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从青岛胶州湾海水样品中分离的一种微型鞭毛藻进行了超微结构和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藻为里氏金色藻(Chrysochromulina leadbeateri Estep,Davis,Hargraveset Sieburth)。其特征为:细胞呈球形,直径4—6μm,两条鞭毛略不等长,分别为8—10μm和12—16μm。一条定鞭能够卷曲,完全伸展后约20—30μm。细胞外被两层不同类型的圆形鳞片,都具十字形中央。外层鳞片表面有放射状细纹,内层鳞片在周边环上有25—30个穿孔。细胞一般有两个色素体,每个色素体内有一个包埋的蛋白核。里氏金色藻曾在挪威沿岸形成大规模有毒藻华,并引起养殖鱼类大量死亡。该种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从广东湛江南三岛沿岸采集、分离的等鞭金藻1新种———湛江等鞭金藻,应用电镜技术观察了湛江等鞭金藻运动细胞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证明,其运动细胞表面覆盖2~4层鳞片,鳞片有两种类型,一种较大,椭圆形;另一种较小,圆形.细胞顶端具有2条等长的平滑的鞭毛,两鞭毛间具有一条退化的定鞭(haptonema),很短,仅有1~2条微管.湛江等鞭金藻鞭毛过渡区中央轴丝与周边微管之间有5~6条螺旋条纹.两个金褐色色素体位于细胞两侧.3条类囊体为一组,无带片层.每个质体内侧具1个单层膜包裹的裸露的蛋白核.蛋白核内常具1对横列的类囊体.高尔基器位于鞭毛基体基部.线粒体长管状,具多个不分枝或分枝的脊.细胞中下部具1个至多个金藻昆布糖(Chrysolaminaran)颗粒.细胞核位于两质体之间、细胞基部.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从广东湛江南三岛沿岸采集、分离的等鞭金藻1新种———湛江等鞭金藻,应用电镜技术观察了湛江等鞭金藻运动细胞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证明,其运动细胞表面覆盖2~4层鳞片,鳞片有两种类型,一种较大,椭圆形;另一种较小,圆形.细胞顶端具有2条等长的平滑的鞭毛,两鞭毛间具有一条退化的定鞭(haptonema),很短,仅有1~2条微管.湛江等鞭金藻鞭毛过渡区中央轴丝与周边微管之间有5~6条螺旋条纹.两个金褐色色素体位于细胞两侧.3条类囊体为一组,无带片层.每个质体内侧具1个单层膜包裹的裸露的蛋白核.蛋白核内常具1对横列的类囊体.高尔基器位于鞭毛基体基部.线粒体长管状,具多个不分枝或分枝的脊.细胞中下部具1个至多个金藻昆布糖(Chrysolaminaran)颗粒.细胞核位于两质体之间、细胞基部.  相似文献   

4.
1975年4月,我所崔玉珩同志从黄海北部水深72米处采泥时,采得两个带两碎片的小的楯海胆标本。通过作者仔细研究鉴定认为:这小的楣海胆代表一个新属,现将这个新属描述如下: 中华扣海胆(新属)Sinaechinocyamus new genus 鉴别特征 小形种,壳低平,边缘薄,轮廓为不规则的圆形;口面平,反口面稍拱起;  相似文献   

5.
王祯瑞 《海洋与湖沼》1983,14(6):531-535
薄齿扇贝属(Bractechlamys)是栉孔扇贝亚科(Chlamydinae)中的一个暖水性属。其主要特征是贝壳较小、近圆形,壳两侧不等,左壳平,右壳凸。两耳不等,前耳大,后耳小。贝壳表面宽放射肋上具有数条圆形细肋,肋上有各种生长小鳞片。放射肋及生长鳞片细致、规则。壳色鲜艳美丽。以足丝营附着生活,栖息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海底的岩石或珊瑚礁上。这一属在我国的种类不多,Kuroda(1941)和波部忠重(1977)曾报道台湾省有两种,其中方薄齿扇贝(Bractechlamys quadrilirata Lischke)我们在广东省的海南岛也有发现。此外,作者又发现1个新种(秀丽薄齿扇贝B.elegans sp.nov.)和1个新记录(彩薄齿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太平洋上“射线状”云——一种尚未纳入现行云分类体系的云的基本特征及分布规律。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可见光卫星云图、NOAA-20和Suomi NPP可见光和红外卫星云图,对2017—2021年发生在太平洋上空257个“射线状”云个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射线状”云呈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有明显的云系中心和清晰的带状径向云臂由中心向四周延伸,多数个例发生在中低纬度的东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上空,全年除4月份外各月份均有“射线状”云发生,高频月份为6、7和8月,中频月份为5、9、10和11月,低频月份为1、2、3、4和12月。部分“射线状”云个例的云系有旋转态势,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射线状”云云顶之上有逆温层存在,“射线状”云内部的运动特征为:云系低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低层辐合;云系中层以上升运动为主,水平方向辐合辐散较弱;云系顶层受稳定逆温层的阻碍无法继续向上发展,垂直气压速度(p-速度)近乎消失,转化为水平方向上的强辐散。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射线状”云形成的物理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合成资料讨论了夏季南亚季风系统中期变动过程中200hPa辐散环流的变化,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新事实:(1)南亚季风区到太平洋信风区存在两个主要的辐散中心,它们分别位于菲律宾以东海面和西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前者存在明显的东西振荡过程,它和南亚季风环流的中期变动有密切的联系,后者位置稳定少变,但强度变化明显.(2)对澳大利亚高压起着主要作用的是源自加罗林群岛辐散中心的南支辐散气流,而不是源自南海的辐散流;在源自上述两个辐散中心的南支辐散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在澳大利亚以西海面上还维持一个独立的辐合下沉实体,其强弱变化有明显的准双周振荡过程.(3)在黄淮地区存在一个与东亚大陆季风雨带相对应的次级辐散中心,其向南的辐散气流与源自南海到西太平洋向北的辐散气流在东亚大陆的副热带地区汇合下沉,引导西太平洋副高伸入大陆;一旦这一次级中心消失,副高随即退出大陆.(4)当菲律宾以东海面的辐散中心移到中南半岛,则与加罗林群岛辐散中心之间的辐散气流在南海地区辐合下沉,这时该地区赤道反气旋活跃,表明其动力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8.
夏季南亚季风系统中期变动过程中的200hPa辐散环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合成资料讨论了夏季南亚季风系统中期变动过程中200hPa辐散环流的变化,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新事实:(1)南亚季风区到太平洋信风区存在两个主要的辐散中心,它们分别位于菲律宾以东海面和西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前者存在明显的东西振荡过程,它和南亚季风环流的中期变动有密切的联系,后者位置稳定少变,但强度变化明显。(2)对澳大利亚高压起着主要作用的是源自加罗林群岛辐散中心的南支辐散气流,而不是源自南海的辐散流;在源自上述两个辐散中心的南支辐散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在澳大利亚以西海面上还维持一个独立的辐合下沉实体,其强弱变化有明显的准双周振荡过程。(3)在黄淮地区存在一个与东亚大陆季风雨带相对应的次级辐散中心,其向南的辐散气流与源自南海到西太平洋向北的辐散气流在东亚大陆的副热带地区汇合下沉,引导西太平洋副高伸入大陆;一旦这一次级中心消失,副高随即退出大陆。(4)当菲律宾以东海面的辐散中心移到中南半岛,则与加罗林群岛辐散中心之间的辐散气流在南海地区辐合下沉,这时该地区赤道反气旋活跃,表明其动力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9.
鲫鱼(Echeneididae)也叫“印头鱼”,因此鱼头部长成椭圆形像印记的吸盘,故而名之。(鱼印)鱼时常用此吸盘吸附在鲸鱼、鲨鱼、海豚、锯(鱼工)、剑鱼等等的腹部或船只的底部,过着寄生生活。被吸附着的动物,无论如何剧烈地摆脱,既无济於事,也无法吃掉它。它的吸盘是卵圆形的,结构相当复杂。吸盘上由两排许多横板构成,各横板的后缘游离,如横板稍稍竖起,就能形成一系列的真空室,故吸盘的吸附能力很强,牢  相似文献   

10.
洋山港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生态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洋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港。为了解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演变趋势,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洋山港海域进行了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调查研究。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种类较少,共记录污损生物19种,隶属于5个类群,优势种为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网纹纹藤壶(Balanus reliculatus) 、大室膜孔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厦门华藻苔虫(Sinoflustra amoyensis)、双钩楯琥珀苔虫(Aspidelectra bihamata)、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曲膝薮枝螅(Obelia geniculata)和亚洲帚毛虫(Sabellaria ishikawai),种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同时部分具有河口低盐种的特征;污损生物的附着高峰期是6—10月份,除冬季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生物附着;受盐度、水流及泥沙含量的影响,洋山港污损生物的生物量变化较大,月板、季板及年板的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9.20,127.20和774.04 g/m2。另外,通过对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周年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发现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受季节变化和盐度的升高影响较大,群落结构不稳定,物种演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