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确定三倍体葡萄牙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稚贝最适环境条件,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稚贝适宜生存温度为11.05~33.81℃,最适宜生存温度为22.00~28.00℃;适宜生长温度为12.00~33.3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6.00~28.00℃;温度胁迫条件下,该贝在48 h和96 h的半致死温度在低温端分别为(4.71±0.04)℃和(7.83±0.45)℃;高温端分别为(37.08±0.02)℃和(36.31±0.11)℃;存活率在高温端下降更迅速,表明稚贝对高温更敏感。在盐度耐受性方面: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15.06~44.13,最适宜生存盐度为23.4~33.8;适宜生长盐度为11.76~45.39,最适生长盐度为23.40~26.00;该贝在48h和96h半致死盐度,低盐端分别为(4.68±0.97)和(9.35±0.35),高盐分别为(55.96±0.76)和(53.46±0.67)。综上,当水温为26.00~28.00℃,盐度为23.40~26.00时,更有利于三倍体葡萄牙牡蛎稚贝的存活和...  相似文献   

2.
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对盐度的耐受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壳高15~21mm的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稚贝作为实验材料,控制水温在16和24℃条件下进行对盐度的耐受力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24℃时,稚贝存活的盐度范围为18.5~44.4,低盐度对稚贝的存活影响明显.稚贝可生长的盐度范围是21.2~41.0(日增长率r>4.0),适宜的生长盐度为24.0~32.0(日增长率r>8.0),其中26.0~28.0的盐度为最佳生长盐度.在16℃条件下,最初8h内,其生存盐度范围为17.4~46.4,但是48h后稚贝的存活盐度范围与24℃温度条件时无明显差别,显示出低温条件会使稚贝对极限盐度的反应速率减缓.当盐度处于接近极限范围时,盐度变化幅度过大易导致稚贝死亡.墨西哥湾扇贝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与原生境盐度有关,稚贝预先在盐度为19.5和44.9中适应9d后,再过度到14.3和48.5中,48h后,存活率为78.3%和100%,而若是从盐度为32中直接移到3和48.5中,48h后存活率分别为0和27.3%.显然,通过中间驯化或适应过程,稚贝会提高耐盐能力.此结果表明,在高温多雨的南方海域,应避免在易受淡水中冲击的河口、海湾区域开展墨西哥湾扇贝养殖.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以小刀蛏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底质及饵料对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刀蛏稚贝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性,可以在较大的盐度变动范围内生长和存活;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最适盐度范围为20~25;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6~28℃,最适的温度范围为24~28℃;随着盐度和温度的增加,小刀蛏稚贝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底质是小刀蛏生长和存活的必要环境条件,且小刀蛏对底质环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稚贝以海泥底质最佳,实验条件下海泥底质组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半泥半砂底质和细粉砂底质。不同饵料对稚贝的培育效果不同,角毛藻和金藻的投喂效果最好,稚贝生长率和存活率最高,其次为扁藻组,小球藻组最差。研究结果可为小刀蛏人工培育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盐度与海湾扇贝稚贝迁移、生长及存活的关系。其适合生长的温、盐度范围分别为16~28℃和19~34,最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22℃,31.2;适合存活的盐度范围为19~39,盐度低于11或高于43,稚贝死亡严重;适合存活的温度为10~28℃。本文同时对温、盐度与稚贝附着后的迁移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在室内模拟设置10个温度梯度(6-36℃)、10个盐度梯度(4‰-40‰)和4种底质(细粉沙、细沙、粗沙、混合沙组)及3个厚度梯度(5、10、30mm),研究温度、盐度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盐度为21.4‰的条件下,大竹蛏稚贝存活及生长的适温范围为6-30℃,最适温度范围为21-30℃;15℃以上随温度升高日生长率逐渐增大,30℃个体日生长率为1.82%,21℃组成活率最高达88%.2)在温度为21.6-28.6℃条件下,大竹蛏稚贝存活及生长的盐度适宜范围为20‰-32‰,最适盐度范围为20‰-28‰;盐度20‰时成活率最大为85%,盐度24‰时个体日生长率最大为1.72%.3)大竹蛏稚贝对底质环境无明显的选择性,沙的粒径大小对稚贝成活率和日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稚贝在不同厚度底质中的成活率和日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10和30mm组的成活率和日生长率均显著高于5mm组的成活率和日生长率(P<0.05).  相似文献   

6.
青蛤的保活与营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青蛤在不同温度奈件下的保活情况和不同季节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33℃水温水体中青蛤能全部存活:在低温干置条件下,0—4℃30d、-2℃15d、-7和-12℃4h能全部存活;在常温阴凉条件下,稚贝3d成活率为90%、4d成活率为70%、5d全部死亡,1cm以上青蛤存放5~8d能全部成活,其中扎紧包装的保活效果好于散放的;6月份青蛤的营养成分略好于12月份的;青蛤肉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高达18.4%和11.3%,其铁含量较高,为194.257μg/g。  相似文献   

7.
文蛤稚贝盐度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并将168h50%死亡的盐度作为适宜生存临界盐度,将增长率30%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结果表明:在稚贝体重(13.07±3.4)mg、壳长(3.46±0.35)mm、壳高(3.16±0.30)mm,水温27.4℃~29.1℃,pH值7.8~8.2下,文蛤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6.5~39.5,最适生存盐度为9.0~31.0;适宜生长盐度为7.3~38.7,最适生长盐度为15.0~23.0。在最适盐度范围之外,稚贝的存活率、体重、壳高及壳长日增长率均随着盐度的升高或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1996~1997和1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16.54~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654~23.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10.01~30.02,最适生长盐度为10.01~23.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9.
几种环境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温度、盐度和pH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ndians concentricus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在pH为7-8时,稚贝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0.
珠母贝人工繁育优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水泥池分别进行了移池培育、不同种类附着器、光照强度、水流和冲洗对珠母贝附着幼虫变态和稚贝存活的研究,结果表明:附着密度为2.18个/cm~2±0.50个/cm~2时,移池培育,其变态幼虫密度为0.95个/cm~2±0.13个/cm~2,20 d稚贝存活密度0.41个/~2±0.08个/cm~2,移池培育显著提高附着幼虫变态和稚贝存活;附着板、附着绳、网片、小石块变态幼虫密度分别为0.70个/cm~2±0.08个/cm~2、1.38个/cm~2±0.15个/cm~2、0.97个/cm~2±0.12个/cm~2、1.04个/cm~2±0.28个/cm~2,稚贝存活密度分别为0.36个/cm~2±0.06个/cm~2、0.62个/cm~2±0.07个/cm~2、0.45个/cm~2±0.07个/cm~2、0.60个/cm~2±0.08个/cm~2,附着绳显著提高附着幼虫变态和稚贝存活;光照强度为300~600 lx时变态幼虫密度为0.87个/cm~2±0.07个/cm~2,20 d稚贝存活密度0.45个/cm~2±0.08个/cm~2,强光不利于幼虫的变态和稚贝存活;水流速为2.3 cm/s时变态幼虫密度为1.08个/cm~2±0.07个/cm~2,20 d稚贝存活密度0.87个/cm~2±0.07个/cm~2,冲洗的变态幼虫密度为1.64个/cm~2±0.19个/cm~2,20 d稚贝存活密度1.00个/cm~2±0.12个/cm~2,水流或冲洗显著提高附着幼虫变态和稚贝存活.  相似文献   

11.
天津厚蟹对盐度和温度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敬明 《海洋学报》2014,36(2):93-98
研究了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对盐度和温度的耐受性。天津厚蟹对盐度的耐受能力极强,在温度9~34℃盐度为0的淡水介质中均能存活96h以上;在10℃、20℃及30℃的高渗介质中暴露96h后,天津厚蟹全部存活的盐度分别是65、56和50,全部死亡的盐度分别为83、74和68。天津厚蟹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强,在0、30和50盐度水平下,耐受低温的能力差别较大,能耐受96h的最低温度分别是9℃、2℃和6℃。天津厚蟹对高温也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在0、30和50盐度水平下,分别在34℃、36℃和35℃下能耐受96h;盐度50温度38℃时,在开始的24h内无死亡,但48h后死亡率急剧上升,同样规律也出现在30和0溶液中,前者温度是39℃,后者为35℃。研究结果还表明盐度和温度的交互效应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天津厚蟹的存活亦有显著性影响(P0.05),温度升高(从10℃到20℃再到30℃)致使其耐盐能力显著下降,而盐度的剧烈变化(从30到50或从30到0)也致使其耐温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方军  李磊  陈琛  曾国权 《台湾海峡》2011,30(1):86-91
2008~2009年,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研究了底质、饵料、温度和盐度对平均壳长为32.28±3.98mm的尖刀蛏(Cultelles scalprum)幼贝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刀蛏幼贝以软泥底质最佳,实验条件下存活率达到76.7%,其次为沙底质,存活率为71.7%,最差为硬泥底质,存活率仅为60.0%;几种易于大规模培养的微藻中,最适宜的饵料为牟氏角毛藻,实验条件下存活率达到90.0%,生长率达到25.9%,其次为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尖刀蛏幼贝存活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6~30℃;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8~26,最适生长盐度为22.尖刀蛏与其他大多数沿岸贝类一样属于广温广盐性品种,其幼贝更适宜于在盐度较低的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13.
根据珠江口2015年7月6日至17日航次的CTD(conductivity, temperature, and depth)观测结果,分析得到:珠江口附近海域存在海水的垂向逆温现象,逆温差平均值为0.42 oC,上界深度在1 m-6 m间,下界深度在3 m-10 m间,逆温层平均厚度约为4 m。根据时空分布差异的不同,逆温现象可区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在狮子洋、太平水道和蕉门水道的出口汇集处,存在温、盐差异的不同水体的交互过程中,由于潮汐和径流的作用所形成的水平流场差异导致了垂向温度的逆转现象。(2)在珠江口西侧的盐度锋面区域附近,第一航段观测期间锋面内侧低盐水团的温度低于锋面外侧高盐水团约2 oC,此时可观测到逆温现象;但在同一区域的第二航段观测期间由于河口内表层水温的上升,导致了逆温现象消失。该区域盐度锋面附近的两个水团在锋面位置附近发生叠置,冲淡水覆盖于海水之上,两个水团的温、盐差异是温度逆转现象的主因。(3)香港西南侧的上升流区域与盐度锋面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该区域逆温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年1?12月的现场观测数据,分析了湛江湾温盐的三维空间结构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2017年湛江湾各站位年平均温度为23~27℃、盐度为19~27、位势密度为11~17 kg/m3、浮性频率(N2)为7×10?5~5×10?3 s?2。浮性频率的垂向结构及水平分布与温度分布类似,而位势密度则与盐度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2)温度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冬夏温差最大达15℃,而盐度季节变化则不大。相较于季节引起的变化,涨落潮对温度以及盐度影响较小。温度跃层夏季最强,10 m处温度最大梯度可达到0.7℃/m,春秋季温跃层抬升至5 m附近,冬季水体上下混合均匀。夏季和秋季存在明显的盐跃层,盐度梯度最大可达到1.1 m?1。跃层上下温盐的季节变化规律一致;(3)水平分布上,从湾顶区、湾颈区、大堤区、浅滩区到湾口区,温度递减,盐度递增,湾顶区和湾口区平均温度差为2.3℃,盐度差为2.7。温盐图分析显示,不同季节水体呈现为不同的温盐条带,湾口区基本为低温、高盐水体,而湾顶区基本为高温、低盐水体,其他区域水体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盐度对小黄鱼生理的影响,以人工养殖的4月龄小黄鱼(体质量为(12.6 ±3.1)g)为实验对象,将在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为22.1)中养殖的小黄鱼转入到盐度为5(低盐组)和34.5(高盐组)的海水中进行急性盐度胁迫处理10 d,测定并分析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以及鳃和肾脏中的Na+/K+-ATP酶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急性盐度胁迫下,小黄鱼肝脏抗氧化酶(SOD和CAT)活力均上升,其中,低盐组的SOD和高盐组的CAT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盐度条件下,AKP和ACP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AKP活力随着盐度上升不断增强,而ACP活力则逐渐降低;鳃中Na+/K+-ATP酶活力在低盐组最低,而肾脏中高盐组的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在盐度下降到5时仍可正常存活;不同盐度胁迫可导致小黄鱼肝脏中的非特异性免疫酶以及鳃和肾脏中的Na+/K+-ATP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表明小黄鱼在适应盐度变化过程中肝脏、鳃和肾脏均发挥着一定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小黄鱼在高盐或者咸淡水区域养殖提供了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体重及其低盐耐受性遗传力,本实验构建了20个三疣梭子蟹全同胞家系,分别在其60、90养殖日龄测量其各个家系的体重,并在60日龄时取每个家系90个个体,在盐度4胁迫下分别在12h、24h、48h、72h统计其死亡率,作为衡量其盐度耐受性指标。利用全同胞方差组分分析法评估其低盐耐受性及体重遗传参数。结果发现三疣梭子蟹在60日龄下,其体重遗传力为0.45,其在12h、24h、48h、72h处理条件低盐耐受性遗传力分别为0.13、0.18、0.21、0.29。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其耐受性状分为3类,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三疣梭子蟹生长性状与低盐耐受性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143,检验并不显著(P=0.547),说明三疣梭子蟹生长性状与耐低盐性状并不相关,在选育时可采用复合选育,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7.
海州湾春季皮氏叫姑鱼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11年及2013-2015年春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以及资源密度等数据,开展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皮氏叫姑鱼幼体最适栖息的底层水温为17.4~18.0℃,底层盐度为29.2~30.8,水深为7 m以浅;成体最适栖息的底层水温为17.3~18.0℃,底层盐度为28.8~30.8,水深为12 m以浅。根据BRT模型的输出结果显示,对皮氏叫姑鱼幼体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水深,其次是底层盐度和底层水温;对成体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底层水温,其次是水深和底层盐度。通过交叉验证发现,无论幼体还是成体,运用GMM算法,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具有较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海州湾春季皮氏叫姑鱼的最适栖息地随生长阶段而变化,幼体的最适栖息地(HSI ≥ 0.7)主要分布在7 m等深线以浅的山东、江苏沿岸海域;成体的最适栖息主要分布于12 m等深线以浅的海域。海州湾春季皮氏叫姑鱼幼体和成体最适栖息地的空间分布与其自身的生态习性、外界环境因子以及黄海冷水团、近岸沿岸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盐度与细角螺幼体生存、生长及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细角螺幼体为试验材料,探索温度和盐度单因子及双因子结合与细角螺幼体生存、生长和发育的相互关系.单因子温度与盐度对其幼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幼体适温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幼体适合盐度为18~35,最适盐度范围为26~35.双因子结合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幼体生存、生长和变态的影响比盐度更显著,细角螺幼体的最佳温度为25℃,最佳盐度为30.  相似文献   

19.
由于黄河口区域盐度偏低且不稳定,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长和存活受到严重威胁。为评估4个不同品系(日本刺参F2代RC-F2、抗病刺参F3代KC-F3、多刺刺参F2代DC-F2、青青刺参F1代QQ-F1)的低盐耐受力及其生理生化响应,本实验以青岛野生群体(QW)为对照,通过测定低盐胁迫下幼参的生长、存活以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变化,评价了4个刺参不同选育品系对低盐的耐受状况。结果表明,在盐度17以下,除了QQ-F1表现为正生长,其他群体均为负生长。RC-F2、KC-F3、DC-F2、QQ-F1和QW的30天半致死盐度(LS50-30d)分别为15.02、15.19、16.48、14.26和15.13,QQ-F1显著低于其他4个群体;盐度14时,5个群体的半致死时间(ST50)分别为19.84 d、18.43 d、10.11 d、23.54 d和19.01 d,QQ-F1的ST50显著长于其他4个群体。在低盐胁迫时QQ-F1的ACP、AKP、SOD、LZM酶指标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其他4个群体。不同选育群体的低盐耐受力排序为QQ-F1RC-F2QWKC-F3DC-F2,QQ-F1群体表现出良好的低盐耐受能力,在低盐度海域或盐度不稳定的海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刺参健康养殖、良种性状评价、选育与推广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