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刮痧治疗颈性眩晕(CV)瘀阻脉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CV瘀阻脉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刮痧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血液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Vm)、基底动脉脉动指数(PI)]、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症状评分、Vm、PI、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V瘀阻脉络证患者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刮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指标,临床疗效较单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压籽疗法联合半天定眩汤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眩晕患者7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 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籽疗法联合半天定眩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以及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相关症状(耳鸣、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持续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35/38),高于对照组的68.4%(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Vm、PI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耳鸣、眩晕、呕吐以及眼球震颤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籽疗法联合半天定眩汤可有效促进眩晕患者症状改善,并对血流变学异常等进行有效调节,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止晕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止晕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DHI中的躯体P评分与总分、VAS评分治疗后均下降,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止晕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头晕程度,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 例BPPV经手法复位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30 d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晕残障问卷(DH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44/46),对照组为69.57%(32/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H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疗效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痰湿壅盛证的老年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控制基础疾病、营养支持等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温中定眩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头晕目眩、汗出异常两个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25%(2/32),对照组为6.67% (2/3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汤联合盐酸坦洛辛缓释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痰瘀互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健脾补肾活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PSS、QO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活血汤联合盐酸坦洛辛缓释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脾肾气虚、痰瘀互阻证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藿夏苓泽汤治疗痰湿中阻型内耳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 例内耳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 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0 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38/42),对照组为70.00%(2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眩晕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52%(4/42),对照组为37.50%(15/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医常规疗法联合藿夏苓泽汤治疗痰湿中阻型内耳眩晕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6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给予艾瑞昔布片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性眩晕方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8/31),对照组为71.0%(22/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的总改善率分别为92.9%(26/28)、83.3%(10/12)、90.0%(18/20),均优于对照组的66.7%(18/27)、77.0%(10/13)、66.7%(1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眩晕方能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重症肺炎气虚血瘀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气虚血瘀痰阻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抗感染、祛痰解痉、机械通气、氧疗、补液、必要时配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及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祛痰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82%(2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8%(19/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指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祛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提高重症肺炎气虚血瘀痰阻证患者的综合疗效,改善其炎症因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豁痰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豁痰化瘀汤治疗,对比2组综合疗效、血脂水平及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0%,对照组为73.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每次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豁痰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浊阻痹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法联合体外反搏(EECP)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PCI术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CI术后规范化治疗,同时联合EECP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解郁安神方治疗,随访观察7周,比较2组临床证候疗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高于对照组的60.0%(2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S、SDS、SA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安神法联合EECP治疗可明显改善PCI术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阴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 例阴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 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流速值(Vs)、平均流速值(Vm)及搏动指数(PI)],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FIB)]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对照组为75.61%(31/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PI、全血高切黏度、FIB及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FMA评分、Vs、V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柔肝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阴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Hcy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脓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以及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的急性加重人均次数。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62.50%(25/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FEV1、FVC、FEV1/FVC、PaO22、PaCO2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随访1年急性发作人均次数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COPD,能缓解中医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痛风肾泰方加减联合别嘌醇治疗湿热血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血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60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痛风肾泰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舌脉及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UA、mALB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AG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痛风肾泰方加减联合别嘌醇治疗湿热血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香通络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 例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香通络饮治疗。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13%(41/46),对照组为60.87%(28/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头晕目眩、头痛、心悸、口干口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0.87%(5/46),对照组为19.57%(9/4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香通络饮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且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归芍异功散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归芍异功散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疗效、Hp根除情况、中医证候评分(胃脘隐痛、胃脘胀满、乏力、纳呆、气短、大便稀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93.34%(2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根除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67%(2/30),对照组为20.00%(6/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归芍异功散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四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精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精复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28/32),高于对照组的59.37%(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BMI、FBG、2hPG、HbA1c、FINS、HOMA-IR、TC、TG、LDL-C、HDL-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精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可以缓解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胰岛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黄土汤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 例ANVUGIB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 例采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治疗组55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良黄土汤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输血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5%(52/55),对照组为82.00%(41/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12、24、48、72 h的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止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72 h血清IL-10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改良黄土汤联合奥美拉唑钠治疗ANVUGIB脾胃虚弱证可提高止血有效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加减联合TP+奥拉帕利对晚期卵巢癌气滞血瘀证患者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94例晚期卵巢癌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 例。对照组采用TP(紫杉醇+顺铂)联合奥拉帕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虫丸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的免疫功能;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B7同源体4(B7-H4)、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34%(34/47),高于对照组的48.94%(2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淋巴细胞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3.40%(11/47),低于对照组的42.55%(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虫丸加减联合TP+奥拉帕利能改善晚期卵巢癌气滞血瘀证患者的淋巴细胞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肝化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UDC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舒肝化瘀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 48 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得到明显改善,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23/25),对照组为84.00%(2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肝功能与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肝化瘀方联合UDCA治疗PBC抗肝纤维化及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优于单用UDCA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