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波拉带着12岁的外孙女瑞安娜,专门聘请了一位渔夫为向导,驾驶一艘小船,直奔马格达莱纳海湾,试图交个灰鲸朋友。小船仅航行了约半海里,忽然,一个硕大的脑袋闪现在船头。“大灰鲸!”渔夫惊叫。灰鲸很快浮出海面,漂浮着,紧靠小船,定晴一看,足有三条船长。三人一动不动,屏住呼吸。相持几分钟,三人认定这条灰鲸并无恶意,决定试探一下。波拉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轻  相似文献   

2.
正灰鲸体长在10~15米之间,体重达30多吨。全身灰色、暗灰色或蓝灰色,有白色斑点,因此得名,也有人称它是"灰色的岩岸游泳者"。灰鲸腹面的颜色较淡。身体后部的皮肤上凹凸不平,这是被岩石或砂石擦伤以及藤壶等寄生动物附着后留下的伤疤所形成的癞皮状皮肤。灰鲸的眼睛为卵圆形,位于口角的后面,比其他须鲸类眼睛的位置靠上,上眼睑略长。耳孔较大,位于眼睛与鳍肢的基部之间。鲸须为淡黄色,每侧为140~180枚,长度为40~50厘米。须板较厚,须毛粗糙,整个须板带来沉重的感觉。它头上的毛也较其他须  相似文献   

3.
鲸类大观     
海洋哺乳动物中鲸类占大多数,但究竟有多少种,目前意见并不一致。不过大体上鲸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只有须。它的种类很少,仅10种左右,一般个头巨大。蓝鲸、座头鲸、露脊鲸、灰鲸、小须鲸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齿鲸,长有牙齿,投有须,能发出超声波,有回声定位本领,种类比须鲸多得多,抹香鲸、一角鲸、白鲸属于这一类。聪明活泼的海豚其实也属于鲸类,不过它与其它鲸差别较大,人们不把它们划为同类。动物之冠——蓝鲸蓝鲸是自古至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动物。它在海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西南海底沙波形态和活动性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eoSwath Plus和Seabat8101多波束测深系统于2007年10月和2009年9月对海南岛西南沙波区进行了高精度水深测量,利用所得数据对近岸区和远岸区两个水深相差较大区域的沙波几何形态和沙波迁移速率做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沙波几何形态和活动性的空间差异及其控制因素。远岸研究区与近岸研究区沙波几何形态和沙波迁移速率体现在沙波规模及形态、陡坡倾角和倾向、沙波迁移速率和沙波迁移方向及偏转角度。远岸区域沙波为近于对称的直线型沙波,波高0.5~2.3 m,波长13.2~69.1 m,陡坡倾角4.3°~7.4°;近岸区域沙波为新月形沙波,波高3.1~6.5 m,波长41.5~216.6 m,沙波陡坡倾向南,陡坡倾角8.7°~12.9°。远岸研究区沙波向西北方向迁移,沙波迁移速率多为15.0~20.0 m/a,最大34.9 m/a;近岸区域沙波向南迁移,沙波迁移速率0~12.65 m/a。沙波的迁移速率主要受底流流速和沙波波高控制,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近岸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小于远岸研究区沙波迁移速率。在频繁的热带气旋作用下,近岸研究区沙波迁移方向发生逆时针偏转。  相似文献   

5.
基于声学方法的南黄海浮游动物垂直迁移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南黄海浮游动物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 分析了2006 年至2007 年4 个季节布放潜标中声学测流仪的观测数据。结果是: 声学测流仪测量的后向散射强度呈现显著的日变化特征, 这是由浮游动物垂直迁移造成的; 在4 个季节中都出现这一凌晨向下、黄昏向上的垂直迁移, 但是垂直迁移发生的时间有季节变化。利用南黄海辐射通量的直接观测数据, 讨论了垂直迁移发生时间与光照的关系,结果表明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光照的影响。这对于研究浮游动物垂直迁移机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南黄海浮游动物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分析了2006年至2007年4个季节布放潜标中声学测流仪的观测数据.结果是:声学测流仪测量的后向散射强度呈现显著的日变化特征,这是由浮游动物垂直迁移造成的;在4个季节中都出现这一凌晨向下、黄昏向上的垂直迁移,但是垂直迁移发生的时间有季节变化.利用南黄海辐射通量的直接观测数据,讨论了垂直迁移发生时间与光照的关系,结果表明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光照的影响.这对于研究浮游动物垂直迁移机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千岛湖蚤状溞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季节与昼夜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溞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溞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溞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溞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溞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西南海底沙波活动及底床冲淤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研究沙波迁移对底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2004—2006年连续3年的多波束海底地貌扫描数据,得出研究区域海底沙波的波长为5.8~91.8 m,波高0.1~4.3 m,陡峭度0.013~0.12,对称指数0.32~6.52。沙波的移动速率最大48.8 m/a,移动方向在研究区域西部为SE向,中部呈往复迁移,东部为NW向;沙波不同部位的迁移速率不同,一般的沙波尾翼迁移速率较大;同一组沙波存在反向扭转迁移的现象,反向扭转迁移的轴线位于研究区域沙脊的脊线附近,这种反向迁移不仅与底层流作用有关,还与海底地形关系密切;西部海底底床处于侵蚀状态,局部最大侵蚀量可达1.3 m,东部处于堆积状态,最大堆积量达2.8 m。  相似文献   

9.
海底沙波的迁移对海底基础工程具有潜在危害,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目前对海底沙波迁移过程的研究缺乏原位长期观测数据的支撑,设计一种海底沙波迁移过程的原位观测装置,通过水压差与高程差变化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沙波的形态变化和迁移过程。并且在室内波浪水槽中对装置观测的可行性和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同时在仰口湾潮滩进行现场观测应用。该装置室内试验测量计算得到沙波表面高度变化5.9 cm,而观测得到沙波表面高度实际变化5.5 cm,两者吻合程度很好。试验结果表明,这套海底沙波迁移过程原位观测装置能对沙波外部形态变化进行测量且准确度较高,为海底沙波迁移的观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向海湿地沉积剖面化学元素相对迁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旨于探索沉积剖面元素迁移强度的描述方法,讨论向海沼泽湿地沉积物化学元素的迁移积聚等基本地球化学特征,以深化对沼泽湿地沉积化学行为的某些认识。冬季在向海两处沼泽采集了代表一定范围汇水区与人类活动影响的沉积芯。利用Tessier等(1979)提出的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多种常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相进行分离。可迁移系数、潜在迁移系数、非迁移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向海沼泽沉积剖面中,化学元素相对迁移强度为:Ca、Sr、Mn、Pb潜在活性最大,Ti、Al、K、Rb潜在活性最小,以此为依据,Ti、Al、K、Rb等元素适宜作为示踪元素。为消除沉积物构成组织的影响,以Al为参考元素对重金属元素形态两种分量进行归一化后,重金属环境非迁移分量与相对迁移分量均表现出在表层的富集,尤其表现在上游霍林河煤矿开发后20余年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介入加速了重金属元素通过河流搬运向下游湿地的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