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我国海水利用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从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冷却技术、海水脱硫技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热泵技术、海水灌溉技术等技术手段方面详细介绍了海水利用的相关技术,并分析了海水利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海水利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结合海水脱硫工艺特点及脱硫工程用海对近海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确定了海水脱硫工程用海的评价指标,提出海水脱硫工程用海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关的国家标准对环境质量要求作为各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确定了海水脱硫工程用海海域的海水水质、表层沉积物、底栖生物污染物、海洋生物等质量指标的评价等级;为定量分析海水脱硫工程用海状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华能威海电厂2×125MW工程海水脱硫项目为例对滨海火电厂海水烟气脱硫方法的条件、原理、工艺流程以及脱硫废海水排海后对水质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海火电厂利用海水对烟气脱硫取用条件十分方便,而且达到烟气脱硫、节能减排保护海洋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跟踪监测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脱硫海水排放口附近海域的水质、表层沉积物质量和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初步探讨了脱硫海水排放对海泊河口及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脱硫海水特征污染物排放对排水口下游水域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pH值和DO的明显降低以及水温的明显升高,影响范围局限于排水口下游400m范围内的河口段;(2)脱硫海水排放不会明显增加排水口下游COD、N、P的污染负荷;(3)脱硫海水排放未显著增加附近海域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重金属的潜在污染风险较小;(4)调查海域冬、夏两季生物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脱硫海水排放未对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嵩屿电厂4×300 MW机组烟气海水脱硫工程为例,运用数学模型,分析预测燃煤电厂烟气海水脱硫工艺排水对海域水质的影响。模拟结束表明,海水脱硫工艺排水对周围海域水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舰船烟气脱硫脱硝需求,提出采用光催化/真空紫外(Vacuum Ultraviolet, VUV)辐射协同海水吸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强化SO_2和NO在海水中的传质吸收过程。基于舰船烟气脱硫脱硝的过程分析机理,设计小试装置模拟舰船的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开展实验探究液气比、温度、空速、SO_2和NO初始浓度等关键参数下的系统脱硫脱硝率,揭示参数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最佳液气比≤6.5 L·m~(-3),空速≤680 h~(-1),系统脱硫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脱硝能力在温度高于60℃时有所增强,较纯海水吸收SO_2脱除率为100%时液气比可减少1.5 L·m~(-3),大大减少了反应器负荷,可适用于舰船烟气脱硫脱硝。NO脱除率随SO_2初始浓度从1 600 mg·m~(-3)增至3 800 mg·m~(-3)时而减小,而SO_2初始浓度超过3 800 mg·m~(-3)后对NO脱除率几乎无影响;SO_2的脱除效率不随NO初始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且模拟舰船处于淡水区时,脱硫脱硝效果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仍满足模拟舰船在淡水区脱硫脱硝的目的。综合分析,兼具运行成本低、设备尺寸小及脱硫脱硝效果好等优点的光催化/VUV协同海水吸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在舰船烟气净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恢复系统是海水烟气脱硫(SWFGD)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设计和运行参数进行实验评价一直是难点问题。本文在前期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模拟实际工况多参数变化的循环式实验装置,将曝气深度和池容积按比例缩小,并强化处理海水的循环次数,提出针对气液比计算的缩比模型经验公式。实验中通过调节气体或液体流量、氧化时间、曝气池高度和容积等参数,有效模拟了工厂直排型海水脱硫恢复系统气液比(0.29~7.74)对S(IV)氧化效率、溶液pH值和溶解氧(DO)浓度的影响。此外,还评价了一种电化学-化学复合氧化改进处理技术,考察增加电极保护套对恢复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工业放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重点介绍了水合物法海水淡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及其应用进展,并与目前的主流海水淡化技术进行了对比.水合物法海水淡化技术具有洁净环保、成本低廉、能耗低等绝对优势,必将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海水碳酸盐体系缓冲模型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浅水潮波方程数值模拟了深圳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潮流,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海水碳酸盐体系的缓冲容量数学模型和二维水质联合模型,进行了电厂海水脱硫冷却水对海水中pH值的影响预测。研究表明,电厂排放的冷却水对海水中pH值的影响面积很小,不会给周围海水水质造成不良影响,几乎不影响深圳湾的水质。  相似文献   

10.
膜技术在海水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膜技术在海水资源利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各种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特点,概述海水制盐、提溴等海水综合利用工艺,以及海水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1.
赵卓英  田孟安  孙浩  胡波 《海洋通报》2011,30(3):283-286
标准海水作为海水盐度量值的标准物质,广泛用于检定和校准海水盐度测量仪器和装置.主要介绍两种标准物质-中国-级标准海水和中国系列标准海水,系统介绍我国现阶段标准海水的制备,封装工艺,保存方法,并阐述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秦皇岛地区由于海水入侵引起了区域环境的严重破坏。文章提出了建立基于G IS的海水入侵过程可视化系统,通过调用M ATLAB实现数学模型的数值解及其在G IS平台上的显示,实现了地下水位二维等值线、三维等势面以及标示性离子浓度场的动态显示,为海水入侵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宋淑利 《海岸工程》2000,19(1):78-81
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厂区近海地理优势,结合氨碱法纯碱生产特点,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海水,并成功地解决了部分工艺过程中以海水代替自来水,使吨碱耗海水80m^3,耗自来水仅为6m^3/t,年海水用量达4000万m^3,节约了能源,提高了自身经济效益,同时为缓解城市供水紧张状况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海水利用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但其排放的废水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文中分析了海水的盐度、温度以及携带的化学物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结果表明:浓海水、温排水排海可能会破坏排放海域的生态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和分布范围等发生变化,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建议海水利用工程建设合理选址、优化设计,鼓励采用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延伸海水利用产业链条,以降低对海洋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加强排海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和监测工作,为改扩建或新建海水利用工程提供环境影响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海水中无机混合元素标准样品进行了研究和制备。样品采用高纯试剂重量法制备,以人工海水为样品介质,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样品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多家实验室协作分析定值后数理统计确定标准值,并进行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海水中无机混合元素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海水污染监测的仪器较准、分析方法的评价与验证、实验分析的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河口地区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之一,这一区域的水文状况既不属于典型的陆相,也不属于典型的海相,而是由河口排入的大量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这一区域的水文状况比较复杂,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盐及矿物质,是海洋生物繁殖、栖居的良好环境,也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极好场所。因而研究河口区域理化环境的分布变化对了解河水海水界面的转移规律和河口区生态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河是世界泥沙浓度最高的河流,年平均入海泥沙的浓度为24.5kg/m3,在每年约11亿吨的泥沙中,有3亿多吨进入开阔海域。由于多年的淤积沉淀,岸边海水不断变浅,冲积平原区域面积亦不断增加,故而使黄河入海处的河道经常改道,其河口处的水文状况也有所变化,因此经常对黄河口海域进行调查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利用1989年8月对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综合调查的资料讨论了黄河口区域的水文、水化及生物分布特征,并应用Fuzzy 聚类法对该海区夏季的海水类型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这对了解和研究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河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的环境因子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石油开发、海水捕捞、水产增养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洪滨 《海洋通报》2006,25(2):34-40
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将是解决沿海城市水紧缺的战略选择和根本措施。针对青岛市水资源严重贫乏的现状,根据国内外海水利用发展现状及青岛市自身优势条件,提出了青岛市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设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海水液压传动技术及其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水液压传动技术是国际上近年来为适应海洋开发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液压传动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其抗燃性好,特别是和海洋环境相容、没有环境污染、效率高,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论述海水液压传动技术的突出优越性,并介绍国内外关于海水液压传动技术的研究及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情况,供我国海洋开发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邢秀强  贾立华 《海洋工程》2008,26(1):98-102
海水可作为海洋石油平台热泵系统的冷热源,适宜的低温海水也可直接作为空调冷源。海水直接供冷系统可以通过海水变频泵或定流量海水泵抽取不同深度的海水,达到负荷变化的目的。探讨了空调系统中换热器、海水泵、海水输送管道、室内风管等材料的选择问题,提出海洋石油平台空调系统应采用中央空调机组集中送风。为了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应采用换热器将海水与热泵机组或空调机组隔离开。  相似文献   

20.
反渗透膜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取得突破性进展,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在近50年间高速发展,淡化产能自20世纪90年代起激增.海水反渗透(SWRO)淡化已成为目前投资最省、成本最低的利用海水制备饮用水的过程.文中主要对海水反渗透淡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如膜和组件的改进,关键设备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效率的提高,多种工艺过程的不断发展,包括预处理和后处理的新工艺,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相应对策等.反渗透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膜分离技术的进步,并扩展其应用领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膜技术在海水淡化和水再利用、扩大和保护水资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改造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