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日渐突出。其中,海洋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然而,随着人类不断破坏海洋环境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生态安全保护政策体系尤为重要,其中,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恢复政策、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生态保护政策、与国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海洋生态安全政府管理体系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态经济健康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开展海洋经济活动,是以海洋资源为对象而展开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造成了损害,如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赤潮灾害现象时有发生等。在文中建立了“海洋生态经济健康评价信息系统”,对海洋生态经济健康相关因素监测值系统化管理,为海洋生态经济健康程度的评判,动态预测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环境经济手段。文章结合新时期海洋生态文明领域政策演进的新动向,梳理近年来我国主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进展情况,从系统性视角总结分析国家和地方层面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差距。着眼于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完善和地方管理机制的改进需求,从统筹协同角度,建议未来从政策协同、多元机制协同、跨部门协同、跨区域协同和信息资源协同等方面,推动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补偿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海洋大国,然而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大和治理体系不完善,我国海洋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大背景下,构建现代化的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对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海洋生态安全的自然状况和治理现状,结合海洋生态安全的特性与启示,从微观层面切入,主张通过海洋生态安全基础治理、用海治理、措施治理三大主要方面进行制度改革与完善,探索形成主体多元、手段多样、海陆统筹、多方协调配合的现代化海洋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海南陵水县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在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势独特。文章在分析海南陵水建设海洋强县的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建设海洋强县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加快实现海洋大县向海洋强县的跨越,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海洋强县的对策措施: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利用蓝色国土空间;发展壮大海洋渔业,构建现代渔业格局;充分利用独特的海洋资源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强新村港整治,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心渔港的综合效益;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管理,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提高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6.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再上新台阶严宏谟(原国家海洋局局长)一、世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新世纪,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沿海国家的发展战略问题。在世界海洋开发的产值中,海洋石油业的产值一直...  相似文献   

7.
海洋灾害与海洋经济影响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妍  金炜博  高强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11):88-91,100
文章在系统梳理海洋灾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述海洋灾害与海洋经济影响关系研究现状,并分析今后研究方向。现有研究大多将海洋灾害或海洋经济进行独立探讨,基础理论支撑与定量化研究都很不完善;结合灾害经济学的研究,以海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洋灾害经济问题意义重大;研究角度可侧重于海洋灾害与海洋宏观经济(包括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海洋灾害与海洋微观经济以及构建海洋灾害经济数理模型等,具体研究内容可从海洋灾害与海洋经济相互关系的计量检验、海洋灾害对海洋经济系统影响的实证检验、海洋灾害经济的影响模型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尤其是《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一方面丰富了海洋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并促使海洋经济呈现出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态势;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迫切要求有科学的海洋经济理论来指导海洋经济的实践活动,促使海洋经济活动真正沿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现实的需要促成了海洋经济学的兴起,同样也要求海洋经济学迅速成熟并能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起…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尤其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更加引起重视,海洋资源的潜在性不断显露出来,海洋邻国均通过高科技手段在海洋领域受益无穷。文章以日本为例,通过研究日本及其与邻国的海洋地缘经济问题,进一步探讨20世纪末诞生的海洋地缘经济学的意义及贡献,通过与20世纪初产生的海洋地缘政治学的对比,来分析海洋地缘经济学对沿海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尤其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更加;引起重视,海洋资源的潜在性不断显露出来,海洋邻国均通过高科技手段在海洋领域受益无穷。文章以日本为例,通过研究日本及其与邻国的海洋地缘经济问题,进一步探讨20世纪末诞生的海洋地缘经济学的意义及贡献,通过与20世纪初产生的海洋地缘政治学的对比,来分析海洋地缘经济学对沿海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泽明  宁凌 《海洋科学》2021,45(8):21-33
随着我国各项海洋事业和活动有序推进,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对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资源、环境和经济3个层面构建我国海洋复合系统,运用熵权TOPSIS方法进行测算,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演化过程进行拟合分析和趋势预测。得到相关研究结论: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是基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其系统演化过程受到经济增长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的影响;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演化规律符合Logistic法则,海洋资源子系统最大演化度高于海洋环境、经济子系统;海洋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及海洋资源、经济子系统演化度的增长率较大,正处于成熟阶段,而海洋环境子系统演化度达到饱和状态,正处于衰退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有效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在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方式及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致使海洋生态文明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因此,全面评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对促进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海洋生态文明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时序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和熵值法,测算了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结果表明:从分指标来看,海洋资源有序开发成果显著,促进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海洋产业开发多为中低水平,生态环境改善存在下行压力。从整体来看,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空间差异。基于以上结论,应从增加海洋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着手,以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态文明研究进展及其评价体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着眼点。本文全面梳理比较了国内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从概念内涵、应用领域、评价指标、示范区建设、实践经验五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研究,并采用重要性指数对现有研究中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及当前形势,构建了海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我国应对近海生态环境恶化和渔业资源衰退、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而海洋牧场观测网是科学指导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并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为了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山东省于2015年底开始在各海洋牧场建设生态环境海底观测站,并组网建成世界先进的海洋牧场观测网,目前已覆盖23处海洋牧场。设立观测网预警中心,负责海洋牧场观测网的日常运行和维护,同时开展水域多学科耦合过程的基础研究和业务化辅助决策的应用服务。海洋牧场观测网的建立和业务化运行初步实现了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可测"、"可视"、"可控"和"可预警"。目前,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观测网的科学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建议进一步增强观测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长期在线监测的稳定性,跨介质立体组网、实现海洋牧场的全方位立体监测,深化多学科耦合过程的基础研究并提供多元业务化辅助决策应用服务,为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在即,为平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开展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研究成为合理确定海域功能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了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模型,从环境生态现状、资源现状、开发现状和社会经济需求四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江苏滨海县作为研究区,以滨海县各海洋功能区为评价单元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滨海县海洋功能区总体开发潜力较高,环境生态和资源现状等自然条件较好,开发潜力大,但海域开发现状和社会经济需求等社会条件较差,影响了海洋功能区开发的技术支持与需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评估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对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将海洋经济系统内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货币流、废物流等各类要素,通过能值转换率转换为统一标准的太阳能值,采用海域能值-货币比率、人均海域能值使用量、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绿色海洋生产总值(绿色GOP)等指标,测度了2011—2015年江苏省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旨在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的应用,为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2011—2015年,江苏省绿色GOP持续增长,占传统GOP的比重从74.8%升至77.8%,表明江苏省在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忽视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2)江苏省绿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处于不稳定的状态:2011年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77,2012—2015年可持续发展指数在6.87~9.70之间波动,表明江苏省海洋经济系统从经济不发达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足,逐步过渡到海洋经济富有活力,发展效益好,可持续性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化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从压力和承压两方面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考量环渤海地区4个省市2006-2014年的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和时序特征,剖析影响承载力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表明:环渤海地区2006-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整体较差,承载力水平呈下降趋势;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强度分为两类,山东和天津为较弱承载力水平,河北和辽宁为弱承载力水平;生态弹性小、环境污染重、生态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环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发展水平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海洋生态适宜性研究能够评定海域的固有属性对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适宜等级和潜力-限制因素.本研究以典型的海岛区洞头为例,构建了海洋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空间分析模型,计算得到其空间分布,进而开展了生态适宜度的功能分区;据此划分了洞头区的生态管控空间,判断了未来海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的主导方向,提出了各管控区发展的资源优势及限制性因素.结果表明,洞头海域按照生态适宜度值的高低可以清晰地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适度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等4类功能区,分别占区域总面积的23%、50%、18%和9%;前两者为生态保护及恢复的重要区域,后两者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区域; 4类区域可以归并为生态保护、农渔业养殖、城镇开发3类管控功能区.本研究对开展海洋生态功能区划、协调海洋资源开发与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指导我国海洋生态监测站的建设,加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点、持续监测的网络化、规范化建设进程,本研究提出了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标准化构建的总体设计理念。通过分析国内外各类长期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现状和经验,论述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并且对海洋生态监测站建站的原则、流程、建设内容与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指导,以促进海洋生态监测及其网络体系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监测预警能力和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公众参与度低、实现不充分等问题。本文通过构建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参与主体(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各方主体的策略稳定性规律,探讨三方博弈系统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并运用Matlab仿真分析不同参数变化对系统演化的影响,最后依据博弈分析结果为探索“政府+市场”的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供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政府是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引导者与推动者,管控成本和社会收益是影响其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加强政府的奖惩力度、增加企业提供海洋生态产品的潜在收益、降低供给成本对企业参与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正向作用,社会公众购买海洋生态产品所获效用的提升与监督成本的减少有利于促进社会公众参与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