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中部海堤大规模外迁后的潮水沟发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才俊 《海洋通报》2001,20(6):71-79
近几年,由于对江苏中部淤长型海岸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使海堤外迁,潮滩上发育的潮水沟也作大规模的调整。本文通过对潮滩上发育的潮水沟的实施观测资料,对海堤外迁后的潮水沟的变化、发育特征以及治理开发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海堤外迁后:(1)随潮滩的淤高、增宽和潮水沟萎缩的同时,潮水沟恢复向多级发育,这种发育具有继承性;(2)可能激活潮水沟加快或减慢弯曲,但人为因素(人工洼地、植被、裁弯等)往往会改变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国外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海堤结构改造和绿植化研究,其中,海堤结构改造包括建造阶梯式海堤、海堤表面微栖息地改造、建造栖息地长凳、模拟岩石栖息地和海堤绿植化等。国外主要对海堤表面生境进行修复,国内研究则集中在海堤生态化建设的工程技术和采用生态护坡材料对传统海堤进行改造上。在结合海堤生态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海堤生态化建设提出了完善海堤生态化建设技术规范体系、加强海堤生态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海堤生态化适宜性分析和生态化后监管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堤在防范海洋灾害,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滨海湿地丧失或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消纳潮功能减弱,水质净化能力减弱等问题。生态海堤是满足海洋灾害防护要求、模拟滨海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具有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复合生态系统,具备抵御风暴潮涨水、抵御海浪侵蚀、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水质等功能,主要包括离岸防护、海向浅滩、海堤堤身三个系统。演替理论、边缘效应理论、中度干扰假说、生态位理论等生态学基础理论为生态海堤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海堤建设应遵循防护优先、注重生态、因地制宜、自我维持的原则,通过减缓坡度、恢复植被或生境、增加微生境和提高表面粗糙程度等手段实现。生态海堤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设计技术、材料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全过程管理技术。针对生态海堤建设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开展生态海堤建设区划,建立标准体系,构建修复物种种质资源库,创新产业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日向  高升 《海洋工程》1994,12(3):83-93
本文对于淤泥质海岸上的路堤,采用竹筋土工布加固软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三种作用机理的分析研究和不同方法的整体稳定性分析计算,提出了旋转式复合滑动和相应的稳定计算方法,同时还对竹筋格栅按弹性支承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加筋效果既满足使用要求,又易于施工,比较经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软土海堤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规范体系中,关于堤防工程安全标准的确定,主要根据工程级别确定设计重现期,从而选定工程设计参数。文中提出了依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海堤安全风险等级方法。首先,通过对海堤灾害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将洪水灾害和海堤结构自身安全失效作为海堤灾害两种主要形式,建立了海堤灾害故障树。然后,将水文动力条件作为随机变量,从频率分布角度定量计算海堤洪水灾害风险程度和结构安全失效风险,提出了海堤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最后,依据规范中关于海堤等级和重现期标准的规定,结合海堤洪灾安全风险和结构自身安全风险的评价结果,确定海堤安全风险等级。文中提出的海堤安全评价技术依据海堤风险定量计算结果,从海堤现状条件满足其设计功能目标有效程度,判定海堤安全等级的级别,是一种相对较新且更科学的方法。该海堤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为海堤管理和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从海堤本身角度看,坝体过重与填料松散是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轻质硬壳堤坝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该结构采用高强度材料作为外壳,以松散材料填充坝体。根据受力特性、构造要求、施工条件及抗滑稳定条件拟解决结构断面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结合实例通过对比计算分析,说明轻质硬壳海堤比传统海堤具有更高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海堤的防灾减灾和生态服务功能,促进我国海岸带生态防护,文章概述国际海岸带生态防护的理念、案例、特点和效果,基于我国生态海堤建设研究和实践,提出启示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荷兰等国家通过生态缓冲和堤防后退等手段开展海岸带生态防护,在减缓海岸侵蚀的同时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我国相继开展生态海堤建设研究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局限性,亟须借鉴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海岸带生态环境特点,针对新建海堤和已修建海堤,分别提高生态化水平;未来我国生态海堤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改进工程技术、建立调查数据库以及促进工程规范化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凌申 《海岸工程》1990,9(2):61-70
苏北海岸线长达953.9km。历史时期,沿海先民十分重视海堤的修筑。唐宋以前的海堤主要分布在海州湾一带。唐代,李承在古砂堤(东冈)上修建了常丰堰。宋代,范仲淹又在常丰堰的基础上修筑了范公堤。其后,海堤又经多次修筑,形成了一条北起庙湾,南至吕四的巨大抗潮屏障。苏北古海堤的修筑,不但促进了沿海开发,而且对现今海堤的修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堤是保护我国近海生命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屏障,海堤的防御能力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本研究考虑海堤对海水入侵的防御内在属性,从堤身材质、护面块体、底基地质、防浪配置和堤顶高程这五个指标因子建立海堤防御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到各指标因子的指标权重值,构建了海堤防御能力评估模型。对江苏、山东沿海海堤进行了灾害实例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对海堤的防御能力评估结果与其在海洋动力灾害过程期间的实际防御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东南沿海海堤现状调研报告(上海、浙江部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这部分是上海市和浙江省的海堤调研,包括新建保护上海市区的黄埔江防汛墙和钱塘江涌潮区的海塘与围垦海堤。介绍了当地海堤建设经验,分析了浙东9417号台风毁坏海堤的原因和存在问题,并推荐出较好结构型式的带平台复式斜坡堤和互花米草消浪的作用。建议今后必须进行三防(防浪、防冲、防渗)综合研究海堤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