 s之间,最大谱峰值为2.70 m2/s,波浪方向为EESE向,波浪以风浪为主;3)琼州海峡海域大周期波浪主要受到台风引起的涌浪影响,涌浪周期的范围大约在6.5ESE向,波浪以风浪为主;3)琼州海峡海域大周期波浪主要受到台风引起的涌浪影响,涌浪周期的范围大约在6.510.0 s之间。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的波浪成长理论基础上,考虑到台风波浪的基本特点、等效水深的概念、浅水区波浪的折射、不规则波的能量分布特性、受陆岸和岛屿影响角度范围内的有效能量风区长度等因素,提出了受陆岸、岛屿影响浅水区(包括海湾区)台风风浪的计算方案。本方案只需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和计算点于各方位的风区长度(受陆岸影响部分)等资料,便可快速地得到计算点的波浪要素。经实测资料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风场资料存在台风中心附近风速偏低的问题。为改进台风期间风场数据, 使用Holland经验台风模型结合多平台交叉校准数据(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 CCMP)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再分析数据(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data, ERA5)风场资料, 研究了不同台风最大风速半径(maximum wind radius of the typhoon, RMW)、Holland B参数对模拟效果的影响, 确定了最优模拟参数, 并以改进后的风场驱动三重嵌套海浪模型对台风“威马逊”发生期间的台风浪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表明, (1)改进的风场资料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 作为海浪模式驱动项可更好地模拟台风期间波浪状况; (2)三重嵌套海浪模型的波浪模拟效果优于单独的海浪模型。  相似文献   

12.
Wilson方法和井岛方法均是移动风区上著名的波浪推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台风波浪的推算和预报上。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使用上述方法以海洋工程界所推行的风浪预报公式作台风浪推算时,所得特征波波陡将与台风浪实测波陡分布定性不符,并指出产生这种缺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波浪增水和波生流是河口泥沙输运、地貌演变和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动力之一,但目前关于远区台风影响下长江口波浪增水和波生流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建立了覆盖东中国海的台风-天文潮-波浪耦合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远区台风“三巴”对长江口波浪增水和波生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从台风中心向近岸传播过程中,能量耗散引起波浪作用力的衰减和辐射应力的增大,产生波浪增水,长江口波浪增水在0.05 ~0.20 m之间,占台风总增水值的15%~22%。从NW向入射的台风浪产生自北向南的波生沿岸流,垂向上呈现三维结构,平均流速在0.05~0.20 m/s之间,占风暴潮流的15%~50%,充分说明了远区台风可以对长江口波浪增水和波生流产生明显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河口极值水位和流速计算、泥沙输运、水下三角洲地貌演变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橙  李焱 《海洋学研究》2017,35(4):14-19
我国的水运工程建设频繁受到台风浪的侵袭。为了对台风浪的防灾减灾提供有益帮助,本文基于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建立了南中国海台风浪数值模型,并以“0906”号台风“莫拉菲”为例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风场与波浪场相似,即大小均由中心向外围递减,方向均为逆时针旋转;台风风场呈圆对称分布,而波浪场由于受到海底地形与岸线影响,呈现椭圆对称分布。有效波高等值线亦从中心向外围递减,且形状受地形与岸线影响较大。对台风浪组成机制的探讨结果显示风浪和涌浪均可组成台风浪,且海底地形与岸线(例如岛屿效应)亦对台风浪特性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台湾岛邻近海域台风浪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在充分考虑相关物理过程(风生浪,底摩擦,白帽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基础上,以较高的分辨率对影响台湾岛邻近海域的9015号台风浪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所需风场由藤田台风风场模型同化相应台风资料后提供;用自嵌套方式提供模式波谱边界条件。模拟结果与实际台风浪资料相符较好。台风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台风中心位于台湾岛邻近海域的不同位置,台风浪有效波高的分布特征和传播方向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可以为整个台湾岛邻近海域台风浪分布特征的了解与认识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香港附近海区1985,1986年两次台风大浪的实测资料,以有效波高为相应水平,对波群作统计分析,得出可供海洋工程参考的波群连长、波群重复长度、波群出现频率以及波群中最大波高与有效波高的关系等。并将统计值与理论值作比较,结果表明:统计值大于“连”的理论值,而与包线理论中采用合田修正公式的汁算值相近。  相似文献   

17.
西太平洋8708号台风海面风、浪结构及其关系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Geosat卫星高度计1987年8月11日在西太平洋海域上的-上升轨道测得的风、浪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8708号台风影响下的海面风速和海浪特征.结果显示,此次台风影响下的海面风速和海浪波高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对台风中心近似对称的结构特征,但在台风内区,台风移动方向的右方风速较左方风速增加较快,同时在台风外围,右方风速较左方风速衰减也较快;有效波高没有明显的内、外区结构,且左、右方波高随距离变化也呈不同的衰减率;风速与有效波高的关系在台风中心左右也呈现明显的不同;本文给出了台风的风速及波高随相对台风中心距离变化的经验关系式,以及合风风速与波高的经验关系式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 SWAN 波浪传播模型建立包含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传播的台风浪数值模型,通过多次台风引起的波浪模拟,证实该模型可适用于浙江沿海.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沿海最强的“5612”号台风作为典型的超强台风,计算了超强台风在浙北至浙南3个不同地点登陆遭遇天文潮高潮位时产生的沿海波高过程.结果显示,在开敞海区,登陆点南侧附近及其以北沿海,台风登陆时过程最大有效波高与风暴高潮位基本同时出现,而在登陆点以南远区的沿海海域,最大有效波高出现在登陆前的一个高潮位附近;超强台风作用下浙江陆域沿海离岸近1 km 范围内有效波高可达4耀6 m.这些结论对海堤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汕头近岸区的台风波浪(一)实测记录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选择了汕头近岸区某测点的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下同)波浪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实测记录的分析;(二)后报台风波浪及其基本特征;(三)各种重现期台风波浪要素的确定。力图为该近岸区海岸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水动力参数提供依据。本文,着重分析了实测台风波浪能量的分布,给出台风过程波浪能量随频率和方向的变化;波浪能量的集中程度以及台风过程测点出现波高最大值时波浪能量随频率和方向的分布等。从实测资料的分析揭示台风波浪能量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