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山东半岛沿岸12 个验潮站的水位资料曲线,摘取了各站的假潮参数(周期、振幅、延时和峰值出现时刻),并对该区域沿岸大振幅假潮变化做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假潮的基本特征——发生频率、月出现率、振动周期、延时和峰值出现的时刻;分析了假潮周期的谱型,最后还讨论了大振幅假潮形成的初步原因。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沿岸的大振幅假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山东半岛沿岸12个验潮站的水位资料曲线,摘取了各站的假潮参数,并对该区域沿岸大振幅假潮变化做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假潮的基本特征-发生频率,月出现率,振动周期,延时和峰值出现的时刻,分析了假潮周期的谱型,最后还讨论了大振幅假潮形成的初步原因。  相似文献   

3.
渤海、黄海沿岸主要港湾假潮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港湾假潮振动的基本原理,从渤海、黄海沿岸20个验潮站多年水位自记曲线资料获取假潮参数,并对其做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假潮的统计特征,还讨论了假潮形成的初步原因。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港湾假潮出现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夏季是大振幅假潮(振幅^1)≥80cm)的多发期,冬季基本上不出现;龙口港湾的大振幅假潮最为突出,最大振幅可达293cm;气压和风速、风向突变的良好配合,是发生大振幅假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的验潮概况 我国的验潮历史可追溯到1900年前后,根据资料记载,最早开始验潮的站有秦皇岛(1907年)、大连(1909年)、塘沽(1895年)、青岛(1898年)、厦门(1907年)、广州(1908年)等,据统计到1949年全国只有14个验潮站,由于管理混乱,其中仅有8个站有部份高潮和低潮资料,其它各站资料均失散。 解放后随着我国国防、航运、水产、海洋开发与海洋工程等事业的不断发展,沿海等地相继建立了许多验潮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 200多个,这些站分别隶属于水电部(151个)、海洋局(24个)交通部(17个)等单位。这200多个验潮站中,多数安装了国产自记验潮仪,准确及时地记录了沿海的潮汐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青岛大港验潮站1956至1960年的自记验潮记录上的副振动基本特性,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该湾假潮的纵振和横振动力机制。确认这种振幅只有几毫米到几十毫米计的副振动是肢州湾的假潮现象。理论周期与实测值很相一致。这种现象4月份出现最多,10月份最少,其产生原因与气团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海湾中假潮的特征与成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海州湾和大亚湾作为假潮研究区域,从研究区域两个验潮站的原始验潮记录曲线中分离出天文潮,得到时间间隔为1min的含有假潮振动的剩余值,进而统计分析了假潮的季节分布特征,并采用假潮与对应天气系统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假潮的成因。研究结果对海洋工程设计和风暴潮预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视点·观察     
海啸预警级别定义海啸预警级别分为Ⅰ、Ⅱ、Ⅲ、Ⅳ级警报,分别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1)Ⅰ级海啸警报(红色)受海啸影响,预计沿岸验潮站出现3米(正常潮位以上,下同)以上海啸波高、300千米以上岸段严重受损、危及生命财产时,发布Ⅰ级海啸警报。(2)Ⅱ级海啸警报(橙色)受海啸影响,预计沿岸验潮站出现2米~3米海啸波高、局部岸段严重受损、危及生命财产时,发布Ⅱ级海啸警报。(3)Ⅲ级海啸警报(黄色)(4)Ⅳ级海啸警报(蓝色)受海啸影响,预计沿岸验潮站出现1米~2米海啸波高、受灾地区发生房屋、船只等受…  相似文献   

8.
针对使用自容式压力验潮仪在布设临时验潮站时常出现的验潮零点漂移技术难题,基于附近长期验潮站的潮汐观测数据来计算二站同步时段内逐时日平均海面之差值,以此修正临时验潮站观测数据中隐含的验潮零点逐时漂移量。以福建平潭长期站和王爷山、牛山岛两个临时站的验潮数据为例,进行了自容式压力验潮仪验潮零点漂移处理的实践。结果表明本文相关模型具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青岛验潮站位于青岛大港一号码头西端 ,是我国长期基本验潮站。该站 190 0年开始进行潮汐观测 ,190 4年建立验潮井 ,用浮筒式自记验潮仪进行观测 ;19 38~ 1945年 ,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 ,验潮井遭到破坏 ,1948年验潮井修复并恢复观测。民国时期 ,验潮站用压力式验潮仪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 ,海洋观测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1996年 ,重新修建了验潮井和工作房 ,安装了新型水位计。目前 ,该站拥有 2台瓦尔代验潮仪 ,一台NGWL MS新一代水位计和一台 SCA6 - 1型声学水位计分别进行同步观测比对 ,资料准确可靠。195 4年 ,统一测量全国海洋基…  相似文献   

10.
大连老虎滩澳的大振幅假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潮汐周期以外的大振幅水位波动(即大振幅假潮),在老虎滩澳时有发生。老虎滩澳位于大连湾侧,是一半封闭深度较浅的三角形小海湾(图1).验潮站位于湾的左岸,距湾顶约1km,水深2.8m.据统计,1980~1994年15年间出现波高大于20cm的假潮共61次。波高超过40cm的为12次。较大振幅事件发生在1994年7月3日,其最大波高为91cm,谱分析显着周期为10min.类似这种小海湾的大振幅假潮在世界其他港湾也经常观测到。其中,以中国的龙口港、日本的长崎港和巴利亚里群岛西岸的锡尤达德拉(Ciu-tadella)港发生的大振幅假潮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简易验潮站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是长期验潮站的一种有益补充。作者对厦门地区简易验潮站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一种简易验潮站的建设方案。该方案经实践检验证明可以解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简易验潮站长期、连续、准确验潮的问题,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Munk和Cartwright(1966)提出的响应法与Groves和Renolds(1975)作的正交潮改进,本文利用正交潮响应分析法和调和分析法的混合模型对某验潮站长期潮汐资料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与调和分析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正交潮响应分析法与调和分析法精度基本相同。关于长周期分潮、辐射潮和浅水分潮的正交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ADCIRC构建适用于长江口的台风暴潮模型,对1979–2019年间长江口台风增水过程进行数值重构;结合非平稳广义极值分布和状态空间模型,构建适用于刻画长江口极端增水非平稳变化的频率统计模型,研判非平稳变化引起的极端增水量值调整情况。结果表明,长江口各验潮站处极端增水的非平稳广义极值分布时变位置参数在2008年前表现为波动特征,2008年后呈现逐渐增大趋势。2008–2019年间各验潮站处极端增水时变位置参数的线性上升率介于0.8~1.2 cm/a之间。基于上述变化趋势,考虑极端增水非平稳变化时长江口各验潮站处百年一遇增水均大于基于平稳假定的推算结果,二者差值介于8~15 cm之间。经分析,2008年后北上到长江口附近海域再转向外海的热带气旋强度有明显增强趋势,致使长江口各验潮站处年第二和第三大值增水增大,这是导致各验潮站处风暴增水极值分布位置参数出现趋势性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冬  张墨起  张媛  刘雷 《海洋测绘》2013,33(1):46-48
基于余水位的配置模型,通过潮汐调和分析,利用已知长期验潮站余水位结合临近短期验潮站天文潮位来恢复短期站的实际水位,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证明基于余水位进行推算未知验潮站潮位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了保证验潮仪采集数据的精确度,基于日(月)平均海面在较大的空间尺度内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一原理,对短期验潮站验潮仪零点漂移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5.
深度基准传递方法的比较与验潮站网基准的综合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深度基准确定的不同方法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最低潮面含义不一致性。重点比较研究了在长期站基准值的控制下,传递确定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的多种技术方法。以某水深测量工程实例对测区验潮站网深度基准值的统一、协调确定进行了示范论证。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当今深度基准基础框架不完备的现实条件下,水深测量工程区域的深度基准应由所布设的短期和临时验潮站与测区及附近长期验潮站组网确定。确定方法应尽量利用实际观测信息,依据潮差比或略最低潮面比等不同方法传递,并依据规定的限差指标检核。示范实例的计算表明,由不同基准站、不同方法传递确定同一短期验潮站深度基准值的差异可控制在10cm以内。  相似文献   

16.
再分析风场资料在海洋气象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黄河口区域孤东59井验潮站和桩西106验潮站现场观测资料,对CCMP(cross-calibrated multi-platform)、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ERA-interim、JRA-554种再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来的全球海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黄立人  马青 《海洋学报》1993,15(6):76-82
本文分析了全球914个验潮站的月平均海面观测序列.在此基础上以一定的准则对其中有长期观测记录的414个验潮站求出了各验潮站的局部视海面变化速率,并在“均衡基准”下求得了近几十年来全球海面变化的平均速率约为每年缓慢上升1.25~1.45mm.但在地区、海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了特别易受海面上升影响的若干地区.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沿岸验潮站GNSS和邻近地区陆态网络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结合卫星高度计和验潮站海平面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国沿海验潮站及其邻近地区陆地垂直运动特征。中国沿海海平面观测以及验潮站和陆态网GNSS基准站观测结果显示,中国沿海省区市及沿海验潮站陆地垂直运动总体表现为:辽宁至江苏沿海上升、上海至福建泉州沿海沉降、福建厦门至广西沿海升降交替的格局,局部滨海平原地区如华北平原天津南部、河北平原的沧县则表现出显著的沉降特征。验潮站陆地的抬升与沉降是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掌握验潮站及其邻近区域的陆地垂直运动特征,可为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估以及未来海平面上升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在海南岛沿岸按照“一站多能”理念建设了5个长期验潮站点。本次建设对验潮站外观设计、验潮站传统观测功能外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1)利用验潮站的外观设计和空间布局建立了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以便更好地开展海洋知识科普宣传活动;(2)增设温盐井和水质监测井,增强验潮站的海洋观监测功能;(3)建立亮化式带声光报警功能的四色警戒潮位标志物、LED显示屏和高清摄像系统等软、硬件设施,以此建立验潮站观测预警综合管理指挥决策平台。以上探索使得验潮站能够在完成海洋监测主体任务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同时及时将灾害现场的信息反馈到指挥决策中心,有助于建立政府应急指挥与群众避险自救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完善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2011年4月15日大连老虎滩海域发生的大幅度假潮现象,采用大连老虎滩验潮观测站及其周边验潮观测站的实时观测水位资料,分析了本次大幅度假潮现象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本次假潮形成的初步原因。结果表明:本次假潮形成的振幅1最大达到90.01cm,震荡周期为9.8~10.4min,与老虎滩湾的固有震荡周期一致。本次假潮现象与地震、气象、风浪等因素无直接联系,初步推测认为大连老虎滩附近海域地质板块位移很可能是导致本次假潮现象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